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66)
2023(8644)
2022(7422)
2021(7059)
2020(6056)
2019(14413)
2018(14083)
2017(27171)
2016(14743)
2015(17140)
2014(16997)
2013(17368)
2012(16495)
2011(15089)
2010(15010)
2009(14093)
2008(14210)
2007(12784)
2006(10953)
2005(10057)
作者
(43712)
(36809)
(36556)
(35225)
(23282)
(17623)
(16718)
(14324)
(13875)
(12923)
(12663)
(12161)
(11777)
(11650)
(11590)
(11587)
(11107)
(10849)
(10613)
(10543)
(9137)
(9020)
(8970)
(8423)
(8335)
(8313)
(8050)
(7849)
(7448)
(7343)
学科
(69826)
经济(69760)
管理(36489)
(36038)
方法(34364)
数学(31269)
数学方法(31061)
(26979)
企业(26979)
中国(21967)
(18050)
(16304)
贸易(16298)
(15941)
(15260)
(13232)
(12460)
业经(11930)
农业(11650)
地方(11169)
(10891)
银行(10862)
(10454)
(10452)
金融(10450)
(9732)
环境(9142)
(8792)
(8541)
财务(8518)
机构
大学(224127)
学院(219245)
(103410)
经济(101676)
研究(83141)
管理(81012)
理学(69577)
理学院(68755)
管理学(67667)
管理学院(67253)
中国(64011)
(48272)
科学(48254)
(44568)
(43350)
研究所(39470)
(38304)
中心(37103)
财经(36223)
经济学(34499)
(33161)
业大(31579)
经济学院(31345)
北京(31343)
(31245)
农业(30444)
(29101)
(28116)
师范(27855)
财经大学(27073)
基金
项目(142844)
科学(112548)
基金(106647)
研究(103111)
(93602)
国家(92929)
科学基金(78184)
社会(67696)
社会科(64274)
社会科学(64256)
基金项目(55361)
(51586)
自然(49073)
自然科(47976)
自然科学(47959)
自然科学基金(47171)
教育(46944)
资助(45311)
(45154)
编号(39968)
(34005)
成果(33284)
重点(32587)
(31161)
国家社会(29523)
中国(29316)
教育部(29139)
(28824)
科研(27791)
课题(27560)
期刊
(108155)
经济(108155)
研究(68436)
中国(43199)
学报(35037)
(34085)
(33223)
科学(32782)
管理(28068)
大学(26339)
学学(24780)
农业(23167)
(20641)
金融(20641)
经济研究(19332)
教育(18769)
财经(18537)
技术(17516)
(16101)
问题(15200)
(15168)
业经(14999)
(13734)
国际(13562)
世界(13493)
统计(12102)
技术经济(11887)
理论(10361)
(10127)
(10125)
共检索到3296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赵明  
本文采用1996-2010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死亡率数据,以70岁男性人口作为高龄人口的代表,基于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较少的特点,突破了传统Lee-Carter模型的框架,直接从死亡率改善产生的原因入手,采取Monte Carlo方法建立中国高龄人口死亡率随机波动趋势模型。通过对不同死亡率改善原因进行组合,从中选取最优模型来探究死亡率的随机趋势性与波动性的关系,更好地克服了死亡率普遍被低估的事实,使得对未来死亡率的预测更加准确、可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冯秋石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James W.Vaupel  
文章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近两万名80~105岁高龄老人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使得2008年高龄老人存活概率和自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1998年有显著改善。医疗条件进步使健康较差高龄老人被"救"存活率提高,使2008年高龄老人客观量测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比10年前显著下降;这给社会和亿万家庭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提高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成本;但它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解释这一现象时所称的"胜利的失败",所以没有必要为此恐慌,而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人口健康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冯秋石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James W.Vaupel  
文章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近两万名80105岁高龄老人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使得2008年高龄老人存活概率和自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1998年有显著改善。医疗条件进步使健康较差高龄老人被"救"存活率提高,使2008年高龄老人客观量测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比10年前显著下降;这给社会和亿万家庭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提高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成本;但它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解释这一现象时所称的"胜利的失败",所以没有必要为此恐慌,而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人口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涂子贤,王仁安  
本文利用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100%资料,并结合其它资料,对中国人口年龄、性别死亡率水平和特点进行了描述性分析,结果表明:1973~1990年的17年间,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由1973年和1981年男性高于女性转为1990年女性高于男性,并且在市镇县及省市自治区间仍存在较大差异,少儿期年龄别死亡率下降幅度是所有年龄组中最大的,尤以1~4岁组最明显,下降了73.25%;育龄期妇女死亡率已由1973年和1981年高于男性,转为1990年低于男性;老年死亡率男性有所上升,女性略有下降,地区差异不明显。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樊毅  张宁  张万月  
生活方式的改变、医学的进步和遗传学的新发现都会使人的预期寿命变得不确定。本文针对中国人口死亡率历史数据(089岁男性数据),利用贝叶斯信息准则和嵌套模型的似然比检验等方法,比较了8种目前流行的随机死亡率模型的拟合效果;同时,检验了这8种随机死亡率模型预测结果的生物合理性和稳定性,并比较了它们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由Lee-Carter模型拓展而来的Age-Period-Cohort模型最适合于拟合和预测中国的人口死亡率,这为我国寿险企业和养老金机构的死亡率风险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晓军  路倩  
高龄人口死亡率预测模型是人口预测、养老金成本和债务评估以及长寿风险度量与管理的基础。我国大陆地区高龄人口死亡数据量少、数据波动性大,如何选择适合我国高龄数据特点的死亡率预测模型,是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在归纳总结死亡率预测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先采用数据较为充分的台湾地区高龄死亡数据,选用Lee-Carter、CBD、贝叶斯分层模型等八种死亡率模型,对模型的拟合效果、预测效果和稳健性做出比较。在此基础上,基于修正和平滑后的我国大陆人口死亡数据,采用CBD模型和贝叶斯分层模型建模和预测。结果显示:贝叶斯分层模型能捕捉我国大陆高龄死亡率数据的历史波动,预测区间能够涵盖全部死亡率的真实值,但预测区间过宽,生存曲线不收敛;相比之下,CBD模型对我国大陆地区高龄死亡率的拟合和预测较好,预测区间和生存曲线合理。在长寿风险度量中,建议采用CBD模型。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段白鸽  石磊  
在近200年高龄人口死亡率研究中,学者们对高龄死亡率减速已达成共识,且认为人口异质性是导致减速现象的最常见解释。然而,近年来的研究则表明这种减速是源于夸大年龄、数据异质性、使用死亡概率指标而非危险率导致的估计下行偏差。为此,本文将死亡数据质量问题、数据同质性和差异性融入到5类经典Logistic死亡模型中,通过构建具有一致性的分层建模框架,在深度诠释我国高龄人口死亡率性别差异、区域差异及动态改善基础上,探讨我国高龄人口死亡率减速到底是估计偏差还是事实?研究表明,当数据质量良好时,描述死亡率减速的Logistic模型最优且对数据质量改变的敏感程度最低,即我国高龄人口死亡率减速不是估计下行偏差,而是事实。最后也对近年研究得出的下行偏差给出了解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赵明  米海杰  王晓军  
文章利用1950~2018年人口死亡率数据,研究中国人口死亡率变动特征,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随机死亡率模型,度量中国养老金体系面临的长寿风险。研究结果表明:(1)1950~1981年中国人口粗死亡率快速下降,人口死亡率降低速度随年龄呈现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且性别间的差异较小。(2)1981~2005年中国人口粗死亡率平稳下降,0岁人口死亡率下降速度大幅提高,15~59岁男性人口死亡率降低明显减速,导致平均预期寿命逐渐低于女性。(3)2005~2015年人口粗死亡率上升主要受人口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年龄别死亡率仍保持下降趋势,且60岁及以上人口死亡率下降速度较前两阶段显著提升。(4)在人口死亡率预测方面,稳健模型考虑了死亡率变动趋势,提高了长期预测的合理性。(5)在长寿风险度量方面,稳健模型具有较低的模型风险,对长寿风险的度量更加保守,能够为养老金体系留存更充足的风险资本。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侯文若  
人口死亡率变动趋势研究,是当代各国人口学界共同感兴趣的课题之一。比较和分析各国人口死亡率变动之后,可从中发现异同之处,最后找出一般的趋势。根据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统计姿料的历史分析,现实对比和研究,大体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发达国家人口死亡率的历史变动充分反映了死亡率变动的一般趋势,发展中国家人口死亡率的变动无非是这趋势中的一个阶段,最终也肯定会走向这趋势的最后阶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张震  
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跟踪调查数据 ,分析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死亡率的影响及其机制 ,力求为中国养老机制的建立及培育提供决策的参考。分析结果表明 ,来自子女的生活照料和感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存活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而经济支持却在统计上对老年人的存活不具有显著影响。同时 ,有家庭支持的老人的存活状态要明显好于无家庭支持的老人 ,但家庭支持与居住安排及老人健康状况间的交互效应表明 ,应该对这种影响得以产生的条件予以充分的认识和重视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钱建明,张强  
婴儿死亡率(IMR)的高低,不仅与医学卫生条件、妇幼保健尤以围产期工作质量的好坏直接有关外,间接的还与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文化及城镇化等水平高低多种因素影响有关。当前,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要求准确、全面的获得婴儿死亡率指标是十分困难的,尤其在少数民族中更是如此。如要了解全国同期各少数民族婴儿死亡水平,除调查时受语言、交通等限制外,还要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及时间。现利用1982与1990年两次人口普查登记中获得的各民族出生人数与不满一岁的死亡数为基数,同时调查搜集了各民族在同期内经济、文化、卫生等多种因素的资料,分别对42个民族按区域及社会经济文化水平等条件进行分析,这样除可了解90年代初各民族婴儿死亡水平及影响因素外,还可反映民族间婴儿在改革开放10年间的变化趋势,为民族工作制订政策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鸿斌  
文章利用中国1991~2010年监测地区婴儿死亡率数据,运用动态数列分析婴儿死亡率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并探索了监测评估标准。研究发现,"八五"、"十五"期间婴儿死亡率平均下降的绝对量较大,且农村平均下降的绝对量大于城市,肺炎、腹泻、痢疾等感染性疾病及出生窒息、神经管畸形、颅内出血等非感染性疾病的防治效果明显,对中国婴儿死亡率下降贡献较大。经综合分析比较,作者选择了婴儿死亡率最佳预测模型并预测了2011~2020年婴儿死亡率。文章认为,中国婴儿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将从快速下降向缓慢下降转型,"十二五"期间是相对快速下降的机遇期,未来下降速度将渐趋缓慢,预测"十三五"后期开始将进入缓慢下降阶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解放后,从1954年开始我国历年都对死亡人数做过统计,基本反映了我国人口死亡率一般变化情况。但对死亡率的深入研究还是很不够的。一是对死亡人口年龄调查的次数太少,二是调查的范围只包括部分地区,不够普遍。1982年普查时,对1981年全国分年龄死亡人口数字进行了全面调查,这在我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普查结果表明,普查统计的1981年死亡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戴达民  
与某些国家的情况相反,法国城市中总的人口死亡率并不高,随着居民区的不断增加,甚至还有下降的趋势。这是由于大城市的社会职业结构一般都更有益于居民,当然仍存在着导致死亡的各类原因。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范勇  朱文革  汪丽萍  
针对中国1994~2011年中国人口死亡率数据,在Reer修匀、平滑、去趋势后用ARIMA方法分年龄进行拟合、预测。结果表明带趋势的ARIMA模型在平均误差比(MAPE)、光滑度和BIC等指标上优于经典Lee-Carter模型,其预测结果与随机波动趋势法相比,期望大致相同而方差更小,且原始的抽样调查数据在青少年阶段死亡率整体偏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