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1)
- 2023(8325)
- 2022(7157)
- 2021(6821)
- 2020(6026)
- 2019(14155)
- 2018(13761)
- 2017(26094)
- 2016(14512)
- 2015(16814)
- 2014(16683)
- 2013(17006)
- 2012(16251)
- 2011(14804)
- 2010(14681)
- 2009(13821)
- 2008(13933)
- 2007(12372)
- 2006(10549)
- 2005(9553)
- 学科
- 济(64594)
- 经济(64534)
- 管理(36859)
- 业(36121)
- 方法(32112)
- 数学(29315)
- 数学方法(29128)
- 企(27072)
- 企业(27072)
- 中国(18962)
- 农(18063)
- 财(15302)
- 贸(15159)
- 贸易(15154)
- 易(14842)
- 学(13180)
- 农业(11630)
- 制(11391)
- 业经(11178)
- 地方(10386)
- 银(9653)
- 银行(9609)
- 行(9241)
- 融(9169)
- 金融(9164)
- 和(9111)
- 环境(9016)
- 务(8978)
- 财务(8962)
- 财务管理(8938)
- 机构
- 大学(219602)
- 学院(216162)
- 济(97279)
- 经济(95659)
- 研究(82926)
- 管理(77990)
- 理学(67398)
- 理学院(66582)
- 管理学(65492)
- 管理学院(65096)
- 中国(61890)
- 科学(51569)
- 农(47680)
- 京(47344)
- 所(44498)
- 财(41533)
- 研究所(40969)
- 农业(38591)
- 中心(36855)
- 业大(36840)
- 财经(33857)
- 经济学(31776)
- 江(31208)
- 经(31039)
- 北京(29978)
- 经济学院(28883)
- 院(28352)
- 范(26909)
- 科学院(26879)
- 师范(26599)
- 基金
- 项目(145269)
- 科学(112261)
- 基金(106812)
- 研究(100515)
- 家(96351)
- 国家(95664)
- 科学基金(78641)
- 社会(64740)
- 社会科(61435)
- 社会科学(61415)
- 基金项目(56106)
- 省(54341)
- 自然(51093)
- 自然科(49920)
- 自然科学(49901)
- 自然科学基金(49056)
- 划(47346)
- 教育(45779)
- 资助(45009)
- 编号(38439)
- 部(33984)
- 重点(33789)
- 发(31774)
- 成果(31593)
- 创(29608)
- 科研(28820)
- 中国(28696)
- 教育部(28275)
- 计划(28267)
- 国家社会(28180)
共检索到3167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大伟 郑欣 余静 牟仁祥 陈铭学 邵雅芳 章林平
【目的】明确我国优质北方粳稻和南方半糯性粳稻稻米理化特性与米饭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为优质粳稻培育提供依据。【方法】以代表性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日本越光大米为对照,系统分析比较2种类型粳米外观品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米饭质地和感官食味品质的差异。【结果】虽然3个北方粳稻品种和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具有较高的感官食味值,但在淀粉精细结构、蛋白组分、米粉糊化特性和米饭质地等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在米饭感官食味方面,3个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适口性(96—98分),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好的冷饭质地(92—100分)。在理化特性方面,3个北方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表观直链淀粉含量(17.6%—19.6%),较低的粗蛋白含量、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低的直链淀粉含量(8.5%—10.5%),较高的谷蛋白及醇溶蛋白含量。在淀粉精细结构方面,3个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直链淀粉含量和直支比较低(均值低54.7%和55.6%),支链淀粉链长分布相似度高。此外,南粳46和宁香粳9号的直链淀粉短链与长链比高于五优稻4号和天隆优619(均值高43.2%)。因此,与北方粳稻相比,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的米粉具有较高的糊化温度、峰值黏度、崩解值,较低的消减值,米饭具有较高的黏度、较小的硬度和弹性。【结论】高食味北方粳稻品种具有较低的糊化温度,适中的硬度和较好的弹性;而高食味南方半糯性粳稻品种表现出较高的崩解值,其米饭黏度较高,外观较好。
关键词:
粳稻 食味 感官评价 淀粉结构 糊化特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畅 王术 张秀茹 贾宝艳 黄元财 王岩 沈峰 李小婉
为探求东北粳稻食味特性的影响因素,对80份东北粳稻材料进行感官食味品尝评价、仪器(食味计、成分分析仪)测定及品质相关理化指标测定。结果表明,供试粳稻品种的食味品尝综合评分为66.74~82.31分,变异系数为4.86%。感官品尝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得的食味值呈显著正相关(r=0.25),与成分分析仪测得的品质评价值相关不显著;综合评分与外观品质指标相关不显著,但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呈显著正相关,与籽粒长宽比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淀粉rVA谱特征参数相关性不大,但食味值与开始糊化温度呈显著负相关;综合评分与谷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3。综上可知,品尝试验获得的综合评分与食味计测...
关键词:
粳稻 品质 食味 RVA 蛋白质组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赵国珍 刘吉新 孙有泉 世荣 春原嘉泓
通过对43个粳稻品种食味品质的综合评价,明确了稻米食味品质好坏与米饭外观(光泽)、粘性、软硬呈正相关;稻米的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呈负相关。同一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栽培,食味不同,在温度较高的低海拔地区明显优于温度较低的高海拔地区。基本确定了滇中温暖粳稻区(海拔1,500~1,800米)和滇中北部温凉粳稻区(海拔1,850~2,200米)食味鉴定的标准品种及其等级。
关键词:
粳稻,食味品质,综合评价,标准品种,云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蕾 朱盈 徐栋 陈志峰 胡兵强 韩超 裘实 吴培 张洪程 魏海燕
【目的】旨在探究南方稻区不同食味值水平和产量类型单季晚粳稻产量与品质的差异,阐明南方稻区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所具有的特征特性。【方法】本文以南方稻区48个单季晚粳为材料,根据产量和食味值将其分为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味中高产和味中中产4种类型,以实际生产需求为依据,选用味优高产、味优中产和味中高产3种类型进行产量和品质的比较研究。【结果】味优高产类型的食味值比味中高产类型高26.69%,且味优类型食味值中的外观、黏度和平衡度分别比味中类型高出38.81%、36.30%和37.40%。与味中高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糙米率、整精米率与垩白粒率、垩白度分别高0.34%、7.13%、40.39%和47.56%;胶稠度长度长19.92%;直链淀粉、蛋白质含量低37.67%和33.08%。与味优中产类型相比,味优高产类型的每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灌浆结实期的日照时数、成穗率以及抽穗至成熟阶段生物积累量占总生物量的比例分别高4.47%、3.29%、5.72%、16.25%、11.09%、21.49%;叶面积衰减率低13.51%。抽穗至成熟阶段,味优高产的群体生长率、净同化率和光合势比味优中产分别高出24.46%、14.62%和19.01%。【结论】南方优良食味与高产协同的单季晚粳品种的特征为加工品质达国标1级;透明度等级在3级;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分别在50%—85%与20%—35%;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与胶稠度长度分别在10.0%、8.0%与90.0 mm左右;RVA谱特征值中消减值在-500cP以下,回复值在550 cP—650 cP。产量构成中,味优高产类型品种的结实率在90.0%左右;千粒重在25.0 g以上;且在抽穗前期保持适宜的干物质积累,在抽穗期以后保证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量及其所占全生育期的积累比例有较高的水平。
关键词:
南方稻区 单季晚粳 优良食味 高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军 肖丹丹 邓先亮 朱大伟 邢志鹏 胡雅杰 崔培媛 郭保卫 魏海燕 张洪程
【目的】旨在研究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对优良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以期为优良食味粳稻保优调优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与技术参考。【方法】大田试验条件下,以优良食味粳稻南粳9108和南粳505为材料,于基肥、蘖肥、穗肥时期分别设置镁肥单施、锌肥单施和镁锌配施处理,并设置不施镁锌肥为CK,研究优质食味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对不同时期追施镁锌肥的响应特征。【结果】随追施时期的延迟,追施镁肥处理的产量呈上升趋势,追施锌肥处理的产量呈下降趋势,而镁锌配施处理的产量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与CK相比,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和镁锌配施产量显著提高,且镁锌配施处理产量最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处理高产的主要原因是增加了单位面积穗数,提高了千粒重,每穗粒数和结实率减少,但最终颖花量仍显著提高。对稻米品质而言,蘖肥和穗肥时期追施锌肥可以改善稻米加工品质。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加工品质和外观品质得到显著改善,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减少,直链淀粉含量、崩解值增加,最终黏度显著下降,食味值变优;穗肥时期镁锌配施利于加工品质和营养品质改善,但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等指标有变劣趋势,淀粉RVA谱中最高黏度、热浆黏度、崩解值显著降低,消减值、糊化温度显著提高。【结论】优良食味粳稻穗肥时期追施镁肥具有提高产量和优化稻米品质的作用,可能是保优调优栽培途径之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飞 尹维娜 唐亮 孙健 蔡卓 华泽田
以食味值差别显著的Z601×C14组合构建重组自交系(RILs),取224份F6世代为试材,对控制稻米食味品质性状的相互关系及其数量性状位点(QTLs)进行了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食味值与垩白粒率、垩白度、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尤其是蛋白质含量对食味值的负向影响最明显,相关系数r=-0.838,达到极显著水平;带胚率对食味值影响不大。共检测到16个控制食味值相关性状的QTLs,其中控制蛋白质含量的2个、垩白粒率3个、垩白度1个、透明度5个和带胚率5个,分布于第5,6,7,8,11和12号染色体上。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高辉 马群 李国业 杨雄 李雪侨 殷春渊 李敏 张庆 张洪程 戴其根 魏海燕
【目的】研究4种氮肥水平下粳稻蒸煮食味品质的变化规律。【方法】以长江中下游地区3种生育类型中有代表性的50个常规粳稻品种为供试材料,研究4种施氮水平下稻米蒸煮食味品质指标的差异以及各指标与食味值的关系,并对食味值的氮素敏感性及其品种类型特征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1)在施氮量0—300kg·hm-2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胶稠度和食味值随施氮量增加而有所下降。(2)生育类型间,胶稠度随着生育期的延迟而略有下降;直链淀粉含量和食味值随生育期的延迟呈上升趋势。(3)根据食味值对氮肥响应的敏感程度,供试品种可分为迟钝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并据此推荐了利于生产实践中改善蒸煮食味品质的两类品种:一...
关键词:
水稻 生育类型 氮肥水平 蒸煮食味品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薛菁芳 陈书强 潘国君 王玉成
为探明粒重和食味与其他品质性状之间的关系,选用直立穗型和弯曲穗型水稻为材料,按照穗部位置分为27个粒位,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不同粒位间粒重与食味值和整精米率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碾米品质的好坏对食味有显著影响;粒重和食味值与垩白率和垩白度有极显著负相关性,与粒长、粒宽和长厚比有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粒重与直链淀粉含量和胶稠度呈极显著正相关,食味值只与胶稠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直链淀粉含量相关性不大;粒重和食味值与总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和脂肪酸含量有极显著负相关关系,而与球蛋白含量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提高籽粒的球蛋白含量,来协调食味、产量和营养品质之间的矛盾;粒重和食味与淀粉RV...
关键词:
粳稻 粒位 粒重 食味 品质性状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朱天赐 马天封 柯健 朱铁忠 何海兵 尤翠翠 吴晨阳 王冠军 武立权
【目的】探明长江下游地区味优高产协同粳稻品种共性农艺与生理特征,为实现区域稻米产量和品质协同提升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于2018年和2022年,分别采用14个和13个常规粳稻品种开展品种筛选试验,系统比较不同品种的产量及构成、食味品质及质构特性,以及生物量、茎鞘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群体光合势(LAD)等农艺与生理指标的差异。【结果】品种间的食味值和产量具有较大变幅,为此,按食味值和产量进行聚类,将不同水稻品种分为味中低产(ML)、味中高产(MH)和味优高产(GH)3种类型。GH类型品种2年的平均食味值和产量分别为68.5和10.2 t·hm~(-2),较MH和ML综合提高食味值6.8%、产量14.6%。从产量和品质性状的表现来看,与MH和ML相比,GH类型品种表现最高的结实率和口感得分。从生物量积累的过程来看,GH类型品种增加了灌浆初期的干物质积累比例,表现最高的抽穗-抽穗后15d的干物质积累。进一步分析此阶段干物质积累成因发现,GH类型品种在稳定增加LAD的同时,显著增加了茎鞘中NSC的转运率。相关性分析表明,水稻结实率与口感得分、抽穗-抽穗后15 d的干物质积累和LAD及NSC转运率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在保持较高的抽穗-抽穗后15 d LAD(100.4 m~2·m~(-2)·d)的同时,进一步提高灌浆期茎鞘NSC的转运率(79.9%)促进灌浆启动,增加抽穗-抽穗后15 d干物质积累(3.6 t·hm~(-2)),提高水稻结实率(95.4%)和口感(9.6),是该区域味优高产协同水稻品种的共性特征。此外,研发以提高灌浆期NSC转运量和抽穗期植株茎鞘NSC积累为目标的水肥管理技术,有望进一步发挥上述味优高产协同品种的产量和食味品质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金州 张春红 朱镇 张亚东 赵凌 王才林
为定量分析水稻剑叶含氮量、籽粒蛋白质含量与食味值的相互关系,改善稻米的食味品质,以46份不同地理来源的优质粳稻品种为材料,测定抽穗后不同发育时期剑叶的含氮量,并于成熟期收获籽粒测定蛋白质含量及稻米食味值。结果表明,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与食味值相关系数最大,分别为-0.635**和-0.661**。并通过多元逐步回归和聚类分析建立了根据剑叶含氮量预测稻米食味值的最优回归方程Y=74.879-2.450X1-2.622X2,且发现当抽穗期和抽穗后7 d剑叶含氮量小于或等于3.7%时,稻米食味值较高。
关键词:
水稻 剑叶 含氮量 蛋白质含量 食味值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兆惠 李坤 程海涛 陈云 陈恒雪 吕文彦
表观直链淀粉含量(AAC)和蛋白质含量(PC)是影响水稻食味品质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二者越低则食味越佳,因此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双低的粳稻资源中可能蕴含食味优良材料,而我国现用品种几乎没有这种类型。为找寻可供利用的资源,根据资源性状记录,从国家品种资源库选取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的粳稻资源,连同本课题组保留材料,共收集347份粳稻资源,经过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测定,确定其中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双低型品种65份,包括日本软、稻花香、盐粳48等。利用米饭食味计和快速粘度分析(RVA)仪测定了全部材料的食味品质性状及淀粉理化性状,分析不同直链淀粉含量和蛋白质含量品种间差异,以期明确双低型粳稻资源的食味特性及其与表观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含量性状的关联。结果表明:供试材料AAC多为12%~16%,总体上表观直链淀粉含量低;稻米PC多为8.8%~9.2%,含量较高和较低的品种相对较少;食味值为35.80~82.40,均值为66.59,食味值为60.0~70.0的品种最多;RVA特征值变异较大,最高粘度、冷胶粘度和消减值的变异系数分别为13.5%、17.8%和20.9%;而热浆粘度和崩解值的变异系数高达52.7%和40.3%。AAC、PC与RVA值显著相关;双低品种的食味值最高。食味值得分高于70的10份优良资源,均表现为AAC低于15%,PC低于9.2%。可见,优良食味稻米中,AAC和PC均是影响食味的重要因子,在选择低AAC的稻米的同时,降低PC才能提高稻米的食味,双低型粳稻资源中广泛存在食味优良的材料。
关键词:
粳稻 低AAC 低PC 食味品质 RVA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范鹏 杨天乐 朱少龙 王志杰 张明月 魏海燕 刘国栋
【目的】由于半糯米具有云雾状半透明的外观特性,目前行业中缺乏行之有效的评价方法,因此,构建半糯米外观品质评价方法,并对半糯米外观品质进行等级分类,为半糯米产业的规范与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参照GB/T 15682—2008《粮油检验稻谷、大米蒸煮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方法》,利用人工评价方式获取半糯粳稻的外观品质评分,同时,测定半糯米的各类外观指标,包括垩白、透明度、粒型、色空间相关指标。使用皮尔森相关性系数、最大相关性最小冗余性、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交集特征选取方法分析垩白、透明度、粒型、色空间相关指标与半糯米外观感官评分的关系,筛选出能决定半糯米外观品质的核心指标用于构建半糯米外观评分估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最后使用此模型估测长三角地区半糯米外观品质的整体情况并按照估测分数的优劣进行等级划分。【结果】通过比较4种模型的估测精度与稳定性,发现交集特征选取方法筛选出的垩白米透明度(X4)、整体透明度(X6)、垩白度(X9)、L*(X10)这4个指标构建的半糯米外观评分估测模型Y=5.68+0.17X4+0.19X6-0.03X9-0.12X10的准确度与稳定性最高,同时,此模型包含的指标数最少,其模型验证的决定系数(R2)为0.86,模拟均方根误差(RMSE)为0.32。在使用此模型估测长三角地区3个稻作区绝大部分半糯米的外观分后,发现长三角地区半糯米材料前20%、20%—50%、50%—90%、最后10%的外观评分范围分别是大于0.23、-0.48—0.23、-1.68—-0.48、小于-1.68,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代表半糯米外观品质的4个等级:一级、二级、三级、等外。同时发现不同外观等级半糯米的粒型指标、垩白指标、透明度指标、色空间指标存在显著梯度差异,但其数值范围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交叉。【结论】利用垩白米透明度(X4)、整体透明度(X6)、垩白度(X9)、L*(X10)这4个指标可以建立有效的半糯米外观估测模型:Y=5.68+0.17X4+0.19X6-0.03X9-0.12X10。参照长三角地区半糯米各外观等级的外观评分范围,可以快速通过外观估测评分确定单个半糯米材料外观的优劣情况。通过外观估测模型对半糯米进行综合评价,有利于兼顾半糯米不同外观表型,能够准确反映半糯米外观的实际情况。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于新 赵庆勇 刘燕青 张亚东 朱镇 赵凌 陈涛 周丽慧 姚姝 赵春芳 王才林
以江苏省农科院育成的3个半糯粳稻新品种(系)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半糯粳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各产量构成因素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G7012’,‘G7020’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增加,‘南粳9108’的产量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且在施氮量300 kG/hm2时,产量最高。2垩白率和垩白度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3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在品种(系)和施氮水平间差异显著,且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4直链淀粉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糊化温度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5随着施氮量增加,峰值粘度逐渐下降,消减值逐渐升...
关键词:
水稻 半糯品种 施氮量 产量 稻米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萍 吕文彦 程海涛 邵国军 张鉴 武翠 刘涛 徐兴伟 尹长斌
为明确辽宁省不同年代育成水稻品种食味状况及其与糙米粒质的关系,以优质品种辽粳294为对照,通过品尝试验和食味计分析2种方法分析了直、弯2种穗型30份试材的食味,并分析了充实糙米类别。结果表明:品尝试验中弯穗品种的综合评定值与黏度明显优于对照,味道与外观也有优于对照的趋势,而直穗品种的外观、气味、味道、黏度、综合评定都有低于对照的趋势。直穗品种总体食味不如弯穗品种,其外观、黏度与弯穗品种有显著区别。日本静冈县生产的FOSS TECATOR1241型近红外谷物分析系统的味度值与品尝试验中综合评定值相关系数达显著水平(r=0.394)。因此,可用食味计的味度值评价米饭口感的好坏。不论穗型如何,其糙米...
关键词:
食味 糙米粒质 穗型 粳稻 辽宁省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茜 邵源梅 黄平 李华慧 辜琼瑶 郭咏梅 李少明
【目的】研究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方法】对21份不同海拔种植的低AC稻米的蒸煮理化指标和RVA谱特征值进行测定,分析籼、粳稻低AC米的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以及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性;比较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差异,分析不同海拔种植条件下各食味品质指标间的相关特点。【结果】籼、粳低AC稻米的食味品质指标中,仅PAT和ASV的差异性分别达到显著和极显著水平;蒸煮理化指标间相关均不显著,而RVA谱特征值间相关较大,并与部分蒸煮理化指标相关显著。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的AC、FC和SBV存在显著性差异,受环境影响较大;随着种植海拔的降低,温度升高,AC和SBV降低,米饭变软变粘;不同生态型低AC籼米PKV、BDV和CSV相关性均表现一致,仅在遮放籼稻的AC与RVA谱部分特征值间有极显著相关性。【结论】低AC籼米GT显著大于粳米,其食味品质略优于粳米。低AC稻米蒸煮和食味品质特性主要由支链淀粉差异引起,RVA谱特征值中决定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是PKV,PKV越高,米饭更软更粘;GT较低,达到PKV所需的时间较短。不同生态型低AC稻米品种,种植海拔越低,AC越低,食味品质理化指标以及RVA谱特征值间的关系越密切。
关键词:
生态型 直链淀粉 籼稻 粳稻 理化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