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8)
- 2023(11153)
- 2022(9167)
- 2021(8535)
- 2020(6998)
- 2019(15496)
- 2018(15098)
- 2017(26863)
- 2016(14394)
- 2015(16251)
- 2014(15587)
- 2013(15057)
- 2012(14021)
- 2011(12791)
- 2010(12674)
- 2009(11685)
- 2008(11332)
- 2007(10087)
- 2006(8768)
- 2005(7888)
- 学科
- 济(57033)
- 经济(56973)
- 管理(45808)
- 业(44401)
- 企(37191)
- 企业(37191)
- 方法(22970)
- 中国(21209)
- 技术(20250)
- 数学(19907)
- 数学方法(19764)
- 农(15342)
- 财(13899)
- 制(13546)
- 技术管理(13318)
- 贸(13104)
- 贸易(13088)
- 业经(12924)
- 易(12853)
- 学(11290)
- 体(10889)
- 银(10884)
- 银行(10853)
- 行(10580)
- 农业(10139)
- 融(10091)
- 金融(10084)
- 理论(9414)
- 地方(9274)
- 划(8785)
- 机构
- 大学(202944)
- 学院(201325)
- 济(90862)
- 经济(89326)
- 管理(77349)
- 研究(75608)
- 理学(66244)
- 理学院(65532)
- 管理学(64672)
- 管理学院(64264)
- 中国(58105)
- 京(43975)
- 科学(43144)
- 财(39704)
- 所(37466)
- 研究所(34127)
- 中心(33455)
- 农(32145)
- 财经(31431)
- 江(29779)
- 经(28951)
- 经济学(28731)
- 北京(28309)
- 业大(27951)
- 院(27830)
- 经济学院(25798)
- 范(25748)
- 师范(25455)
- 农业(25163)
- 财经大学(23439)
- 基金
- 项目(137520)
- 科学(110127)
- 研究(103082)
- 基金(100999)
- 家(89420)
- 国家(88756)
- 科学基金(75790)
- 社会(68175)
- 社会科(64895)
- 社会科学(64882)
- 省(52291)
- 基金项目(52223)
- 教育(47311)
- 自然(46214)
- 自然科(45283)
- 自然科学(45268)
- 划(44593)
- 自然科学基金(44547)
- 资助(40083)
- 编号(39287)
- 创(34819)
- 成果(32238)
- 创新(31701)
- 重点(31611)
- 部(31541)
- 发(30335)
- 国家社会(30085)
- 课题(28898)
- 教育部(27249)
- 中国(27095)
共检索到3136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强远 赵浩云 林思彤 申宇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下颠覆性、变革性、前沿性技术冲击,如何识别和测度高质量技术创新是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课题。基于中国技术创新典型事实的情境叙事,本文试图构建高质量技术创新的识别框架和测度体系。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基于中国技术创新顶层设计的政策文本倾向、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时的“数量跃进”和专利追赶计划带来的“质量滑坡”等特定情境,揭示了技术创新质量测度的困难性与必要性;其次,基于基因编码的类比叙事、文本分析方法、语义引用逻辑和中国授权发明专利数据库,本文构建了高质量技术创新指标并测度了中国企业层面的技术创新质量;再次,在综合对比现有指标的基础上,本文识别了被引次数这一常用指标在特定情境下存在的系统性偏误和个体性偏误,并利用颗粒工具变量等方法验证了本文技术创新质量指标的有效性;最后,基于现有指标与拓展指标的结合,本文构造了高质量技术创新指标的家族图谱及其应用场景。本文的研究,既可以为正确评估中国技术创新质量和创新激励政策提供学理依据,还可以为学界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正确使用技术创新质量指标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佳坤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俨然成为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新引擎,是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支撑。文章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五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2009—2020年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进行总体和分维度评价,并利用静态与动态模型展开分地区比较。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质量整体维持上升态势;五大维度对数字技术创新均发挥正向驱动作用,其中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指数得分相对较高。数字技术创新质量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由东到西梯度递减态势;各省份数字技术创新质量亦存在“非均衡”问题。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岳佳坤
“十四五”时期,数字技术创新发展俨然成为经济高质量转型的新引擎,是完善国家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支撑。文章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五个维度构建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中国2009—2020年数字技术创新质量进行总体和分维度评价,并利用静态与动态模型展开分地区比较。结果表明:数字技术创新质量整体维持上升态势;五大维度对数字技术创新均发挥正向驱动作用,其中创新环境、创新转化、创新扩散指数得分相对较高。数字技术创新质量具有明显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由东到西梯度递减态势;各省份数字技术创新质量亦存在“非均衡”问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腾 蒋伏心
文章基于200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检验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对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总体影响。研究表明,科技金融提升了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技术创新也发挥显著的积极影响,同时技术创新与科技金融的深度协同也能够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分析发现,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影响全要素生产率与市场运行效率、社会福利水平与共享经济成果、自然资源利用率与生态环境污染三个维度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通过作用于经济结构与市场体系、国民经济素质与人力资本两个维度抑制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对于经济增长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影响并不显著。分区域观察,科技金融与技术创新的互动融合能够显著促进我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但却抑制了中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牛子正 段淏文 冯银虎
当前,数字经济作为一种新经济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文章以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新发展理念视角,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衡量高质量发展水平,通过构建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对数字经济、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在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和技术创新均能对高质量发展产生显著的促进作用,且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创新产生中介效应。(2)受到地区发展基础、发展阶段迥异等因素影响,数字经济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存在地区异质性和维度异质性。其中,分地区来看,在东部和西部地区呈现显著正向激励作用,而在中部地区则呈现显著的抑制作用;分维度来看,创新、协调、绿色、共享均呈现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开放在现阶段的促进作用尚不显著。(3)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全要素生产率能够在数字经济促进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卫东 周菲 魏泊宁
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准确把握和量化测度经济发展现状,需要构建一套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效率、质量、结构、安全、可持续十个维度出发,构建包含137个细分项目指标体系,并运用2003—2017年经济运行数据进行实证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各维度发展并不均衡。由此,建议将进一步提升发展质量的着力点放在改善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转效率、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严密防范经济运行风险上。
关键词:
经济发展 高质量发展 指标体系 发展指数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楼高翔 曾赛星
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对区域创新系统具有重大影响。构建一个较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助于对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和分析。本文根据技术创新协同网络成员、协同过程及协同形式形成区域技术创新协同能力的测度框架,对测度内容分配具体评价指标,并形成一个较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区域 技术创新 协同 评价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仕潮 张飞扬
文章基于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传统与空间Markov链、Moran's I等方法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事实特征、地区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中国数字技术创新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呈上升态势,但整体仍处于较低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梯度格局;二者耦合协调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总体差异持续扩大,地区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其中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最大;二者耦合协调度呈分散化趋势,绝对差异增大,且西部地区极化现象正在增强;全国耦合协调状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难以发生状态等级跃迁,考虑空间关联后,相邻省份的影响效果明显;多数省份呈现低水平空间集聚现象,东部地区以“高-高”集聚为主,西部地区则以“低-低”集聚为主,全国极化程度有所缓解。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守德
我国现代物流业经历了漫长的成长期,即将迈入成熟期并进入蓄力转型、提质增效关键阶段。对当前我国物流业发展速度、需求与成本结构、运行质量进行分析不难发现,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方式转变、智慧供应链体系建设、消费升级等外生因素正持续推动物流服务质量提升,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公路货运组织化程度偏低、仓储设施结构失衡、储运一体化运作不协调等问题严重阻碍物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而技术创新将在我国物流业发展中产生重要引领作用。2011年以来,我国物流业增速明显放缓,但物流技术创新集中爆发,专利数量年均增速超过两位数。状态空间模型实证分析结果也表明,2011年以来物流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对物流业运行质量改善贡献显著,平均来看,物流技术专利每增加一万项,物流业经营绩效提高0.79%,经济总量同比增长2.53%。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当前我国物流装备市场需求差异大、多层次需求并存、设备自动化智能化发展的大形势,推动我国物流业实现跨越式高质量发展,需要进一步加强物流主体信息处理能力,构建物流信息互联共享体系;加强智能装备制造,大力开发物流机器人;推动物流装备标准化、装载单元化,提升工具衔接、循环共用效率;依托信息技术重塑业务流程,提高仓储智能化作业与管理水平;创新物流业运营模式,政策鼓励业界先试先行。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物流业 运行质量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涛 隋鑫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探究了2005—2020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省域异质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环境规制对省域的工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环境规制也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发展水平产生积极影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其工业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环境规制对工业发展发挥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建涛 隋鑫
文章运用空间计量经济学等方法,探究了2005—2020年中国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并进行了省域异质性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工业发展存在空间相关性,环境规制对省域的工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环境规制也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对工业发展水平产生积极影响。环境规制、技术创新对工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环境规制显著影响其工业发展水平;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够推动环境规制对工业发展发挥作用。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吴爱东 王娟
基于动能转换视角,探讨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技术创新与产业结构升级两大主导动能之间的动态互动机制,运用CHD模型分析我国两大主导动能之间的关联关系,并利用GRA得到影响现阶段主导动能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在样本初期,两大主导动能的耦合协调度受二者发展水平的影响较大,但在中后期,受二者耦合度的影响较大此外,两大主导动能之间传递信息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影响现阶段主导动能的关键因素有专利申请授权数、R&D人员投入占比、生产性服务业占比和改进后的泰尔系数。最后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吴浩强 胡苏敏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时代,如何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本文以2008~2020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之间关系。研究发现:数字化转型与技术创新均能显著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且技术创新具有中介作用;数字化转型会对突破性技术创新产生强化效应进而促进高质量发展,并会对渐进性技术创新产生替代效应进而弱化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企业规模越大,数字化转型通过技术创新促使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效果越弱;非国有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其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更为显著。本研究不仅丰富了数字化转型、技术创新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研究,也为企业优化资源配置与构建竞争新优势提供了经验借鉴。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攀科
本文基于物流技术创新,对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及不同物流环节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家对物流业发展的政策红利和技术创新是推动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两大基础。物流技术创新会通过区域内、外渠道的内驱和外溢两大机制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实证研究进一步验证了不同物流环节技术创新总体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但物流业不同环节的技术创新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相比较而言,物流流通加工环节对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正向促进效应并不显著。因此政府急需制定有利于物流业技术创新的体制机制,特别是紧紧围绕物流装卸搬运、物流运输、物流仓储、分拣包装配送系统和物流信息技术环节的创新,不断促进我国物流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红艳 张晓骏 徐良培 孙植华
文章使用2011—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熵值法测度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并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探讨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内在机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异质性检验来看,覆盖广度的促进作用最大,在中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可通过技术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