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7)
- 2023(15214)
- 2022(13093)
- 2021(12554)
- 2020(10436)
- 2019(24261)
- 2018(23835)
- 2017(44149)
- 2016(24936)
- 2015(28580)
- 2014(28454)
- 2013(27565)
- 2012(25475)
- 2011(23102)
- 2010(22766)
- 2009(20637)
- 2008(19906)
- 2007(17361)
- 2006(14982)
- 2005(13176)
- 学科
- 济(92430)
- 经济(92327)
- 管理(65956)
- 业(58407)
- 企(47345)
- 企业(47345)
- 方法(42382)
- 数学(37129)
- 数学方法(36732)
- 中国(29167)
- 农(24903)
- 财(21856)
- 学(21222)
- 业经(19642)
- 地方(18777)
- 贸(18565)
- 贸易(18549)
- 易(18067)
- 教育(17263)
- 制(17169)
- 农业(16660)
- 理论(16258)
- 和(14918)
- 环境(14734)
- 技术(13635)
- 银(13275)
- 务(13258)
- 银行(13217)
- 财务(13192)
- 财务管理(13164)
- 机构
- 大学(348986)
- 学院(338655)
- 济(132932)
- 经济(129869)
- 管理(129108)
- 研究(120875)
- 理学(111893)
- 理学院(110545)
- 管理学(108428)
- 管理学院(107854)
- 中国(88081)
- 京(76681)
- 科学(75940)
- 所(60810)
- 财(58531)
- 农(57296)
- 研究所(55874)
- 中心(53562)
- 业大(52634)
- 北京(49132)
- 江(49108)
- 范(49028)
- 师范(48546)
- 财经(47188)
- 农业(45210)
- 院(44497)
- 经(43155)
- 经济学(40093)
- 州(39842)
- 师范大学(39275)
- 基金
- 项目(236243)
- 科学(184689)
- 研究(173221)
- 基金(169875)
- 家(149123)
- 国家(147894)
- 科学基金(125619)
- 社会(107153)
- 社会科(101345)
- 社会科学(101317)
- 省(91159)
- 基金项目(90118)
- 自然(82307)
- 教育(81644)
- 自然科(80360)
- 自然科学(80336)
- 自然科学基金(78904)
- 划(78124)
- 资助(70480)
- 编号(70430)
- 成果(59136)
- 重点(53394)
- 部(52779)
- 发(50341)
- 课题(50196)
- 创(48859)
- 大学(46159)
- 创新(45438)
- 科研(45405)
- 教育部(45074)
- 期刊
- 济(143312)
- 经济(143312)
- 研究(105365)
- 中国(74251)
- 学报(58099)
- 教育(53052)
- 科学(51904)
- 农(51090)
- 管理(46775)
- 大学(44669)
- 财(43130)
- 学学(39989)
- 农业(36425)
- 技术(28089)
- 融(25101)
- 金融(25101)
- 经济研究(23102)
- 图书(22805)
- 财经(22658)
- 业经(20983)
- 业(20191)
- 经(19473)
- 问题(18519)
- 科技(16599)
- 版(15968)
- 书馆(15859)
- 图书馆(15859)
- 贸(15496)
- 资源(15357)
- 理论(15354)
共检索到5050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小萍 张良
当前,高质量大学的入学机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通过对102所"211"高校2012年的招生情况进行研究后发现:人口大省的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较少,直辖市的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较多;高质量大学在招生中对所在地考生具有一定的偏向性。为实现高质量大学入学机会的大体均等,高校在制定招生计划时,应综合考虑各省的人口因素、生源数量和自身办学条件等,进一步提高中西部地区和人口大省的录取率,对高校所在省份逐年减少招生计划,增加农村贫困地区考生进入高质量大学的机会。
关键词:
高质量大学 入学机会 招生偏好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管浏斯
近年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的范式已经从传统的以资源投入为主转向以学习者学习过程为中心。本文通过在全国九所"985""211"高校中随机抽样,对自主招生学生与统招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比较探讨,发现两类学生具有不同的学习行为模式和方法特点:通过自主招生录取的学生在进入大学后会有更浓厚的学习兴趣、更强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更好地感知学校的培养要求和政策氛围,并树立更高的学术目标。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郭国庆 王宏伟
本文通过对预期本科生偏好的实证研究,分析出不同细分市场的预期本科生对高校属性的不同偏好,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高校招生营销工作的主要着力点。
关键词:
考生需求 招生营销 实证研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连志鑫 杨帆
为增加弱势学生群体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我国制定了"国家专项"、"少数民族"和"高校专项"等招生倾斜政策,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家庭弱势学生进行入学机会上的特殊补偿。本研究通过对某部委直属院校2014级全体新生入学数据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发现,上述多种招生倾斜政策整体上有效,其中政府主导的招生倾斜政策在宏观群体机会补偿方面表现更有效,高校主导的招生政策在微观个体选拔方面更为有效;另外,"国家专项"和"少数民族"中城镇户籍学生并不"弱势",政策精准性有待提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窦心浩
高等教育机会的地区差异普遍存在于各国,但在我国的受关注程度远高于其他国家。之所以出现这一情况,主要是由于我国的高等教育机会地区差异问题与独特的分地区招生制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对中日两国一流大学升学机会地区差异问题的比较研究,分析了不同高考制度对机会均等状况所造成的影响,由此探讨分地区招生制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名牌大学 升学机会 地区差 招生制度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伟宜 顾自安
在对部分省份高校学生家庭所处社会阶层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科类角度入手,文章描述了特定阶层子女对特定科类的偏好指数分布,并构建偏好模型对此做了分析。结论表明,缩小各阶层子女在不同科类中的机会差异,必须以收敛各阶层的收入差距为前提。同时,高等教育相关政策亦应做出相应调整以便为各阶层子女提供更为平等的入学机会。
关键词:
阶层 科类 偏好 机会差异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雄鹰
自主招生是基于统一高考制度的设计,是为高校选拔品学兼优、综合素质高、特长突出的优秀人才的一次尝试。试点十余年后,提高自主招生质量成为根本的改革诉求。本研究从自主招生试题质量和经由自主招生选拔的学生质量两个视角研究自主招生质量。研究发现,自主招生试题初具特色,但试题质量较低;自主招生类学生在大学期间初步凸显出发展的特异性,但其培养模式限制了自主招生的制度效应,进而影响招生质量。应通过提高试题质量和优化自主招生类人才培养模式两种路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自主招生 试题 人才 质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孙伟
高校招生评价制度包括招生政策、选拔形式、入学考试、招生方式等方面。本文试就英国、美国的高校招生评价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制度特点进行分析、比较研究,并从中得出对我国高校招生评价制度改革与完善的启示之处。
关键词:
高校 招生评价制度 英国 美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新凤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保障人民群众入学机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的基本经验,为高校招生政策提供了基本的价值遵循。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纲领和教育实践的目标就是争取女性与工农阶级受教育权利;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通过基础教育的普及和高校招生政策向工农子女倾斜,优先保障工农子女入学机会;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逐步确立了"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执政理念,取消家庭成分、年龄、性别等限制,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增加社会成员入学机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政府致力于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促进高校招生的区域、城乡、机会公平,在共同富裕的社会理想下保障人民群众共享社会发展成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杜瑞军
教育公平问题归根结底是一个权利、机会等资源的分配和再分配问题,其中分配标准是关键。不同的分配标准,决定了不同人群的现实处境。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高校招生政策,我国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分配标准经历了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学术和政治的双重标准,到教育“革命”时期政治标准被突出强调,“文革”后学术标准被重新确立,进而到当前经济实力成为影响机会分配的重要因素的变革历程。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公平 高校招生政策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罗立祝
根据报录比这一指标对高考招生、保送招生、自主招生、艺术院校招生、高考加分以及独立学院招生等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农村家庭子女与城市家庭子女之间的入学机会差异进行量化比较,发现高考招生所造成的城乡差异最小,而保送招生与自主招生所产生的城乡差异最大。运用社会冲突理论对不同高校招生制度所产生的城乡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城市家庭子女因拥有丰富的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或权力资本,往往在越是招生标准缺乏刚性与招生程序不够严密的招生制度中,越能比农村家庭子女获得更多、更优质的入学机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小平 姚星垣
在元宇宙技术冲击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取得新突破的背景下,大规模线上教学面临的挑战应予以充分重视。通过实证研究探讨学生对线上线下教学的认知偏好、教学满意度和线上教学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课后练习和答疑解惑方面的认知偏好差异是影响线上教学效果的主要因素;学生对教学内容、教学安排、教学方法、难易程度的满意度对线上课程学习效果有显著影响。因此,学校应在教学过程中优化线上教学安排、提升学生对线上教学的认知偏好度以及重视学生的异质性,以提高线上教学效果。
关键词:
线上教学 教学效果 教学满意度 认知偏好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闵杰 徐小禹 欧剑 曹宗宏
考虑由一个合同制造商(Contract Manufacturer, CM)和一个原始设备制造商(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 OEM)组成的二级供应链,CM在为OEM代工的同时,也引入自己的品牌与OEM竞争。在OEM能够获取消费者质量偏好信息的前提下,分析不同信息结构和CM高质量入侵行为对供应链成员定价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1)CM入侵总是对自身有利,而对OEM不利。(2)信息不对称始终损害CM的利益,但只有在CM入侵且高低偏好市场之间的差异较大时才损害OEM的利润。(3)若真实市场偏好较高,且不掌握信息的CM对市场信心较弱,则OEM产品的定价能使所有消费者的需求都得到满足。(4)提高代工产品的质量在CM不入侵或者信息对称下对CM有利,而其余情况下是否有利与CM销售成本有关。进一步讨论了消费者偏好信息的作用,发现多数情况下OEM不获取消费者信息对自身更有利。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敬子 何祚宇
本文聚焦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视角来考察中国贸易高质量发展,采用2000—2014年中国海关数据库、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数据库、WIOD和CEPII数据库,研究了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对中国企业进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能够有效提升企业进口产品质量,但没有促进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即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与国内需求偏好升级背离;供需失衡和国内国际标准不对接是导致出口产品质量背离的重要原因;在需求侧,高端需求外移导致国内市场供需脱节,而在供给侧,价值链上游产业和中间产品的供给未能跟上需求偏好升级的步伐则进一步加剧了出口产品质量的背离。因此,把握国内消费者需求偏好升级的契机,构建供需适配的国内大循环体系,推动国内国际标准对接以及价值链上游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助于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安舟 王晓阳
本文对加州大学、清华大学招生政策中有关质量与平等问题的争论进行了深入比较。从两校招生政策所经历的不同历史演变、现实政策重心所反映出的差异 ,使我们看到不同国情条件下对大学招生问题的不同态度与处理方式 ,带给我们新的思考与启示
关键词:
质量 平等 招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理工科博士生入学动机及其对学术表现、就业偏好的影响——基于全国35所研究生院高校的调查
中国高校“支援中西部地区招生协作计划”实施成效分析——“985工程”高校为例
吴有训大学教育思想及其在清华的实践——以高水平科学研究支撑的高质量大学教育
澳大利亚海外分校招生策略研究——以莫纳什大学马来西亚分校和卧龙岗大学迪拜分校为例
地方农业院校研究生招生改革研究——以沈阳农业大学为例
突出地方特色 培养高质量的研究生——以宁波大学为例
农学类研究生招生的困境与建设思路——以南京农业大学为例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高职院校招生与就业协同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平行志愿”改革对高校招生的影响——以浙江省高职为例
用质量冲破研究生招生和培养工作中的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