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94)
- 2023(10261)
- 2022(8643)
- 2021(8113)
- 2020(6453)
- 2019(15181)
- 2018(14701)
- 2017(27117)
- 2016(14769)
- 2015(16647)
- 2014(16559)
- 2013(16694)
- 2012(15919)
- 2011(14814)
- 2010(14792)
- 2009(13551)
- 2008(13308)
- 2007(11686)
- 2006(10550)
- 2005(9795)
- 学科
- 济(75503)
- 经济(75442)
- 管理(36869)
- 业(36068)
- 方法(27636)
- 中国(26077)
- 企(25837)
- 企业(25837)
- 数学(24840)
- 数学方法(24630)
- 地方(22232)
- 农(20320)
- 贸(15371)
- 业经(15360)
- 贸易(15356)
- 易(14885)
- 农业(14181)
- 财(13488)
- 发(12655)
- 地方经济(12591)
- 学(12338)
- 环境(12243)
- 融(12086)
- 金融(12085)
- 银(11924)
- 制(11918)
- 银行(11910)
- 行(11690)
- 和(10107)
- 技术(9863)
- 机构
- 大学(214606)
- 学院(214082)
- 济(99749)
- 经济(98043)
- 研究(85323)
- 管理(78569)
- 理学(66479)
- 理学院(65629)
- 中国(65543)
- 管理学(64749)
- 管理学院(64354)
- 科学(49648)
- 京(48173)
- 所(43638)
- 财(42616)
- 研究所(39571)
- 中心(37297)
- 农(36138)
- 财经(33569)
- 经济学(31886)
- 北京(31720)
- 江(31586)
- 院(30947)
- 经(30640)
- 范(30374)
- 师范(30111)
- 业大(29371)
- 经济学院(28673)
- 农业(28049)
- 科学院(26388)
- 基金
- 项目(141345)
- 科学(112191)
- 研究(104584)
- 基金(103032)
- 家(90467)
- 国家(89790)
- 科学基金(75865)
- 社会(69147)
- 社会科(65787)
- 社会科学(65772)
- 基金项目(53477)
- 省(53221)
- 教育(46968)
- 自然(46100)
- 划(45658)
- 自然科(45035)
- 自然科学(45025)
- 自然科学基金(44195)
- 资助(42869)
- 编号(40323)
- 发(36731)
- 成果(33074)
- 重点(32712)
- 部(32488)
- 发展(30104)
- 国家社会(29926)
- 课题(29607)
- 展(29592)
- 创(28858)
- 中国(28475)
共检索到3406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林珊珊 徐康宁
基于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构建高质量发展测度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14-2019年全国及30个省份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耦合协调度、Kernel密度、Markov链等分析,刻画高质量发展的整体状况、地区差异与动态演进。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创新驱动的贡献最大,五大子系统初步形成"高耦合、良协调"的互动格局,但高质量发展增长率的波动幅度较大;各地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江浙沪稳居前三甲,华东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遥遥领先于其他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水平明显偏低,各省份创新驱动及民生福祉的差异特别明显;华东地区极化现象明显,华北和西南地区极化现象有所减弱,除华南地区差距减小外,其他区域差距均在不断扩大;高质量发展不同等级均存在较强的"马太效应",且等级越高转变升级的难度越大。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测度评价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杨向阳 汪洁 刘备
高质量的流通体系能更大范围联接生产和消费,扩大交易范围,推动分工深化,提高生产效率。在“十四五”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下,评价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熵权法测算213个城市2011—2019年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综合指数,并借助Dagum基尼系数和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空间莫兰指数检验法、Markov链分析方法揭示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处于上升趋势,存在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华东、华北、华南地区发展水平较高,华中、西南、东北地区虽然发展水平不高,但增长态势明显;流通业高质量发展差异逐渐扩大,地区间交叉重叠问题是造成空间非均衡的主要原因;流通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空间正相关关系,并呈现空间聚集的“俱乐部收敛”趋势。因此,应通过促进流通业提质增效,摒弃粗放发展方式;聚焦流通业高质量发展空间非均衡问题,推动流通业协调发展;注重焦点城市溢出资源的承接与利用,加强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流通业数字化建设,促进流通业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流通业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动态演进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林艳丽 江润泽 刘嘉卿
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东北地区34个地级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法、Markov链分析法、泰尔指数及其分解法揭示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演变特征及地区差异,研究发现:2010~2020年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数以年均3.72%的增长速度稳步上升,各地级市表现出由低质量水平向高质量水平转移的动态过程,逐渐形成了以正向空间聚集为特征的辽中南和哈长城市群;东北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俱乐部趋同”现象,既存在向更高等级转移的可能性,又具有一定的向下转移风险,且邻域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等级越高,其空间溢出效应越大;东北地区发展的总体差异呈下降趋势,主要来源是组内差异。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忠宇 热孜燕·瓦卡斯
研究目标:解构2011~2018年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方法:采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等方法展开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地区差异,地区内差距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是地区间差距,东部和西部地区还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分化现象;此外,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比较小,即具有一定的邻接依赖性。研究创新:方法上融合测量与计量方法,扩展了实证方法的运用范畴;视角上着眼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个角度;内容上构建了中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研究价值:为构建科学合理的农业产业布局和协调地区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地区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新 林春 张鑫 孙英杰
文章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为基础,构建新动能视角下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尝试对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状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评价。从综合评价来看,当前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处于稳定调整时期。东部地区发展水平最高,但区域内发展不均衡,部分省份发展迟缓;中部地区次之,且区域内呈现梯度效应;西部地区发展水平最低。从新动能水平来看,各省份普惠金融新动能发展不均衡,存在一定的“短板效应”。从区域差异来看,中国三大地区之间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差距呈缩小趋势,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为区域间差异。从收敛性检验来看,全国整体发展表现出一定的收敛性,但区域内部收敛性较差,且各省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具有发展惯性及“俱乐部趋同”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陈胜利
文章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了2011—2019年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Spatial-Markov链刻画其空间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结果表明:中国物流业发展质量保持稳步提升态势,但整体水平依然偏低,且呈现“东优西劣”的空间分布格局;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存在空间差异,地区内差异从高到低排序依次为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地区间差异构成空间差异最重要的来源;中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发生跨阶段转移的概率较小,低水平地区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邻近地区之间存在空间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雪
文章首先基于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产业、绿色、社会、空间和生活五个维度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利用改进的熵值法测度2010—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及分维度水平,并对时空格局进行分析,最后借助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密度估计进一步探究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来源及绝对差异的动态演进规律。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水平呈现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并且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2)各维度水平在研究期内均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其中生活城镇化水平提升最快。(3)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不断缩小,且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其中,东部地区与东北地区间差异最大,东北地区与西部地区间差异最小。(4)全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呈扩大趋势,右拖尾和两极分化现象逐渐弱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梅娟 余东华
文章基于复合熵值法从八个维度构建了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指数,对2007—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在此基础上利用Dagum基尼系数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其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进行实证研究,并运用方差分解法探究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样本期内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上升,但区域差异较大,其空间分布与“胡焕庸线”相契合,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第二,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与其他三个地区的区域间差异始终较高,东西部地区的区域间差异贡献最大;区域内差异中,东西部地区的差异显著高于东北、中部地区,且西部地区有扩大趋势;超变密度的影响也不断增强。第三,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差距的主要驱动力分别为融合发展、速度效益、结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驱动、品质品牌、营商环境逐渐成为未来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对于缩小地区差距、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高振娟 王盼
进口高质量发展是中国持续扩大开放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代、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也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战略之策。本文基于进口开放、进口福利、进口持续和进口竞争四个视角构建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权综合评价法测算出2001—2022年中国31个省份22年的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并采用Dagum基尼系数法和Kernel核密度估计法分析中国整体及各省域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特征。研究发现:(1)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但东部地区远高于全国整体和其它三大地区的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部高、中西部和东北部低”的空间不均衡分布特征;(2)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整体地区差异呈现出逐渐缩小的趋势,其中地区间差距是差距的主要来源;(3)中国进口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但表现出明显的偏态分布和不同程度的极化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思薇 陈西坤
中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科学测度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化趋势,对持续推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构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基于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测算中国30个省份2011—2020年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最后通过标准差椭圆技术分析其空间区位分布特征,并利用核密度估计方法揭示全国及四大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部差异及演进规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稳步上升趋势,但区域差异显著,表现出“东高、东北次之、中平、西低”的梯度分布特征;中国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分布重心向西和向南移动,空间集聚性表现为先扩散后集聚;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两极分化趋势,其余区域均稳步上升且无极化现象。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建国 李悦
为更好地对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开展定量分析,文章从4个维度选取13个指标,对我国30个省份2011—2021年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空间相关性分析、核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对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动态演进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层面,我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空间集聚特征明显。(2)区域层面,地区发展不均衡现象突出,东部地区的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始终高于全国水平,地区整体水平提升速度快、差距小;中部地区稳步提升,极化现象明显缓和;西部地区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扩大。(3)不同发展水平均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也存在变化的可能性;同时,邻近省份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变化也会影响本省人口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跃迁。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熊学振 熊慧 马晓萍 孙雨萌 杨春
[目的]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是稳秩序、保民生的现实需要,科学设计评价体系和开展测度分析是实现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方法]本文依据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特征,构建涵盖绿色循环发展、供给提质增效、经营管理优化3个维度的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体系,对2010—2019年全国及31省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研究表明:2010—2019年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19.20%,时间上具有向好发展态势,空间上呈现自西向东发展水平依次提高的格局;全国发展水平具有空间非均衡性特征,总体发展差距持续扩大、东部地区内差距扩大态势明显、东部与西部两地区间差距最大,地区内差距是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地区差距的主要来源;全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单极化趋向逐步凸显,从长期看三大区域均存在发展差距扩大的倾向,但呈现中东部趋向多极化、西部趋向单极化的变化态势。[结论]发展畜牧业应当坚持生产规模与资源环境相匹配,因地制宜构建适应高质量发展方向的生态生产型体系,积极发挥好东、中、西部地区在技术、资金、资源等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探索种养结合、草牧一体的现代畜牧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德立 田伟 田刚
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构建了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借助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核密度估计法、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法探讨了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间差异与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逐渐增强的走势,但总体差异显著;东部、西部以及中部地区在不同年份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两极分化现象;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高低集聚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空间背景对于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类型转移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佟孟华 褚翠翠 李洋
研究目标:测度2011~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分析其演进趋势、地区差异、结构差异、收敛性和障碍因素。研究方法:综合运用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法、定基功效系数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进一步通过Kernel密度估计、Markov链、Dagum基尼系数、方差分解、σ收敛、β收敛以及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对测度结果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表现出“发展水平提升、绝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区域间的发展差异,结构差异的主要来源由生态环境差异转变为增长动能差异;经济高质量发展表现出典型的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财政收入增速、经济增长率和经济波动率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研究创新:将共同富裕纳入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通过二次加权动态评价方法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测度,识别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趋势转变的关键节点,并在全面把握其发展特征的基础上进一步对障碍因素进行诊断。研究价值:有助于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真实水平和分布特征,为明确当前乃至未来阶段提升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着力点提供依据。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共同富裕 地区差异 收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春元 李媛钰
文章基于经济发展、科技创新、民生改善、社会发展和绿色生态五大方面构建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了2011—2019年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利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以及Markov链等研究方法探析省际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及动态演变。主要结论有:各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增长态势;全国及各地区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区域间差异为主要贡献来源,区域间经济高质量发展差距不断缩小;我国东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关联性,经济波动大于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地区;各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从空间上看有集聚现象,难以实现从低水平到高水平的跨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