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3)
2023(11810)
2022(9655)
2021(9129)
2020(7352)
2019(16909)
2018(16488)
2017(28912)
2016(17021)
2015(19374)
2014(19307)
2013(18445)
2012(17296)
2011(16032)
2010(16000)
2009(14874)
2008(14635)
2007(13148)
2006(11827)
2005(11172)
作者
(47157)
(39501)
(39201)
(37584)
(25120)
(18866)
(17886)
(15298)
(15246)
(14145)
(13642)
(13270)
(12866)
(12825)
(12737)
(12434)
(11875)
(11633)
(11608)
(11452)
(10225)
(9788)
(9503)
(9125)
(8964)
(8846)
(8818)
(8775)
(7958)
(7905)
学科
(60374)
经济(60225)
管理(46682)
(39017)
(31853)
企业(31853)
中国(26529)
方法(24611)
数学(21665)
数学方法(21402)
教育(20815)
(18309)
(16932)
(16208)
(15059)
(13550)
贸易(13536)
(13324)
业经(13019)
理论(12040)
(11793)
(11185)
银行(11156)
(10789)
(10567)
金融(10565)
(10101)
环境(10015)
(9972)
农业(9938)
机构
大学(244120)
学院(234771)
(97981)
经济(95969)
研究(92957)
管理(79517)
理学(67661)
理学院(66692)
中国(66111)
管理学(65488)
管理学院(65020)
(54651)
科学(53166)
(47873)
(47062)
研究所(42568)
中心(39555)
(39443)
师范(39084)
(37636)
财经(36980)
(36251)
北京(36006)
教育(35155)
(33845)
(33677)
师范大学(32533)
经济学(31952)
业大(31841)
农业(29690)
基金
项目(152632)
科学(122168)
研究(116501)
基金(110910)
(97923)
国家(97046)
科学基金(81169)
社会(74725)
社会科(70584)
社会科学(70570)
教育(60838)
(56473)
基金项目(56240)
(51536)
自然(49854)
自然科(48676)
自然科学(48656)
自然科学基金(47836)
编号(46373)
资助(45876)
成果(41845)
(37492)
重点(36874)
课题(36632)
(33772)
(33155)
教育部(32839)
国家社会(31685)
(31502)
(31054)
期刊
(108115)
经济(108115)
研究(85407)
中国(62772)
教育(56540)
学报(37956)
(37400)
科学(35091)
(34358)
管理(31673)
大学(30332)
学学(27001)
农业(23540)
技术(21782)
(21151)
金融(21151)
财经(19806)
经济研究(18272)
(17214)
问题(14171)
(14117)
业经(13936)
职业(13911)
(13562)
世界(13156)
国际(12674)
(11230)
论坛(11230)
(10775)
技术经济(9872)
共检索到3781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乔伟峰  
中国高等教育正处于从外延扩张到内涵发展的战略转型期,有效保障和全面提高质量成为核心议题之一。经过长期探索和自我调整,中国正在形成以高校为主体、以学生为根本、以常态监测为手段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新理念,正在完善覆盖研究生教育、本科生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三个层次的,包含资格准入、自我保障和外部评价三个主要方面的,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体系。这一体系既保持了中国本土特色,也以更加开放的心态融入世界潮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凡  
2005年《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与指导方针》的出台,对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形成发挥了巨大的推动和指导作用。在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要求不断提升的新形势下,旨在进一步完善保障体系的新标准于2015年出台,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结果为导向、以持续改进高校质量为宗旨,构建了欧洲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基本框架。通过对新标准文本的解读以及与原标准的对比分析,提出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质量保障对高校质量的持续改进作用,构建内外结合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标准体系,提升学生学习结果信息的管理和分析能力,拓宽利益相关者参与质量保障的范围和途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刘水云  
斯普林格出版社2016年出版本书描述了中国的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及对大学变革的影响。它首先描述了中国高等教育的质量保障体系,分别详细讨论了在机构和学科层面进行的本科教学质量评估(QAUE)和学科评估这两个最有影响力的外部质量评估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苏永建  
社会转型期的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带有明显的政府驱动型特征。行政动员和项目制是政府应对高等教育质量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经过长期实践,政府的行政动员和项目制互为表里,相互作用,逐渐定型为一种以政府行政权力为核心,以频繁的指令性要求为驱动力量,以繁杂的质量保障项目为载体,以评估作为合法化路径的一元化的技术治理格局。这种质量保障方式内生于中国独特的政治和行政体制,是为"体制化的技术治理"。社会转型期的大学制度是体制化的技术治理得以产生和运作的制度根源。从大学制度入手进行深层次和整体性变革是持续提高高等教育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罗燕  杨钋  
本文通过考察和研究建国以来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剖析了高等教育的两大主题———增长与公平、政府调控与院校自主在不同历史阶段中的呈现。研究发现,高等教育的增长与公平之间不存在必然关系,高等教育公平的正义目标更多地取决于制度的设计与安排。市场体制也不必然带来高校组织的自主权,一个国家管制的垄断市场机制可能不仅会在系统内制造组织间的不平等,而且作为一种强大的外部制度环境,其制度因素的投放甚至会损害高校组织的自主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运超  
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与保障直接关乎高等教育质量的优劣。本研究提出,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特征主要包括生成过程的非连续性、生成要素的主体间性、生成规格的不确定性、生成结果的难检测性。高等教育质量的生成机制包括价值、链接、评价三方面。高等教育质量的保障须防止工业化生产模式对高等教育质量生成系统的过度影响,应更加突出人员素质及其培育的特殊重要性,充分发挥基层的自主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健龙  
在不同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各异。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转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包办一切的模式已被逐步打破,应建立起由政府的宏观质量调控、社会的质量调节和高校的质量管理三者有机协调、运转通畅的新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小波  王志芳  
政府、社会和高校分别代表着高等教育运行过程中的三种基本力量,也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三大基本主体。相对于政府和高校的质量保障,社会的质量保障主要通过市场经济引导、社会舆论监督、社会中介组织评价等途径来实现。要充分发挥社会力量在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中的作用,政府的放权与高校的自治是前提,市场的完善与文化的先进是关键,社会力量的整合与引导是手段。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晖  李嘉慧  
世界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模式多种,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经验丰富。在40年的探索历程中,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以重点政策为引领,教学评估、学科评估和专业认证三足鼎立的形态呈现,四个模块构成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内容,实现了中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型。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模式的完型是制度变迁的结果,是正式与非正式规则互动的结果,是"路径依赖"的结果。完善质量保障"中国模式",总结经验、植根本土,守正创新、持续优化,乃是未来发展之道。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郭歆  夏晓勤  
本文以新制度主义的视角来考察中国高等教育领域出现的市场化现象,发现了市场化的源头为招收走读自费生,并且在具体分析市场化过程当中,发现其动力来自于高校内部的一些精英的意识和努力——他们不仅很好地把握了机构自身的利益,而且为其合法化做出努力。而这一合法化过程以“扩大高校自主权”概念的提出为核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祝怀新  潘慧萍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为缓解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教育质量下滑问题,着力进行了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的改革,由此形成了国际上颇具代表性的四种高教质量保障模式之一。笔者试图对荷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形成及特征进行分析,对我国构建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可资借鉴的启示性建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汤晓蒙  
高等教育趋同与分化相伴而生,可以分为合理趋同和盲目趋同。根据新制度学派的理论,高等教育趋同的原因是由强意义或弱意义上的合法性机制所引起的。本文认为通过改变制度环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盲目趋同。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郭庆志  
当前,中国正把经济社会发展推向"质量时代",提高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核心和工作重心。《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提出,逐步形成政府依法履职、院校自主保证、社会广泛参与,教育内部保证与教育外部评价协调配套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机制,对推进高职质量保障制度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制度设计。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韩有亮,印建平  
经国务院批准,镇江市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试点已于1995年元月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种新制度虽然才运行一年,但在实践过程中已显示明显的优越性,同时也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间题。为此,我们必须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清晰地分析利弊,及时总结经验,针对存在问题,采取防范措施,以保证职工医疗保障新制度更有效地运转。 一、职工医疗保障新制度的优势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苏永建  
在现代高等教育系统中,以问责为基础的质量保障和以发展为基础的质量提高之间存在着持续的冲突乃至对立的关系。但在具体的实践中,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并非截然对立,两者各有其存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只有在基于共同目标的基础上发挥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的优势,才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最佳策略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