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70)
- 2023(15949)
- 2022(13566)
- 2021(12694)
- 2020(10480)
- 2019(24491)
- 2018(24319)
- 2017(44789)
- 2016(25336)
- 2015(29105)
- 2014(29392)
- 2013(28803)
- 2012(27404)
- 2011(25305)
- 2010(25661)
- 2009(23815)
- 2008(23891)
- 2007(21776)
- 2006(19320)
- 2005(18145)
- 学科
- 济(107039)
- 经济(106903)
- 管理(69482)
- 业(64618)
- 企(51232)
- 企业(51232)
- 方法(42271)
- 中国(36886)
- 数学(36739)
- 数学方法(36359)
- 农(30230)
- 财(26900)
- 地方(24921)
- 制(24182)
- 业经(23638)
- 学(23138)
- 教育(21996)
- 贸(21360)
- 贸易(21342)
- 易(20724)
- 农业(19844)
- 银(18966)
- 银行(18923)
- 行(18272)
- 融(18176)
- 金融(18172)
- 理论(17487)
- 发(16521)
- 环境(16468)
- 体(16435)
- 机构
- 大学(369877)
- 学院(364731)
- 济(152464)
- 经济(149226)
- 研究(136038)
- 管理(130465)
- 理学(110462)
- 理学院(109004)
- 管理学(107087)
- 管理学院(106353)
- 中国(101280)
- 京(81604)
- 科学(80376)
- 财(72637)
- 所(70119)
- 研究所(63103)
- 农(61203)
- 中心(60504)
- 江(57828)
- 范(56362)
- 财经(56135)
- 师范(55874)
- 北京(53305)
- 经(50835)
- 业大(50505)
- 院(48589)
- 农业(47753)
- 经济学(47663)
- 师范大学(45456)
- 州(45272)
- 基金
- 项目(230442)
- 科学(182006)
- 研究(174389)
- 基金(164913)
- 家(143259)
- 国家(141969)
- 科学基金(119744)
- 社会(110025)
- 社会科(104088)
- 社会科学(104062)
- 省(89520)
- 基金项目(85524)
- 教育(85085)
- 划(77426)
- 自然(73862)
- 自然科(72090)
- 自然科学(72068)
- 编号(71686)
- 自然科学基金(70785)
- 资助(68199)
- 成果(62015)
- 发(54351)
- 重点(53722)
- 部(53348)
- 课题(53016)
- 创(47570)
- 教育部(46018)
- 国家社会(45386)
- 性(45220)
- 制(45106)
- 期刊
- 济(177177)
- 经济(177177)
- 研究(122634)
- 中国(87678)
- 教育(64422)
- 农(57083)
- 财(56511)
- 学报(55534)
- 科学(52126)
- 管理(49701)
- 大学(42916)
- 学学(38905)
- 农业(38543)
- 融(36757)
- 金融(36757)
- 技术(33513)
- 财经(28712)
- 经济研究(28537)
- 业经(27882)
- 经(24803)
- 问题(23457)
- 业(21246)
- 贸(20572)
- 世界(18416)
- 国际(18205)
- 技术经济(17857)
- 图书(16960)
- 统计(16857)
- 坛(16773)
- 论坛(16773)
共检索到5809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刘康宁 董云川
以教育法规作为文本分析的基础,以"价值中立"的评估发展理论为线索,分析了中国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多元发展的历程和主要特点。研究表明,我国高等教育评估组织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政府集权、地方分权、社会中介组织介入、专业化发展。评估机构应由单一的政府组织,向多区域、多层级、多主体的多元结构发展,最终通过提高组织的专业化程度,解决评估"价值中立"的问题。
关键词:
评估组织 多元价值 专业化发展 文本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智运
本文对新一轮本科教学评估进行了哲学反思,充分肯定评估取得的成绩,深入剖析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国外的评估经验,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本科教学评估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
本科教学评估 评估指标 评估主体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邱柯萍
美国是第一个开展教育评估的国家,在现代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发展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为此分析美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特点,即以明确的主体化原则推动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实现,以系统性的评估程序促进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实现,以及以政府职能的发挥促进高等教育评估导向性的实现等,可为我们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提供一定借鉴:一要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同时要避免高等教育评估的随意性;二要加强中介评估组织在高等教育评估过程中的独立性;三要完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程序细节。
关键词:
美国 高等教育 教育评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永林 王战军
教育评估应以人的发展为支点,促进学校在服从国家、社会的发展需求与坚守自身发展的逻辑规律两个维度上协调运转。我国高职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实然表达为:引导增强质量意识和规范办学标准,强化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突出教育特色,评估重心因势而变,评估理念与时俱进。但由于起步晚、积累少、进展快,高职教育评估在理论与实践方面仍存不足。从应然层面而言,高职教育评估的价值取向应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加强对与教育质量密切相关的隐性要素的考查,提升院校参与评估的内在动力,促进"管、办、评"分离,实现教育质量监控的常态化、持续化、动态化。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教育评估 价值取向 监测评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永林、王战军在《教育研究》2014年第2期中撰文,对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合理性进行哲学解析,同时在实然考察了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高职教育评估价值取向的应然追求。教育评估以教育目标为依据,具有导向、激励等功能,目的在于确保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农卫东 廖文武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高等教育系统中的政府、培养单位和大学生三者的利益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而也带来了高等教育评估主体多元化的格局。因此,必须改革传统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构建适应评估主体多元化的评估制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冀生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基本要点王冀生以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十四大精神为指导,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经过努力,到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加快改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秦惠民 王名扬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在行政主导型的制度逻辑中经历了起始和稳定阶段、推动和发展阶段、均衡和专业化阶段、断裂和变迁阶段。借鉴历史制度主义的分析框架,发现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有很强的路径依赖,但关键节点的出现推进了制度的变迁。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需要进行从行政管控到价值中立的逻辑重构,保持在"管"和"办"中的独立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战军 孙锐
本文在分析西方各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特点和概括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特色的基础上,运用制度经济学和博弈论对我国高教评估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评估制度 制度经济学 博弈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旺
本文着重讨论与美国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相关的外部微观制度环境,即由政府、市场和非营利中介机构所构成的自由与控制相倚、控制与制衡相随、激励与约束并重的制度环境。
关键词:
美国 私立高等教育 制度环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德祥
通过对1998-2007年1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形式结构、科类结构和布局结构发展变化的历程、趋势及特点的分析表明,高等教育各层次规模大幅扩张,各层次比例关系、各科类层次结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科类层次结构上表现出理论性较强的基础性学科人才培养的重心出现上移,而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人才培养重心出现下移的特点。形式结构上,普通高等教育机构数与在校生数、高等网络教育的在校生数、成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公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民办高校的机构数与在校生数均呈现增长趋势。科类结构上,各学科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实践性较强的应用性学科的发展速度较快,而理论性强的基础性学科的发展保持了相对平稳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结构 制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立国
高等教育办学成本与办学经费的持续增长是高等教育的组织特性与需求,是由高等学校的声誉机制、制度型组织与人力资源密集型的组织特性所决定的。要随着高等教育办学规模的增长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办学经费,高等学校的开支应主要用于教师,可以通过绩效评估等方法提高高校的办学效益,控制成本的过度上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周海涛 刘侠
民办高等教育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政府在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尊重市场规律的同时,需注重对民办高校的政策引导。应增强民办高校办学活力,拓展民办高等教育生存空间。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民办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准确把握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实脉络,客观分析民办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难题,及时研究民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朱先奇 冀伦文
从“大学是什么”、“大学之道是什么”入手,揭示大学制度建立发展中的基本问题,阐明制度创新是大学数百年发展进程中的不变动力。立足现实、面对挑战、着眼未来,提出了中国高等教育制度在新世纪创新发展的四项原则,并诠释中国大学应具有的理念,强调要坚定追求真理的职业信念、高扬理性。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制度创新 动力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德林
借鉴公共治理理论,树立共同治理、分权制衡、协商合作的理念。把自我评估作为高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外部评估的重要基础。加强高等教育评估机构的专业性建设,建立评估机构和评估专家资格认证制度。我国高等教育正逐步由传统的行政管理模式走向公共治理模式,对高等教育评估制度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从公共治理视角对我国高等教育评估制度进行审视和分析,探索改革的思路和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借鉴公共治理理论,未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