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6)
2023(16360)
2022(13918)
2021(13333)
2020(11167)
2019(25978)
2018(26108)
2017(48305)
2016(27668)
2015(31500)
2014(31812)
2013(30856)
2012(28947)
2011(26298)
2010(26838)
2009(25126)
2008(25491)
2007(23370)
2006(20905)
2005(19405)
作者
(76841)
(64270)
(64018)
(61456)
(41072)
(30486)
(29484)
(24944)
(24429)
(23369)
(21861)
(21533)
(20771)
(20600)
(20544)
(20061)
(19437)
(19085)
(18770)
(18596)
(16564)
(16083)
(15629)
(14692)
(14609)
(14491)
(14454)
(14364)
(13061)
(12959)
学科
(100716)
经济(100582)
管理(83606)
(73775)
(62020)
企业(62020)
方法(42274)
数学(36462)
数学方法(36038)
中国(35342)
(33349)
(29641)
(28428)
教育(23200)
业经(22636)
(22262)
(21030)
贸易(21020)
(20630)
银行(20596)
(20525)
理论(19837)
(19656)
(19641)
财务(19572)
财务管理(19515)
(19209)
企业财务(18427)
农业(18354)
(18207)
机构
大学(386902)
学院(382309)
(157314)
经济(153655)
管理(140437)
研究(137535)
理学(117257)
理学院(115854)
管理学(113940)
管理学院(113154)
中国(105791)
(84688)
(80476)
科学(79438)
(70229)
研究所(62847)
中心(62544)
(62193)
(61728)
财经(60507)
(56660)
师范(56179)
北京(54946)
(54802)
业大(51616)
(49034)
(48406)
经济学(48403)
农业(48188)
师范大学(45250)
基金
项目(236714)
科学(186346)
研究(181617)
基金(168574)
(145419)
国家(144077)
科学基金(122008)
社会(112780)
社会科(106630)
社会科学(106603)
(91765)
教育(89705)
基金项目(86920)
(78978)
编号(76438)
自然(75386)
自然科(73601)
自然科学(73578)
自然科学基金(72307)
资助(70259)
成果(66966)
课题(56156)
(55185)
重点(54578)
(51403)
(48694)
(48112)
教育部(47844)
(47158)
项目编号(46024)
期刊
(183531)
经济(183531)
研究(129455)
中国(93828)
教育(69912)
(66216)
(56481)
学报(56057)
管理(55780)
科学(51893)
大学(43820)
(41517)
金融(41517)
学学(39538)
农业(37512)
技术(36788)
财经(31291)
经济研究(29121)
业经(27466)
(27048)
问题(23434)
(22069)
(21172)
国际(19005)
职业(18992)
图书(18411)
世界(18324)
技术经济(18171)
(17904)
论坛(17904)
共检索到6175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二十多年来我国关于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政策,多有创新之处,不乏理论意义,但也存在目标偏移、对象模糊、主体缺位、路径不明等弱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核心目标应坚定不移地定位于转变政府管理职能,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为此,改革政策的重新设计势所必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文彬  
文章从制度变迁的主体、内容、动力、方式等因素入手,提出了中国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三阶段论"。通过对三个阶段的考察分析,总结出我国的高等教育制度变迁是宪政框架内的"供给主导型"渐进式改革,具有强制性变迁向诱致性变迁转变、依照成本高低进行连续边际调整的特色。多年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强调国家行政指导的必要性,保证了改革的可控制性和稳健性,同时,政治力量、市场力量、公共力量的三方博弈导致了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失衡,这个失衡表现为变迁呈现出一个渐进、滞后、冲突及不均衡发展的过程。只有分析不同路径的成本收益,才能寻找到制度变迁净成本最低的改革方案。文章总结的我国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历史轨迹与发展方向,对于今后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纪宝成  
上世纪9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基本解决了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中"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破除了部门办学,形成了中央和省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统筹管理的新体制。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布局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高等教育宏观结构和新型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框架,为21世纪初高等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孟令霞  
在最近十几年来,俄罗斯在教育立法及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形成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这些改革并没有取得明显的效果。在社会动荡和经济危机的历史条件下,缺乏一以贯之的国家政策以实现教育的人性化和人文化。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对高教管理体制进行彻底的改革。高校自主权的扩大,完善的教育质量监督体系的建立是高教改革的显著特点,它为俄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马陆亭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完成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深刻变革。经过高校管理体制的恢复与调整、改革思路的酝酿与起步、改革实践的积极探索、改革目标的突破实现和改革成果的巩固完善五个阶段的改革和发展,基本实现了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以省级政府管理为主"和"高等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管理体制的目标。30年来"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突破性进展"主要体现在政府间关系的解决上,今后的重点应着力解决政府与高校的关系。在今后一段时间,鉴于政府与高校的公益属性,在政府对高校的管理关系上,契约模式是尊重双方运行规则、有效实现各自使命要求的一种可取模式。通过加强对高等学校发展的总体设计、加强高等学...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学飞  
本文是在国别研究基础上的综合报告,提出二战以来五国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中遇到的几个共性问题及其不同的解决途径,指出至今尚不存在公认的理想的高教管理体制;社会参与高校管理并未形成普遍趋势;调节高等教育的手段是多样的、变化的,各种手段均有其局限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一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中十分重要和关键的内容。由于教育本身的地位和特点,管理体制的改革往往直接影响和决定着教育中其他领域的改革;而教育改革和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与存在的各种问题,也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因此,分析我国近年来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走向,从这一角度认识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的任务,是很有必要的。 一 纵观10余年来我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它基本上是沿着三个走向展开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肖兴  蔡柏良  
江苏是一个经济大省,也是教育大省,但要完成向教育强省的转变,特别是要做强江苏省的高等教育,首先必须改革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加大高等教育投入,调整政府投入政策,鼓励社会各界投资高等教育,增强高校自身融资功能,为推进江苏省经济、社会事业又快又好地发展作更大贡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杨天平  邓静芬  
20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政府对高等教育管理体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范围涉及政府与高校权力的关系、财政经费、人事薪酬、招生入学等方面。借鉴德国的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应该改革高等教育投入体制,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扩大高校自主权,调整政府与高校之间的关系;改革高校人事制度,优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高校招生入学制度,保障高等教育公平。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晓艳  汪德华  
1.合理规划,不断增加城市建设用地的供给,控制工业用地。从我国目前现状来看,经过前几年的快速扩张,工业用地的规模不断膨胀且价格偏低,工业用地的存量已基本适合未来中国工业化的需要。而城市建设用地的控制在过去一段时间却控制较严,且由于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囤地行为,导致土地出让面积与实际开发面积有较大差距,进而使得房价人为攀高。"十二五"时期中国的城市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闵维方  陈晓宇  
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在经历了十年“文化大革命”造成的严重萎缩后,重新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在校生数从1980年的100万人增长到1994年的250万人。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导致了高教经费需求的迅速增长。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单纯依靠国家财政拨款的高教投资体制和分配机制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因此,为了更好地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等教育投资体制也随着整个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进行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朱锡平  陈英  唐英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费短缺成为全球高等教育的突出问题之一,拓宽教育经费渠道、提高财政投资的效率和效益、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高等教育财政体系势在必行,并已成为各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普遍趋势。中国高等教育财政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和借鉴国外经验,又要立足中国国情,在公共财政框架下探索和建立高等教育财政与管理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