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29)
- 2023(11187)
- 2022(9458)
- 2021(9431)
- 2020(7730)
- 2019(18376)
- 2018(18309)
- 2017(34006)
- 2016(19386)
- 2015(22292)
- 2014(22291)
- 2013(21208)
- 2012(19814)
- 2011(18381)
- 2010(18908)
- 2009(17267)
- 2008(17063)
- 2007(15099)
- 2006(13727)
- 2005(12585)
- 学科
- 济(74332)
- 经济(74261)
- 管理(47552)
- 业(44180)
- 企(34911)
- 企业(34911)
- 方法(34809)
- 数学(31649)
- 数学方法(30982)
- 中国(28038)
- 教育(21201)
- 农(20732)
- 财(17063)
- 贸(16942)
- 贸易(16933)
- 易(16515)
- 学(16420)
- 理论(15238)
- 制(14140)
- 业经(13821)
- 策(13126)
- 农业(12965)
- 银(12152)
- 银行(12135)
- 地方(11783)
- 行(11759)
- 融(11218)
- 金融(11216)
- 技术(11058)
- 发(10897)
- 机构
- 大学(274501)
- 学院(269390)
- 济(112761)
- 经济(110464)
- 研究(100463)
- 管理(97411)
- 理学(83678)
- 理学院(82654)
- 管理学(80758)
- 管理学院(80240)
- 中国(72605)
- 京(60182)
- 科学(57964)
- 财(51655)
- 所(50519)
- 研究所(46037)
- 范(44316)
- 师范(44029)
- 中心(43367)
- 江(40708)
- 财经(40590)
- 农(40017)
- 北京(39660)
- 经(37140)
- 教育(36360)
- 院(36008)
- 师范大学(35927)
- 经济学(35456)
- 业大(35206)
- 州(31983)
- 基金
- 项目(172493)
- 科学(138200)
- 研究(132382)
- 基金(124789)
- 家(108385)
- 国家(107438)
- 科学基金(91136)
- 社会(82573)
- 社会科(78168)
- 社会科学(78152)
- 教育(68745)
- 省(65065)
- 基金项目(62823)
- 划(58097)
- 自然(57344)
- 自然科(56093)
- 自然科学(56078)
- 自然科学基金(55106)
- 编号(54635)
- 资助(54102)
- 成果(48147)
- 课题(41618)
- 部(41493)
- 重点(40608)
- 发(37948)
- 教育部(36358)
- 创(35435)
- 性(34111)
- 国家社会(33789)
- 大学(33702)
共检索到418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秋白
本文分析了高等教育两类供求的性质、影响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并通过实证分析反映了中国高等教育的两类供求矛盾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两类供求背道而驰的特征,同时指出中国目前存在着一种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自动调节机制,它在客观上起到了缓解高等教育供求矛盾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寻求中国高等教育供求均衡的几种模式与政策取向,提出应尽快建立起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跟踪调查与信息反馈机制,在掌握充分的事实依据的基础上,反思与调整我国目前的高等教育供求政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总供给 总需求 均衡 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秦闻笛
高校扩招以来,出现了明显的高等教育服务供不应求以及就业市场劳动力供大于求的非均衡情形。提高对高等教育的供给不仅难以使第一对供求达到均衡,同时也加剧了第二对供求关系(就业市场上的供求)的结构性失衡。对教育的投资力度和就业市场状况成为这两对供求传导机制的主要动因,而这一对动因相互之间也有着制约关系。
关键词:
高等教育 供求 非均衡 投资 就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一军
本文确定了人口、收入、小麦价格、替代品价格、要素投入等影响小麦供求的主要因素,进而运用动态一般均衡模型对未来中国小麦供求、贸易形势进行预测,并在预测的基础上,针对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贸易政策、补贴政策按照不同情景进行了政策效果模拟。结果显示,在现有政策不变的情景下,中国小麦产量将平稳增长,口粮消费基本稳定,饲料消费将有所上升,种子消费基本平稳,而工业用粮略有下降。如果继续提高最低收购价和补贴水平,小麦产量将较快增长,口粮消费将保持稳定,饲料消费仍将保持增长但低于基线增幅。在开放条件下,如果降低小麦关税水平,国内小麦产业将受到一定冲击,消费增加、产量下降将使供需缺口扩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天雪
作为国家教育改革战略重点的区域教育均衡发展,需要从理念和政策变成行动,这种行动是对前期政策实践反思基础上的深化。本文在梳理了国内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模式及路径选择后,指出要在政策方向、力度和效果上构造可操作的行动计划,整合来自政府、专家、社区、市场和公众的诸多力量,形成公民社会的行动逻辑,构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政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此作为政策完善与评价的依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铁训
实现中国城市化必须实施均衡城市化发展战略。使城市化在 2 0 4 5—2 0 50年达到 50 %是较为现实的 ,也是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必须选择以大城市为依托 ,并利用大城市功能的集中与扩散效应发展中、小城市的模式。为此 ,首先要进行农村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
关键词:
均衡城市化 表征性能 模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马陆亭
高等教育在由精英阶段向大众化阶段发展过程中,既需要高等教育机构的多样化,也需要其布局的合理性。目前我国“自发主导”倾向的高校扩展形式较多地关注了前者而忽视了后者,因而带来了高等教育区域发展的不均衡问题。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重新认识高校集聚人才的功能,重新认识高等教育适度超前发展的意义,重视高校布局的合理性,对目前我国的高校区域布局进行调整。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布局 均衡发展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联明 陈云棠
高等教育国际化包括许多方面,如在课程中引入国际观念、师生人员的国际交流、学历证书的认可、比较和转换教育信息、技术与设施的跨国交流等内容,其中的学生流动无疑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从流入与流出、所选学科、学生层次、收费政策等四个方面论述了国际学生流动过程中的不均衡现象,呼吁要认真对待人才外流这一严重问题。
关键词:
国际学生 不均衡性 人才外流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杨骞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分省数据,采用高校数、学生数、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比、生均经费等五种指标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GIS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基尼系数测算及分解结果表明,以总量指标衡量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距要远远高于相对指标衡量的地区差距;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极化测度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空间分布 非均衡 极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席鸿建
本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分析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选择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阐述了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基本思想以及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可行性,提出实施高等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的六大关键措施。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均衡发展战略 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文章采用指数测度与非参数估计方法,从地区差距和空间极化两个方面实证研究了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非均衡问题。其中,以Dagum基尼系数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揭示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地区差距和空间集聚特征;并采用Wolfson指数和非参数的Kernel密度估计方法研究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极化及动态演进趋势。结果发现,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总量指标的地区差距明显大于相对指标;地区间差距是造成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此外,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同时也表现出较强的局域空间集聚特征和一定程度的空间极化,且总量指标的空间极化程度要远大于相对指标。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极化 指数测度 非参数估计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李昆 李乾文
受制于既定审计资源的约束,企业内审赖以获取动态能力资源的自省机制造成管理审计与传统合规审计之间的机制性冲突,导致现代内审存在导向选择困惑,从而降低了审计的质量与效率。从两类导向性审计的资源及制度相互约束效应、两类审计活动的战略性均衡配置等方面进行分析,得到一系列有助于促进现代内审机制优化、增进内审价值与效率的研究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杜鹏 顾昕
对2004—2013年间中国普通高等教育生均教育经费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发现,中国高教生均教育经费虽不断提高,但实际增长速度缓慢,并且缺乏连续性及稳定性;中国高教生均教育经费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与中等收入国家相比也没有优势,同时在经费利用效率上与发达国家相比有一定差距;在校际差异方面,中央属普通高校这一指标明显高于地方属普通高校;在区域差异方面,省际差异虽不大,但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的差异巨大。由此可见,中国高教生均经费存在着水平较低、增长过慢、利用效率低、校际配置与地区分配不均衡等问题。加大投入力度,进行拨款与管理体制改革,促进校际与区域均衡发展,刻不容缓。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陈林 刘冬庆
一般认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产业政策体系学自二战后的日本。但事实上,中国的产业政策虽然与日本一样具有"非均衡"特征,但选择了与日本截然相反的"直接干预"模式。一国产业政策的制度形成与其经济史及其路径依赖效应密切相关。中国产业政策的历史溯源分析发现:非均衡与直接干预的产业政策模式形成于战国末期的秦国,对后世中国的经济政策模式、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研究还表明,在非均衡的"重农抑商"产业政策作用下,古代商业经济受到政府的严格规制,产业结构因而在政府直接干预下长久保持"一、二、三"形态,而工业的产
关键词:
产业政策 经济史 重农抑商 官进民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蓝维 张景斌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戈止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不同的经济模式,导致不同的宏观调控模式,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两类模式,一是美国式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二是德国式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通过对这两类模式的探讨,也许对建立与健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有一些借鉴,本文试图对此发表一管之见。 一、美国的经济模式及其控制 在美国的经济体制中,市场作为主要的协调机制起着重要作用。美国的经济决策权广泛地分散在生产者和消费者手中,美国经济借助于千百万个独立的单位,私营企业和政府机构的力量,将土地、劳务和资本转化为最终的商品和服务,满足私人与公共的基本消费需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