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47)
2023(11476)
2022(9299)
2021(8877)
2020(7133)
2019(16098)
2018(16160)
2017(28481)
2016(16208)
2015(18435)
2014(18099)
2013(16821)
2012(15528)
2011(14276)
2010(14422)
2009(13246)
2008(13105)
2007(12035)
2006(10824)
2005(10130)
作者
(42685)
(35312)
(35259)
(33716)
(22635)
(16880)
(16010)
(13811)
(13645)
(12606)
(12163)
(11894)
(11539)
(11385)
(11100)
(11066)
(10603)
(10319)
(10171)
(9956)
(9205)
(8520)
(8388)
(8205)
(8017)
(7912)
(7901)
(7833)
(7171)
(6941)
学科
(62155)
经济(62096)
管理(44095)
(43363)
(35883)
企业(35883)
中国(28072)
方法(23925)
教育(21035)
数学(19943)
数学方法(19637)
技术(18374)
(17321)
业经(15234)
理论(14217)
(14041)
(13680)
(12802)
(12792)
贸易(12789)
(12520)
技术管理(12164)
(11684)
农业(11416)
(11158)
银行(11145)
(10805)
地方(10447)
(10364)
金融(10363)
机构
大学(229895)
学院(222991)
(94564)
经济(92798)
研究(83585)
管理(78631)
理学(66710)
理学院(65860)
管理学(64685)
管理学院(64214)
中国(59990)
(50974)
科学(46754)
(42946)
(40999)
(38978)
师范(38779)
研究所(37148)
中心(35413)
(34107)
财经(34039)
北京(33816)
教育(33403)
师范大学(31853)
(31104)
经济学(30788)
(29777)
(28792)
经济学院(27495)
(27022)
基金
项目(141095)
科学(115074)
研究(112875)
基金(101800)
(87634)
国家(86813)
科学基金(74467)
社会(73219)
社会科(69326)
社会科学(69311)
教育(58526)
(53720)
基金项目(51617)
(47720)
编号(45680)
自然(43349)
自然科(42506)
自然科学(42499)
自然科学基金(41802)
资助(40493)
成果(40349)
课题(35617)
(34578)
(34011)
重点(33494)
(32186)
创新(31356)
国家社会(30895)
教育部(30393)
(28886)
期刊
(105920)
经济(105920)
研究(83367)
教育(57192)
中国(57082)
管理(33268)
(32356)
学报(30378)
科学(30337)
(27151)
大学(25170)
技术(23907)
学学(21758)
(19635)
金融(19635)
农业(18858)
财经(18643)
经济研究(18239)
(16398)
业经(14953)
职业(14255)
问题(13975)
(13345)
(12855)
论坛(12855)
世界(12292)
技术经济(12182)
国际(11861)
图书(11742)
(11621)
共检索到35753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对后发外生型高等教育现代化而言,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解决好两个基本问题:如何看待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领导力量和采取何种高等教育治理模式。中国之所以能开创高等教育现代化新赛道和新范例,走出一条高等教育现代化新道路,根本原因在于实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坚持从实际出发,以战略思维和系统观念确立高等教育现代化观;坚持问题导向,在高等教育现代化实践中守正创新;坚持自立自信,以制度优势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方法论创新下的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主要表现为,坚持党对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全面领导,坚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性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思想。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斯蒂芬妮·马歇尔  
2015年5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胜,他提出改进大学和改革英国高等教育的政策。11月初,英国宣布了新的教育高质量推进计划,一些具体的举措,例如,如何吸引和留住学生,我们不仅要吸引学生报名、报考我们的学校,而且要留住他们,让他们愿意在学校里面完成学业。同时,在全国的调研当中,也会调研学生和老师对自己国家的高等学校有什么看法,他们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什么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地位,并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必须将彰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要靠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发展愿景、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三个重点问题。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应着力做好七个关键领域的工作。一是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二是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陆正林  顾永安  
高等教育分类问题研究是实现我国高校分类指导、特色发展的理论前提,科学的分类必须关注分类的方法论,即分类必须建立在对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和趋势的准确把握之上,运用合理的分类方法,以不断更新的分类体系指导高等教育和高校科学发展、自主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陈厚丰  
高等教育分类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研究和引导高等教育发展而将高等教育系统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和层次,从而确定高等教育系统中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相互关系的过程。高等教育分类要运用系统论和分类学原理,将不同类型的高等教育机构整合为统一、开放的系统。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龚放  
谁是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责任承担者?除了"顶层设计"和"基层创新"外,"中层担纲"尤其重要。所谓"中层担纲",就是一批把握高等教育发展趋势和大局而又扎根高等教育实践的大学校长,以及省市政府领导及教育主管部门的官员,能够真正解放思想,锐意变革,敢为人先,在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中勇于克难攻坚,有所突破。"中层担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是由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现状的不平衡性、复杂性和多样性决定的。它的实现,有赖于中央下放权力和解除框框,有赖于"中层"提振精神状态。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肖海涛  
学制体现出一国教育的基本结构和基本性质,中国近现代学制的建立与发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现代化的进程。但是我国现行学制仍是上个世纪50年代学制的延续,已严重滞后于大众化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上的诸多弊端,如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结构性的失衡、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要脱节等,其症结多在于学制建设的滞后性。要使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高等教育学制改革势在必行。出台高等教育分类标准、理顺各系统的关系、将高等教育融入终身教育体系等不失为有益策略。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凯  
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既是一种手段化的行为趋向,又是模范化了的活动方式。模式由于揭示了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方法、措施、途径等,因而为人们趋向教育现代化目标的行为提供了一般的手段。本文阐述了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的内涵、类型,对西藏高等教育现代化模式作了深入分析,并概括为后发外生型、目标发展型、政府推动型、双重任务型、重心偏低型和切入现代教育思想观念型等6种模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李枭鹰  
高等教育问题不能在产生它的环境中自然地得到解决,它不仅依赖于高等教育实践的改革,同时也有赖于高等教育理论的创新。高等教育理论创新与高等教育实践改革是互为生成的,前者来源于后者,同时又指导后者并为后者而存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不仅存在着实践改革乏力的问题,同时也面临着理论创新贫血的困境,而后者比前者更为严重。因此,如何求得高等教育理论创新的重大突破,引领高等教育实践改革突出重围,是一个必须探究和回答的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黄和文  
高等教育肩负人才培养的使命,更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主阵地。高等教育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教育,但现实的高等教育却存在着创新教育执行不力、创新人才培养收效不高和创新能力差等状况,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达成全面的创新培养功效,需要进行全面的高等教育实践创新,在教育全程中贯彻创新理念、实施创新实践、执行创新培养、养成创新能力和品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志刚  
高等教育观念创新在高等教育创新中居于核心和首要地位,是高等教育创新的先导性因素。高等教育观念创新具有整体性、层次性、发展性、超前性和实践性特征。知识经济时代的严峻挑战,科学技术发展综合化趋势的直接影响,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的内在要求,是高等教育观念创新整体化取向的主要原因。树立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整体意识,加强创新主体与实践主体的互动与对话,实现三级教育观念创新的整合,构建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社会支持系统,是进行高等教育观念创新的整体化策略选择。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胡艳婷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既应具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更应基于国情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两对概念的关系,提出从本土化的视角重新认识现代化的命题,并分析了本土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总结了“早发内生型”国家和“后发外生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差异。前者的本土化举措是对自身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后者是基于本国国情对“舶来”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造和创新。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既需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经验,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通过“本土化”改造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邬大光  
教育改革实践对教育理论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诉求,高等教育也不例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由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引发的高等学校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投资体制的变化,在世界范围内都是前所未有的。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所面临的新问题具有典型的“中国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