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7)
- 2023(14579)
- 2022(12215)
- 2021(11820)
- 2020(9556)
- 2019(22422)
- 2018(22410)
- 2017(41599)
- 2016(23559)
- 2015(26884)
- 2014(27224)
- 2013(25991)
- 2012(23834)
- 2011(21610)
- 2010(21526)
- 2009(19309)
- 2008(18730)
- 2007(16270)
- 2006(14346)
- 2005(13032)
- 学科
- 济(91078)
- 经济(90980)
- 管理(60730)
- 业(56544)
- 企(45519)
- 企业(45519)
- 方法(40111)
- 数学(34818)
- 数学方法(34465)
- 中国(32380)
- 农(25146)
- 教育(23157)
- 学(20985)
- 财(20353)
- 业经(20260)
- 理论(17629)
- 贸(17514)
- 贸易(17503)
- 易(17074)
- 地方(17011)
- 农业(16614)
- 制(16103)
- 技术(14379)
- 发(14117)
- 和(13996)
- 银(13691)
- 银行(13656)
- 环境(13607)
- 行(13099)
- 融(13015)
- 机构
- 大学(330028)
- 学院(323161)
- 济(129199)
- 经济(126437)
- 管理(122744)
- 研究(115698)
- 理学(106327)
- 理学院(105048)
- 管理学(103254)
- 管理学院(102648)
- 中国(81845)
- 京(72788)
- 科学(69886)
- 所(57562)
- 财(56588)
- 研究所(52853)
- 范(51647)
- 师范(51308)
- 中心(49996)
- 农(48136)
- 北京(47312)
- 财经(45962)
- 江(45849)
- 业大(45484)
- 师范大学(42211)
- 经(42086)
- 院(41707)
- 经济学(39626)
- 教育(39163)
- 农业(37569)
- 基金
- 项目(220199)
- 科学(174786)
- 研究(167964)
- 基金(158713)
- 家(137565)
- 国家(136330)
- 科学基金(116321)
- 社会(105017)
- 社会科(99245)
- 社会科学(99219)
- 省(83764)
- 基金项目(83524)
- 教育(82379)
- 自然(73279)
- 划(73029)
- 自然科(71597)
- 自然科学(71582)
- 自然科学基金(70298)
- 编号(69599)
- 资助(65120)
- 成果(59013)
- 部(50903)
- 课题(50327)
- 重点(50310)
- 发(47794)
- 创(45389)
- 教育部(44392)
- 国家社会(42767)
- 项目编号(42360)
- 大学(42324)
- 期刊
- 济(138644)
- 经济(138644)
- 研究(106337)
- 中国(67436)
- 教育(63096)
- 学报(49393)
- 科学(46412)
- 管理(44653)
- 农(44310)
- 财(40402)
- 大学(38527)
- 学学(34700)
- 农业(31567)
- 技术(30411)
- 融(25165)
- 金融(25165)
- 经济研究(23025)
- 财经(22532)
- 业经(21033)
- 经(19338)
- 问题(18388)
- 图书(18160)
- 业(16925)
- 职业(15419)
- 贸(15041)
- 理论(14845)
- 技术经济(14759)
- 科技(14693)
- 世界(14524)
- 坛(14495)
共检索到4797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本涛 汪永铨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冯建军 张力奎
21世纪即将来临,许多有远见的思想家和战略家曾反复提醒人们:21世纪综合国力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最终必然是教育的竞争。21世纪是教育的世纪。中国作为“赶超型现代化”或“后发展型现代化”国家,根据发达国家现代化“先化人后化物”的经验,把教育现代化作为切入点,显然是一种远见卓识。 当前,随着苏南、上海、珠江三角洲等部分发达地区“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启动和实施,理论界关于教育现代化的探讨已有不少,但多是局限在微观的学校领域,仅就学校教育论学校教育的现代化,如教育观念、教育内容、教育条件装备、师资队伍、教育管理等方面的现代化,未能从宏观上把握世纪转换年代中国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走向,本文试图在此作些探...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张应强
传统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潘懋元张应强现代化问题日益成为多学科研究的对象,不同学科的学者分别在各自的学科领域研究现代化,高等教育学科领域也不例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关系是现代化研究领域中的核心问题,从高等教育领域来研究有其特殊意义:一方面,高等教育...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现代化和人的现代化的地位,并进而阐明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教育现代化的基本问题。必须将彰显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作为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核心理念。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战略方向。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质量、促进公平。要靠发展来解决高等教育现代化的问题,在发展过程中要解决好发展愿景、发展道路、发展动力三个重点问题。加快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进程,应着力做好七个关键领域的工作。一是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现代人才培养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的教育教学制度;二是推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龙献忠 伍星怡 聂羽西 成明洁 王永学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路径和战略支撑。以高等教育现代化助推中国式现代化,要坚持党对高校的全面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强化多元主体参与,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卢晓中 李望梅 黄福涛 陈廷柱 李立国
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有机组成。基于党的全面领导的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基于国家需求导向的高等教育发展战略选择、基于“人民至上”立场的高等教育分类体系构建、基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是“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高等教育学者需要秉持学科独特的立场,解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高等教育现代化现象,探讨中国式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特征,构建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模式和学说。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已具备“中国式”基本样态,仍需强化“中国式”基本遵循,更需注重“中国式”使命担当。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宜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人才培养规律、科学研究规律,以国家战略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人民群众的期待为导向,循序渐进地开展创新与改革,更加重视质量的提高和结构的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谢作栩 黄荣坦
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增长速度?对我国50多年来高等教育发展波动和美日等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规模扩张的历史经验的分析表明:今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周期性波动仍不可避免,但应控制在合理的区间内;2003-2020年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理想区间目标是,高等学校学生数的年增长率控制在2%-7%之间为宜。
关键词:
高等教育 规模扩张 宏观调控模型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周文 司婧雯
纵观世界各国的现代化模式,尤其是在后发追赶型现代化国家中,政府在经济增长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有为政府是中国式现代化实现追赶与超越的重要经验,既具有后发国家现代化模式的共性,同时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中的宏观经济治理具有市场-政府-政党三维主体、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独特优势。从“宏观调控”到“宏观经济治理”体现了治理主体优化、治理目标优化和治理效能的提升,是对西方政府干预思想的超越,也是对中国宏观调控思想的发展。在取得系列成就的同时,也应注意到,当前我国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非协同性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治理目标、治理方式、政策体系、开放型经济治理能力四方面。着力建设现代化强国,需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一要发挥好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二要完善宏观经济治理的政策体系,形成政策合力;三要进一步推动从“调控”到“治理”的转化,加强治理主体的协调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龚放
1978年5月17日成立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前身,是我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它的建立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30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创始人潘懋元先生的带领下,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高等教育学科的建设作出了开创性贡献,有力推动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辉煌成就。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部分专家学者,联系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30年来的发展历程,回顾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昨天,畅谈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今天,展望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明天,以之纪念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建院30周年。我们相信,厦门大学教育研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邬大光 胡艳婷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现代化既应具备世界各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共性特征,更应基于国情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高等教育现代化体系。通过梳理“传统与现代”“本土化与国际化”两对概念的关系,提出从本土化的视角重新认识现代化的命题,并分析了本土化的理论内涵和实践逻辑,总结了“早发内生型”国家和“后发外生型”国家高等教育发展特征的差异。前者的本土化举措是对自身高等教育系统的优化和升级,后者是基于本国国情对“舶来”的高等教育模式进行的改造和创新。我国作为“后发外生型”国家,为实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既需要学习西方高等教育经验,更需要扎根中国大地,通过“本土化”改造推进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本土化 现代化 中国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眭依凡
高等教育现代化是以国际高等教育最高水平、最先进状态为参照的目标体系和追求,是具有时空局限性的相对概念,反映未来某阶段或现实高等教育发展的最高水平及其综合实力的最强状态。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特征不是其内部独立要素的反映,而是高等教育内部及其外部诸多具有共性的特殊关系的体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要素包括高等教育的普及化、高等教育的高质量、高等教育的善治结构、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信息化、高等教育的学习化社会。高等教育的改革开放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促进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唯一途径。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现代化 国际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瞿振元
在周远清会长的领导、倡导下,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已连续12年与相关省市联合举办高等教育国际论坛。每届论坛的主题都围绕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围绕国家社会发展、经济建设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改革发展的新使命、新要求而展开理论探讨、学术争鸣;连续12年的论坛,汇聚了国内外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一大批专家学者,吸引了一大批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斯蒂芬妮·马歇尔
2015年5月,英国首相戴维·卡梅伦领导的保守党获胜,他提出改进大学和改革英国高等教育的政策。11月初,英国宣布了新的教育高质量推进计划,一些具体的举措,例如,如何吸引和留住学生,我们不仅要吸引学生报名、报考我们的学校,而且要留住他们,让他们愿意在学校里面完成学业。同时,在全国的调研当中,也会调研学生和老师对自己国家的高等学校有什么看法,他们对于高等学校的教育质量有什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