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73)
- 2023(17806)
- 2022(15263)
- 2021(14587)
- 2020(12109)
- 2019(28248)
- 2018(27886)
- 2017(52254)
- 2016(28796)
- 2015(32626)
- 2014(32668)
- 2013(31619)
- 2012(29050)
- 2011(26273)
- 2010(26119)
- 2009(23647)
- 2008(22658)
- 2007(19398)
- 2006(16583)
- 2005(14481)
- 学科
- 济(110962)
- 经济(110841)
- 管理(77014)
- 业(72390)
- 企(59392)
- 企业(59392)
- 方法(56084)
- 数学(49841)
- 数学方法(49156)
- 中国(34590)
- 农(28348)
- 财(28038)
- 学(25935)
- 教育(23471)
- 业经(22612)
- 贸(21538)
- 贸易(21529)
- 易(20963)
- 理论(20308)
- 地方(19333)
- 农业(18891)
- 制(18723)
- 技术(18134)
- 务(17913)
- 财务(17838)
- 财务管理(17802)
- 企业财务(16940)
- 环境(16740)
- 和(16728)
- 银(16163)
- 机构
- 大学(405318)
- 学院(398492)
- 济(158222)
- 经济(154985)
- 管理(153491)
- 研究(137671)
- 理学(134526)
- 理学院(132951)
- 管理学(130296)
- 管理学院(129559)
- 中国(98661)
- 京(87171)
- 科学(85054)
- 财(70540)
- 所(68503)
- 研究所(63168)
- 农(62184)
- 中心(61253)
- 范(59400)
- 业大(59141)
- 师范(58902)
- 财经(58094)
- 北京(55655)
- 江(55526)
- 经(53290)
- 院(50297)
- 农业(48993)
- 经济学(48926)
- 师范大学(48404)
- 州(44929)
- 基金
- 项目(279325)
- 科学(221776)
- 研究(204952)
- 基金(203891)
- 家(178423)
- 国家(176953)
- 科学基金(151858)
- 社会(128909)
- 社会科(122130)
- 社会科学(122102)
- 基金项目(106764)
- 省(106636)
- 教育(99793)
- 自然(99367)
- 自然科(97131)
- 自然科学(97107)
- 自然科学基金(95372)
- 划(92844)
- 资助(85380)
- 编号(82907)
- 成果(68100)
- 部(63872)
- 重点(63715)
- 发(59152)
- 课题(59062)
- 创(57671)
- 教育部(55320)
- 科研(53866)
- 创新(53715)
- 大学(53241)
- 期刊
- 济(158788)
- 经济(158788)
- 研究(121175)
- 中国(77171)
- 教育(65760)
- 学报(64218)
- 科学(58943)
- 农(54469)
- 管理(53945)
- 财(52362)
- 大学(49746)
- 学学(45738)
- 农业(38507)
- 技术(37139)
- 融(30124)
- 金融(30124)
- 财经(27962)
- 经济研究(27106)
- 业经(24309)
- 经(23964)
- 业(20609)
- 问题(20524)
- 统计(19498)
- 图书(19486)
- 技术经济(18311)
- 版(18240)
- 科技(18006)
- 贸(17759)
- 理论(17612)
- 资源(17498)
共检索到572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巍巍 李雪松
本文基于存在异质性时经济政策微观效应评价的一般理论框架,运用半参数局部工具变量(LIV)估计方法,使用微观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1992~2009年中国高等教育异质性回报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92年、2000年和2009年任意一个随机的个体上大学的年化平均回报率(ATE)分别为5.5%、9.9%和11.4%,呈现上升趋势,反映了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的积极效应。
关键词:
教育回报 教育改革 经济政策微观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雪松 詹姆斯·赫克曼
本文根据 2 0 0 0年中国的微观数据 ,运用现代微观计量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在考虑异质性和选择偏差的基础上 ,估计了 2 0世纪末中国的教育回报。研究结果表明 :与受教育水平相关的收益在人们中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 ;在当今中国的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一种重要的实证现象 ,即人们根据比较优势原理对教育水平进行选择。传统的普通最小二乘法以及工具变量法都难以对这种选择做出合理的估计 ,我们的分析框架弥补了上述两种方法的缺陷。 2 0 0 0年中国 6个省区城镇青年大学教育的平均回报率为 43 % (年均近 1 1 % )。中国在经历二十多年的市场经济改革后 ,较之 80年代及 90年代初期 ,教育的平均...
关键词:
微观数据 异质性 选择偏差 中国教育回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必希 宁光杰
本文根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1997年和2006年的数据,在考虑选择偏差和个体异质性的基础上,运用倾向性得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Method),分别估计了中国前后十年高中和大学的教育收益率。局部线性匹配法能有效减轻最小二乘估计因个体自选择和异质性所带来的不一致问题,而且可以对教育的处理效应进行分解。估计结果显示:个体之间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十年间各阶段教育的平均收益率都得到显著提高;高中的年收益率均大于大学的,而大学的三项政策效应差距有缩小的趋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锦华 刘静
迁移对农民工教育回报率的提升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本文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在理论和实证层面解析并检验了农民工教育回报迁移效应的存在性和异质性,并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克服了选择偏差。研究发现:第一,农民工的教育回报存在迁移效应。与本地农民工相比,外出农民工虽然整体受教育程度偏低,但却获得了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二,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存在门槛值。只有达到一定的教育程度,农民工才能通过迁移获得更高的教育回报。第三,在剥离了城市层面的因素后,农民工教育回报的迁移效应依然存在。在大城市,这一效应表现
关键词:
农民工 教育回报 迁移效应 选择偏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肖琴 刘亚欣 肖磊
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高校中农村学生比例偏低。利用CFPS 2012年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t回归方法,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和区位特征三个维度系统分析个体异质性对农村学生高等教育选择的影响,进而在控制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采用PSM方法测度农村高等教育的收入回报,设定不同的年龄分组,研究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并分析东中西部农村高等教育的长期收入回报是否存在区域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健康状况、医疗保险、智力、理解能力、外貌、父母学历和家庭地位等特征显著影响农村学生是否接受高等教育的选择;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收入要高于不接受高等教育时的收入;从长期来看,接受高等教育和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农村个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许玲丽 李雪松 周亚虹
本文运用非参数与半参数方法,基于边际处理效应(MTE)分析框架,研究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对教育回报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1998年大规模扩招之后,平均处理效应(ATE)、参与者处理效应(TT)、未参与者处理效应(TUT)都较1983~1998年参加高考的群体有所增加。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过程中,不管是1983~1998年的小规模扩招,还是1998年后的大规模扩招,政策相关处理效应都为正值,显示出扩招的积极作用。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总体稳定的情况下,应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兴利除弊,加快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解决遗留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扬 谢宇
自20世纪末,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高等教育扩张,高等教育从精英主义阶段走向大众化阶段。扩张过程重塑了普通大学和精英大学的相对机会结构,从而影响了高等教育机制对社会分层的作用。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探究高等教育扩张背景下的异质性收入回报及其归类机制发现,扩张前的精英主义阶段,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的收入回报无显著差别,都显著高于高中教育,进入高等教育阶段会获得更高收益,表现为"门槛式"回报;而扩张后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重点大学的收入回报显著高于非重点大学,但非重点大学与高中教育的收入回报无显著差异,此时高等教育内部分流带来的回报差异大于大学与高中两阶段之间的差异,表现为"精英维持式"回报。这种异质性收入回报表明,高等教育机会扩张带来了从大学到精英大学教育的社会归类逻辑的显著变化,进一步塑造了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层结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之杰 贾波
教育的投资回报是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收入增长模型和生产函数模型分别研究劳动力素质的变化对于其收入以及真实GDP增长的影响来估价教育投资的个人和社会回报。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钟甫宁 刘华
文章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资料,考察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的变化趋势,重点研究不同教育水平的收入结构和教育回报率结构的变化趋势,并采用相关的计量方法,有效地控制教育和收入的测量误差,以及样本选择性偏差的问题,以期对中国城镇教育回报率及其结构变动做出较为精确的估算。研究发现,在收入和教育回报率总体上升的同时,不同教育水平之间的收入差距和教育回报率差距呈现扩大的趋势;教育测量误差将导致教育回报率的低估;考虑样本选择性偏差的影响得到了高于OLS的估计结果。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阮素梅 蔡超 许启发
基于CHIP数据,结合均值回归和分位数回归分析方法,对工资决定机制建立动态Mincer方程,用以讨论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工资谈判和教育回报状况,结果显示:工作单位在工资谈判中占有绝对优势,劳动者处于不利位置,尤其是国有单位劳动者在工资谈判中的劣势地位更加严重;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随经验增长逐步趋于稳定,并且教育回报率偏低;工资谈判对教育回报存在显著影响,劳动者的谈判能力越强,其获得的教育回报率也越高。性别歧视的两个程式化事实,验证了动态Mincer方程在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的适应性。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刘志民 刘路 李馨儿
近期的国际研究结果表明,高等教育个人回报的"羊皮效应"在世界各国普遍存在,但在学科与区域之间差异很大;高等教育对人力资本积累的影响会持续贯穿人们的一生,已有检验拒绝了"极端筛选假设",即"高等教育不能帮助人们积累其人力资本存量而是依据先天能力将人进行分类";教育的信号作用表现在员工的晋升上,当员工的表现固定时,员工的晋升机会随其教育水平而增加,获得更高学历将会给受教育者本人带来更高的薪酬;明瑟收入方程中有一个独特、有趣但却很少有人探讨的概念—"超越点",它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某一刻所观测的收入恰好等于其在毕业时(尚未进行毕业后投资)的潜在收入,超越点能使我们观察到一个人在不同教育水平毕业时他所能赚...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范静波
人力资本理论认为教育是一项可以为受教育者带来回报的投资,不但能带来经济回报,还能带来非经济回报。本研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我国高等教育的非经济回报做出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总体来看,在13个学科门类中,文学的非经济回报最高,军事学次之,接下来依次为管理学、艺术学(含体育)与工学等。就工作总体满意度、家庭非经济资本、生活态度与社会地位自我认同度4个方面分别来看,拥有最高回报水平的学科门类依次为文学、医学、文学与军事学。
关键词:
人力资本 高等教育 非经济回报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
关键词:
克罗地亚 中国 高等教育 回报率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宏 奉琴琴
前有中国-中东欧"16+1"合作机制,后有我国倡议的"一带一路"宏大构想,因此本文选取"一带一路"覆盖区域中东欧16国之一——历史文化遗产丰富的克罗地亚,就中克两国高等教育回报率进行比较研究。由于国际上普遍使用的受高等教育劳动力比率这一指标在国内相对混乱,作者选取了《中国统计年鉴》上关于人口受教育程度的抽样调查作为源数据,创建了与国际指标类似的中国受高等教育劳动比率。实证结果表明,发展高等教育的确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克罗地亚已经过了高等教育回报率的拐点。本文预测了高等教育对中国经济增长的临界值,说明中国距离拐点尚有一段距离。因此建议克罗地亚应引导年轻人接受职业教育,而中国仍应鼓励青年学生接受高等教育。
关键词:
克罗地亚 中国 高等教育 回报率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许玲丽 艾春荣
文章将高校按质量差异分成部属高校、省属高校及其他高校,利用倾向得分配对的方法估计教育质量回报的相关处理效应。研究发现,高校质量与个体获得的教育回报正相关,部属高校的回报最高,年均回报(ATE)约为18.5%,从大学总体回报来看,部属高校与其他高校之间的回报差异为16.3%,而与省属高校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实际上大学的个体,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参与者处理效应(TT)均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对教育回报的性别差异比较,发现女性进入一流高校比男性的价值更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