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165)
2023(7535)
2022(6015)
2021(6136)
2020(4765)
2019(11294)
2018(11059)
2017(19166)
2016(11342)
2015(13190)
2014(13097)
2013(12172)
2012(11687)
2011(10995)
2010(11176)
2009(10131)
2008(9901)
2007(8615)
2006(7705)
2005(7394)
作者
(27713)
(23080)
(23045)
(22241)
(14930)
(11084)
(10600)
(9014)
(9011)
(8210)
(7919)
(7746)
(7458)
(7417)
(7274)
(7226)
(6913)
(6777)
(6755)
(6500)
(6277)
(5487)
(5475)
(5377)
(5300)
(5149)
(5035)
(4990)
(4669)
(4574)
学科
(42904)
经济(42855)
管理(23336)
(20822)
中国(20673)
教育(19798)
方法(19266)
(16753)
企业(16753)
数学(16364)
数学方法(16220)
(12115)
贸易(12109)
(11942)
理论(11189)
(10304)
(10101)
(9711)
(8444)
金融(8444)
(8108)
(7964)
业经(7837)
(7488)
银行(7488)
(7333)
关系(7097)
发展(6869)
(6802)
(6746)
机构
大学(164463)
学院(155042)
(69846)
经济(68638)
研究(62822)
管理(51228)
理学(43829)
中国(43652)
理学院(43225)
管理学(42667)
管理学院(42335)
(36947)
科学(31729)
(31498)
(30556)
师范(30458)
(30266)
教育(29835)
研究所(27526)
师范大学(25725)
中心(25489)
财经(25413)
北京(25247)
经济学(24071)
(23579)
(22254)
经济学院(21577)
(21196)
财经大学(19292)
研究中心(17509)
基金
项目(95525)
研究(80474)
科学(78350)
基金(70110)
(59782)
国家(59198)
社会(52235)
科学基金(49692)
社会科(49392)
社会科学(49384)
教育(44909)
基金项目(34616)
编号(33306)
(32516)
(31513)
成果(31235)
资助(28924)
自然(27006)
自然科(26400)
自然科学(26392)
课题(26278)
自然科学基金(25999)
(25892)
教育部(23731)
重点(23365)
中国(22965)
国家社会(22508)
(22339)
(21812)
(21645)
期刊
(73213)
经济(73213)
研究(62401)
教育(50090)
中国(39415)
(22962)
科学(19360)
学报(18880)
管理(18574)
大学(16587)
(15205)
技术(15006)
(13931)
金融(13931)
学学(13790)
财经(13760)
经济研究(13088)
国际(12979)
(12971)
(12145)
职业(12086)
农业(10997)
世界(10913)
问题(10337)
(8736)
论坛(8736)
业经(8110)
技术教育(7878)
职业技术(7878)
职业技术教育(7878)
共检索到2487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林杰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作为高等教育全球化时代衡量中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的重要概念,是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组成部分、战略之源与关键表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指中国在全球高等教育治理变革中表达和传播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道路与发展模式、发展利益与发展诉求以及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与责任等具体主张,并且这些主张能够取得国际社会的价值共识和理念认同,进而产生吸引力、发挥影响力、形成引领力,是话语权利、话语能力以及话语权力的有机统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复杂的存在,具有实践性、生成性以及价值性等特征。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由话语主体、话语内容、话语方式、话语平台、话语对象以及话语效果等要素构成的,而这些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彼此衔接以及有机统一的过程,就构成了中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生成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蔡宗模  毛亚庆  
高等教育全球化至今仍是一个存在争议、概念不清的理论问题。在经济和信息技术全球化等的推动下,高等教育在经历了中世纪相对自由的"国际化"、近代民族国家建立以来相对封闭的国家化以后,再度进入国际化舞台,呈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高等教育围绕知识生产,同时向两个向度延伸:一是现代性——时间向度,以应用性转向为表征;二是全球性——空间向度,以分散化、网络化为标志。高等教育全球化与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市场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等既紧密联系又相互区别。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学文  
在世界经济中心、高等教育强国与话语权三者之间,既有因果之嫌,同样互为条件。建设高等教育强国的实质就是要拥有一流的大学、一流的人才和一流的成果,成为科学知识和高深学问的生产中心和传播中心,掌握着相对系统和成熟的思想话语体系。完善中国特色的大学治理体系,建设高等教育强国,最终必然要求在历史尊重、时代回应、现实调适与中国特色等诸多方面着力,即要遵循大学理性、坚持教授治学、适当扩大并落实办学自主权、重铸主体理性,努力重塑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话语体系和话语逻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朴雪涛  
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经历了六次转换,转换中创造出的新话语体系为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作出了特殊贡献。新中国70年高等教育话语体系转换的核心使命是探索中国高等教育的现代性,内生动力是发展以人民为中心的高等教育,主体任务是协调两种高等教育理想的内在张力,基本样态是高等教育国家话语占主导地位。为更充分发挥话语体系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中的作用,需在话语体系建设上进一步夯实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将我国大学制度的优势转化为大学治理的效能;需以中国为中心重写高等教育的现代叙事,更加强化中国高等教育话语体系的结构性特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朱胜晖  
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是价值追求、内容选择和持续创新过程的有机统一。中国式绿色职业教育的提出是对中国古代“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超越,是对马克思主义劳动教育思想的创新与发展,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积极回应与主动作为。新发展阶段,应着重完善现代绿色职业教育制度框架,加快推进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健全绿色职业教育融合融通发展机制,全面打通绿色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成才通道;深化职业教育“三教”绿色改革,进一步提升绿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眭依凡  
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是一个国家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的重要象征,是以高等教育实力为基础的高等教育竞争力体现。高等教育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属性使其成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对国家竞争力具有决定性作用。"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及"加速高等教育现代化"尤其是"加速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国际话语权的必然选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菲利浦·G·阿特巴赫  蒋凯  陈学飞  
大众高等教育系统正在形成。本文讨论了与高等教育大众化密切相关的若干问题,包括经费问题,高等教育中新的组成部分,远距离高等教育,高等院校的多样化与复杂性,高等院校的经营化,高校教师以及学生,等等,以期迎接21世纪大众高等教育的挑战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光文  李晓曈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是中国特色政治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科学指导、党的自我革命的百年历史演变、发展中国特色话语体系的现实要求的三重逻辑而生成。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时期形成的系列党建话语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建构奠定了基础,形成了以"四个自我""两个伟大革命""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为基本内涵意蕴的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新时代构建党的自我革命话语体系需要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自我革命重要论述为指导、建立健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体制机制、推动自我革命话语体系与学科体系、学术体系的一体化发展、加强自我革命话语体系的传播与交流等方面的路径遵循。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程德慧  
劳动教育是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抓手,并且贯穿其职业教育思想的始终。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有其特定的生成逻辑,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抗战救国的历史使命是其萌生的逻辑起点,鄙视生产劳动的社会风气和脱离社会实践的教育实际是其生成的社会根源,中国近现代职业教育的办学实践是其形成的基石,对国外职业教育实践和西方教育理论的借鉴是其产生的外在动力。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内涵丰富,双手万能、手脑并用是其核心与精髓,促进就业、增进生产、服务社会是其时代使命,劳工神圣、职业平等体现其劳动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观,提高修养、完善人格、培育道德是贯穿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的主线。劳动教育是新时代党对教育提出的一项重大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而黄炎培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劳动教育、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弘扬劳动精神和劳模精神具有重要启示和时代价值。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古光甫  
共享理念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发展理念,给正在发展中的职业教育带来新的命题和革命性影响。共享理念的生成不是空穴来风,它有着深刻的理论源泉、文化基因和现实基础,共享理念下的职业教育发展内涵基本展示为:全民共享是主体指向,全面共享是内容指向,多元共建是基本形态,个体全面自由发展是终极旨归;而观念与思维的更新、程序与标准的设计、利益与规则的重构、制度与机制的完善则是推动共享职业教育发展的基本实践理路。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汤尚   彭晨曦  
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在图书馆领域的具体表达,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基础工程,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是基于中国图书馆发展实际的现代化,具有规模性、普惠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开放性、全面性特征。推进中国式图书馆现代化,需加强党的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升图书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期刊] 求索  [作者] 郑彬睿  
法治中国经历了从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确立,再到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布局的演进历程,内隐着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深度契合的逻辑机理,是党领导人民在法治建设征程中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法治中国具有深刻内涵,标志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标制度化。在新时代,法治中国是中国法治现代化模式的重要标志,体现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精准定位,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法治注脚,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静蓉  
自发秩序理论认为社会秩序由自生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组成。高等教育秩序也是自发秩序和计划秩序的统一,自发秩序表现为"学术自由、高校自治"的传统,计划秩序表现为学校行政权力的强化以及国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加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倩  
制度性话语权是对制度产生影响和控制的权力,它在全球教育治理中起着关键作用。增强中国在全球教育治理体系中的制度性话语权,建设高等教育强国,需要加快国家行动或国家联合体行动;主动提出教育规则、制度、标准并得到国际性认同;培养通晓全球教育法律、制度的专家并成为国际组织成员;构建教育利益共同体形成多边交流的主导性力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光迅  
高等教育哲学的逻辑起点是构建高等教育哲学的前提和出发点,“认识论”、“政治论”、“人本论”高等教育哲学观都是哲学智慧的体现。但从哲学与教育的原始意义上考察,从高等教育的普适价值着眼,高等教育应以开发人的智慧、教人追求“大智慧”为最高价值标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