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14)
- 2023(13409)
- 2022(11492)
- 2021(11248)
- 2020(9075)
- 2019(21421)
- 2018(21320)
- 2017(39221)
- 2016(22153)
- 2015(25254)
- 2014(25414)
- 2013(24523)
- 2012(22636)
- 2011(20675)
- 2010(20493)
- 2009(18263)
- 2008(17519)
- 2007(15041)
- 2006(13143)
- 2005(11646)
- 学科
- 济(86184)
- 经济(86100)
- 管理(55266)
- 业(49832)
- 企(40189)
- 企业(40189)
- 方法(39316)
- 数学(34789)
- 数学方法(34433)
- 中国(29485)
- 教育(22625)
- 农(21458)
- 学(20146)
- 地方(18749)
- 财(18124)
- 业经(17147)
- 贸(16855)
- 贸易(16846)
- 易(16401)
- 理论(15944)
- 农业(14259)
- 环境(13700)
- 和(13599)
- 制(13543)
- 技术(13369)
- 发(12360)
- 银(11801)
- 银行(11767)
- 融(11626)
- 金融(11624)
- 机构
- 大学(310702)
- 学院(303531)
- 济(120211)
- 经济(117661)
- 管理(116020)
- 研究(109934)
- 理学(101282)
- 理学院(100017)
- 管理学(98245)
- 管理学院(97677)
- 中国(76546)
- 京(68523)
- 科学(67549)
- 所(54905)
- 财(51153)
- 研究所(50747)
- 范(49901)
- 师范(49589)
- 中心(47442)
- 北京(44677)
- 农(44139)
- 业大(42782)
- 江(42208)
- 财经(42097)
- 师范大学(41019)
- 院(40045)
- 经(38608)
- 教育(38209)
- 经济学(36674)
- 农业(34543)
- 基金
- 项目(211890)
- 科学(168534)
- 研究(160588)
- 基金(152890)
- 家(133036)
- 国家(131884)
- 科学基金(112342)
- 社会(100012)
- 社会科(94602)
- 社会科学(94579)
- 基金项目(80749)
- 省(80612)
- 教育(79029)
- 自然(71630)
- 划(70897)
- 自然科(69934)
- 自然科学(69919)
- 自然科学基金(68638)
- 编号(66166)
- 资助(62965)
- 成果(55729)
- 部(49200)
- 重点(48769)
- 课题(48057)
- 发(46487)
- 创(43709)
- 教育部(42611)
- 国家社会(40654)
- 创新(40616)
- 大学(40480)
- 期刊
- 济(125303)
- 经济(125303)
- 研究(98429)
- 中国(61909)
- 教育(60515)
- 学报(46281)
- 科学(44014)
- 管理(40542)
- 农(39148)
- 大学(35730)
- 财(35170)
- 学学(32133)
- 农业(28476)
- 技术(28327)
- 融(21361)
- 金融(21361)
- 经济研究(20817)
- 财经(19971)
- 业经(18595)
- 经(17096)
- 图书(16563)
- 问题(16278)
- 业(15315)
- 职业(14490)
- 资源(14095)
- 科技(14071)
- 理论(13953)
- 贸(13788)
- 技术经济(13663)
- 坛(13539)
共检索到4431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赵宏斌
高等教育规模的区域分布应与区域人口和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才能最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区域之间的分布存在差异,笔者使用泰尔指数作为衡量差异的标准,分别测量了在校生规模在省级区域之间和在省级区域内部相对于区域经济(GDP)和人口分布的差异程度。结论认为:省级区域之间高校在校生规模分布差异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相对较小,而相对于人口水平而言相对较大;省级区域之间研究生规模分布的差异程度远大于本专科生;在校生规模分布在省级区域内的差异远大于省级区域之间的差异;西部地区多数省份的在校生规模差异大于东部和中部地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温芳芳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迅速发展,但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问题仍然存在。笔者基于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2010年1月最新发布的《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以及中心多年来在评价过程中所积累的珍贵数据,从高校数量和教育质量两个方面对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现状进行了量化说明和实证分析。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不均衡是由于历史、经济、政治等因素长期作用形成的,有其存在的必然性,但这种不均衡性又会对教育公平和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严重的危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区域分布 教育不均衡 大学评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甜
在计量史学及"系列史"的理论与视角的指导下,本文提出了高等教育史研究突破传统方法、运用计量方法的可能性。为具体化此方法的应用,本文以"区域分布史"为研究范例,展示了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史的"计量史学式"研究方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侯龙龙 薛澜
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配置是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差距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在总结前人研究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首位规模、首位比和分布系数等一系列指标对我国1997年和2002年的高等教育、人口、经济和城市资料进行了实证分析。通过比较我们发现:(1)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空间布局在行政区内的分布状况仍基本保持原有的不均衡状态。表现在2002年与1997相比,各行政区内首位规模急剧扩大,同时,首位比超过0.5的城市数量增加;从分布系数的指标来看,各行政区内相对于人口分布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的现象比较严重;高等教育各行政区内相对经济发展水平而言高等教育的资源分布比较均衡。除了个别省份外,从1997年...
关键词:
高等院校 空间布局 行政区内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彭云飞 邓勤 彭易
我国高等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形成了高等教育滞胀现象。高等教育滞胀程度即高等教育滞胀率,主要通过高等教育效益、效率、质量和机制等四个维度的负面问题程度来测度,并根据四个维度各自的特点,建立了高等教育滞胀测度的各维度指标体系,进而构建高等教育滞胀率测度模型以及高等教育滞胀预警指数。最后,以中国31个省份自治区为研究对象,应用统计年鉴数据,得到了中国各省市的高等教育滞涨率及其所处的预警区位。结果表明,我国暂时没有省份出现教育滞胀,但大多省份都处于橙色预警阶段,说明我国高等教育运行已出现明显的问题需要解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教育滞胀率 预警 区域 DEA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争辉
自近代以来,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优质资源的区域分布经历了"东强西弱,呈阶梯状分布"到"东西强,中部弱"的演变过程。这种演变过程既与我国经济、文化发展变迁的影响直接相关,也与政府的政策导向密切相联。整合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资源,促使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在区域布局上均衡发展,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重要理论和实践课题。
关键词:
中国优质高等教育资源 区域分布 非均衡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燕燕 王孙禺 王敏
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的区域分布具有很强的发展路径依赖。从其发展历程看,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分布的历史演变受到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条件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是长期的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这其中,政府政策是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区域分布历史演变的关键主导因素,高等教育的区域分布在很大程度上服从于国家体制与整体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政治、经济、历史、自然地理条件、文化五个因素,并对这些因素的影响机制进行了分析。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华军 张权 杨骞
本文利用中国大陆的分省数据,采用高校数、学生数、教育经费投入、师生比、生均经费等五种指标对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空间分布的非均衡与极化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论如下:(1)GIS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存在显著的空间非均衡特征。(2)基尼系数测算及分解结果表明,以总量指标衡量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地区差距要远远高于相对指标衡量的地区差距;地区间差距是造成总体差距的主要来源。(3)极化测度表明,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分布的极化程度呈明显上升趋势。
关键词:
高等教育资源 空间分布 非均衡 极化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高卫东 姜巍 刘展宏 周保华
基于引力模型、复杂网络模型和区位熵分析,探讨了中国高等教育省际间的空间联系。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高等教育吸引力差别巨大,60%以上省份的高等教育引力低于各省平均引力水平,传统的教育大省如北京、江苏、山东、上海仍然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最具引力的区域。省际间高等教育强引力主要出现在全国性的高等教育中心对周边省份的吸引,地域接近和引力规模接近的省份之间则在相互作用中达到平衡。高等教育引力网络中有效连接较少,主要集中在少数省份,东部地区高等教育引力网络结构复杂,网络联系更为紧密。西部省份网络联系稀疏,多为点对点的联系。从专任教师区位熵来看,北京、天津、上海和陕西专门化优势明显,而作为高等教育大省的江苏和山东在高等教育分工体系中的区位熵仅为全国平均水平。
关键词:
高等教育 空间联系 引力模型 复杂网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文雯 周京博
对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结构变化,以及不同发展阶段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和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对高等教育布局结构影响机制的分析表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规模发展与体现效率价值的两个资源约束条件的匹配程度不断加强。高等教育在内涵式发展过程中,规模扩张与地方经济水平之间的关系逐渐减弱甚至消失,当地居民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需求成为拉动高等教育规模的主要动力。高等教育与区域发展的关系逐渐呈现出一种新的格局,具体表现为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的联结日益松散,而与社会期望、民生利益、政府政绩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关键词:
高等教育结构 区域布局结构 影响机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郑红霞 杨应德
采用空间统计学原理和方法,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民办高等教育在区域空间分布上具有较明显的集聚特征,属性值高的都集中在东部沿海省份,形成高值集聚区;西部地区各省份的产值呈低值分布,形成低值集聚区;同时,一些省份经济欠发达,但教育发展水平较好,这与当地政府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有关。
关键词:
民办高等教育 空间统计 空间分布 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段从宇 迟景明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实质是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高等教育资源可分为条件性资源、主体性资源、发展性资源三类。对近15年来我国各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水平的综合测度分析表明:条件性资源水平差异并非各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水平差异的主导因素;西部省区与中部省区高等教育资源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为主体性资源水平差异,即规模主导型差异,与东部省区高等教育则存在明显的发展性资源水平和主体性资源水平差异,反映出西部省区与东部省区高等教育发展规模和发展质量的整体差异。
关键词:
区域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资源 资源水平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李欢 汪甜甜
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合理化,是保障残疾人享受均衡的教育机会、实现残疾人高等教育公平的必要条件。本研究通过建立基于影响残疾人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经济、科技、文化、人口和高等教育五大因素的联立方程模型,测算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布局的协调性数值,运用统计控制过程技术计算出警戒线,对近五年来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不协调程度进行判断。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区域布局的协调性程度可分为非常领先、比较领先、基本协调和发展滞后四种态势,部分"领先"省市存在潜在的不协调问题,但目前总体呈现出日渐优化的演进趋向。据此提出:提升残疾人高等教育的整体协调性;促进各省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多元发展;注重规模扩大与结构优化、质量提升的协同性;落实残疾人高等教育协调发展的内涵与本质等未来展望与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