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78)
- 2023(12256)
- 2022(9976)
- 2021(9036)
- 2020(7616)
- 2019(17102)
- 2018(16629)
- 2017(31410)
- 2016(16593)
- 2015(18385)
- 2014(17942)
- 2013(18153)
- 2012(16748)
- 2011(15010)
- 2010(14946)
- 2009(13965)
- 2008(14036)
- 2007(12202)
- 2006(10818)
- 2005(10059)
- 学科
- 济(82300)
- 经济(82217)
- 业(74515)
- 企(67219)
- 企业(67219)
- 管理(60306)
- 方法(34230)
- 数学(26635)
- 业经(26543)
- 数学方法(26470)
- 农(24734)
- 财(24056)
- 中国(22479)
- 农业(18035)
- 务(17496)
- 财务(17486)
- 财务管理(17477)
- 地方(16695)
- 企业财务(16543)
- 技术(16281)
- 贸(15899)
- 贸易(15889)
- 制(15856)
- 易(15466)
- 和(14833)
- 划(13998)
- 策(13658)
- 学(12295)
- 环境(12104)
- 体(11764)
- 机构
- 学院(243652)
- 大学(241155)
- 济(112336)
- 经济(110413)
- 管理(97962)
- 研究(84789)
- 理学(84235)
- 理学院(83319)
- 管理学(82307)
- 管理学院(81840)
- 中国(68886)
- 京(51468)
- 科学(49871)
- 财(49620)
- 所(42319)
- 财经(39808)
- 农(39500)
- 研究所(38413)
- 中心(37974)
- 经(36471)
- 江(36252)
- 经济学(35091)
- 业大(32603)
- 北京(32566)
- 经济学院(31769)
- 院(31159)
- 农业(30972)
- 范(29760)
- 师范(29529)
- 财经大学(29440)
- 基金
- 项目(164009)
- 科学(133357)
- 基金(124455)
- 研究(119666)
- 家(108713)
- 国家(107844)
- 科学基金(94302)
- 社会(81549)
- 社会科(77563)
- 社会科学(77547)
- 基金项目(66007)
- 省(61426)
- 自然(59884)
- 自然科(58575)
- 自然科学(58563)
- 自然科学基金(57578)
- 划(51586)
- 教育(51526)
- 资助(49448)
- 编号(45811)
- 部(37069)
- 重点(37029)
- 创(36911)
- 发(36633)
- 业(35764)
- 成果(35552)
- 国家社会(35521)
- 创新(33801)
- 教育部(31767)
- 中国(31728)
- 期刊
- 济(125366)
- 经济(125366)
- 研究(73538)
- 中国(45226)
- 管理(39832)
- 财(39316)
- 农(35903)
- 科学(35109)
- 学报(32731)
- 大学(25341)
- 农业(25313)
- 学学(24013)
- 融(21858)
- 金融(21858)
- 经济研究(20838)
- 业经(20688)
- 技术(20577)
- 财经(20147)
- 经(17600)
- 业(16816)
- 问题(16449)
- 教育(15288)
- 贸(14979)
- 技术经济(14521)
- 世界(14468)
- 国际(13300)
- 资源(12936)
- 现代(12495)
- 图书(11595)
- 商业(11545)
共检索到3679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畅 唐菁
文章测度了高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采用核密度估计法、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法、空间面板收敛模型对中国高端服务业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收敛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水平存在一定区域差异,梯度特征明显,区域间差异是高端服务业发展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全国及三大区域高端服务业发展呈现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趋势。应充分认识中国高端服务业发展的空间非均衡分布特征,强化区域协同发展理念,通过区域互动、内外联动,缩小高端服务业发展区域差异,发挥空间溢出效应,推进区域产业协调发展。
关键词:
高端服务业 分布动态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云燕 张硕
文章基于全局参比超效率EBM模型测度了2008—2021年中国30个省份的生态效率,在刻画其时空特征的基础上,借助标准差椭圆、条件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等方法揭示了区域生态效率的热点迁移过程、分布动态演化及空间差异。研究表明,中国区域生态效率持续提升,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非期望产出冗余是阻碍生态效率提升的主要因素。生态效率热点区域逐渐收敛,分布重心向东北迁移,表现出“东南—西北”向心集聚、“东北—西南”空间发散的分布发展态势。在非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生态效率表现出较强的可持续增长性,中高效率以上层次省份生态效率出现增长乏力的现象;在空间条件下,中高效率及以下层次省份间生态效率存在趋同性,而高效率及以上层次省份不易与相邻省份产生空间关联作用。生态效率区域差异波动下降,区域间与区域内差异分别为总体区域差异的主要与次要来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景华 王素素 陈敏敏
研究目标:考察中国服务业FDI分布的区域差异与动态演进趋势。研究方法:采用Dagum基尼系数及分解方法研究中国服务业FDI分布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利用核密度的估计方法分析四大区域服务业FDI分布的动态演进。研究发现:中国服务业FDI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西部、东北地区的区域内差异最大,东部和中部地区的区域内差异相对较小;东-西以及中-西的区域间差异在扩大,区域间差异是区域差异的最主要来源;整体来看中国服务业FDI分布的绝对差异在缩小。研究创新:基于四大区域视角,揭示服务业FDI分布的区域差异及来源,并分析其分布的动态演进趋势。研究价值:刻画中国服务业FDI分布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规律,为服务业开放条件下的服务经济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武 许红丹
文章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测算了2001—2020年中国八大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刻画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动态分布特征,使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区域性差异,构建σ收敛与β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性。结果表明: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的变化特征;不同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具有空间异质性,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为区域间差异;全国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不存在σ收敛,但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政府干预程度、科技创新水平、人口密度和制度质量对区域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异质性。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梁红艳
研究目标: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区域差异及其收敛性。研究方法:基于2003~2015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方法、Dagum基尼系数分析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与区域差异,并利用变异系数与空间面板收敛模型检验其σ收敛、β收敛、俱乐部收敛。研究发现:八大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都呈现两极或多极分化现象,具有鲜明的梯度特征。城市群的总体相对差异呈缓慢上升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区域内差异的贡献最低。八大城市群中,仅京津冀、长江中游存在σ收敛;除珠三角外,其他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八大城市群都存在条件β收敛;三个不同功能等级城市群存在俱乐部收敛。空间外溢只是少数区域β收敛的影响因素,多数区域尚未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外溢。提高工业发展水平、降低运输费用、增强知识外溢、优化制度环境对不同城市群区域内差异缩小的作用存在异质性。研究创新:刻画了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分布动态,测度了其区域差异及其来源,揭示了其收敛机制以及空间溢出在收敛进程中的作用。研究价值:为分析中国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格局与区域差异提供了依据,也对促进城市群协调发展具有政策启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林立
伴随着我国流通空间格局的演变,智慧流通产业逐渐成为调控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本文选取2003-2020年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从分布动态、空间差异及收敛特征考察智慧流通产业空间集聚现象,研究发现:第一,以2008年和2018年两个时间节点划分,我国智慧流通产业发展可以分为萌芽发展期、高速发展期和优化调整期,区域发展水平呈现东、中、西依次递减的分布特征。第二,我国智慧流通产业呈现出总体发展水平持续上升,区域间绝对差异逐步减小的趋势,但各地区内部的智慧流通产业分布情况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第三,全国及三大经济区的智慧流通产业发展满足空间条件β收敛,三大经济区的收敛速度呈现出“西部>中部>东部”的阶梯形排序。东部地区的产业收敛因素为生态环境和增长动能,而对外开放则会导致产业溢出;中部地区的收敛因素为经济运行;西部地区的收敛因素为增长动能和经济运行。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胡绪华 李新
基于流空间理论,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中国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的空间分布效应,并刻画其流空间网络结构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流空间视角下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在地区积累具有积极的动态性和连续性,政府和市场作为两类支配主体,均对其空间分布具有影响;第二,根据政府权力和市场权力对地级市类型进行划分,发现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倾向于分布在“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第三,地级市间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力流动愈发紧密,“强政府+强市场”类型的地级市是劳动力流入的重要节点,同时“劳动力流动”空间联系网络存在三类板块,分别为以“强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净收益板块Ⅰ”,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经纪人板块Ⅱ”,以“弱政府+强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Ⅲ”和以“弱政府+弱市场”类型地级市为主的“双向溢出板块Ⅳ”。
关键词:
流空间 劳动力 政府权力 市场权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中国的生态福利绩效值,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δ收敛和β空间收敛模型分析了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和收敛性,并分析了其俱乐部收敛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平均值为0.662,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地区生态福利绩效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2)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区域内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各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地区存在δ收敛,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β条件收敛,三大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炳南 唐利 姜彦彦 张浩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Super-SBM模型测算了中国的生态福利绩效值,采用Dagum基尼系数、核密度估计法、δ收敛和β空间收敛模型分析了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区域差异、分布动态和收敛性,并分析了其俱乐部收敛情况。研究发现:(1)中国生态福利绩效的平均值为0.662,且整体呈下降趋势,地区生态福利绩效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分布格局。(2)区域间差异是中国生态福利绩效区域差异的主要来源;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区域内差异呈不断缩小趋势;各地区生态福利绩效的分布动态存在异质性。(3)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地区存在δ收敛,中国整体、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存在β条件收敛,三大地区均存在俱乐部收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李华香 李善同
本文通过区位基尼系数、集中率、区位商等指标,分析了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分布的特征和演变趋势。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中国城市服务业总体的集聚水平较高,明显高于第二产业集聚水平,一半以上的服务业增加值只集中在服务业发达的30个城市。(2)中国城市服务业有明确的集聚方向。行政等级高、经济规模大的城市以及沿海城市是服务业的主要集聚区。(3)服务业呈现出不断上升的集聚趋势,带动了整体经济的集聚。
关键词:
服务业 空间分布 集聚 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旭 洪祥镇
文章测度了2004—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资源错配指数,采用非参数核密度与Dagum基尼系数来分析资源错配演变动态及其差异,并通过β收敛模型进行资源错配收敛性分析。研究发现:(1)全国及各区域资本错配均有所恶化,而劳动力错配程度则有缓和迹象,东部地区同时为资本错配恶化与劳动力错配降低幅度最大的地区。(2)我国资本错配与劳动力错配的总体差异均呈先下降后上升再下降的波动趋势,样本期内变化幅度不大,中部地区资本错配区域内差异下降明显,东部地区劳动力错配区域内差异则呈显著扩大的趋势。(3)除东部地区劳动力错配外,全国及其他地区资源错配均存在绝对β收敛与条件β收敛。
关键词:
资源错配 分布动态 空间差异 收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旺
文章测算2011—2020年我国共同富裕水平,分析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的区域差异和分布动态演进特征。研究发现:共同富裕水平整体上偏低但呈递增态势,东部地区遥遥领先,中部地区、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均在全国均值之下;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总体差异但不严峻,总体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各省份共同富裕水平绝对差异正在缩小,并未出现极化现象;全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共同富裕水平存在显著的绝对β收敛过程,其中,全国、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显著收敛,中部地区收敛系数为正,共同富裕水平呈现发散状态。
关键词:
共同富裕 区域差异 分布动态演进 收敛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东 李金叶
文章运用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变异系数和空间面板模型分别探讨了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的区域差异、σ收敛和β收敛特征。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总体基尼系数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型变化,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碳排放强度区域间差异具有南北分异扩大化趋势。南部沿海与大西南经济区碳排放强度σ收敛特征明显,除北部沿海经济区外,全国及其他经济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显著的绝对β收敛,全国以及八大综合经济区碳排放强度均呈现显著的条件β收敛特征。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远仁 李淑燕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模型,考察高端服务业空间分布、空间溢出对工业升级的作用机制,发现三者间呈U型曲线关系,即当区域间空间溢出的强度保持不变时,高端服务业集聚程度的提高能够推动工业的加速升级;而提升高端服务业空间外溢强度,可以全面提高整个经济体工业升级速度。进一步利用我国30个省份2003-2016年空间面板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中国各省份工业升级的空间正相关性显著;中国高端服务业集聚水平较低,在省域间没能对工业升级产生促进作用,甚至拖累了工业升级的速度,但在时间层面上显著促进工业升级;高端服务业空间溢出在空间和时间层面全面地促进了工业升级; FDI和创新环境变量在区域层面拖累、在时间层面促进工业升级;政府干预变量在区域层面上显著促进、在时间层面上阻碍了工业升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卢明华 惠国琴
服务业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正日益成为支配城市经济的主要因素,并对城市经济布局和城市空间结构产生深刻的影响。本文首先回顾了北京市服务业发展变化历程,目前服务业在北京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超过70%,生产性服务业在服务业的比重也超过60%,北京市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现代国际大都市经济形态的服务型城市。文章重点分析了北京都市区服务业及各行业空间分布特征:北京都市区服务业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及周边地区,总体上呈"多中心集聚"分布;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分布区县差异明显,地域分工已经形成;服务业各行业空间布局形态呈现多样化特征。
关键词:
空间分布 增长 服务业 北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