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824)
- 2023(18097)
- 2022(15172)
- 2021(13992)
- 2020(11899)
- 2019(27178)
- 2018(26625)
- 2017(50318)
- 2016(27544)
- 2015(30988)
- 2014(30809)
- 2013(30784)
- 2012(28510)
- 2011(25891)
- 2010(25997)
- 2009(24872)
- 2008(25244)
- 2007(22852)
- 2006(20135)
- 2005(18563)
- 学科
- 济(119086)
- 经济(118918)
- 业(99066)
- 管理(91855)
- 企(86779)
- 企业(86779)
- 方法(53131)
- 数学(42946)
- 数学方法(42555)
- 财(37334)
- 农(35933)
- 业经(33609)
- 中国(31137)
- 贸(29325)
- 贸易(29311)
- 易(28501)
- 制(27262)
- 务(25175)
- 财务(25143)
- 财务管理(25097)
- 农业(24516)
- 企业财务(23767)
- 学(23294)
- 技术(20748)
- 和(20185)
- 理论(19747)
- 体(19574)
- 地方(19442)
- 银(19152)
- 银行(19082)
- 机构
- 大学(413765)
- 学院(412896)
- 济(176196)
- 经济(172944)
- 管理(156433)
- 研究(143913)
- 理学(134385)
- 理学院(132858)
- 管理学(130801)
- 管理学院(130034)
- 中国(110686)
- 科学(88103)
- 京(87691)
- 财(82615)
- 农(79396)
- 所(74797)
- 研究所(67869)
- 财经(65491)
- 中心(64292)
- 业大(64176)
- 农业(63044)
- 江(62956)
- 经(59509)
- 北京(55092)
- 经济学(54596)
- 院(50977)
- 范(50860)
- 师范(50236)
- 经济学院(49402)
- 州(48920)
- 基金
- 项目(269671)
- 科学(212284)
- 基金(198651)
- 研究(191160)
- 家(175766)
- 国家(174302)
- 科学基金(147976)
- 社会(123990)
- 社会科(117573)
- 社会科学(117537)
- 基金项目(104720)
- 省(103825)
- 自然(96629)
- 自然科(94453)
- 自然科学(94416)
- 自然科学基金(92857)
- 划(88246)
- 教育(86819)
- 资助(80981)
- 编号(74392)
- 重点(61469)
- 成果(60938)
- 部(60487)
- 创(58195)
- 发(57687)
- 创新(53969)
- 业(53186)
- 国家社会(52371)
- 科研(52347)
- 课题(51690)
- 期刊
- 济(196629)
- 经济(196629)
- 研究(120612)
- 中国(80299)
- 农(73224)
- 学报(71173)
- 财(67095)
- 科学(64143)
- 管理(60282)
- 大学(53011)
- 学学(50419)
- 农业(49423)
- 融(38549)
- 金融(38549)
- 教育(36162)
- 财经(33485)
- 技术(33271)
- 经济研究(31956)
- 业经(31850)
- 业(28917)
- 经(28891)
- 问题(26743)
- 贸(26213)
- 国际(23489)
- 技术经济(21887)
- 世界(21497)
- 版(21408)
- 商业(18937)
- 科技(18836)
- 现代(18562)
共检索到6213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袁红林 辛娜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全球产业格局重塑,解构发达国家与中国高端制造业的空间网络格局变化,判断不同时期中国在全球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地位,分析中国高端制造业网络的影响因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网络分析法可视化全球高端制造业空间贸易关联网络拓扑形态和关键特征,通过QAP分析贸易网络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全球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呈现典型整体贸易网络结构特征,网络密度和互惠性高,联系紧密并保持良好的互通性,贸易活动较频繁;②整体网加权点强度测度表明中国在贸易网络呈现较频繁的贸易活动,并逐渐迈入网络贸易规模前列的空间格局;③个体网结构洞分析表明中国在网络中仍表现出较强的依赖性,贸易行为受其它节点的限制,中国还未成为全球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织网者";④工业增加值和地理相邻等因素对全球高端制造业贸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妍 范爱军
基于UIBE GVC ADBMRIO2021数据库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理论和社会网络理论,构建2007—2019年全球高端制造业国内增加值贸易网络,并对其格局演变和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如下:一是网络的密度呈波动上升趋势,互惠性保持在较高水平;中、德、意、法等国发挥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二是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国内增加值迅猛增加;德国是该网络中的“领头羊”。三是该网络由北美社团、亚太社团和欧洲社团组成,并在社团演变中形成两个稳定结构:美加墨组成的“雁阵”结构和美中日组成的“三角”结构。四是GDP加和网、地理距离矩阵、共同语言矩阵、陆地相邻矩阵会影响该网络的发展,且人口数量差值矩阵和共同语言矩阵对细分行业的影响存在异质性。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彦芳 陈淑梅
基于全球价值链分解理论框架及分解结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从网络特征及网络结构两方面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网络格局。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出口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全球制造业贸易的繁荣,同时也加剧了贸易网络中其与主要贸易伙伴相互依赖的不对称性。全球贸易网络不仅是中国发挥制造业大国影响力的媒介,而且为中国制造业发展提供了进阶平台。中国在全球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实现了由边缘向核心的过渡,且参与全球价值链的环节日益增多,价值链条不断延伸,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发达国家对全球制造业贸易的影响力和控制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天阳 许和连 吴钢
本文选取了OECD所定义的91种高端制造业产品作为研究对象,从有向网络和无向网络两个方面对1992—2011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进行了结构分析,并综合了节点中心性、差异性等10个指标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并非是典型的无标度网络,并且网络节点度的核密度表现出由"单峰分布"向"两峰分布"的变化趋势;而且,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各项结构指标的相关性较为平稳,并通过主成分分析可将其归为"网络中枢因子"、"强邻联系因子"和"贸易均匀因子"三个部分,各因子得分排名显示在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中发达国家优势仍然明显,但新兴经济体地位正在提高。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许和连 孙天阳 成丽红
本文利用UNComtrade 2012年的HS6分位贸易数据综合构建了"一带一路"上65个国家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运用网络中心性和模体分析,考察各国在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和贸易模式,并通过指数随机图模型探讨了"一带一路"上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中国、印度、新加坡在"一带一路"的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中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枢纽"作用,而中亚、北亚众多伊斯兰国家处于"一带一路"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边缘,不平衡的非互惠贸易关系在贸易网络中仍然普遍存在;中国更多时候在整个贸易网络中扮演了出口行为的发出者,俄罗斯在特定区域存在集团化的贸易模式,印度的贸易模式相对缺乏互惠性;Fta...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介勇 戴纯 周墨竹 刘正佳
基于复杂网络分析方法,构建了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的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解析了网络格局的总体特征及其变化态势,定量评估了全球粮食贸易网络格局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全球粮食贸易已经成为一个复杂有序、相互依赖的网络系统,网络规模不断增加,连同性和紧密度不断加强;全球粮食贸易网络节点呈现非均衡结构特征,高强度和高节点度国家在网络中具有主导作用,呈现出口国主导的网络结构特征;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性、贸易政策的一致性和语言文化邻近性对粮食贸易网络影响显著,经济社会发展差异推动贸易网络联系更加紧密且多元化,贸易政策的一致性促进贸易网络更加持续和稳健。建议中国继续实施更加多元化、多边化的粮食贸易政策,提升中国在世界粮食网络节点的中心性特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融入全球粮食贸易网络体系,积极推动构建全球粮食安全命运共同体。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军 冯晨
随着德国"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提出,高端制造业的发展逐渐成为世界的焦点。中国与德国同为制造业大国,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德高端制造业的贸易地位愈加显著。通过近10年中德高端制造业进出口贸易数据的灰色关联分析发现,影响中德高端制造业进出口贸易的因素十分广泛,对外直接投资等与中国从德国进口高端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额为强度关联;高等院校入学率等与中国对德国出口高端制造业产品的贸易额为强度关联。本文据此提出推进中德高端制造业贸易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灰色关联 高端制造业 “一带一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许和连 孙天阳
本文对TPP背景下中国和美国在亚太地区高端制造业出口情况对比分析,并构建1992-2013年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利用Blondel算法对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的社团划分及其演化进行分析。研究表明2009年美国加入TPP以来,美国高端制造业出口占亚太经济体高端制造业进口比重显著提高,中国所占比重有所下降。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社团的演化经历了"发达国家主导"、"亚太地区崛起"和"后金融危机"三个阶段,2009年后由原欧非、亚太两个社团分裂为欧非、亚太、TPP三个社团,TPP社团的迅速崛起和美国的强势加入吸引了东亚经济体的纷纷加入,中国却被拒之门外。美国在亚太高端制造业角逐中已抢占先机,中国面...
关键词:
TPP 高端制造业 复杂网络 社团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邓慧慧 徐昊 王强
数字经济发展对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产生系统性冲击。本文基于ADB-MRIO2022数据库,应用前沿的有向加权复杂网络分析方法刻画2010—2021年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特征、动态演化趋势和我国制造业在全球增加值贸易网络中的地位变化,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对一国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的区域化属性逐渐增强,其中美洲地区(包括北美洲和南美洲)最为明显,美国正逐步分散贸易风险,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其主导的局域网络脆弱性,而中国对美国的贸易依存度过大,不利于以中国为主导的局域网络应对特定性冲击。中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占据中心地位,但在高技术制造业网络中还有进一步上升空间。发展数字经济在总体上有利于提高一国在全球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中对核心资源的控制能力,占据“织网者”优势,扩大贸易影响力,但仅对处在网络中心与近中心的国家的接近中心性有显著促进作用。新兴经济体要打破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封锁困境,必须提升增加值贸易流量与价值创造能力,实现主要出口对象国相对多元化。本文发现逆全球化产业链供应链重构具有长期结构性特征,揭示了利用数字经济推动我国制造业从中低端迈向高端,充分释放自身蕴藏的巨大发展空间具有重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增加值贸易网络 复杂网络分析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许和连 孙天阳 吴钢
本文利用UNComtrade的2000-2011年HS6分位贸易数据综合构建了世界高端制造业贸易网络,对技术在贸易网络中的扩散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并实证检验了贸易网络地位和研发投入对一国技术获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在贸易网络中的扩散经历技术引入、技术成熟和技术标准化三个阶段,一国技术的获取不仅取决于其研发投入,还与其在国际贸易网络中的身份地位存在密切关联,而且网络地位重要的国家为联通整个贸易网络发挥了枢纽作用;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研发投入的增强对其技术的获取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贸易网络地位对于不同发展程度国家技术获取的影响存在差异,并呈现"倒U型"特征。
关键词:
高端制造业 复杂网络 自主研发 技术扩散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梁双陆 郭甜
本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分析中国与环印度洋地区制造业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变化趋势,以及环印度洋联盟对话伙伴国对环印度洋地区制造业贸易网络影响,研究各国在制造业贸易网络上的地位等级及相互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与环印度洋地区各国间制造业贸易联系日益紧密,贸易网络中心由新加坡转为中国;环印度洋地区既是中国资源密集型产品的主要进口市场,又是中国劳动密集型及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主要出口市场。在制造业贸易网络上,美国仍是影响环印度洋地区贸易格局的重要力量,中国仍需不断提升自身在制造业贸易网络上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环印度洋地区 贸易格局 复杂网络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王博 陈诺 林桂军
本文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利用Eora 26数据库1990—2013年世界投入产出数据,计算得到61个国家(地区)的制造业贸易增加值,据此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并对其结构特征和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制造业增加值贸易在2003年以后增速明显快于2003年以前,其中最终被国外吸收的国内增加值(DVA)对制造业贸易增长的贡献最大,国外增加值(FVA)存在较大上升空间;"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间联系密切,中国及其周边主要国家占据着网络的核心地位并在网络中发挥着"桥梁"作用,推进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合作与发展;贸易协定关系、总体经济规模会促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制造业贸易网络的发展,而地理距离、经济距离、人口规模差异等因素则具有抑制作用。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晓 刘宝琦
全球价值链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基本结构特征,国际贸易关系日益表现为复杂网络化的跨国生产共享关系。文章在增加值贸易核算数据基础上,将社会网络研究中的指标算法分析、可视化分析以及STERGM网络建模分析方法系统地应用于制造业国际贸易网络结构特征和演变机制研究。研究发现:制造业国际贸易网络具有稳定的分组结构和等级结构,中国在亚洲网络地位的崛起推动了“泛亚太网络”发展,但中国的网络地位并不稳固;制造业国际贸易网络结构演化是一种高度自组织过程。相比多边关系,双边贸易关系对网络结构演化具有更重要的影响力,地理因素、文化因素以及贸易协定等外部因素对贸易关系的影响并不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方慧 张潇叶 周晓宇 Tufail Hussain
文章基于ADB-MRIO数据库2010—2020年的投入产出数据,构建“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通过QAP二次指派程序法重点分析其格局演变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带一路”制造业增加值贸易网络呈现“多核心”格局和“多圈层”特点,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尤为突出。经济、技术、文化、组织与产业结构邻近性是影响贸易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地理距离、共同语言、制度距离、关税壁垒发挥在14个制造业细分行业层面的作用存在异质性;多维邻近性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各阶段发挥着不同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