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99)
2023(16816)
2022(14549)
2021(13879)
2020(11630)
2019(27068)
2018(26360)
2017(50086)
2016(26983)
2015(30652)
2014(30139)
2013(29365)
2012(26805)
2011(24023)
2010(23743)
2009(21543)
2008(20804)
2007(17766)
2006(15147)
2005(13022)
作者
(73822)
(61797)
(60921)
(58228)
(39313)
(29459)
(27777)
(24178)
(23456)
(21640)
(21022)
(20790)
(19225)
(19154)
(19011)
(18686)
(18288)
(18144)
(17646)
(17495)
(15014)
(15002)
(14724)
(14009)
(13715)
(13660)
(13400)
(13334)
(12267)
(12084)
学科
(106157)
经济(106027)
管理(73988)
(71037)
(56723)
企业(56723)
方法(52666)
数学(46967)
数学方法(46408)
中国(30714)
(30146)
(26398)
业经(22321)
(20981)
贸易(20971)
(20918)
农业(20631)
(20434)
地方(19155)
(18685)
理论(16670)
(16174)
(16145)
财务(16075)
环境(16062)
财务管理(16038)
技术(15946)
(15288)
金融(15286)
企业财务(15224)
机构
大学(376624)
学院(370044)
(152504)
经济(149426)
管理(147861)
理学(129360)
理学院(127987)
管理学(125639)
管理学院(124990)
研究(123338)
中国(91888)
(79084)
科学(74202)
(68112)
(59762)
中心(56197)
(56119)
财经(55520)
研究所(54676)
业大(54199)
(50948)
(50760)
(50021)
北京(49938)
师范(49586)
经济学(47112)
(45132)
农业(43773)
经济学院(42665)
财经大学(41804)
基金
项目(261191)
科学(206570)
研究(192926)
基金(191422)
(166490)
国家(164929)
科学基金(142386)
社会(122916)
社会科(116539)
社会科学(116510)
基金项目(100967)
(99418)
自然(91682)
教育(89962)
自然科(89573)
自然科学(89550)
自然科学基金(87968)
(84148)
资助(79278)
编号(78033)
成果(63591)
(58789)
重点(58120)
(54877)
(54293)
课题(53633)
国家社会(51263)
教育部(51164)
创新(50631)
大学(50411)
期刊
(156895)
经济(156895)
研究(108683)
中国(71928)
学报(57285)
科学(53120)
管理(52531)
(50680)
(50246)
教育(46262)
大学(44964)
学学(41492)
农业(35685)
技术(31966)
(28344)
金融(28344)
财经(26656)
经济研究(25959)
业经(24270)
(22774)
图书(21514)
问题(20109)
(19034)
科技(17292)
(17167)
理论(17163)
技术经济(17159)
(17147)
统计(16791)
世界(16207)
共检索到5323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毕鹤霞  沈红  
贫困生家庭典型特征为:地处农村、父辈职业地位和收入低、父辈教育水平低、家中教育人口多、且曾遭遇重大致贫事件。实证研究表明,父母工作类型、家庭所在地、家中上学人口数、家庭劳动力人口数、突发意外事件、父母学历、家庭人口数、家中有重大疾病患者、其它特殊情况,这9项因素均与贫困生家庭贫困程度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且来自不同地域、不同类型学校、不同年级的贫困生对这9项因素选取没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松森  
高等教育是否大众化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准。而教育大众化程度的高低受许多因素的制约。其中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是决定教育规模大小甚至是教育质量好坏的关键。但是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政府在教育上投入经费的数量是有限的,这就会制约教育大众化实现的步伐。所以,采取多种渠道筹资办学,是解决目前政府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的良策。高教收费是其中之一,而庞大的农村人口及农民的贫困使高校的收费制度面临着许多无奈。如何解决这一系列矛盾,则成为目前政府与各高校的当务之急。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甘宇  
贫困生资助资源的有效配置能直接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研究发现,目前我国高校贫困生资助资源的配置出现错位,部分贫困生为补贴生计而外出勤工俭学,导致学业表现欠佳或未能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陷入因贫困而无法获得资助的恶性循环;来自农村和西部地区学生的贫困率仍然很高。这说明,最需要资助的贫困生并非现有学生资助制度的最大受益者,现有资助项目对减少大学生贫困现象作用不明显。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社会地位、地貌特征仅对多维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因此,未来扶贫工作应该针对不同类型家庭的致贫因素采取差异化的扶贫方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侯亚景  周云波  
本文利用2012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分析了收入贫困与多维贫困的关联性,并依据收入贫困和多维贫困双重识别标准下农村家庭的不重叠性,从家庭人口特征、生产经营特征、资本特征、社会关系特征和村庄地理环境角度,对农村收入贫困家庭和多维贫困家庭的致贫机理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表明:(1)土地流转、当地医疗卫生条件越好,越利于两类家庭摆脱贫困;(2)土地面积、组织成员、当地教育条件、地区类型对于两类家庭具有相反的影响;(3)劳动力人数、户口类型、家庭经营、住房拥有情况仅对收入贫困家庭具有显著影响;家庭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瑜  李政宵  马敏  
在精准扶贫和老龄化背景下,老年人作为规模庞大的多维贫困脆弱性和特殊性群体,如何精准识别老年贫困人口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采用AF方法从健康、经济保障、生活水准和社会参与4个维度构建了老年多维贫困指数(MPI),并分城乡、省份进行了比较,进一步应用比例响应变量回归模型和二值响应变量回归模型分析了老年多维贫困在社区层面和家庭层面的致贫因素。研究发现:老年多维贫困在健康、生活水准和社会参与方面的城乡差异最大;整洁无污染的社区环境、健全的公共活动场所和设施有助于降低老年多维贫困发生率,而教育水平低、无子女或子女众多的老年群体更易陷入多维贫困。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边恕  冯梦龙  孙雅娜  
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2、2014年3期农村样本数据,分析了中国农村家庭资产贫困的水平与影响因素,得出的主要结论为:(1)收入贫困发生率持续走低的同时,资产贫困发生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半数以上的农村家庭处于金融资产贫困状态。(2)3期数据中的收入贫困缺口率维持在11%的稳定水平,而资产贫困缺口率呈大幅度增长趋势。(3)资产贫困发生率存在户主及家庭特征的差异,房屋自有权对金融资产贫困的影响与其他两类资产有所差别。(4)中国农村家庭的资产动态为单一均衡,不存在多重均衡的贫困陷阱。(5)两期贫困状态下的家庭以结构性贫困为主,两期非贫困状态下的家庭以随机性非贫困为主,发生贫困转移的家庭主要为随机性流动。(6)健康冲击、政府补助对农村家庭的资产积累具有负向影响。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文章提出将"个人发展账户"与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相结合、推动农村地区小额信贷的发展、促进政府补助政策向资产积累方向转型的对策。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许秀琴  刘川  
本文对高校贫困生现况及成因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对目前国家对高校贫困生的资助体系及高校自身对贫困生的资助工作进行了论述 ,并引发出有关贫困生问题的思考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毕鹤霞  
基于对H高职院校大一至大三年级280名贫困生与非贫困生对照组分层抽样调查显示,从在校消费对比来看,家庭经济原因导致贫困生与非贫困生生活质量存在很大差距;从心理健康对比来看,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敏感多疑、情绪波动大、自我肯定度低;从人际交往来看,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更渴望通过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自信;从心理压力对比来看,在就业方面,贫困生比非贫困生担忧更多、态度更为消极。贫困生补充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贫困生心理比较健康。基于此,应从经济扶贫和心理扶助两方面入手解决贫困生"心理贫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二鹏  
基于2005—2014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追踪调查数据,从主观贫困、消费贫困和收入贫困三个维度分析了中国老年贫困,并对影响老年贫困发生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主观贫困发生率最低且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消费贫困发生率次之但呈现出波动下降的趋势,而收入贫困发生率最高并有逐步上升趋势。代际与家庭因素中的代际经济支持力度、家庭收入状况、老年人的家庭经济地位,以及社会福利因素中的否享有养老金、社区所提供老年服务的完备程度等均影响了老年贫困的发生,但对主观、消费和收入不同维度的贫困发生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范安平  眭依凡  
对高校贫困生问题的思考范安平,眭依凡高校贫困生问题是世界诸多国家面临的共同难题。在我国,由于近年来经济转轨和大学招生制度的改革,这一问题显得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深入探讨当前我国高校贫困生的构成类型,贫困生问题带来的消极影响及解决途径,对于...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庞丽娟  
20 0 2年 3月 9日 ,《教育研究》杂志社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座谈。“两会”代表委员就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现将其中 4位代表委员的发言整理发表 ,以飨读者。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丁一芩  
如何稳妥解决贫困生入学问题,保证贫困生同样享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健康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深入学习研究以英国为代表的高等教育发达国家在资助贫困生方面的一些成功做法,对于健全完善我国高等教育贫困生资助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高校贫困生资助体系历经几十年的改革演变,从最初的"发放助学金、免费上大学"到如今的"助学贷款与助学金并行",已经形成了一套由政府部门完善政策、高校沟通协调、相关中介积极参与、税务部门统筹还贷的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毕鹤霞  
高等职业院校贫困大学生是当今社会弱势群体的典型代表。对其家庭地域、家庭经济、个人消费、学习、人际交往、思想行为活动、心理自评、就业期望和心态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经济贫困慢慢从贫困生心理淡化,不再是贫困生的主要心理障碍,取而代之的是学习成绩、人际交往、心理调节和择业问题所带来的困扰。建议要因势利导,做好家庭教育工作;要防治结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发展,完善心理救助体系;要明确自我认知,提高抗挫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