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37)
2023(13948)
2022(12144)
2021(11987)
2020(10088)
2019(23775)
2018(23741)
2017(45195)
2016(25242)
2015(29435)
2014(29637)
2013(28484)
2012(25747)
2011(23347)
2010(23601)
2009(21439)
2008(20845)
2007(18308)
2006(16064)
2005(14480)
作者
(69862)
(57773)
(57443)
(55095)
(37013)
(27631)
(26220)
(22730)
(22123)
(20903)
(19770)
(19494)
(18336)
(18300)
(17726)
(17704)
(17262)
(17067)
(16575)
(16432)
(14481)
(14182)
(13874)
(13174)
(12929)
(12873)
(12845)
(12763)
(11631)
(11400)
学科
(97905)
经济(97789)
管理(67555)
(61859)
(50387)
企业(50387)
方法(47254)
数学(41968)
数学方法(41205)
中国(31695)
(26118)
(22563)
业经(20008)
(19781)
(19516)
贸易(19505)
(19040)
地方(18030)
理论(17897)
教育(17461)
(17324)
农业(17125)
(15231)
(14496)
银行(14462)
环境(14346)
技术(14068)
(13793)
(13408)
财务(13327)
机构
大学(355050)
学院(347432)
(139186)
经济(136125)
管理(135812)
理学(117489)
研究(117400)
理学院(116157)
管理学(113671)
管理学院(113070)
中国(87881)
(77049)
科学(71932)
(62114)
(58499)
研究所(53214)
中心(52389)
(51511)
(50033)
北京(50024)
(50024)
财经(49879)
业大(49689)
师范(49682)
(45467)
(42585)
经济学(42021)
(40933)
农业(39980)
师范大学(39913)
基金
项目(233881)
科学(184076)
研究(175165)
基金(168461)
(145263)
国家(144053)
科学基金(123950)
社会(108722)
社会科(102909)
社会科学(102881)
(90060)
基金项目(88525)
教育(83849)
自然(79925)
自然科(78144)
自然科学(78129)
自然科学基金(76680)
(76488)
编号(72475)
资助(71485)
成果(61266)
(52746)
重点(52181)
课题(51263)
(49010)
(48118)
大学(46543)
教育部(45807)
创新(44627)
科研(44453)
期刊
(150342)
经济(150342)
研究(109382)
中国(72232)
教育(55478)
学报(52144)
管理(50001)
科学(48406)
(47165)
(45798)
大学(41312)
学学(36642)
农业(33238)
技术(31186)
(27732)
金融(27732)
经济研究(24560)
财经(24186)
业经(23313)
图书(22720)
(20785)
问题(19723)
(17605)
技术经济(16876)
(16449)
理论(16420)
统计(16303)
科技(16092)
书馆(15717)
图书馆(15717)
共检索到5189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彬  
文章从大学生就业供给总量与结构的关系入手,分析了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水平对大学生城镇就业规模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给总量增长对专业供给结构的影响,对比分析了城镇就业结构与大学生就业专业供给结构不同的变动方向,得出的结论是,大学生就业供给总量与结构性失衡,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大学生就业矛盾的缓解,有待于经济结构的持续改善和高校内部改革的深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陈慧青  
通过实证考察我国普通高校学生、教师、经费和固定资产规模中相关指标的年际变动情况,从对象、幅度以及方式三个方面总结出我国普通高校自1999年以来规模扩张存在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普通高校规模扩张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理性,从而对高校规模扩张发展战略作出合理抉择。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赵颂梅  丁国钰  
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使高等教育由精英化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分析这一问题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转变大学生就业转念、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高校适应社会需求进行专业改革和加大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建议,同时也提出政府须在构建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建设中起到核心作用,保障大学生拥有平等的就业机会。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石铮  
要做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首先要搞清楚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难在哪里。为此,我们针对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开展了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站在用人单位的立场看待大学生求职,与专业技术知识的掌握相比,大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素质受到了重点关注,这对广大大学生和高等学校都具有启示意义,为如何塑造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指明了方向,毕竟就业市场是检验人才质量的最重要和最可靠的场所。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彤  张姝  
国家就业体制的变化,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女大学生就业难因其性别特征显得更为突出。本文从高校就业制度、社会因素和女大学生自身因素等三个方面对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做了深层次的分析。破解女大学生就业难,就要积极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就业市场体系;建立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和保障制度,减少性别损失;女大学生也要自我完善,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黄敬宝  
一、大学生就业状况(一)全国性的调查研究。《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根据高校上报给教育部的就业数据而形成的统计报告。2004~2008年总体初次就业率分别为77.5%、72.8%、78.8%、78.1%和81.3%。2008年专科、本科、硕士和博士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0.2%、82.3%、84.2%和84.1%;985院校、211院校、一般本科院校、高职院校初次就业率为89.4%、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德文  
本文简要回顾了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扩张情况及其影响。鉴于“十一五”期间我国就业面临着劳动力总量和18~22岁年龄组别的供给双高峰,“十一五”期间高等教育发展政策应在适度扩大招生规模的基础上,重点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同时,做好就业服务和就业指导,以及完善劳动力市场体系等工作,解决大学生就业的难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韩宇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是构建稳定社会结构的重要因素,对于整体推进国家现代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我们必须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解决最基本的就业问题,高校大学生是当前社会就业难题的主体,更应当加以重视并妥善解决。文章基于就业优先战略思想,从当前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推动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必然性、解决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彬  
伴随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江苏省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大学生就业总量逐年走高。而社会就业需求量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新增大学生就业供给量。需求与供给的关系不平衡,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从需求与供给的基本关系入手,研究大学生就业问题对于加快产业结构和高校专业结构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翟天任  魏春红  郭银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利娥  王继艳  
就业难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社会经济和教育转型的大环境下,高校原有的就业指导模式和就业理念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亟待革新。文章指出,应从稳定经济增长,健全社会制度;加强管控,注重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拓宽就业渠道,加强就业指导以及大学生自身转变就业观念、提升综合能力等入手,改善就业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奕琳  
文章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因素在于高校教育培养模式、社会意识领域、市场经济变革以及大学生自身的因素,并从国家、高校以及大学生自身三个方面出发,提出国家应该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制定相关政策;高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该制订长期的人才培养计划;高校大学生应该积极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只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更好地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马于强  崔雅莉  
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重点研究了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充分就业长效机制的对策建设。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陈忠平  
高校毕业生是我国急需的宝贵的人才资源,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妥善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从各个方面共同努力,建立起适应新形势需要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叶庆娜  
"就业乃民生之本"。近几年来,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高达700多万。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与大学生及其家庭的利益密切相关,而且与高校教育质量和政府的教育投资效益密切相关。对于大学生及其家庭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不仅影响其收入、社会地位,也影响着其人生价值、社会尊严和生活质量;对于高校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影响着高校声誉和发展前景;对于政府而言,大学生就业状况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和高等教育投资效益。因此,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公众、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