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2)
- 2023(9265)
- 2022(7999)
- 2021(7866)
- 2020(6824)
- 2019(15934)
- 2018(15923)
- 2017(30209)
- 2016(17077)
- 2015(19787)
- 2014(19952)
- 2013(19695)
- 2012(18558)
- 2011(16861)
- 2010(17008)
- 2009(16213)
- 2008(16650)
- 2007(15106)
- 2006(13252)
- 2005(12364)
- 学科
- 济(72916)
- 经济(72840)
- 管理(46584)
- 业(44985)
- 企(36068)
- 企业(36068)
- 方法(34967)
- 数学(31480)
- 数学方法(31194)
- 中国(22148)
- 财(20642)
- 农(20254)
- 制(16257)
- 贸(16178)
- 贸易(16171)
- 易(15799)
- 学(13634)
- 业经(13563)
- 务(13258)
- 财务(13231)
- 财务管理(13197)
- 农业(12863)
- 企业财务(12555)
- 银(12494)
- 银行(12473)
- 行(11899)
- 地方(11593)
- 融(11333)
- 金融(11331)
- 体(10999)
- 机构
- 大学(253041)
- 学院(246532)
- 济(109286)
- 经济(107168)
- 管理(90829)
- 研究(87476)
- 理学(76859)
- 理学院(75972)
- 管理学(74675)
- 管理学院(74210)
- 中国(69626)
- 京(54089)
- 财(52008)
- 科学(50415)
- 所(45159)
- 农(41074)
- 财经(40926)
- 研究所(40540)
- 中心(39982)
- 江(37326)
- 经(37187)
- 北京(35487)
- 经济学(34956)
- 业大(34123)
- 范(33447)
- 师范(33198)
- 农业(32160)
- 经济学院(31612)
- 院(30321)
- 财经大学(30294)
- 基金
- 项目(152103)
- 科学(119073)
- 研究(114222)
- 基金(110581)
- 家(95181)
- 国家(94415)
- 科学基金(79907)
- 社会(72333)
- 社会科(68567)
- 社会科学(68544)
- 基金项目(57627)
- 省(56807)
- 教育(53898)
- 自然(49586)
- 划(48656)
- 自然科(48437)
- 自然科学(48420)
- 自然科学基金(47600)
- 资助(46933)
- 编号(46547)
- 成果(40752)
- 部(35885)
- 重点(34487)
- 发(32547)
- 课题(32518)
- 教育部(31091)
- 创(31040)
- 大学(30474)
- 国家社会(30177)
- 性(30062)
- 期刊
- 济(121546)
- 经济(121546)
- 研究(79938)
- 中国(51187)
- 财(42428)
- 农(37448)
- 学报(37009)
- 科学(33460)
- 管理(32716)
- 教育(30477)
- 大学(28425)
- 融(26576)
- 金融(26576)
- 学学(25647)
- 农业(24853)
- 财经(21626)
- 经济研究(19820)
- 技术(19818)
- 经(18653)
- 业经(17750)
- 问题(17121)
- 贸(16222)
- 图书(14422)
- 业(14257)
- 国际(13994)
- 世界(13540)
- 技术经济(12964)
- 理论(12156)
- 统计(12119)
- 版(11287)
共检索到3846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袁敏
在过去的一年中,由市场做空机构引发的、进而引起监管部门关注和调查的中国概念股危机,引起了广泛的热议。那么,怎样看待中国概念股的问题,如何看待做空机构的行为,重塑中国概念股的市场形象,重建投资者的信心,是市场参与者面临的现实挑战。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袁敏
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因财务舞弊、信息披露不透明、公司治理水平低下等问题引起市场参与者的广泛关注。本文介绍了2010年以来监管部门、市场研究机构以及评级公司的多份报告,针对其中揭示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评述,认为应正确认识监管部门、研究机构和评级公司的报告,为我国上市公司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和改进。
关键词:
中国概念股 反向并购 公司治理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韩静 陈楠 田凤珠
本文依据已成功回归的中国概念股公司,归纳出三种回归模式,并概括了各模式适用范围。继而,以采用创新的一步模式回归的"世纪佳缘"为案例,重点剖析此模式的优劣势,认为"一步走"比较适合小市值的企业,世纪佳缘成功避开了繁杂的程序,节省了时间且降低了资金及税负成本,实现一步对接国内市场,同时与合并方产生协同作用利于行业整合及战略转型,值得借鉴。
关键词:
中国概念股 回归模式 世纪佳缘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杨敏 欧阳宗书 叶康涛 杜美杰
自2010年底以来,部分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因会计问题遭受质疑而被停牌或退市,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本文深入分析了遭受会计质疑的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的公司特征、涉嫌会计违规的表面和深层次原因,并从企业自身、中介机构、监管部门等角度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中国概念股 退市 反向收购 会计违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方晓雄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即将推出以中国证券指数公司发布的沪深300指数为标的的股指期货,而以香港、新加坡、美国为代表的成熟金融市场已先期推出中国概念股指期货。无论从标的指数的相关性,还是从股指期货实际发展效果来看,香港交易所推出的恒生H股股指期货是所有海外中国概念股指期货中同沪深300股指期货竞争性最强的品种。未来我们可以通过股指期货产品的小型化、系列化、发展股指期权等方式进一步提高沪深300股指期货的竞争力。
关键词:
股指期货 海外中国概念 竞争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庄思远
中国概念股在2011年激荡了纳斯达克,频繁地退市让人不知所措,究竟是什么原因呢?文章以盛大网络这一桩创下中国互联网公司退市纪录的概念股为例,以猜想的方式来剖析里面的深层次原因,并从中得到了启示。
关键词:
中国概念股 退市 股价低估 理性选择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施国良 段秋宇 王春宝
为全面地把握概念股的热点及关联性,降低投资风险,基于股票共现构建概念股共现网络,对概念股进行了热点概念发现、共现分析与关联规则挖掘,实证检验概念股之间的关联性强度。结果表明:概念股中股票共现现象普遍存在,短期热点概念股是热点事件的反映,长期热点概念股是投资策略驱动的结果;热点概念股与相关联的概念股因股票共现而表现出趋同效应,通过共现分析和关联规则相结合,精确计量了概念股关联性的强度和方向。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陈收 李双飞 李小晓
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引起国内外投资者和相关机构广泛关注,中国概念股的走势与国内外股市是否存在联动效应值得研究探讨。运用DCC(1,1)-MVGARCH模型对香港和美国的中国概念股指数与上证综数和深证综指以及概念股所在市场的大盘收益率的时变动态相关系数进行考察发现,香港和美国市场的中国概念股与上证综指、深证综指收益序列动态时变相关性总体较弱,但2007年以来有逐渐增强的趋势,尤其是香港市场;总体而言,中国概念股与上海市场的联动程度显著高于与深圳市场的联动程度,中国概念股指数与所在市场大盘之间的动态相关性较强而且基本稳定,大大超过与中国国内大盘之间的相关性,所在市场对中国概念股的波动起主导作...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欢丽 李石凯
中国概念股是美国证券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证券市场业绩表现突出,投资人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然而,2 0 1 1年以来,一部分在美上市的中国公司受到美国做空机构的狙击并波及整个中国概念股。本文认为中国崩溃论是解释中国概念股普遍受到狙击的重要变量,理由有三:其一,中国崩溃论的高潮与美国做空机构对中国概念股的狙击几乎同时出现,并不是巧合;其二,如果没有中国崩溃论作为基础,一小部分在美国并不具备公信力和影响力的做空机构无法影响整个中国概念股的运行;其三,有数据显示,一部分中国崩溃论的制造者同时也是狙击中国概念股的重要力量。由于中国崩溃论的影响并不只为做空机构狙击中国概念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余波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海外上市"中国概念股"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但2010年以来,部分中国概念股受到境外资本市场的质疑和做空,引发了大面积中国概念股的股价暴跌和退市浪潮。本文回顾了整个事件的进展,剖析了其危机的成因,并提出自我救赎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中国概念股 退市 会计造假 危机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孙铮 刘浩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境外上市的"中国概念股"受到了全球资本市场的关注。2011年,部分中国概念股受到了投资者的质疑,并引发了中国概念股估值的整体下跌。通过回顾整个事件的进展,分析了此次事件的市场背景,总结了受到质疑公司的财务特征,并讨论了相关利益链的影响。我们认为,面对全球资本市场,中国企业的海外上市应当是自治和监管并重。
关键词:
中国概念股 资本市场 信誉 监管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解宏 李慧心 王莉莉
基于市值管理和价值最大化的判断,中国概念股的海外上市与回归,都有税收因素的影响。由于中外资本市场的税收差异巨大,企业在上市地点选择中必须考虑税收因素,重构业务框架成为规避税收的隐形途径,实现资本跨境的税收套利。随着税收政策不断完善和中国资本市场崛起,在A股市场上,即使剔除税收因素,也可以获得更高的股权价值,中国概念股的回归就成为追求市值管理的理性选择。税收制度不仅影响着市场估值体系,也成为推进资本市场国际化必然考虑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中国概念股 回归 上市 税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程亚琼 李一帆
针对中国概念股在美国证券市场上的交易低潮,文章通过多元系股票的财务分析,探析了其中的主要原因。为了达到海外上市和维持股票高价交易的目的,多元系股票的财务报表显现出诸多疑点,文章逐一进行了剖析。多元系股票的案例也可折射出中国概念股整体的会计信息质量。
关键词:
财务舞弊 中国概念股 多元系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赵保卿
一、审计失败案件回顾中国概念股企业的诚信危机始于2010年底。这一年,大连绿诺环境工程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绿诺科技)成为第一家因财务造假在美国退市的中国概念股公司。作为一家为钢铁企业设计、制造环保设备的公司,2007年10月11日,绿诺科技在美国柜台交易系统通过借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