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46)
2023(5268)
2022(4279)
2021(4408)
2020(3586)
2019(8456)
2018(8442)
2017(13890)
2016(7974)
2015(9697)
2014(9384)
2013(8872)
2012(8370)
2011(7898)
2010(7604)
2009(7047)
2008(7025)
2007(5900)
2006(5020)
2005(4749)
作者
(19696)
(16493)
(16450)
(15968)
(10631)
(7857)
(7542)
(6500)
(6416)
(5857)
(5747)
(5553)
(5265)
(5238)
(5195)
(5128)
(4881)
(4784)
(4720)
(4701)
(4256)
(3920)
(3906)
(3844)
(3798)
(3672)
(3642)
(3586)
(3389)
(3304)
学科
(31482)
经济(31454)
管理(15611)
中国(14651)
方法(14129)
数学(13413)
数学方法(13346)
(11865)
(9200)
贸易(9194)
(9096)
(7785)
企业(7785)
(7261)
教育(6045)
(5834)
(5681)
(5644)
关系(5625)
(5620)
金融(5620)
(5532)
银行(5531)
(5448)
(4781)
(4765)
农业(4574)
业经(4510)
(4492)
出口(4491)
机构
大学(112222)
学院(104188)
(52370)
经济(51639)
研究(44497)
中国(34440)
管理(34087)
理学(28892)
理学院(28466)
管理学(27974)
管理学院(27764)
(25032)
科学(23082)
(22264)
(21674)
研究所(19816)
中心(19213)
(19067)
师范(18998)
经济学(18305)
财经(17530)
北京(17091)
经济学院(16479)
(16450)
(15662)
师范大学(15443)
教育(13472)
(13356)
(13345)
财经大学(13305)
基金
项目(67746)
研究(54624)
科学(54504)
基金(50283)
(43237)
国家(42904)
科学基金(36022)
社会(35924)
社会科(34152)
社会科学(34147)
教育(27971)
基金项目(25356)
(22257)
资助(21308)
编号(21129)
(21045)
自然(20215)
成果(20213)
自然科(19795)
自然科学(19790)
自然科学基金(19481)
(17928)
中国(17880)
课题(16346)
教育部(16149)
重点(16075)
国家社会(16042)
(15054)
大学(14874)
(14650)
期刊
(53095)
经济(53095)
研究(40763)
中国(28515)
教育(24169)
(16311)
学报(14324)
科学(14202)
管理(13261)
大学(12030)
(11396)
经济研究(10415)
(10254)
金融(10254)
学学(9933)
(9812)
财经(9723)
国际(9430)
世界(9241)
(8652)
农业(8518)
图书(8394)
技术(7995)
问题(7211)
书馆(6543)
图书馆(6543)
(6272)
(5499)
论坛(5499)
业经(4913)
共检索到174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蒋国河  
本文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轨迹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并对各个阶段高校教师流动的机制、特征和背景作了阐述和分析。本文的结论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高校教师流动的市场化体制机制日益完善,教师的流动权和流动机会逐步提升,教师流动日益活跃,流动选择更加多元、合理,系统内的或校际间的高校教师流动逐渐取代系统间的流动成为主要的流动类型,流动的区域分布更为均衡,以往由中西部向东部、由一般院校向国家重点院校的非均衡的或单向流动逐步向双向、更均衡的大流动格局发展。本文同时探讨了当前高校教师流动中存在的一些无序、不合理现象及其根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迈克尔·赫德逊  刘英  
由于金融化的过度发展,目前西方国家内部问题重重,新自由主义政策濒临终结。当前全球各国都面临着金融战争,美元本位制是美国向其他国家进行掠夺的手段,金融寡头开始转向亚洲吸取经济剩余,西方国家试图压制中国从而使中国面临潜在的军事威胁。文章建议,中国在未来三十年应着重发展实体经济,妥善解决好农业和食品问题,防范金融、保险和房地产业对其他经济部门的渗透;完善税收体制,降低生活、经营成本和公共服务价格;充分发挥中央银行作用,加强资本管制,确立人民币国际地位并参与建立新的国际货币体系。同时,文章建议中国要借鉴西方古典经济思想来指导当前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文群  
中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过程中。在这一变革的历史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各种制度逐渐得到了确立和完善,中国高校的变革和发展也不例外。目前,中国大学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制度已出现了端倪,教师人力资本在高校的资源配置中的地位得到不断加强。对中国高校教师的人力资本产权制度进行分析、总结及构建,将会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产生巨大的作用。正是从这一视角出发,文章在分析人力资本产权的性质、特点和价值实现的基础上,提出了在法律、文化、分配和管理等方面对中国高校教师人力资本产权制度进行构建。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乐一  武剑  
文章采用"劳动力质量修正法"对我国高校教师的合理收入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按照高校教师对GDP的贡献,高校教师合理人均年收入应为89955.37元,合理人均月收入应为7496.28元,而我国目前高校教师的实际收入却远远低于这一合理收入。然后从"经济人"假设和效率工资角度对提高高校教师收入合理性进行分析,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韩锡斌  葛文双  
高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提升新时代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针对全国28所本科和高职院校的1147名教师的调查研究表明:国内高校教师整体上已经具备了信息化教学的基本能力,但是具有较高应用水平的教师比例偏低;教师借助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能力和信息化教学研究能力尚待提升;信息化教学意识、素养、能力和研究等4个能力维度上具有进阶发展的正向路径关系;新入职教师的能力水平明显高于在职教师,获得博士学位的教师显著高于其他教师,理工科和医科教师高于文科教师;本科院校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学研究能力方面表现出较高水平,而高职院校教师则在信息化教学意识和项目化教学方面表现更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荔  沈红  
本文基于2007年"变革中的学术职业"中国大陆地区的数据分析了大学教师的兼职行为。通过考察高校教师参与兼职活动的影响因素,本文发现个人特征和工作特征是影响教师兼职的重要因素,而院校特征和个人收入对兼职的影响并不显著。此外,本文并没有发现校外兼职会减少高校教师周工作总时间及其在教学与科研中的分配时间的实证证据。最后,本文对实证发现进行了总结并针对加强高校教师兼职的规范和管理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赵士谦  史万兵  
搜集了建国以来关于高校教师绩效薪酬的主要文本,并对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政策由谁来实施、为什么要实施、怎样保障进行了规范考察。用法律规范的假设、处理和制裁三个要件和政策规范的目标、对象和措施三个要素对上述规范进行分析发现,法律规范中的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政策比较重视处理规范,而对假设和制裁重视不够;政策规范中的高校教师绩效薪酬政策存在政策目标无高等学校特色、政策对象不够全面以及政策措施不够统一和配套等问题。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吴红斌  
教师薪资是高校对教师努力工作的物质肯定,薪资不仅直接影响教师的职业满意度、学术产出和教学投入,同时也是高等院校吸引、激励、稳定核心人才的重要途径。本文利用相关数据,着眼于宏观和中观层面,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薪资外部竞争性与高校资源筹措机制来阐释高校教师薪资溢价的形成机制。研究发现:1.与2003年之前的高增长态势相比,近年来高校教师薪资呈低增长趋势,区域间、院校间薪资差异明显,高校教师薪资已形成以"市场驱动"为主、"财政保障"为辅的二元结构;2.教师薪资定价受到区域学术劳动力市场薪资水准的显著影响,但在知识密集型行业未形成有效的外部竞争性;3.院校资源筹措机制成为影响高校教师薪资定价的重要因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喜泰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面向新的世纪 ,认真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高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新进展 ,认清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进一步采取超常规的措施 ,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 ,已经成为跨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和迎接 2 1世纪挑战的当务之急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刘晓峰  任陈陈  万伦来  
本文基于心理账户的视角,根据问卷调查资料实证检验了中国高校教师的薪酬心理账户。研究结果表明,高校教师具有稳定的薪酬心理维度和目录编码,对学校各类薪酬激励反映出不同的满意度和重要性。高校教师不仅非常看重学校各种津贴补助、教师住房和绩效工资等货币性薪酬,而且也比较注重学校能够提供进修培训及学术交流的机会、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改善教学办公环境等非货币性薪酬。此外,高校教师要求提高非货币性薪酬的期望意愿与货币性薪酬水平相关,只是在一定的货币性薪酬水平条件下,高校教师才具有强烈的提高非货币性薪酬的意愿;若货币性薪酬超过一定水平,这种意愿强度会逐渐减弱。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鲍威  王嘉颖  
高校教师是教学运作和学术研究的第一线实践专业人员,如何强化其职业发展和学术产出成为影响高等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但与此同时,新管理主义和学术资本主义在高校组织管理体制中的渗透、社会环境与科学技术的急速变迁,高校规模扩大以及由此带来的院校组织内部的一系列变化,导致高校教师处于高度压力之下。本研究利用2007北京市高校教师调查数据,尝试从组织环境与个体特质两个层面,揭示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内涵与影响因素,探讨过度压力对高校教师职业发展所形成的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高校教师面临不同层次的教学、科研和经济压力。在教师职业生涯轨迹中,40岁以下为高压期,41~55岁为缓压期,56岁以后为低压期。(2...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郭道扬  
三十年的会计改革是灿烂辉煌的历史里程,是中国,也是世界会计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本文主要从会计思想、理论与教育三方面,研究三十年会计改革的伟大成就,归纳它的基本历史经验,并指出未来的会计改革,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把会计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放到解决农业经济管理问题与加强农业财务、农业会计管理上去,以服务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慧中  吴璟桉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对外开放的过程中逐渐提出来的,是经济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深化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和内在要求。纵观三十年的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大体经历了改革起步、大力推进、改革深入和改革攻坚这四个阶段,已经闯出了一条宽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道路。目前,无论在思想认识上还是在制度条件上都已不存在重大阻碍,只要继续深入探索,加强研究,把握好节奏,一定能够最终完成利率市场化进程。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叶赋桂  
中国的美国教育研究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中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代表了中国比较教育的最高水平和前沿。30年来中国的美国教育研究呈加速发展的态势,并表现出阶段性的特征。中国对美国教育的关注有中国知识分子对美国的偏爱,更有中国教育问题和改革的驱动。而随着中国博士教育的扩展和纯粹学术兴趣的增长,中国对美国教育的研究将进一步拓展和深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铁蓉  
本文依据人力资源流动必要性理论,从任期机制、晋升机制、招聘机制和兼职机制四个方面比较研究了中美两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指出我国应借鉴美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的成功经验,并提出了一些有利于完善我国高校教师流动机制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