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97)
2023(9954)
2022(8109)
2021(7539)
2020(5957)
2019(13860)
2018(13705)
2017(25004)
2016(13621)
2015(15759)
2014(15719)
2013(15292)
2012(14692)
2011(13804)
2010(14023)
2009(12710)
2008(12710)
2007(11406)
2006(10380)
2005(9781)
作者
(38281)
(31963)
(31729)
(30337)
(20575)
(15327)
(14379)
(12420)
(12388)
(11417)
(11171)
(10644)
(10277)
(10223)
(10130)
(9906)
(9521)
(9327)
(9079)
(8931)
(8330)
(7685)
(7684)
(7370)
(7230)
(7127)
(7091)
(7087)
(6512)
(6399)
学科
(66726)
经济(66664)
管理(32242)
(29230)
中国(25449)
方法(21521)
(21006)
企业(21006)
地方(18826)
数学(18297)
数学方法(18184)
(17947)
业经(14760)
(14225)
贸易(14209)
(13778)
农业(12202)
(12136)
(11882)
金融(11882)
(11877)
银行(11869)
(11712)
(11590)
(11575)
(11036)
地方经济(10627)
环境(10254)
教育(9583)
理论(9487)
机构
大学(199431)
学院(195297)
(90623)
经济(88960)
研究(77300)
管理(67962)
中国(60298)
理学(56664)
理学院(55922)
管理学(55104)
管理学院(54723)
(44657)
科学(42926)
(41063)
(38788)
研究所(34933)
中心(33150)
财经(31141)
(30099)
师范(29881)
(29853)
北京(29756)
经济学(29638)
(29451)
(28419)
(27625)
经济学院(26483)
(24287)
业大(23948)
师范大学(23844)
基金
项目(120729)
科学(95654)
研究(94994)
基金(86423)
(74115)
国家(73466)
科学基金(62225)
社会(61779)
社会科(58581)
社会科学(58572)
(45402)
教育(44148)
基金项目(44129)
(38544)
编号(38156)
资助(35629)
自然(35436)
自然科(34616)
自然科学(34607)
自然科学基金(34006)
成果(33881)
(32380)
课题(28470)
(28058)
重点(27871)
发展(27162)
(26701)
国家社会(26214)
中国(25747)
(25230)
期刊
(109004)
经济(109004)
研究(70646)
中国(50564)
教育(32092)
(29625)
(28786)
管理(27987)
学报(26664)
科学(26273)
(21921)
金融(21921)
大学(21462)
农业(20314)
学学(18900)
经济研究(18838)
业经(16581)
技术(16519)
财经(16486)
(14537)
问题(14357)
(13597)
图书(13310)
世界(12883)
国际(12466)
(11508)
书馆(10127)
图书馆(10127)
(9800)
论坛(9800)
共检索到326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明  
高等学校特色发展问题,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是决定高等学校的水平、优势、竞争力和生命力的关键要素。目前,我国不少高校由于办学发展定位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不清晰,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不合理,高校管理制度不健全等因素,致使特色发展褪色或缺失。潘懋元先生的高校特色发展理论表明:科学分类是高校特色发展的前提;理性定位是高校特色发展的关键;凝练办学理念是高校特色发展的引擎;促进人才培养目标多样化是高校特色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强化学科特色是高校特色发展的核心;分类评估是高校特色发展的保障。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在我国高等教育学科近3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潘懋元先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他主编的第一部《高等教育学》第一次构建了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2)他领导创建了全国第一个高等教育研究机构,率先招收高等教育学专业研究生,积极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与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的成立,构成了我国高等教育学科发展的"训练制度化"与"研究制度化"过程,使得高等教育学成为一个新兴的知识领域。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志文  
中国高等教育学科的开创者潘懋元教授十分关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与发展。他辩证地看待学科和研究领域的关系,确立了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地位;积极倡导多学科研究方法,推动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发展;热情为分支学科的专著作序,鼓励学者进行分支学科理论研究;招收不同学科背景的研究生,培养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的骨干力量。分析潘懋元教授的相关论述,可以为中国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未来的发展提供以下启示:正确认识分支学科与主干学科的关系,走学科建设与问题研究并重的道路,在发展中既要重视知识增长也要注重组织发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高宝立  
潘懋元先生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教育理论家,而且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一位优秀的教育活动家,在长期的教育管理实践、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过程中,形成了鲜明的学术风格和治学特色,表现为:持之以恒,勇于创新,敢为天下之先;透视古今,贯通中外,学术底蕴深厚;远见卓识,眼光深邃,体现战略思维;源于实践,服务实践,善于捕捉前沿;深入浅出,由博返约,平实中见深刻;教学相长,教研结合,在互动中精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川  
潘懋元教授在从事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同时,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致力于研究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实践中的一系列重要现实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理论。这些理论不仅对实践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还诠释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解释力,显示了高等教育应用理论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生钰  郎永杰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万峰  李丰庆  
学科建设是高校建设的永恒主题,居于高校发展之龙头。西部高校受所处地理位置等因素影响,在国内高校学科竞争中整体上处于劣势,与中东部高校的综合实力差距亦呈扩大之势。要想改善这种现状,需要国家继续实施西部政策,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除此之外,西部高校也应该充分挖掘自身潜力。西部高校可挖掘的潜力就蕴藏在"西部"两字上面。任何事情都有两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忠林  于苹  余蓉  
中国高校校办企业是历史的产物 ,其成就和存在的问题都不容否认。在新形势下 ,应通过整顿 ,理清高校校办产业新的发展思路 :(1)坚持高新技术的产业方向 ,坚持以科技成果入股的投资方式 ;(2 )坚决杜绝以校名入股 ;(3 )下放资产处置权 ,理顺校企关系 ;(4 )在校办企业改制过程中切实落实“三个有利于”的原则 ,即 :有利于学校总体改革与发展 ;有利于科技企业和科技创新 ,扩大规模 ;有利于调动经营者和职工的积极性。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魏振方  李然  
生物质产业直扣"三农"、能源和环境三大主题,其发展前景广阔。为此,邯郸市政府为此专门召开了"发展生物质产业座谈会",并谋划和制定了加快发展生物质产业规划方案。结合这一课题,邯郸市农业资源区划办公室于2008年对全市发展生物质产业的重要意义、发展基础和条件、目前利用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和详细论述。提出了建立健全组织结构,采取多元投资等5项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杜祖贻  
《借鉴超越:中国高等教育自主发展路径研究》计划在潘懋元教授悉心指导之下,厦门大学陈兴德博士等九位学者分工合作,深入研讨,以不足三年的时间,完成了此项意义重大的作业,这是高教研究的喜讯。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正进入关键性时刻。文化定位、资源分配、制度更张、课程调整、教学措施、科研评审等问题,还未有确定的答案。2008年4月,国内22所大学的领导人组团到美国密西根大学(The University of Michigan,Ann Ar- bor)进行为期月余的访问。除了学术交流之外,也考察这一所建校一百九十多年的公立大学的历史、行政、业绩和未来计划,以为回国后参考之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光华  
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重要讲话中指出,重点学科建设是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基础。然而,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地方高校,如何推进学科建设,推动整体办学层次的提升,仍然面临不少困难。西北大学是地处西部的综合性大学,最近几年,经过国家"211工程"建设与省部共建,依托区域资源,形成学科特色,以重点突破促进了学科建设的整体提升。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伟东  
高校应该以具有本校特色的模式去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借鉴国内外高校好的经验和做法,遵循创新创业教育发展规律,依据本校办学的实际情况,从办学理念、教育教学改革、师资配备、实践平台建设与利用、组织管理等五个方面去探索、构建、培育适合校情实际、具有本校特色的模式,才能保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春阳  
总结西南交通大学在改革发展中办学的实践经验,探讨原部委所属行业院校在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如何准确定位,与原行业建立新的合作机制,保持并进一步强化为行业服务的学科专业,共同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形成行业专家型科技队伍,培养高水平专门人才,推进产学研科技创新体系发展,使学校成为具有显著行业特色优势的多科性大学。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路江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对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重任,无论是工作主体还是培养对象都离不开"人",更应牢牢抓住"以人为本"这个核心,切实把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化为办学理念、发展思路和改革措施,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校全部工作之中。北京语言大学近年来努力在治校理念、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三个层次上践行以人为本,坚持办学特色,推动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