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19)
- 2023(7966)
- 2022(6521)
- 2021(5989)
- 2020(5017)
- 2019(11471)
- 2018(11000)
- 2017(21472)
- 2016(10963)
- 2015(12805)
- 2014(12429)
- 2013(12894)
- 2012(12278)
- 2011(11336)
- 2010(10995)
- 2009(10211)
- 2008(9891)
- 2007(8581)
- 2006(7366)
- 2005(6695)
- 学科
- 济(65137)
- 经济(65090)
- 业(34832)
- 管理(32757)
- 方法(31846)
- 数学(29262)
- 数学方法(29176)
- 企(26876)
- 企业(26876)
- 中国(17837)
- 农(14995)
- 技术(14476)
- 贸(13585)
- 贸易(13579)
- 易(13255)
- 业经(12513)
- 财(11541)
- 产业(11192)
- 地方(10991)
- 农业(10200)
- 制(9186)
- 融(8724)
- 金融(8724)
- 环境(8255)
- 技术管理(8171)
- 银(8110)
- 银行(8102)
- 学(7996)
- 行(7853)
- 出(7674)
- 机构
- 大学(173537)
- 学院(171317)
- 济(90220)
- 经济(89184)
- 管理(69330)
- 研究(61545)
- 理学(60756)
- 理学院(60193)
- 管理学(59696)
- 管理学院(59355)
- 中国(47244)
- 财(36173)
- 京(35924)
- 科学(32299)
- 经济学(30686)
- 财经(30331)
- 所(29486)
- 经济学院(28006)
- 经(27985)
- 中心(27004)
- 研究所(26868)
- 农(23711)
- 北京(23083)
- 财经大学(22854)
- 江(22343)
- 业大(21905)
- 院(21664)
- 经济管理(20094)
- 商学(19832)
- 范(19764)
- 基金
- 项目(117111)
- 科学(95543)
- 基金(90282)
- 研究(86985)
- 家(78089)
- 国家(77586)
- 科学基金(67425)
- 社会(61361)
- 社会科(58822)
- 社会科学(58814)
- 基金项目(47005)
- 省(41866)
- 自然(40317)
- 自然科(39469)
- 自然科学(39463)
- 自然科学基金(38849)
- 教育(38555)
- 资助(37457)
- 划(35596)
- 编号(31471)
- 部(28509)
- 国家社会(27914)
- 发(26775)
- 重点(26357)
- 创(25539)
- 教育部(25308)
- 中国(25127)
- 成果(24591)
- 人文(24306)
- 创新(24035)
共检索到248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敏 许红
集聚是高新技术产业重要的区位特征。本文首先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形成机理。在此基础上,利用产业集中指数,对1994-2005年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六大类行业的集聚水平以及变动趋势进了精确测度,结果发现,集聚水平的提高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的变动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产业集聚 产业集中指数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綦良群 李楠
近年来集群化已成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区位特征,对其形成机理及集聚效应的研究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构建及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分析了一般产业集群形成机理以及其产生的集聚效应,在对比一般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对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形成机理和集聚效应进行比较分析,归纳总结其内在联系及区别,旨在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形成机理 集聚效应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任启平 梁俊启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空间集聚特征,但是五个行业的集聚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从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和政府干预三个方面分析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因素,研究表明这三个方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空间集聚都具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空间集聚 因素 实证研究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孙健 刘铮
以高新区企业为研究对象,非高新区高新企业为对照组,采用2007~2010年高新技术企业数据,分析高新区政策是否有利于我国高新技术企业的集聚和企业生产率的提升。结果表明,高新区政策是有效的,但显著性逐年减小,东部发达地区的高新区政策为产业集聚和生产率提升带来正的效应,中西部地区无显著关系,我国的核心—边缘问题已逐渐形成。同时,高新区政策在人才开发和技术收入方面存在负效应。
关键词:
高新区政策 产业集聚 生产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和东 陈雷
建立互利共生、偏利共生以及竞争共生三种演化模型,分析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的主体集聚演化机理;建立熵变模型,分析生态系统整体演化机理;依据生命周期理论,揭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生态系统各阶段演化动力与机理。发现:(1)互利共生条件下,高新技术供给群落与需求企业群落共生后的产出大于共生前的产出。(2)偏利共生条件下,配套企业的产出水平会大于企业独立运作时的产出水平。(3)适度竞争有利于维持创新生态系统主体的竞争共生。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促进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 生态系统 演化机理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琴 刘戒骄
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内部构成有所差异,但两者互为支撑、互为影响,存在很强的内在逻辑关联。在高质量发展战略引导下,探究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内在关联、耦合程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的耦合机理出发,从国家高新区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驱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对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反馈机理两个维度进行分析,构建国家高新区与高新技术产业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进行赋权,并测算两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从不同视角分析其特征。实证结果表明:(1)两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度相比于全国整体走势而言是上升的,但不同时间区间耦合协调度的等级不同。2009—2011年,耦合协调度处于勉强与低度耦合等级之间,2012年达中级耦合水平,2018年起处于高度耦合类型。(2)分年度看,2009—2010年耦合协调度类型为勉强协调,2012—2013年为低度协调,2014—2019年为中度协调,2020年达到高度协调。(3)分区域看,近年来东部、中部、西部耦合协调度值高于东北地区,但各区域整体表现为波动中呈上升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苏华 刘升学
基于2011—2018年19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综合运用FE、系统GMM与BCFE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城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促进东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是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与固定资本存量;促进中部城市高新产业集聚的主要因素则是固定资本存量、本地和外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本地专业化劳动力可得性和工资水平对西部城市作用更大,西部城市固定资本和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此外,国外市场潜力的作用十分有限,新兴产业偏离本地比较优势的趋势较为突出,各地风险资本市场发展普遍滞后。国内市场潜力、外地中间品可得性与交通条件均呈现出门槛效应,供给外部性与国内市场潜力均未展现出明显的空间衰减特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健 张艳然 苑清敏
文章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省域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趋势和空间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动态空间杜宾模型探讨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时空效应。结果表明:生态效率具有显著的时间惯性和空间依赖性。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对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且空间溢出效应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即短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与本地生态效率呈"U"型关系,与邻近地区生态效率呈"倒U"型关系;长期内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整体上对生态效率具有促进作用,但未形成显著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树旺 江奇胜 易扬
文章收集了2006—2015年湖北省13个地级市相关数据之后,利用DEA非期望产出模型构建的Malmquist指数和区位熵指数测度了其绿色效率和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结果表明二者之间存在"U"型关系,前期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程度过高带来的环境压力导致绿色效率降低,但达到一定水平之后,集聚对绿色效率的影响表现为正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亦龙 何爱红
[目的]通过对于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的研究,论证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产生的显著的集聚效应,及对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方法]文章主要通过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集聚度的测度,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度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熵值从2006年起,出现大幅度上升且逐年递增,在2009年超过了2,说明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竞争力较强、专业化水平较高的产业集群,并呈现持续增长的态势;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自2006年开始形成,总体效应趋势稳中有升,但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尚处于集群成长阶段,产业集群的各单项效应还未充分显现。[结论]应将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效应理论运用于兰白实验区发展政策的制定,结合"一带一路"经济带的发展,合理布局兰白实验区的产业,优化配置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内的各种资源;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兰白实验区各个维度的支持和政策引导,为培育和发展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提供良好的政治环境,促进兰白实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的集聚和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琳 吴敏 王琪延
文章从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国际比较出发,通过对比多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投入的差异,揭示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现状,并利用洛桑国际发展学院(IMD)发布的2003年-2012年国际竞争力相关数据建立分位回归模型,对影响科技投入的R&D支出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获得影响科技投入的全面信息,为提升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科技竞争力提供实证依据。
关键词:
高新技术 科技竞争力 R&D 分位回归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范柏乃
近年来,风险投资在我国发展迅猛,现行的许多法规政策已不适合我国风险投资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在高技术风险投资市场还没有发展壮大之前,借鉴美国等发达国家的经验,对现行的相关法律制度及时地进行调整、修订和完善,为风险投资业创造适宜的法规制度环境,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姚矿 杨素娟
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机会评价对于投资者选择投资领域和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对合肥市高新技术开发区企业的实际调研,证实了在理论上构建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机会评价方法的真实客观性。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四辉 王亚新
通过对我国各省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状进行聚类分析,将全国31个省区分成发达省区,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三类,以此引入区域虚拟变量,对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行省区差异和要素投入绩效分析,得出结论: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投入绩效省区差异明显,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各要素产出总和弹性(斜率项)低于发达省区,但其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效果(截距项)高于发达省区;2各要素的产出弹性大小排序是投资、RD人员投入、新产品产值、出口(欠发达省区为负,其它省区为正)、RD内部经费(负)。其相应建议是:1从区域的角度来看,对于中等发达程度省区和欠发达省区,需要从促进区域技术进步的战略高度,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克服投入产出总和弹性低于发达省区;2从各投入要素的角度来看,需要改善投融资环境,促进产业资本形成;加大创新人才培养力度;提高RD经费使用效率;提高对外开放度和外贸市场开拓力度;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等。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省区差异 投入绩效 中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陈红川
构建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挖掘方法(K-均值聚类)进行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评价,重点分析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竞争力 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