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201)
- 2023(15612)
- 2022(13155)
- 2021(12517)
- 2020(10444)
- 2019(23817)
- 2018(23299)
- 2017(44047)
- 2016(23003)
- 2015(26148)
- 2014(24884)
- 2013(24436)
- 2012(22092)
- 2011(19633)
- 2010(19058)
- 2009(17179)
- 2008(16180)
- 2007(13686)
- 2006(11488)
- 2005(9731)
- 学科
- 济(97366)
- 经济(97288)
- 管理(69538)
- 业(69178)
- 企(57871)
- 企业(57871)
- 方法(44092)
- 数学(38707)
- 数学方法(38228)
- 中国(27557)
- 农(26678)
- 技术(22940)
- 业经(22810)
- 财(21558)
- 地方(19528)
- 贸(18777)
- 贸易(18764)
- 易(18301)
- 农业(17778)
- 制(16035)
- 学(15088)
- 理论(14728)
- 产业(14574)
- 环境(14471)
- 和(14274)
- 技术管理(14218)
- 银(13526)
- 银行(13508)
- 划(13366)
- 务(13232)
- 机构
- 学院(311427)
- 大学(310301)
- 济(137185)
- 经济(134883)
- 管理(128848)
- 理学(112584)
- 理学院(111480)
- 管理学(109832)
- 管理学院(109225)
- 研究(101550)
- 中国(77250)
- 京(64486)
- 科学(58379)
- 财(57312)
- 中心(47887)
- 财经(46994)
- 所(46872)
- 江(43167)
- 经(43162)
- 研究所(42970)
- 农(42897)
- 经济学(42567)
- 业大(42526)
- 范(40219)
- 北京(40041)
- 师范(39871)
- 经济学院(38497)
- 院(37528)
- 财经大学(35171)
- 经济管理(34851)
- 基金
- 项目(221516)
- 科学(178676)
- 研究(166656)
- 基金(163601)
- 家(141037)
- 国家(139887)
- 科学基金(123032)
- 社会(109999)
- 社会科(104557)
- 社会科学(104535)
- 基金项目(86727)
- 省(86066)
- 自然(77094)
- 教育(76739)
- 自然科(75441)
- 自然科学(75427)
- 自然科学基金(74117)
- 划(71897)
- 编号(65922)
- 资助(65218)
- 成果(51200)
- 创(51138)
- 部(50162)
- 重点(49458)
- 发(48941)
- 创新(47147)
- 国家社会(46800)
- 课题(45218)
- 教育部(44077)
- 人文(43245)
- 期刊
- 济(140432)
- 经济(140432)
- 研究(88551)
- 中国(60607)
- 管理(48523)
- 财(43673)
- 科学(41898)
- 学报(39371)
- 农(37723)
- 教育(34680)
- 技术(32337)
- 大学(32081)
- 学学(29927)
- 农业(27088)
- 经济研究(23946)
- 融(23668)
- 金融(23668)
- 业经(23242)
- 财经(22546)
- 经(19703)
- 问题(18593)
- 技术经济(17740)
- 业(16589)
- 科技(16524)
- 贸(15723)
- 策(14775)
- 统计(14748)
- 世界(14348)
- 资源(14124)
- 现代(13753)
共检索到445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贵 李俊林 韩彦清 路振田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正在进入战略发展机遇期,产业链创新是发展的关键。在遵循制度引致、突破重点、支撑引领和跨越发展的逻辑思路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编制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体系。研究表明,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要以产业链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产业高效整合,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
关键词:
产业链创新 高新技术产业 自主创新能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国忠 颜鸷
定量分析中国不同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发展差异对加快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运用熵值法和TOPSIS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产业东部、中部、西部、东北4个区域31个省市区的综合和单项创新能力进行评价,比较分析省市区之间的差异,提出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创新能力 评价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傅为忠 金韬
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推动产业经济结构调整,从而逐步深化安徽省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本文对不同省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SPSS软件进行了全面评估和比较分析,为如何提高安徽自主创新能力指出了方向。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何菊莲 张轲
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来说,产业的核心技术,特别是前沿和战略高技术是引进不来的,要靠自主创新。而决定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其制度安排:制度安排保障创新资源最优配置,持续创新动力,提高自主创新产出增长力。因此,提升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需要制度创新。通过比较美、日、德、法、韩等国各具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的制度安排,提出了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制度路径:完善科技制度、建立有效的科技投入资金运作制度、优化人才制度等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旭梅 张旭 王亚娜
本文结合云模型与概率优势关系,提出基于云概率优势关系的多准则决策方法,对2010—2015年中国6个区域18个省(直辖市)的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探索其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水平及波动情况,分别以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综合能力水平-波动、创新环境水平-波动以及投入-产出为维度进行了分类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水平和波动方面差异显著,各区域和省(直辖市)可针对所属类型特点,采取有力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协同创新能力。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马有才 王颖 岳良运
应对经济全球化,高新技术产业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增强其核心竞争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基于对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的研究,分析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现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存在的障碍性因素,进一步提出了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晓明 王君磊 王兆凯
一、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目前,对于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国内外尚没有统一的标准或规范化的模式。为全面评价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本文运用系统理论对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析,从创新技术基础、创新转化能力、创新环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蒋含明 李非
应用因子分析方法与产业间同化能力计算公式对台湾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能力和溢出同化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测算。研究结果表明,台湾的医药制造等四大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产出能力逐步上升;但除了电子计算机及办公制造设备产业外,其他产业的溢出同化能力却出现弱化特征,尤其是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产业的同化能力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关键词:
台湾 创新产出能力 溢出同化能力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深圳市龙岗区委区政府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当作龙岗发展的主题,全力实施自主创新战略,构筑区域自主创新体系,营造优越的政策、技术、资金、人才、法制环境,提升区域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素质由"龙岗制造"向"龙岗创造"转变。今后一段时期,龙岗将进一步全面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大力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陈伟 张长孝 李传云 冯志军
选取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市级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数据作为研究样本,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从整体、区域的视角,对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进行实证研究,解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变化情况,并通过指数分解,剖析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过程中的技术变化率和资源变化率,从而确定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对策。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武巧珍
完善风险投资体系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保障自主创新的关键性手段,文章在对我国风险投资促进自主创新的效果、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完善风险投资体系在支持自主创新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风险投资 自主创新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赵立韦
基于创新投入能力、创新活动能力、创新支撑能力和创新产出能力4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对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结果发现,甘肃省高新技术产业存在技术创新投入不足、创新活动能力低下、创新支撑能力不够、创新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并据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因子分析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巧 孔庆书
数据包络分析在多个输入、多个输出情形下的投入产出效率分析中多有应用,并可进行规模效应分析。以部分省会城市的国家高新区为样本,采用其2008年度财务数据,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高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石家庄国家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培养,应该加大投入力度,吸引高难度科技人才,加强企业与海外市场联系,促进产品的出口创汇。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易明 彭甲超 俞艳霞
提高技术创新效率对于增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DEA-Malmquist方法对2000—2014年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波动较大;(2)各省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变动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3)技术进步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变动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而规模效率变动的贡献最低;(4)中部地区在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动指数方面的波动幅度最为明显,而东北地区在纯技术效率变动指数和规模效率变动指数方面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宋华 陈思洁
基于核心能力的视角,探讨了高新技术产业打造健康创新生态系统所需具备的系统层次的基础核心能力。参照前人对企业核心能力维度的研究,构造了包括协调能力、知识触达能力以及创新扩散能力的创新生态系统的系统层次核心能力模型,强调这三种能力能够比较全面地反映出创新生态系统自组织、涌现性、协同演化以及适应性的基本要求。实证研究表明,创新生态系统的协调能力、知识触达能力以及创新扩散能力都会对创新生态系统的健康性产生积极作用,而且创新扩散能力还在另外两种能力作用中具有中介效应,由此也进一步表明了创新扩散能力在创新生态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