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90)
- 2023(15928)
- 2022(13551)
- 2021(12726)
- 2020(10561)
- 2019(24454)
- 2018(23885)
- 2017(45556)
- 2016(24711)
- 2015(28021)
- 2014(27746)
- 2013(27747)
- 2012(25750)
- 2011(23434)
- 2010(23246)
- 2009(21114)
- 2008(20834)
- 2007(18047)
- 2006(15790)
- 2005(14113)
- 学科
- 济(105549)
- 经济(105437)
- 管理(69940)
- 业(68175)
- 企(54898)
- 企业(54898)
- 方法(47750)
- 数学(41361)
- 数学方法(40936)
- 农(29555)
- 中国(29279)
- 贸(24652)
- 贸易(24640)
- 财(24167)
- 易(24089)
- 业经(23089)
- 学(22559)
- 地方(20460)
- 技术(19698)
- 农业(18730)
- 制(17694)
- 理论(16166)
- 和(16102)
- 环境(15913)
- 银(14926)
- 银行(14873)
- 融(14666)
- 金融(14664)
- 产业(14646)
- 出(14521)
- 机构
- 大学(362861)
- 学院(358558)
- 济(151105)
- 经济(148244)
- 管理(141478)
- 研究(126425)
- 理学(122956)
- 理学院(121599)
- 管理学(119652)
- 管理学院(119026)
- 中国(92809)
- 京(78210)
- 科学(77419)
- 财(64999)
- 所(63960)
- 农(59261)
- 研究所(58724)
- 中心(55621)
- 业大(53826)
- 财经(53108)
- 江(50527)
- 北京(49842)
- 经(48547)
- 范(47692)
- 师范(47236)
- 农业(46814)
- 经济学(46450)
- 院(45616)
- 经济学院(42115)
- 州(40898)
- 基金
- 项目(247938)
- 科学(195112)
- 基金(180877)
- 研究(180792)
- 家(158881)
- 国家(157672)
- 科学基金(134288)
- 社会(115191)
- 社会科(109436)
- 社会科学(109407)
- 基金项目(95288)
- 省(94241)
- 自然(86360)
- 自然科(84374)
- 自然科学(84353)
- 自然科学基金(82871)
- 教育(81912)
- 划(80315)
- 资助(75109)
- 编号(71820)
- 成果(58375)
- 重点(55945)
- 部(55856)
- 发(53905)
- 创(51797)
- 课题(49738)
- 创新(48463)
- 国家社会(48307)
- 教育部(47634)
- 科研(47061)
- 期刊
- 济(160730)
- 经济(160730)
- 研究(107424)
- 中国(66229)
- 学报(57860)
- 科学(54018)
- 农(53534)
- 管理(51346)
- 财(46342)
- 大学(43546)
- 学学(40794)
- 教育(38965)
- 农业(38333)
- 技术(31725)
- 融(27363)
- 金融(27363)
- 经济研究(27030)
- 财经(25444)
- 业经(25157)
- 经(21892)
- 问题(21572)
- 业(21125)
- 贸(20047)
- 技术经济(18889)
- 图书(18596)
- 科技(18110)
- 世界(17710)
- 国际(17522)
- 理论(16666)
- 版(16212)
共检索到5233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洪铎 张建武
基于BACI微观贸易数据库,运用需求信息回归推断法从整体、行业以及产品三个层面对1995—2013年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产品质量展开综合测度,并与主要发达经济体及新兴市场经济体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表明:(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整体的出口产品质量在考察期内呈现"急剧上升-波动震荡"的阶段性变化特征,即先是在1995—2004年间处于大幅上升的态势,继而出现升降交替甚至急剧波动震荡的现象。(2)基于产品层面的考察发现,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质量总体呈现向好迹象,但近年来的提升速度有所放缓。(3)基于行业层面的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景睿
运用48个经济体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差距、本土市场需求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和优化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供给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同时利用工具变量解决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中的收入差距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发现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收入差距存在适度范围。适度收入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相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适度收入差距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景睿
运用48个经济体1983—2012年的面板数据,对收入差距、本土市场需求与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和优化方向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控制了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供给因素和宏观经济环境因素,同时利用工具变量解决了出口产品质量升级中的收入差距内生性问题之后,研究发现有利于出口产品质量提升的收入差距存在适度范围。适度收入差距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相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高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缩小有助于提高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对于出口产品质量水平较低的经济体,收入差距的扩大有利于提升出口产品质量水平。适度收入差距因经济发展水平而异,对于发达经济体,培育中产阶级强大的市场需求更为重要;对于发展中经济体,适度收入差距所激发的产品质量分化更为有益。因此,旨在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收入差距优化方向对不同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和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经济体有差别化的政策含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琳 姚海华
该文从技术领域分布、出口目标市场分布、贸易方式和企业类型分布等视角考察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状况,并且利用海关数据测算了2000-2012年上海高新技术行业的出口增(附)加值。结果发现:在上海,一方面,电子技术、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出口附加值偏低;另一方面,出口附加值较高的材料技术、航空航天技术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比重明显偏低。该文还发现,上海高新技术各细分行业出口附加值的差异主要是由国内生产要素投入在各生产环节实现的价值增值差异引起的。该文的研究结果有助于人们了解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内部各细分行业附加值的差异情况,从而可以为制定提升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出口附加值的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唐宜红 王文晓 张艳
本文借鉴Khandelwal(2010)模型,利用HS 6位码的货物贸易数据,测算并比较了19952015年间金砖国家制造业出口质量指数。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质量并未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张而上升,甚至出现略微恶化的趋势。在对金砖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质量指数比较后发现:中国出口质量的下降更多地来源于资源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其质量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低技术制成品行业将成为金砖国家未来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国中技术制成品质量稳定增长,但高技术制成品质量增长缓慢。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将低端行业转移到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将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出口质量测度 制造业 产业合作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唐宜红 王文晓 张艳
本文借鉴Khandelwal(2010)模型,利用HS 6位码的货物贸易数据,测算并比较了1995~2015年间金砖国家制造业出口质量指数。结果发现:中国制造业出口质量并未随着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张而上升,甚至出现略微恶化的趋势。在对金砖国家的制造业出口质量指数比较后发现:中国出口质量的下降更多地来源于资源型产品和低技术产品,其质量比较优势逐渐丧失。低技术制成品行业将成为金砖国家未来竞争最为激烈的行业。中国中技术制成品质量稳定增长,但高技术制成品质量增长缓慢。通过国际产业转移将低端行业转移到印度等其他金砖国家将是避免恶性竞争、优化中国出口结构的重要渠道。此外,金砖国家具有质量优势的产品种类具有互补性,加强金砖国家互补产业之间的合作是推动金砖国家质量升级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金砖国家 出口质量测度 制造业 产业合作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亢梅玲 和坤林
本文使用1995~2009年中国制造业对世界180个国家的出口数据,采用事后反推法算出中国出口的2518种产品的质量指标。我们发现,中国出口产品的质量在逐年缓慢提升,产品的质量与出口目的国的发展水平正相关。在得到产品质量指标的基础上,对照生产率的出口干中学效应,检验产品出口是否带来质量升级即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使用非线性回归方法我们发现,先前出口经验变量的系数显著为正,存在质量的出口干中学效应。
关键词:
产品质量 事后反推法 干中学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怀建 沈坤荣
出口产品的质量在经济增长领域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它不仅影响一国出口的升级以及出口竞争力,而且对一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提升有重要作用。通过对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经验假设,利用一个质量差异模型,分析影响出口产品质量的因素。使用58个国家1996—2009年的面板数据进行检验,发现研发水平和物质资本存量对出口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人力资本的作用是不确定的。对于人均收入水平不同的国家,出口质量的各种影响因素表现不一样,人均收入越高的国家,出口质量的提高越依赖研发水平和物质资本存量,而对于人均收入越低的国家,物质资本存量以及以初等教育注册率衡量的人力资本水平对出口质量的促进作用更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程锐 马莉莉
文章从人力资本结构演进的视角考察一国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问题。利用1970~2014年135个国家面板数据,运用"Newey-West-type"标准误的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探讨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以显著地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通过替换被解释变量、核心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和考虑可能的内生性问题之后,估计结果依然稳健。人力资本结构从初级向中级最后向高级的互补动态演进,可以有效实现一国出口产品质量的升级。第二,中介效应检验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两种机制均显著存在。两种中介效应比重之和接近46%,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两个中介效应明显。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冯远
当今发达国家都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其国家的战略性产业。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在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发展中也居于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不同类型的国家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产品出口运行机制和模式不同。本文在比较分析日本、韩国和美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发展的运行模式与机制的基础上 ,分析并提出了扩大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品出口的运行机制框架。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潘悦
高新技术产业中由跨国投资而产生的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对发展中国家的产业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以计算机产业为例,该产业在全球化过程中,东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采取的引进外资和发展加工贸易的战略取得了巨大成就。在全球化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中,发展中国家的民族高新技术产业难以具备独立开发条件,而引进外资、发展加工贸易则是一条现实可行的便捷路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林 卢鑫 钟钰
本文利用Nested Logit模型,从绝对质量和相对质量两个角度,对2001-2010年期间中国出口到美国市场上的产品质量和产品质量升级进行了实证测算。实证分析发现:中国整体出口产品质量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中国出口产品存在明显的质量升级现象。这主要是由机电仪器与交通工具大类的质量升级所带动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将中国出口产品质量和质量升级与日本、德国、印度、东盟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结论显示:2001-2010年间,与德国、日本、东盟、印度四个经济体的出口产品整体质量相比,中国出口产品整体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邹俊毅 周星
以我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作为研究切入点,使用11年的细分产品数据(HS10)分析了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三大产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实际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美实际有效汇率波动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对美出口的产品质量存在明显的分化趋势,汇率波动对我国三大产业出口产品质量影响显著但作用不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亮 李冬 史慧芳
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既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突破口。以外国在华专利申请为表征的跨国技术信息流动如何影响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是研究以“引进来”促进“走出去”的一种崭新形式。基于中国微观数据研究发现,外国在华专利申请显著地促进了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的提升,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显示,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和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是促进产品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异质性分析表明,在技术信息含量方面,外国发明专利授权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质量提升作用更强。此外,外国在华专利申请的质量提升作用在国有企业与一般贸易企业中更为突出。上述结论对中国企业更好地利用外国技术资源、提升出口国际竞争力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冯德连 韩宁
本文基于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2002-2016年的面板数据建立计量经济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的出口空间特征和影响因素,并分析不同空间集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出口具有空间相关性,在空间集聚上呈现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并出现一个过渡阶段——低高集聚。全样本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影响因素为:外商直接投资、专利数量、科技人员数量、地方政府财政科技拨款、产业集聚、研发强度和技术交易市场活跃程度。对三种集聚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研究发现:高高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科技人员数量、产业集聚、研发强度、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和专利授权量,低高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科技人员数量、产业集聚和专利授权量,低低集聚地区的影响因素有外商直接投资、科技人员数量和研发强度。并进一步深入分析金融危机对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影响。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分析得出结论并提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