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44)
- 2023(13574)
- 2022(11778)
- 2021(11229)
- 2020(9239)
- 2019(21717)
- 2018(21300)
- 2017(40837)
- 2016(21526)
- 2015(24526)
- 2014(24073)
- 2013(24069)
- 2012(22014)
- 2011(20005)
- 2010(19599)
- 2009(17930)
- 2008(17416)
- 2007(14703)
- 2006(12793)
- 2005(11246)
- 学科
- 济(91791)
- 经济(91700)
- 管理(61814)
- 业(58528)
- 企(48535)
- 企业(48535)
- 方法(44235)
- 数学(38558)
- 数学方法(38240)
- 贸(28077)
- 贸易(28064)
- 易(27344)
- 中国(25458)
- 农(22536)
- 财(22151)
- 业经(19056)
- 学(17779)
- 地方(17324)
- 制(15226)
- 技术(14974)
- 农业(14914)
- 出(14910)
- 环境(14419)
- 和(13971)
- 理论(13423)
- 务(12881)
- 划(12862)
- 财务(12819)
- 财务管理(12796)
- 银(12672)
- 机构
- 大学(312563)
- 学院(307958)
- 济(134970)
- 经济(132561)
- 管理(125553)
- 理学(110066)
- 理学院(108888)
- 管理学(107331)
- 管理学院(106800)
- 研究(105715)
- 中国(78501)
- 京(66152)
- 科学(63047)
- 财(57661)
- 所(51626)
- 研究所(47481)
- 财经(47412)
- 中心(46411)
- 农(44681)
- 业大(43620)
- 经(43509)
- 北京(41897)
- 经济学(41854)
- 江(40938)
- 范(39525)
- 师范(39227)
- 院(38666)
- 经济学院(38066)
- 财经大学(35661)
- 农业(35099)
- 基金
- 项目(216503)
- 科学(171993)
- 基金(161128)
- 研究(158790)
- 家(140288)
- 国家(139239)
- 科学基金(120218)
- 社会(103034)
- 社会科(97922)
- 社会科学(97901)
- 基金项目(85811)
- 省(80591)
- 自然(77422)
- 自然科(75686)
- 自然科学(75670)
- 自然科学基金(74354)
- 教育(71481)
- 划(68593)
- 资助(66249)
- 编号(62718)
- 成果(49926)
- 部(49404)
- 重点(48057)
- 发(45839)
- 创(45281)
- 国家社会(43509)
- 教育部(42878)
- 课题(42375)
- 创新(42276)
- 人文(41678)
- 期刊
- 济(137692)
- 经济(137692)
- 研究(93093)
- 中国(52667)
- 学报(46255)
- 管理(44620)
- 科学(44064)
- 财(41246)
- 农(39644)
- 大学(35330)
- 学学(33164)
- 教育(29106)
- 农业(28583)
- 技术(24355)
- 经济研究(24322)
- 融(23261)
- 金融(23261)
- 财经(22599)
- 贸(21810)
- 业经(21152)
- 经(19372)
- 问题(19225)
- 国际(18488)
- 业(15702)
- 图书(15548)
- 世界(15258)
- 技术经济(15064)
- 科技(14798)
- 理论(14545)
- 资源(13864)
共检索到440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姜彩楼 徐康宁 朱琴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及VAR模型研究了我国52个国家级高新区1996—2009年的绩效演进情况,并对相应的贸易溢出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高新区TFP指数呈上升趋势,其中",增长效应"在发展初期对于高新区绩效的贡献较为突出,而在后期则是"追赶效应"的贡献更加显著。②东部高新区TC指数要高于中西部地区,而EC指数要弱于中西部高新区。③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内贸易的活跃无法显著提升高新区的绩效,而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和汇率条件的作用比较显著。高新区应该充分利用既有优势,通过吸引关键技术等手段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熊然 卫平
本文首先利用动态超效率SBM模型,对中国104家国家高新区的创新效率进行测度,然后从城市贸易环境和高新区自身贸易水平两个方面实证分析贸易对高新区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贸易环境对高新区创新绩效增长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这种积极效应在直辖市和经济特区、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一般地级市三个层级的区域呈现明显差异。一般地级市相比较而言对城市贸易环境更为敏感,也更容易受到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高新区自身软硬件影响。反而高新区自身贸易水平的上升并未带动其创新水平提速,主要带来贸易规模的单纯扩张,并未助力研发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有效提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杨畅 白雪洁 闫文凯
本文以我国科技兴贸战略以及高新区二次创业发展为制度背景,在利用SBM-VRS模型测算了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经营绩效与创新绩效的基础上,从城市贸易环境和高新区贸易水平两个方面实证考察了贸易对高新区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的贸易开放水平显著推动了高新区经营绩效的增长,并且这种效应会在具有开放型导向政策的高新区中变得更为明显;而城市贸易水平以及高新区的开放政策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却并不显著。进一步研究表明,高新区自身对外贸易水平的上升也只是推动其经营绩效的增长,且具有开放导向政策的高新区会更偏重对贸易规模与生产效率的单纯性扩张,忽视了对研发效率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
贸易开放 高新区 经营绩效 创新绩效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胜蓝 刘晓玲
以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公司客户配对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当第一大客户所在地批准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后,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率提高约61.35%。这种溢出效应主要通过知识溢出和需求扩张两种作用机制从客户传递给供应商。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转换成本更大的客户、创新吸收能力更强的供应商以及供应商客户地理相对临近时,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更强。本文研究表明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关系会放大政策效应。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创新溢出 生产网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尹元元
本文针对服务贸易非物化型知识溢出的地理属性,对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嵌入服务贸易知识外溢变量后将其扩容为空间结构,基于中国样本的检验结果显示,服务贸易非物化型知识溢出降低贸易所在地废气污染水平,还降低贸易所在地以外区域的废气污染水平;废气污染同时与所在地区及其他区域的经济发展构成倒U型曲线关系,但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水平还未同时逾越空间双倒U型曲线“拐点”所要求的激发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的门槛值。因此,政策建议需重视生产性服务业、提升服务贸易比重、消除服务贸易隐性知识空间流动的地理和经济阻碍因素。
关键词:
服务贸易 非物化型知识 空间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程正中 夏恩君
基于31个大中城市及国家高新区2001—2016年面板数据,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FDI)显著促进高新区发展,对高新区产生了明显的溢出效果,并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溢出效应增强;外商直接投资对东部城市高新区的溢出效应强于中西部城市;外商投资强度越大对高新区溢出效果越好;高新区的人才数量有利于外商直接投资对高新区的溢出;继续扩大开放,促进投资自由化,吸引更多外商投向中西部地区,增加人才投入能够更好的促进我国高新区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方意 和文佳 荆中博
本文采用事件分析法量化分析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外汇市场风险及跨市场之间风险传染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发现:第一,贸易摩擦在短期会造成中国各金融市场自身风险的上升。从统计显著性、经济显著性和影响持久度来看,不同市场具有不同的反应特征,且各市场之间存在"市场轮动"现象。第二,贸易摩擦对跨市场风险传染有显著且持久的溢出效应,共同风险敞口及投资者资产配置调整是该溢出效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且溢出效应方向的差异体现了资金向安全资产转移的特点。第三,按照贸易摩擦对股、债、汇三个金融市场产生显著溢出效应的先后顺序及溢出峰值由小到大的排序,可将中国金融市场划分为三个风险区,并依此维护金融稳定。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喻美辞 喻春娇
进口贸易是技术的一种主要溢出渠道。本文运用Lichtenberg&Potterie(1996)方法构建国外R&D资本存量,并将人力资本要素考虑在内建立进口贸易技术溢出的计量模型,选取中国和G-7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中国国内R&D资本存量和通过进口贸易获得的国外R&D技术溢出对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外R&D资本存量都能显著地提升中国的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的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短期内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对促进中国的技术进步存在一定的时滞效应。在此实证研究基础之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许培源 高伟生
文章利用1994-2007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地区的面板数据,结合各地区的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构造贸易溢出变量,实证研究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创新能力的溢出效应。实证结果显示:东部地区的进出口贸易显著地提高了其技术创新能力,贸易增加了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的授权量;中西部地区由于贸易结构和人力资本水平的制约,贸易仅仅对技术含量较低的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授权量产生影响,对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的授权量影响不显著。因此,东部和中西部应该实施不同的贸易发展战略:东部地区基于自主创新,中西部地区基于比较优势。
关键词:
贸易结构 技术溢出 人力资本 创新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舜佳 生延超
采用Malmquist指数法将中国301个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为技术进步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修正以往对空间溢出效应的参数释义,基于空间Durbin模型的检验显示:中国对外贸易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溢出仅提升了所在区域和毗邻区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无助于技术进步率提升;外贸空间辐射能力有限,仅提升一阶邻域的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舜佳 张雅
现有农产品贸易环境效应的研究忽略了对外贸易知识溢出,本文基于农产品贸易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特征将经典线性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予以空间维度扩展,实证检验发现,农产品贸易知识局域溢出不仅有助于降低贸易发生地的化肥(氮)污染排放量,而且农产品贸易非物化型知识跨区域溢出还有助于降低贸易发生地以外其他地区的化肥(氮)污染排放量;环境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呈现空间二分属性,环境污染不仅与其所在地区农业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而且也与其所在地区以外其他地区的农业人均收入水平呈现倒U型曲线关系。建议提升农产品贸易知识比重、打破传统农业封闭落后格局、培育农业服务业智力资本以及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谢锐 陈湘杰 张友国
本文在现有的三区域产出溢出反馈模型基础上构建出衡量中美经济增加值和就业联系的测度方式,全面透视了中美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依存关系。结果发现:①通过全球价值链分工网络,中国最终需求对美国经济的贡献率不断上升,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经济的贡献率则在近期存在下降趋势。同时,中国的最终需求为美国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而美国最终需求对中国的就业影响在近期处于下降阶段。②就双边贸易而言,中美贸易对两国的增加值和就业贡献均呈现出上升趋势。具体到产业渠道上,中国对美国的出口主要影响中国的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纺织服装以及皮革制品,批发贸易(汽车和摩托车除外)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中国从美国的进口主要影响美国的法律、会计、总部及管理咨询,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作物和畜牧业,行政和辅助服务活动等产业的增加值和就业。
关键词:
中美贸易 溢出效应 增加值 就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湛柏明 裴婷
在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模型中依次纳入外商直接投资(物化效应)和专利(非物化效应)的溢出路径,比较分析三种加权法所计算的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存量,同时利用系统广义矩回归估计了具有全球代表性的33个样本国家和地区。结果表明:首先,在全球样本中,一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赖于国内研发资本存量;其次,中间品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针对不同样本国家具有异质性,特别是当纳入非物化型技术溢出时,异质性更为显著;最后,人力资本已逐渐成为中等收入国家和地区的主导力量,在中间品进口贸易过程中,通过与跨国(境)企业的交流和学习可以提高劳动者知识技能水平,从而间接促进国内技术进步。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杨玲
文章在运用包络数据方法测度Malmquist指数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研究上海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结果表明,上海主要集中体现了生产性服务进口贸易对纯技术效率的小幅、长时期提升,而技术效率、技术进步率、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还主要体现为负向影响效应。同时,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上海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要素中来自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的信息逐渐增多,即加快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有利于科技企业技术进步,其中要以纯技术效率的提升为突破口。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 进口贸易 技术溢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舜佳 李霞
传统贸易环境技术效应研究忽略了对外贸易知识溢出对环境的影响。本文对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嵌入知识溢出变量,基于非物化型知识空间溢出属性将其在空间维度扩展成非线性结构,检验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环境技术效应的空间差异性及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空间二分性。结果表明:环境污染与辖域内、外经济增长同时构成倒U型关系,但人均收入水平还未逾越能激发清洁生产技术自主创新的"拐点";对外贸易知识溢出的环境技术效应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其中辖域内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生产规模效应大于非物化型知识溢出引致的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内贸易环境技术效应为负;非物化型知识跨区域溢出在辖域以外的其他地区引致资源集约效应,辖域外贸易环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