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456)
- 2023(12179)
- 2022(9748)
- 2021(9078)
- 2020(7323)
- 2019(16606)
- 2018(16358)
- 2017(30676)
- 2016(16571)
- 2015(18650)
- 2014(18757)
- 2013(18253)
- 2012(17504)
- 2011(16301)
- 2010(16400)
- 2009(15388)
- 2008(14863)
- 2007(13465)
- 2006(12419)
- 2005(11399)
- 学科
- 济(88711)
- 经济(88624)
- 管理(46938)
- 业(40491)
- 企(31562)
- 企业(31562)
- 方法(28210)
- 中国(25705)
- 数学(25223)
- 数学方法(25012)
- 地方(21352)
- 农(20438)
- 财(17213)
- 业经(17151)
- 贸(16311)
- 贸易(16300)
- 制(16258)
- 学(16136)
- 易(15870)
- 地方经济(14247)
- 银(13653)
- 银行(13638)
- 行(13328)
- 融(13218)
- 金融(13211)
- 农业(13130)
- 策(12772)
- 环境(12579)
- 体(12521)
- 发(11072)
- 机构
- 学院(243114)
- 大学(242736)
- 济(119049)
- 经济(116911)
- 研究(94022)
- 管理(88874)
- 理学(74986)
- 理学院(74109)
- 中国(73443)
- 管理学(73056)
- 管理学院(72582)
- 财(53578)
- 京(52065)
- 科学(51570)
- 所(47226)
- 研究所(42430)
- 财经(41245)
- 中心(41089)
- 经济学(38642)
- 经(37585)
- 农(37183)
- 江(37094)
- 经济学院(34494)
- 北京(33800)
- 院(33655)
- 范(31884)
- 师范(31609)
- 业大(30459)
- 财经大学(30286)
- 农业(28796)
- 基金
- 项目(152784)
- 科学(121957)
- 研究(115687)
- 基金(112605)
- 家(97456)
- 国家(96678)
- 科学基金(82424)
- 社会(77338)
- 社会科(73397)
- 社会科学(73383)
- 基金项目(57083)
- 省(56828)
- 教育(52409)
- 自然(49093)
- 划(48349)
- 自然科(47986)
- 自然科学(47971)
- 自然科学基金(47149)
- 资助(46993)
- 编号(45194)
- 成果(38221)
- 部(35428)
- 发(35335)
- 重点(34726)
- 国家社会(33407)
- 课题(33147)
- 创(31423)
- 中国(30970)
- 教育部(30823)
- 发展(29829)
- 期刊
- 济(141782)
- 经济(141782)
- 研究(83782)
- 中国(53729)
- 财(39292)
- 管理(36341)
- 农(34922)
- 学报(33257)
- 科学(33029)
- 融(27512)
- 金融(27512)
- 教育(26532)
- 大学(26151)
- 经济研究(24973)
- 学学(24638)
- 农业(23668)
- 财经(22058)
- 技术(21676)
- 业经(20348)
- 经(19335)
- 问题(18189)
- 贸(17092)
- 国际(15692)
- 世界(15569)
- 技术经济(13678)
- 业(12653)
- 统计(12290)
- 经济问题(11324)
- 现代(11017)
- 策(10951)
共检索到3927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先进
振兴实体经济是中国激发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是依靠创新驱动,提高企业创新能力。高新区拥有的创新资源、创新机制和创新成果等优势使其成为了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应发挥好高新区的创新资源优势,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的内生驱动力;建立健全实体经济优先发展的产业政策;探索"互联网+产业"的实体经济发展模式。
关键词:
实体经济 高新区 创新驱动 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袁航 朱承亮
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新时代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本文利用1994—2015年中国28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法分析了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发现:(1)国家高新区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但未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和产业结构合理化,即未推动中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2)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存在明显的成长周期异质性,"成熟型"国家高新区较"成长型"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3)在"一市一区"与"一市多区"两种布点情形下,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不存在明显差异,均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抑制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4)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质的影响不存在区域差异,但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域差异,具体而言,东部发达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影响并不显著,而中西部欠发达城市的国家高新区对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量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对产业结构合理化产生了显著抑制作用。本文从引进高端人力资本、加快全产业链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发展区位优势产业,以及积极推进"三次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月亮 陈隆 黄坚 李华 陈方晓
绍兴经济从"三缸"起步,经过数十年努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工业利润总额和外贸出口总额三大反映实体经济基础的指标目前已名列全省前三,全市经济经受住了2008年爆发的百年一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如何贯彻执行中央关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挥金融的核心作用,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本刊特邀有关领导和专家对此进行解读、评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万建华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于当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受流动性宽松和利率市场化影响,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降,社会资金加快向资本市场转移。在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下,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有望成为引领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并由此催生相应的金融配套支持模式。
关键词:
私募基金 经济转型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万建华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基于当前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受流动性宽松和利率市场化影响,无风险利率进一步下降,社会资金加快向资本市场转移。在中国的供给侧改革和"互联网+"战略下,以互联网企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小微企业有望成为引领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力量,并由此催生相应的金融配套支持模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代明
高新区与城市的协调互动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城市发展离不开高新区的引领和带动,高新区发展需以城市的基础条件为依托。文章认为,高新区应实施工业振兴战略,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城市产业结构升级;聚集和整合创新资源,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促进园区与城市的协同发展。高新区所在地方政府应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优化高新区发展规划,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环境,促进城市与高新区的良性互动发展。
关键词: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高新区 城市 互动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陈家祥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和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国家高新区赖以快速发展的特殊优势将不断削弱,同时,各级各类开发区间的竞争却日趋激烈,在外在压力和内在动力的双重作用下,国家高新区如何发挥优势、避免劣势,确立新时期的新定位,是国家高新区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以南京高新区为例,从空间不优、保障不佳、产业不强说明其发展存在的逆势。分析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是高新区产学研功能的断裂、内在功能配置的断裂、高新区与行政区功能上的断裂。提出了从产业发展、空间整合、管理体制等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创新和转型,建设创新型高科技园区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新区 转型 策略 南京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方存好
成都高新区作为我国西部首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同时也是四川省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核心区,高度重视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使用工作,组织多方专业力量对园区内专项债券项目发行与资金使用进行深入研究分析,经过两年多的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探索和尝试工作,对地方政府如何充分发挥地方政府专项债作用,推动地方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对党中央、国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经济发展必须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转向以创新驱动为动力的创新型经济。创新型经济的发展要求高新区必须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的带动力和辐射力以及突破原有的发展模式。文章认为,高新区的当务之急是要树立科学的创新型经济发展理念;明确产业发展方向,推进产业创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模式,增强创新型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关键词:
创新型经济 高新区 自主创新 策略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晓东
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是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和中国与东盟合作的重要战略。广西是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核心支点,要发挥好高新区的技术创新与人才支撑功能、产业带动功能、平台支撑功能。为此,广西高新区应该构建联动合作机制,提升高新区整体竞争力与服务能力;加快信息产业发展,增强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产业推动力;完善机制推进高新区与中国—东盟信息港建设的对接。
关键词:
中国—东盟信息港 高新区 中国与东盟合作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宏玲 崔东旭 李松凯
功能转变是空间结构调整的先导。针对现有文献对高新区建设用地结构研究较为薄弱的现实,以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为例,分析了工业、居住、公共设施等主要建设用地的动态演变;引入信息熵和均衡度指标,综合测度了济南市高新区核心区建设用地结构整体演变的特征,以期为功能转型中高新区用地结构调整提供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高新区 建设用地 济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周维富
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存在三大较为突出的结构性失衡,即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二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和制造业发展失衡、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结构失衡。未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需要以支持产业有机融合为手段,化解产业结构性失衡,构建国际竞争力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经济效益良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以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从产业、企业、产品三个层面全面提升制造业整体水平和竞争力,提高高端制造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的占比,化解制造业供需结构性失衡;构建化解"虚实结构失衡"的体制机制,夯实实体经济发展根基,推动虚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耕
创新驱动战略是国家发展的核心战略。创新驱动是国家发展战略与高新区转型升级的双重统一。国家高新区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困难在于创新生态体系不健全、创新合作联动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模式相对僵化等方面。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国家高新区的转型发展需要以创新驱动理念为指导,构建创新生态环境体系以及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林玮
科技服务业作为现代服务业的新型业态,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发展科技服务业有利于提高高新区的产学研合作水平、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科技与金融的融合度以及优化区域创新环境。文章认为,高新区应把发展科技服务业作为促进其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来推进。在发展科技服务业的过程中,要完善机制体制,促进科技服务业规范化发展;结合高新区及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确立和强力推进科技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加强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并提高其科技服务能力;整合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建立科技服务业产业联盟。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彭树堂
江泽民同志指出“本世纪在科技产业化方面最重要的创举是兴办科技工业园区”。“办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振兴中原作出贡献”。“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当知识经济扑面而来,当全球经济一体化势如潮涌之时,回看我国高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