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38)
- 2023(15826)
- 2022(13436)
- 2021(12912)
- 2020(10629)
- 2019(24836)
- 2018(24709)
- 2017(46611)
- 2016(25119)
- 2015(28352)
- 2014(28370)
- 2013(27842)
- 2012(25766)
- 2011(23458)
- 2010(23265)
- 2009(21188)
- 2008(20542)
- 2007(18244)
- 2006(15886)
- 2005(13749)
- 学科
- 济(99235)
- 经济(99125)
- 管理(73622)
- 业(68208)
- 企(57374)
- 企业(57374)
- 方法(42451)
- 数学(36307)
- 数学方法(35937)
- 中国(30671)
- 农(26747)
- 财(22949)
- 业经(22610)
- 技术(21460)
- 学(21315)
- 地方(20218)
- 制(19921)
- 贸(19470)
- 贸易(19456)
- 易(18953)
- 农业(17507)
- 理论(17473)
- 和(16376)
- 银(16233)
- 银行(16185)
- 行(15572)
- 融(15391)
- 金融(15383)
- 体(15272)
- 环境(15271)
- 机构
- 大学(352095)
- 学院(349157)
- 济(141268)
- 管理(138236)
- 经济(138232)
- 研究(121753)
- 理学(119123)
- 理学院(117773)
- 管理学(115892)
- 管理学院(115244)
- 中国(91262)
- 京(76401)
- 科学(74415)
- 财(62767)
- 所(60493)
- 农(55857)
- 研究所(55318)
- 中心(54594)
- 业大(51259)
- 江(50873)
- 财经(50046)
- 北京(48824)
- 范(47121)
- 师范(46661)
- 经(45752)
- 院(44689)
- 农业(43522)
- 经济学(42035)
- 州(41114)
- 技术(38476)
- 基金
- 项目(240561)
- 科学(189631)
- 研究(179147)
- 基金(173826)
- 家(151905)
- 国家(150647)
- 科学基金(128969)
- 社会(112367)
- 社会科(106291)
- 社会科学(106266)
- 省(93110)
- 基金项目(91988)
- 自然(82729)
- 教育(82641)
- 自然科(80866)
- 自然科学(80844)
- 自然科学基金(79400)
- 划(78866)
- 编号(72820)
- 资助(70914)
- 成果(60267)
- 重点(53801)
- 部(53555)
- 创(53234)
- 发(51394)
- 课题(51233)
- 创新(49093)
- 国家社会(46263)
- 教育部(46029)
- 科研(45365)
- 期刊
- 济(155098)
- 经济(155098)
- 研究(105118)
- 中国(74854)
- 学报(55378)
- 管理(52598)
- 科学(51217)
- 农(51109)
- 教育(47344)
- 财(45822)
- 大学(42067)
- 学学(38874)
- 农业(35699)
- 技术(32119)
- 融(29213)
- 金融(29213)
- 经济研究(24893)
- 业经(24887)
- 财经(24044)
- 图书(21981)
- 经(20682)
- 问题(19887)
- 业(19262)
- 科技(18800)
- 技术经济(17107)
- 贸(16310)
- 理论(16284)
- 坛(16193)
- 论坛(16193)
- 版(15652)
共检索到522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创新驱动是高新区和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新区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关键在于构建科学的合作联动创新网络体系。面对现实存在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整合与优化创新资源能力不足等困境,高新区应进一步完善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制度安排,推进创新资源互补与高效对接;建立健全高新区创新网络合作联动一体化机制;构建以产业集群为核心的创新链条,通过技术需求和服务需求对接增强创新网络的有效性。
关键词:
高新区 区域创新网络 合作联动 产业集群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萍 刘思峰
高新区创新网络是创新的一种新形式,其创新实现机制是多元主体间的耦合创新机制,即通过多元主体间基于接近性的耦合关系下的交互式创新行为而实现。文章对接近性从空间邻近、社会嵌入和产业关联三个角度深度剖析,从而建立高新区创新网络中多元主体耦合创新的概念模型,并通过对耦合密度和耦合效度的解析构建了这种耦合创新的数学模型。
关键词:
高新区 创新网络 耦合创新 接近性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解佳龙 胡树华
在科学界定国家高新区创新网络概念的基础上,将其典型特征归纳为科技要素聚集、战略先导示范、双重循环渐进、主体功能转换四个方面,并提炼出国家高新区创新网络的"双四"结构及其四大子网络。同时,详细阐述了"双四"结构模块及要素构成,并参照结构的时序进程逐一分析了"十六要素"间的关联表征。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建设,赵清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石晓梅 胡珑瑛
本文首先对我国高新区创新体系研究的现状进行了总结 ,然后在阐明高新区创新体系的创新绩效内涵的基础上 ,提出了高新区创新体系的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 ,按照这一原则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为高新区创新体系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量化的参考框架
关键词:
高新区 创新体系 创新绩效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董雪静,景俊海,王安民
在区域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今天,高新技术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何进一步提升高新区经济增长极的作用,成为当前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以西安高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多元化网络体系,形成“增长极拉力网”,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多元化网络体系 区域经济 高新区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沙德春
硅谷指数是一种反映硅谷地区发展状况,分析硅谷经济成长与社区发展情况,突出挑战,从而为领导层和决策者提供分析基础的年度报告。本文基于对硅谷指数与中国国家高新区评价指标体系的对比研究,发现两者在设计理念、指标内容、体系结构、制定主体以及指标功能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硅谷指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灵活应变"的结构体系、"社会组织"为主的制定主体等对中国国家高新区评级指标体系建构乃至国家高新区的发展形成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硅谷 硅谷指数 国家高新区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郭淑芬 张克军
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与讨论是近年来的重要现象之一,本文初步评述了太原高新区区域创新体系的现状特点,研究认为区内创新体系的主要创新主体创新能力一般,投入不高,产出偏低,资金资源与人才资源均有待提高和优化。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太原高新区 发展中区域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顾
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创建创新生态体系的重要战略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动力。国家高新区是发展众创空间的核心载体,在众创空间发展背景下,其应打通创新资源流通渠道和突破制度壁垒,促进创新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对接;加快创新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构建以完备产业链为基础的创新链条,形成国家高新区持续优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永周 桂彬 姚婳 胡晓林
本文结合国家高新区网络组织特征,剖析了网络组织企业的创新能力构成,提出高新区企业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自主创新能力,还包括网络资源获取和环境支撑能力,据此构建了国家高新区企业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新区 网络组织 企业创新能力 评价指标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文婷 菅利荣 王迪飞 钞锦龙
在对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测度的基础上,通过改进的万有引力模型建立国家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西部和东北部高新区自主创新效率最高,中部居中,东部最低;战略新兴产业自主创新效率较高;大部分高新区属双向溢出板块和净溢出板块,珠三角高新区属于净受益板块;自主创新空间关联网络呈典型的凝聚子群特征;各高新区在不同网络层次中扮演不同中间人角色。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欧光军 孙骞
目前我国高新区创新能力研究主要集中在创新的投入产出绩效,忽视了高新区系统内生的结构与协同关系。本文从协同视角出发,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构建高新区协同创新体系假设,构建结构方程模型。通过用AMOS软件对56个国家级高新区数据进行验证分析,发现知识主体、政府和企业三大主体系统对高新区产出协同关系较弱,而且知识系统与产出系统没有正向影响关系。文章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建议,对高新区协同创新能力建设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高新区 协同创新 结构方程模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社明,李益敏
文章首先描述了中老缅泰次区域的范围、概况及其产生的背景、发展趋势和意义。在系统分析次区域交通网络现状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次区域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为主轴 ,以中老泰、中缅泰通道为骨架构建的公路、铁路和空运立体交通网络建设的步骤、重点和选择方案及对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冀新
高新区创新主体主要包括政府、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及中介机构。创新的内容(功能要素)为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在创新主体与创新内容之间进行转化,由此构成"双四"网络结构模型。依托主体的市场导向与竞争效应、创新联结与技术倾向、价值网络与协调效应的运行机理,建立主体间产学研合作的点对点、点对链和网络创新模式。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陈胜蓝 刘晓玲
以国家级高新区设立为准自然实验情境,本文使用公司客户配对样本进行双重差分检验,结果表明当第一大客户所在地批准设立国家级高新区后,公司销售收入增长率提高约61.35%。这种溢出效应主要通过知识溢出和需求扩张两种作用机制从客户传递给供应商。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转换成本更大的客户、创新吸收能力更强的供应商以及供应商客户地理相对临近时,国家级高新区的创新溢出效应更强。本文研究表明生产网络中的上下游关系会放大政策效应。
关键词:
国家级高新区 创新溢出 生产网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