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309)
2023(18844)
2022(15897)
2021(14699)
2020(12476)
2019(28272)
2018(27806)
2017(52591)
2016(28728)
2015(32126)
2014(31420)
2013(31584)
2012(29007)
2011(26053)
2010(25796)
2009(23800)
2008(23621)
2007(20607)
2006(18153)
2005(16227)
作者
(85982)
(71742)
(71385)
(67537)
(45545)
(34206)
(32227)
(28218)
(27268)
(25507)
(24623)
(24260)
(22874)
(22847)
(22146)
(21832)
(21551)
(21461)
(20606)
(20569)
(18064)
(17621)
(17395)
(16249)
(16016)
(15907)
(15817)
(15816)
(14414)
(14245)
学科
(118013)
经济(117878)
(99867)
管理(90748)
(87155)
企业(87155)
方法(54057)
数学(44196)
数学方法(43747)
(35566)
业经(33609)
(33474)
中国(32090)
(24930)
农业(24801)
(23761)
贸易(23748)
技术(23697)
(23213)
财务(23145)
(23137)
财务管理(23122)
(22554)
企业财务(21917)
(20618)
地方(20602)
理论(20140)
(18533)
环境(18135)
(17531)
机构
大学(413518)
学院(413347)
(168894)
经济(165535)
管理(163799)
研究(142198)
理学(141682)
理学院(140116)
管理学(137882)
管理学院(137137)
中国(107983)
科学(90722)
(89057)
(78061)
(74531)
(73122)
研究所(67118)
业大(67022)
中心(63478)
农业(61842)
(60496)
财经(60327)
北京(56161)
(55165)
(51654)
(51181)
师范(51034)
经济学(50578)
(48258)
经济学院(45845)
基金
项目(285051)
科学(223608)
基金(208010)
研究(202527)
(184857)
国家(183306)
科学基金(156131)
社会(128517)
社会科(121813)
社会科学(121776)
基金项目(110458)
(110269)
自然(103457)
自然科(101111)
自然科学(101082)
自然科学基金(99337)
(93506)
教育(90933)
资助(85068)
编号(80478)
重点(64551)
成果(63824)
(62205)
(61085)
(60989)
创新(56537)
科研(55014)
课题(54872)
(53935)
国家社会(53537)
期刊
(183176)
经济(183176)
研究(118562)
中国(77721)
学报(72309)
(70717)
科学(65316)
管理(61869)
(57341)
大学(53622)
学学(50778)
农业(49103)
教育(39062)
技术(35951)
(33232)
金融(33232)
业经(30718)
经济研究(29796)
财经(29608)
(28466)
(25527)
问题(23812)
图书(22428)
技术经济(22246)
科技(21559)
(20015)
(19756)
现代(19027)
世界(18687)
业大(18646)
共检索到605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良  胡健  
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范围及文献进行梳理,从产业集聚方向、程度视角总结归纳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强度高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其影响集聚的因素与制造业有所不同,市场规模、运输距离作用在弱化,而由研发投入强度与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则是影响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从区域视角分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交通信息、人力资本、市场化进程上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申静  孟越  杨保珠  
基于创新效用的角度,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年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的策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月友  韩东林  
高技术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成的新业态。文章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专利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技术服务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月友  韩东林  
高技术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成的新业态。文章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专利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技术服务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华广敏  
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投入率和需求率,进一步运用非竞争型I-O,将制造业效率分解为国内增加值效率和进口产品效率,立足于制造业国内增加值效率,分析中美制造业对高技术服务业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大多数低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美国高,而美国高端制造业增加值效率比中国高。为此,中国应借鉴美国高端产业经验,采取加大高端产业的政策支持,促进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融合等措施。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杜维  程锋海  王永  
以儒家价值观作为调节变量,分析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中品牌资产和感知风险的关系,并通过在中国三地发放问卷收集数据加以验证。结果发现:品牌认知度对感知风险有直接作用,儒家价值观对品牌忠诚度与感知风险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田小平  
本文基于共生理论的视角,对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的三个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并建立了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发展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高技术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达到平衡状态时,两个共生单元的产出水平均高于其独立经营时的产出水平,共生单元之间的共生关系为互惠共生关系。现阶段我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共生关系还比较脆弱,因此,各地方政府应建立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利共生的联动机制,营造良好的共生环境,推动制造业的高技术服务外包,提升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并建立高技术服务业与制造业共生体的监测预警机制。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张红琪  鲁若愚  
高技术服务企业要保持战略上的竞争力,需要不断地完善高技术服务产品,不断地进行高技术服务产品的创新和更新换代。因此,高技术服务业创新过程中的侵蚀现象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市场上在推出新的高技术服务产品之后,新一代服务产品将侵蚀老产品,老一代高技术服务产品的销售额会很快下降,把握好侵蚀的有效时机可以为高技术服务企业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本文通过对高技术服务业概念的回顾,介绍了高技术服务产品的侵蚀现象,接着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产品侵蚀时间的影响因素,最后通过模型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企业产品侵蚀时机的选择,并得到一些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正海  刘肖  路婷  
高技术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构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首先从细分行业角度,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6个细分行业2009-2013年创新效率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其次从区域省市的角度,抽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区域内10个省市进行了高技术服务业2013年创新效率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创新效率较强,个别细分行业之间创新效率差异较大,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三大区域之间以及三大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参差不齐,等等。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提升的...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徐琪  
随着经济全球化,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呈现互动发展的态势。从知识密集型制造业和高技术服务业演进的角度,分析了两者的发展历史过程。知识密集型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相随相伴,主导着制造业的创新和服务业自身创新的过程。一方面高技术服务业促进了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发展,另一方面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不断改造、提升也进一步加强了高技术服务业在城市产业中的地位,两者形成了互动发展的价值链体系,从而产生价值增值。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萃  
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演进的视角切入,对比考察了不同阶段高技术服务业为工业企业所提供的创新服务模式及其特征,并将两者合作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相结合,构建出一个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理论研究表明,合作创新的净效应最终取决于创新收益与问题成本之间的权衡。在成本与收益的交互作用下,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S型的三阶段动态演进关系: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初期和成熟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增;而在中间的调整转型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减。这一理论推论得到了中国现实数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萃  
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演进的视角切入,对比考察了不同阶段高技术服务业为工业企业所提供的创新服务模式及其特征,并将两者合作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相结合,构建出一个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理论研究表明,合作创新的净效应最终取决于创新收益与问题成本之间的权衡。在成本与收益的交互作用下,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S型的三阶段动态演进关系: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初期和成熟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增;而在中间的调整转型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减。这一理论推论得到了中国现实数据的实证支持,而且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创新的收益递减现象已渐次显现。因此,如何运用政府的调控手段,在充分发挥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支撑效应的同时,减少合作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缩短调整转型期,将是中国未来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高智  鲁志国  
我国是装备制造大国,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实现转型升级、由大变强的必然途径。本文利用全局参比的DEA-Malmquist模型和耦合评价模型,采用2007-2016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测算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及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间的产业融合水平,并构建面板Tobit模型分析产业融合对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上不断上升,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速度大于东部及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水平较低,总体上呈现"金字塔"型分布特点,区域上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点;装备制造业与高技术服务业融合发展主要通过制度变革和技术变革双重机制,对装备制造业的纯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产生正向影响,促进了装备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产业融合之初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主要来自于技术进步,随着装备制造业对新技术的消化、吸收、熟练以及两大产业间制度、管理水平上的深度融合,当期的技术进步效逐渐消退,纯技术效率增长成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来源。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梅  罗公利  田恬  
文章从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给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聚类分析针对2011年知识溢出对我国29个省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状况进行评价。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际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补充。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华广敏  荆林波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快和新技术的发展,服务业转移已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而高技术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性,对制造业效率影响越来越重要。本文引入生产制造成本和创新能力作为中介变量,对中日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影响路径进行比较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日本高技术服务业FDI通过降低生产成本和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均有显著的正效应,而中国只有科学研究、技术服务FDI通过提高创新能力对制造业效率影响显著,其他变量均没有通过中介效应检验。我国应借鉴日本服务业发展的成功经验,注重技术引进和开发,促进高技术服务业FDI对制造业效率的提升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