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158)
- 2023(12293)
- 2022(10193)
- 2021(9399)
- 2020(7930)
- 2019(17869)
- 2018(17476)
- 2017(32924)
- 2016(17256)
- 2015(19533)
- 2014(18781)
- 2013(18867)
- 2012(17260)
- 2011(15388)
- 2010(15554)
- 2009(14613)
- 2008(14631)
- 2007(13065)
- 2006(11547)
- 2005(10708)
- 学科
- 业(81516)
- 济(79101)
- 经济(79019)
- 企(74419)
- 企业(74419)
- 管理(67294)
- 方法(34488)
- 业经(27521)
- 数学(26341)
- 数学方法(26125)
- 农(24728)
- 财(24653)
- 中国(23385)
- 技术(22761)
- 务(18165)
- 财务(18137)
- 财务管理(18121)
- 农业(17761)
- 企业财务(17124)
- 制(17058)
- 贸(16457)
- 贸易(16442)
- 易(16105)
- 策(14808)
- 和(14736)
- 划(14467)
- 技术管理(14393)
- 理论(14328)
- 体(12398)
- 银(11869)
- 机构
- 学院(250493)
- 大学(247078)
- 济(115695)
- 经济(113705)
- 管理(105222)
- 理学(89817)
- 理学院(89002)
- 管理学(88113)
- 管理学院(87611)
- 研究(82991)
- 中国(68030)
- 京(52627)
- 财(50939)
- 科学(46218)
- 所(40666)
- 财经(40311)
- 农(37902)
- 江(37841)
- 中心(37617)
- 经(36874)
- 研究所(36511)
- 经济学(35034)
- 北京(33765)
- 业大(32476)
- 经济学院(31540)
- 院(29888)
- 商学(29719)
- 州(29654)
- 财经大学(29644)
- 农业(29456)
- 基金
- 项目(162732)
- 科学(131385)
- 研究(124261)
- 基金(119873)
- 家(103036)
- 国家(102136)
- 科学基金(89804)
- 社会(82972)
- 社会科(78903)
- 社会科学(78883)
- 省(63031)
- 基金项目(62763)
- 教育(54817)
- 自然(54656)
- 自然科(53520)
- 自然科学(53508)
- 自然科学基金(52679)
- 划(51555)
- 编号(48807)
- 资助(47655)
- 创(40483)
- 成果(38432)
- 部(37058)
- 业(37038)
- 创新(36874)
- 重点(36317)
- 发(36050)
- 国家社会(35529)
- 课题(33191)
- 制(32365)
- 期刊
- 济(130187)
- 经济(130187)
- 研究(76350)
- 中国(54454)
- 管理(45244)
- 财(42273)
- 农(34966)
- 科学(33031)
- 学报(29978)
- 技术(26737)
- 农业(24769)
- 大学(24248)
- 教育(24127)
- 融(23181)
- 金融(23181)
- 学学(22544)
- 业经(21570)
- 经济研究(21462)
- 财经(20796)
- 经(18245)
- 技术经济(17340)
- 业(17261)
- 问题(16359)
- 贸(15432)
- 世界(14670)
- 科技(13890)
- 国际(13619)
- 图书(13008)
- 现代(12669)
- 策(12118)
共检索到388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申静 孟越 杨保珠
基于创新效用的角度,采用综合指数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环境3个维度构建了我国高技术服务业服务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该评价指标体系,对2008年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创新能力进行评价,以验证其信度和效度。根据评价结果,提出提升北京市高技术服务业的服务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服务创新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姚正海 刘肖 路婷
高技术服务业正逐步成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支撑。在构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运用DEA的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模型,首先从细分行业角度,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6个细分行业2009-2013年创新效率分别进行了静态和动态评价;其次从区域省市的角度,抽取我国具有代表性的三大区域内10个省市进行了高技术服务业2013年创新效率的评价。分析结果显示:总体创新效率较强,个别细分行业之间创新效率差异较大,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不均衡,三大区域之间以及三大区域内各省市之间的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参差不齐,等等。基于实证分析的结果,从不同角度提出了促进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效率提升的...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冬冬 韩东林 杜永飞
高技术服务业是我国新型产业,其健康发展对我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知识管理的角度,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模糊综合评价和DEA评价法,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得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能力总体上处于中等水平,但各个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总体较强的结论,同时对其原因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增加创新资源投入、提高创新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协同创新和改善技术创新宏观环境的建议。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玉梅 罗公利 田恬
文章从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同方面的影响分析入手,从投入与产出两个维度给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聚类分析针对2011年知识溢出对我国29个省份高技术服务业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状况进行评价。为知识溢出对高技术服务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实际评价提供参考,同时也为知识溢出与技术创新能力关系的研究提供理论补充。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东林 周冬冬 刘全清
构建了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科技创新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7个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活动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度了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7个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比较了各细分行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差异,并分析其原因。进而利用理想点模型,对2010—2011年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进行了排名。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研发机构的科技创新效率总体良好,但行业差异较大。最后,提出促进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仰东
在对高技术服务业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的内涵和特征;通过比较分析高技术创新项目评价和服务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了高技术服务业项目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项目评价 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萃
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演进的视角切入,对比考察了不同阶段高技术服务业为工业企业所提供的创新服务模式及其特征,并将两者合作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相结合,构建出一个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理论研究表明,合作创新的净效应最终取决于创新收益与问题成本之间的权衡。在成本与收益的交互作用下,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S型的三阶段动态演进关系: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初期和成熟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增;而在中间的调整转型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减。这一理论推论得到了中国现实数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萃
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演进的视角切入,对比考察了不同阶段高技术服务业为工业企业所提供的创新服务模式及其特征,并将两者合作创新的成本收益分析与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阶段相结合,构建出一个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的综合理论分析框架。理论研究表明,合作创新的净效应最终取决于创新收益与问题成本之间的权衡。在成本与收益的交互作用下,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创新之间存在着S型的三阶段动态演进关系:在高技术服务业发展初期和成熟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增;而在中间的调整转型期,两者合作创新收益递减。这一理论推论得到了中国现实数据的实证支持,而且中国高技术服务业与工业企业合作创新的收益递减现象已渐次显现。因此,如何运用政府的调控手段,在充分发挥高技术服务业创新支撑效应的同时,减少合作创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缩短调整转型期,将是中国未来高技术服务业发展面临的另一个挑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月友 韩东林
高技术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成的新业态。文章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专利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技术服务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月友 韩东林
高技术服务业是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而成的新业态。文章运用多元回归的方法,实证分析了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贡献度,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和专利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促进作用,高技术服务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水平的提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程惠英
高技术服务业已成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创新型省份建设的必然选择。与我国高技术服务业发达地区相比,安徽无论在规模还是质量上都存在较大差距。文章指出,创新体制机制,加快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以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点,着力推进产业发展的"三大创新";以产业转型发展为关键点,着力延伸产业发展"三大链条";以集聚支撑发展为切入点,着力建设产业发展的"三大载体";以创新驱动发展为突破点,着力引导产业发展的"三大机制";以财税优惠制度为激励点,着力完善产业的"三大政策"。
关键词:
高技术服务业 体制机制 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姚正海 张海燕
分析、研讨构建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钻石结构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并以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我国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其发展环境良莠不齐,并据此提出了高技术服务业发展环境的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东林 杜永飞 夏碧芸
高技术服务业对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高技术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炼主要影响因子,并测算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结果表明:中国三大区域高技术服务业的综合竞争力水平呈现出显著的差异性,区域内各省市高技术服务业的竞争力水平也参差不齐,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均存在不合理之处。
关键词:
三大区域 高技术服务业 因子分析 竞争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仕鸿 李良胜 徐姝妤
文章运用相关数据,对广东省高技术服务业和高技术产业进行协整分析、相关分析和OLS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同时,高技术服务业与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线性正相关,且高技术服务业对高技术产业生产总值的带动效用明显,高技术服务业总产值每增加1元,带动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6.814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继良 胡健
对高技术服务业的概念、范围及文献进行梳理,从产业集聚方向、程度视角总结归纳高技术服务业的集聚特征。利用第二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高技术服务业集聚强度高于传统服务业和制造业,其影响集聚的因素与制造业有所不同,市场规模、运输距离作用在弱化,而由研发投入强度与专业技术人员比重构成的区域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本则是影响高技术服务业集聚的主要因素。从区域视角分析,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在交通信息、人力资本、市场化进程上存在显著差异。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影响因素 高技术服务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