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334)
- 2023(20427)
- 2022(17297)
- 2021(16201)
- 2020(13632)
- 2019(31130)
- 2018(30692)
- 2017(58434)
- 2016(31463)
- 2015(35266)
- 2014(34888)
- 2013(34401)
- 2012(31505)
- 2011(28263)
- 2010(28026)
- 2009(26124)
- 2008(25754)
- 2007(22766)
- 2006(19958)
- 2005(17919)
- 学科
- 济(129557)
- 经济(129382)
- 业(108288)
- 管理(104197)
- 企(95158)
- 企业(95158)
- 方法(58678)
- 数学(48355)
- 数学方法(47748)
- 财(38993)
- 农(38382)
- 业经(35866)
- 中国(35650)
- 制(28271)
- 务(26397)
- 财务(26315)
- 财务管理(26269)
- 农业(26047)
- 技术(25621)
- 企业财务(24920)
- 贸(24241)
- 贸易(24224)
- 学(23702)
- 易(23618)
- 理论(23248)
- 地方(22554)
- 和(22258)
- 划(20577)
- 银(20399)
- 体(20371)
- 机构
- 学院(446716)
- 大学(445998)
- 济(185579)
- 经济(181884)
- 管理(179532)
- 理学(154810)
- 理学院(153193)
- 管理学(150705)
- 管理学院(149866)
- 研究(147486)
- 中国(114472)
- 京(94880)
- 科学(88140)
- 财(86816)
- 所(72541)
- 农(70554)
- 财经(69026)
- 中心(67323)
- 研究所(65625)
- 江(65580)
- 业大(64140)
- 经(62950)
- 北京(60046)
- 范(56098)
- 经济学(56038)
- 师范(55589)
- 农业(54978)
- 院(53817)
- 州(52262)
- 财经大学(51292)
- 基金
- 项目(300357)
- 科学(238288)
- 研究(222361)
- 基金(219752)
- 家(190350)
- 国家(188764)
- 科学基金(163911)
- 社会(142268)
- 社会科(134947)
- 社会科学(134914)
- 基金项目(115833)
- 省(115833)
- 自然(105320)
- 自然科(102923)
- 自然科学(102899)
- 教育(101965)
- 自然科学基金(101080)
- 划(96802)
- 资助(90203)
- 编号(89779)
- 成果(72169)
- 部(67000)
- 重点(66748)
- 创(65157)
- 发(63633)
- 课题(61479)
- 创新(60353)
- 国家社会(59215)
- 教育部(58064)
- 制(57637)
- 期刊
- 济(205462)
- 经济(205462)
- 研究(133458)
- 中国(87154)
- 管理(70856)
- 财(69342)
- 学报(65550)
- 农(65161)
- 科学(63149)
- 大学(51490)
- 学学(48511)
- 教育(48114)
- 农业(45293)
- 技术(42266)
- 融(39337)
- 金融(39337)
- 财经(34382)
- 业经(34099)
- 经济研究(32726)
- 经(29576)
- 问题(26397)
- 业(25896)
- 技术经济(23933)
- 科技(21973)
- 贸(21216)
- 理论(20977)
- 现代(20877)
- 版(20445)
- 世界(20298)
- 图书(20077)
共检索到664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何健文
以创新周期理论为研究基础,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景气指数。指数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景气状态在近20年先后经历剧烈波动期、平稳振动期以及趋势向上期,景气值有望在2018年达到历史最高位,从繁荣转向低迷的周期转折点可能出现在2020年。认为基于主成分法的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景气指数能有效地描述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发展周期状况和波动态势,准确地筛选出R&D经费内部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增速、技术引进经费支出增速等关键指标因素,为中国政府调整产业扶持政策、优化创新资源供给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杨武 解时宇 宋盼
本文以创新周期为理论依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了中国科技创新景气指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主成分的科技创新景气指数可以很好反映区域科技创新状况,这对我国制定、调整科技创新政策和科技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技术经济 科技创新 景气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陈忠卫 钱丽
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区域间创新水平存在差距,且可分解为5大高技术行业。传统研究关注区域间效率差异,并未考虑区域间技术异质性和区域内行业并联等特征,整体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有赖于区域技术差距缩小和各行业效率同步提升。基于此,探讨异质性技术视角下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及其影响机制。考虑东、中、西部地区企业技术异质性,利用共同前沿理论,在共同前沿和群组前沿下构建并联网络DEA模型,测算分析2007年至2015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效率和区域间技术差距,并对无效率值进行生产技术差距无效和管理无效分解以及行业无效率分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谢传胜 华生萍 徐欣 许凤茹
利用景气指数分析法并结合扩散指数研究了2003—2009年我国风机制造业竞争力强度。得出结论:我国风机制造业已结束混乱竞争局面,正逐步走向但还没有达到有序竞争阶段,产业步入成长期。
关键词:
风电整机 风机制造业 风电产业 景气指数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永安 鲁明明
高技术制造业发展及竞争优势提升依赖于其技术创新能力。以高技术制造业下属行业为研究对象,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分析高技术制造业每个行业动态效率变化值,并结合熵值法确定投入指标权重,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深入研究各创新投入要素对产出的贡献度。结果表明:①我国高技术制造业在2014-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最低,但整体上创新效率发展态势较好;②技术进步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③相同投入要素在不同行业中的贡献度差异较大,主要归因于指标投入强度及技术创新能力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颖
文章选取我国2011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月度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VAR模型构建、白噪声检验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以探究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效果及现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LPI PMI 白噪声检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颖
文章选取我国2011年12月至2015年8月间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和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的月度数据,通过Johansen协整检验、VAR模型构建、白噪声检验和方差分解,实证分析二者之间的联动关系,以探究我国制造业与物流业融合发展的效果及现状,并根据实证研究结果提出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LPI PMI 白噪声检验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章豹 孙陈
创新是产业技术进步和竞争力提升的源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概念和内涵的基础上,设计了由创新支撑保障能力、创新资源投入能力、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技术创新产出能力和技术创新环保能力5大模块共18个指标构成的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用主成分分析法建立评价模型,以装备制造业7个行业作为研究样本,对其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定量评价和实证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技术创新能力 评价 主成分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俞立平 金珍珍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经济逆全球化趋势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从技术创新层面促进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技术创新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机制,并建立面板数据、面板门槛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时,促进作用减弱。国内市场需求较大时技术创新对其的促进作用更大。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不具显著促进作用,仅技术创新水平极低或国际市场需求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产生一定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稍显成效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的促进作用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促进作用相对凸显。
关键词:
双循环 技术创新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俞立平 金珍珍
"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在经济逆全球化趋势的国际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部署,研究从技术创新层面促进双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构建技术创新对国内国际市场的影响机制,并建立面板数据、面板门槛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当技术创新水平提高时,促进作用减弱。国内市场需求较大时技术创新对其的促进作用更大。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不具显著促进作用,仅技术创新水平极低或国际市场需求水平较高时,技术创新对国际市场产生一定促进作用。技术创新有助于国内大循环,在国内国际双循环构建稍显成效后,技术创新对国内市场的促进作用下降,对国际市场的促进作用相对凸显。
关键词:
双循环 技术创新 国内市场 国际市场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吕民乐 金妍
知识密集型服务业(KIBS)通过创造和转移知识推动创新。本文利用2005~2013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定量分析研究KIBS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得出结论:整体上KIBS发展有助于高技术制造业创新;此外,KIBS发展对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影响存在行业间和地区间差异,相比于西部的消极影响,中、东部的KIBS促进高技术制造业创新。因此提出政策建议:积极引导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服务业的转型,加速KIBS的发展;引进外商投资,培养高素质KIBS人才,为中国制造业提供创新动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尽法 吴育华
文章运用Malmquist指数方法,考察了2001~2006年间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效率的变动趋势,并通过Malmquist指数的分解,分析了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效率增长的内在动力。结果表明,造成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效率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而不是规模效率,且研发TFP和技术进步的变化率近年来呈现波动趋势,各行业研发TFP及其构成也存在差异,认为不断提升高技术制造业研发的技术水平是我国高技术制造业研发效率提高的主要发展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郑涛 杨如雪
基于1997—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时序数据,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最小二乘法、工具变量两阶段最小二乘法、中介效应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如何影响产业韧性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技术创新对高技术制造业韧性具有正向效应,且对冲击韧性的正向效应更强;从中介效应角度,产业升级在技术创新对产业韧性的正向影响中发挥中介效应,存在技术创新通过推进产业升级,进而增强产业韧性的间接效应,且对断裂韧性发挥的中介效应强于冲击韧性;从门槛效应角度,产业韧性能够做为门槛变量,在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促进作用中发挥门槛效应,高产业韧性水平下,技术创新、产业升级对产业韧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增强。研究结论为高技术制造业增强产业韧性水平,推进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政策启示。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周淑贞 邓群钊
运用两阶段网络DEA模型测度中国省际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建立Tobit回归模型分析国内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3种技术转移方式在中国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转移对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有显著正向影响,国外技术引进会阻碍高技术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提升,而外商直接投资的溢出效应不显著;国外技术引进与外商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互补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和外商直接投资都对国内技术转移具有显著替代效应。从价值链视角分析不同技术转移方式作用差异的深层原因,并为促进各种技术转移方式协同互补提出建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宏 易海峰 吴若楠
本文基于2009—2019年中国高技术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OFDI强度对企业突破性创新和迭代式创新的影响,以及高管海外经历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制造企业OFDI强度正向促进企业的突破性创新,但与企业的迭代式创新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相关的稳健性检验证实了该结论的可靠性。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高管海外经历强化了高技术制造企业OFDI强度与企业创新之间的关系。另外,通过对行业层面的创新绩效进行分解研究发现,行业的资源再配置效应是OFDI影响创新绩效的重要渠道。本文研究结论可为高技术制造企业高质量“走出去”和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经验支持与政策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