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89)
- 2023(14545)
- 2022(12200)
- 2021(11426)
- 2020(9795)
- 2019(22573)
- 2018(22252)
- 2017(42846)
- 2016(22824)
- 2015(26280)
- 2014(26029)
- 2013(26022)
- 2012(24123)
- 2011(21741)
- 2010(21350)
- 2009(19802)
- 2008(19488)
- 2007(17153)
- 2006(14497)
- 2005(12893)
- 学科
- 济(106795)
- 经济(106700)
- 业(67229)
- 管理(66333)
- 方法(53330)
- 企(53192)
- 企业(53192)
- 数学(48187)
- 数学方法(47716)
- 农(28267)
- 中国(28054)
- 财(24812)
- 业经(21497)
- 贸(21101)
- 贸易(21095)
- 易(20582)
- 农业(19115)
- 技术(18775)
- 地方(18378)
- 学(18268)
- 制(17143)
- 务(15672)
- 财务(15622)
- 财务管理(15586)
- 企业财务(14826)
- 融(14457)
- 金融(14454)
- 环境(14448)
- 银(14411)
- 和(14373)
- 机构
- 大学(336432)
- 学院(335508)
- 济(151047)
- 经济(148521)
- 管理(133612)
- 理学(116447)
- 理学院(115289)
- 管理学(113510)
- 管理学院(112891)
- 研究(112610)
- 中国(85466)
- 京(69776)
- 科学(66414)
- 财(64331)
- 所(55791)
- 农(54116)
- 财经(53136)
- 中心(52327)
- 研究所(50974)
- 业大(48888)
- 经(48619)
- 经济学(48321)
- 江(47081)
- 经济学院(43911)
- 北京(43751)
- 农业(42799)
- 范(40953)
- 师范(40522)
- 院(40190)
- 财经大学(39809)
- 基金
- 项目(229417)
- 科学(182707)
- 基金(170743)
- 研究(165787)
- 家(148788)
- 国家(147682)
- 科学基金(127670)
- 社会(109005)
- 社会科(103777)
- 社会科学(103751)
- 基金项目(89467)
- 省(87094)
- 自然(81903)
- 自然科(80112)
- 自然科学(80090)
- 自然科学基金(78729)
- 教育(76080)
- 划(73877)
- 资助(71254)
- 编号(64810)
- 部(52592)
- 重点(51607)
- 成果(50806)
- 发(49665)
- 创(48153)
- 国家社会(46843)
- 教育部(45567)
- 创新(45212)
- 科研(44306)
- 课题(44064)
- 期刊
- 济(153075)
- 经济(153075)
- 研究(93745)
- 中国(60229)
- 学报(49681)
- 财(49274)
- 科学(48160)
- 农(47661)
- 管理(47520)
- 大学(38246)
- 学学(36324)
- 农业(33162)
- 技术(32147)
- 教育(28049)
- 融(27458)
- 金融(27458)
- 财经(26476)
- 经济研究(26336)
- 业经(23739)
- 经(22867)
- 问题(20828)
- 技术经济(19300)
- 业(19042)
- 统计(18955)
- 贸(18602)
- 策(17043)
- 世界(16433)
- 国际(15623)
- 决策(15356)
- 科技(15148)
共检索到4789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俊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将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变化的源泉分解成技术效率、技术进步、资本深化和人力资本积累四个部分,分析了它们对劳动生产率及其差异的影响。2000-2009年间17个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劳动生产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其中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资本深化则阻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2)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差异缩小了,其中技术效率变化、资本深化是劳动生产率差距缩小的主要原因,而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积累则阻碍了劳动生产率差距的缩小。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雅娇 胡静波
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是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较为关注的问题。随着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战略的逐步实施,我国具有技术、知识密集特征的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增长的重要动力。在梳理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取我国31个省级地区2001-2010年的面板数据,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细分为三类指标,从线性和非线性角度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外部性对劳动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与劳动生产率之间呈现倒"U"形的二次关系,其中,广东省高技术产业集聚专业化的正向效应最接近最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力 杨萌
本文建立了四部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据此得到完全国内增加值系数和完全就业系数,在此基础上提出完全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定位我国高技术产业的国际分工地位。同时以18个国家1995-2007年和我国1995-2011年的高技术产业完全比较劳动生产率为样本,进行跨国、行业间的动态比较,得出我国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以及动态演变特点。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强 郑江淮
文献分析和收敛实证检验发现,中国劳动生产率在国家层面上和产业层面上存在相反的结论,可谓之"地区—产业收敛悖论"。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将1980—2009年各省份的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成产业结构效应、纯生产率效应和配置效应,并利用统计数据检验每种效应的收敛性。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二产业的纯生产率效应存在绝对收敛,但是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是发散的。这正是"地区—产业收敛悖论"存在的内在原因,即地区间生产率的收敛并不唯一地由产业的纯生产率决定,还要取决于产业结构效应和配置效应,而这两个效应在中国恰恰是发散的。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玲
On the base of analyzing the shortcomings of production function,the author analys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growth of productivity of 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y using index method.The results show that 44 73% of the change of productivity is induced by the shift of employed persons between industries.
关键词:
指数方法 劳动生产率 实证分析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张亚云 杨文举
运用基于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模型,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成由技术效率的变化、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三大部分,并运用反事实劳动生产率差异分析法分析2003—2007年我国39个工业行业劳动生产率差异的演变及原因。结果表明:(1)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整体上有所提高,技术效率的变化和技术进步对此具有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较为显著;(2)工业行业间劳动生产率差距扩大,主要源于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的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差距的扩大。为促进我国工业经济协调发展,应不断加大落后行业的资本投资,并改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文举 张亚云
基于DEA的经济增长核算思路,将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分解为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所引致的三个部分。1998~2008年间我国大陆31省的经验分析表明:(1)我国工业发展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2)我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得到了提高,技术效率改善、技术进步和资本深化对此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技术进步的贡献最大;(3)我国省际工业劳动生产率差距呈收敛趋势,其中省际资本深化差异具有促进作用,而技术效率变化和技术进步的省际差异则阻碍了劳动生产率水平差距的缩小。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新颖 王宏伟
文章基于中国各省市2000-2014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方法(SFA)测算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变动,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其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及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近年来比较平稳,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有一定差异。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增长是中国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增长的原因,技术效率起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TFP在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TFP有正向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新颖 王宏伟
文章基于中国各省市2000-2014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方法(SFA)测算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变动,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其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及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近年来比较平稳,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有一定差异。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增长是中国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增长的原因,技术效率起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TFP在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TFP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研发投入和技术引进有正向影响但不显著。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魏新颖 王宏伟
文章基于中国各省市2000-2014年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随机前沿模型方法(SFA)测算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的变动,并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对其溢出效应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样本期内全国及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都是先上升后下降,近年来比较平稳,东、中、西部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有一定差异。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增长是中国高技术产业TFP增长率增长的原因,技术效率起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TFP在区域之间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产业集聚、出口贸易和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TFP有正向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技术溢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许壵
运用横截面分析法和时间序列分析法分别对中国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在1990-2002年间的趋同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表明:三次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均出现了绝对β趋同,其中第一产业的趋同速率大于二三产业且其还出现了σ趋同,而二三产业则表现为σ趋异;第一产业劳动生产率已经接近其稳态,而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的转型过程远未结束。最后指出,我们必须采取如加大投资和制度创新等措施来人为地缩小区域劳动生产率差距以协调区域经济发展。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田成诗 盖美
从静态和动态分析均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大,加大对第二产业的投入,提高其劳动生产率有利于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第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仅次于第二产业,而且在不断提高。因此,我国政策导向应以提高产业劳动生产率来促进经济增长。
关键词:
劳动生产率 经济增长 产业 弹性系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任洲鸿
构建一种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马克思主义按劳分配理论是在当代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进程的理论要求和时代要求。本文认为,应当以唯物辩证法为方法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理论精神,突破传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唯(物质)生产资料所有制论"的理论思维,批判吸收现代西方人力资本理论蕴含着的劳动价值论思想并借鉴其诸多实证研究成果,以系统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力资本化理论为基础实现对按劳分配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
按劳分配 劳动力资本化 理论创新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建翠
文章运用C-D生产函数,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讨论了影响TFP的主要因素,并估算了这些因素对TFP增长的作用。结论是,高技术产业大中型企业的TFP对产出增长起了主要作用,公共部门的研究与发展投入是促进TFP增长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全要素生产率 研究与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中国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基于乡村与城镇两部门的指数方法实证分析
中国工业劳动生产率增长率的省域比较——基于DEA的经验分析
数字经济提升了劳动生产率吗?——基于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高技术产业R&D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基于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方法
我国高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基于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分析
产业结构变迁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及其区域差异——基于Shift-share模型的实证分析
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影响因素实证检验
价格贸易条件、汇率与劳动生产率的实证分析
地区劳动生产率差异分解与条件收敛——基于产业经济的结构分析
基于全劳动生产率的中国各产业生产率的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