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00)
- 2023(16504)
- 2022(14285)
- 2021(13300)
- 2020(11196)
- 2019(25628)
- 2018(25383)
- 2017(48932)
- 2016(26123)
- 2015(29721)
- 2014(29506)
- 2013(29481)
- 2012(27481)
- 2011(24930)
- 2010(24556)
- 2009(22786)
- 2008(22489)
- 2007(19689)
- 2006(17387)
- 2005(15481)
- 学科
- 济(117941)
- 经济(117827)
- 管理(77176)
- 业(73291)
- 企(59358)
- 企业(59358)
- 方法(53255)
- 数学(46036)
- 数学方法(45648)
- 中国(30937)
- 农(30806)
- 贸(28820)
- 贸易(28806)
- 易(27962)
- 财(26966)
- 地方(26469)
- 业经(25458)
- 学(23119)
- 农业(20691)
- 技术(20297)
- 制(19114)
- 环境(18008)
- 和(17820)
- 理论(17375)
- 务(16974)
- 财务(16905)
- 财务管理(16874)
- 融(16514)
- 金融(16512)
- 银(16151)
- 机构
- 大学(383065)
- 学院(379961)
- 济(164034)
- 经济(160902)
- 管理(152076)
- 研究(132160)
- 理学(131562)
- 理学院(130126)
- 管理学(128263)
- 管理学院(127557)
- 中国(98321)
- 京(81844)
- 科学(78794)
- 财(70605)
- 所(65877)
- 研究所(60088)
- 中心(59678)
- 农(58692)
- 财经(57586)
- 业大(54737)
- 江(54456)
- 经(52461)
- 北京(52106)
- 经济学(50068)
- 范(49592)
- 师范(49175)
- 院(48029)
- 农业(45973)
- 经济学院(45455)
- 州(44371)
- 基金
- 项目(259520)
- 科学(205041)
- 研究(191957)
- 基金(189627)
- 家(164781)
- 国家(163516)
- 科学基金(140465)
- 社会(122885)
- 社会科(116696)
- 社会科学(116665)
- 基金项目(100219)
- 省(99886)
- 自然(89584)
- 自然科(87487)
- 自然科学(87468)
- 教育(86343)
- 自然科学基金(85932)
- 划(83435)
- 资助(78677)
- 编号(77557)
- 成果(62626)
- 部(58310)
- 重点(58050)
- 发(56570)
- 创(53873)
- 课题(52776)
- 国家社会(51306)
- 创新(50389)
- 教育部(50130)
- 人文(49233)
- 期刊
- 济(175221)
- 经济(175221)
- 研究(113121)
- 中国(69652)
- 学报(57303)
- 管理(54351)
- 科学(53467)
- 农(52082)
- 财(51683)
- 大学(43296)
- 学学(40368)
- 教育(38150)
- 农业(36964)
- 技术(33828)
- 融(31343)
- 金融(31343)
- 经济研究(29641)
- 业经(27749)
- 财经(27697)
- 经(23810)
- 贸(23612)
- 问题(23472)
- 图书(22510)
- 国际(20426)
- 技术经济(20227)
- 业(20184)
- 理论(18808)
- 世界(18359)
- 科技(18148)
- 商业(17357)
共检索到5607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万科 张莹 刘华
国内循环是中国构建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主体,基于国内价值链分工的省际贸易是国内循环的重要支撑。本文立足于省际贸易收益与损失两个维度,选取省域比较优势与贸易成本,运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模型对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国内循环进行分析。研究认为:中国30个省(区、市,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电子信息产业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并且存在集群分布的特征;贸易成本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区域比较优势与贸易成本反向分布。基于此,本文建议充分利用省域及区域间比较优势差异,降低区际贸易成本,培养与增强核心比较优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万科 刘耀彬
为应对后疫情时代全球电子信息产业加剧的“比较优势陷阱”,中国亟需通过国内价值链省域比较优势的互补协同提升整体国际竞争力。在价值链产品内,基于垂直专业化分工框架,兼顾增值能力与劳动生产率两个维度,使用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设计一个评测国家内部区域电子信息产业真实比较优势的新指标。结果表明,东部沿海省域比较优势强度与广度最为显著,内陆省域比较优势集中于上游能源型部门;制造业部门比较优势凸显,服务业部门比较优势相对薄弱;比较优势高省域集中度与低省域集中度的产业部门中,均存在整体比较优势强弱差异,其中,高省域集中度产业部门比较优势强度更高。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张辽 马翊凡
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出口数据,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服务贸易协定缔约国的出口效率,实证考察了服务贸易协定条款深度对缔约国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增加服务贸易协定条款深度可以显著提升缔约国的出口效率。(2)技术溢出效应、资源配置效应和需求规模效应是服务贸易协定条款深度影响缔约国出口效率的重要渠道。(3)服务贸易协定条款深度增加带来的出口效率提升作用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以及发展中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出口的过程中更加突出。(4)服务贸易协定的生效年限越长,其条款深度的增加对出口效率的提升作用越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启斐 张为付 唐保庆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07和2012年共计90张投入产出表测算了高技术行业使用的本地服务品含量,并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地服务要素供给对下游高技术产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本地服务要素供给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呈现U型关系,即随着本地服务要素投入的增加,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关系;并且该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扩展边际的提升上。在控制内生性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细分行业上,生产性服务要素、消费性服务要素和公共服务要素都可以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出口;其中,生产性服务要素和消费性服务要素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对扩展边际的影响。本文的研究不仅较好地解释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快速增长的原因,更为产业升级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陈启斐 张为付 唐保庆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2、2007和2012年共计90张投入产出表测算了高技术行业使用的本地服务品含量,并在2000—2014年中国省级细分行业面板数据的基础上分析了本地服务要素供给对下游高技术产业出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本地服务要素供给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出口呈现U型关系,即随着本地服务要素投入的增加,高技术产业出口额呈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关系;并且该关系主要体现在对扩展边际的提升上。在控制内生性之后,这一结论仍然成立。细分行业上,生产性服务要素、消费性服务要素和公共服务要素都可以促进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斌
中国在通过引入稀缺高级生产要素获得快速发展之后,面临着开放战略的转型升级。中国需要从要素引进阶段向要素培育阶段升级。本文以企业的创新过程为例,通过构建包含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最终产出的联立方程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内技术要素培育过程这一"黑箱"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量化研究。研究表明,内资企业在创新投入强度上显著强于外资企业,在创新效率上与外资企业没有显著区别,而在创新成果的市场转化上则要显著弱于外资企业。市场化程度的提高能够有效地促进企业的创新,政府机构的研发资助对创新有一定的正面影响。
关键词:
要素培育 企业创新 联立方程模型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高裕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换,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已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据2002-2016年湖北省高技术产业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实证分析创新要素对高技术产业价值链地位的影响,揭示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机制,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检验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路径。研究发现:基础创新、产品创新和创新绩效对于提升高技术产业在全球价值链的分工地位具有重要作用。其中,产品创新的贡献最为显著,基础创新和创新绩效都有明显贡献,政府支持有待加强,企业家精神亟待培育;技术创新驱动高技术产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中介效应因创新要素而异,基础创新主要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创新绩效主要通过提高产业效率和增加产业效益,产品创新则通过产业效率提升、产业结构升级、产业效益增加来提升价值链地位。
关键词:
技术创新 高技术产业 全球价值链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靳卫东 刘敬富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具体实践,采用个体固定效应模型、随机前沿生产模型研究市场结构和行政壁垒对企业技术的影响,结果发现,在创新效率方面,在技术创新能力的边界生产线以下进行创新是企业的常态行为;在创新动力方面,行政壁垒水平不同,市场结构对企业创新有着不同的非线性影响,而市场结构可以通过自身单独作用于企业创新动力;在创新能力方面,只有在与行政壁垒的联合作用下,市场结构才能对企业创新能力产生影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提出提高中国技术创新动力、能力的建议。
关键词:
市场结构 行政壁垒 创新动力 创新能力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黄国祥 沈茹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 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段文斌
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以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考察了这种"技术势能"对我国高技术产业国内投资的挤入(出)效应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FD I对高技术企业国内投资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规模增加越快挤入效应越明显;"技术势能"的扩大对国内投资具有挤出效应,但在2002年前具有明显的挤入效应;在"技术势能"三个组成中,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率的差距抑制了FD I的挤入效应;国内企业的TFP水平对国内投资具有正效应,外资企业TFP水平提升对国内投资具有抑制作用;FD I的进入首先对大型企业投资产生了有利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正在逐步减弱;挤入效应并没有显著倾向于国有企业;潜在市场规模对资本挤入的影响为正。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戴魁早
文章利用1995-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面板数据,在考虑新产品需求、市场化进程等因素的情况下,实证分析了垂直专业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及其行业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垂直专业化对我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资本投入和研发人力投入均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入世后这种促进作用更大;垂直专业化对研发投入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性,在垄断程度较低、技术密集度较高和外向度较高的行业中,垂直专业化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余泳泽 武鹏
在以往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技术势能"假说,认为外商投资企业对东道国技术进步的潜在推动能力,同时受到内外资企业间技术差距和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程度的影响。本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研究表明:外资企业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对内资企业产生了积极显著的技术溢出效应;"技术势能"对技术溢出效应总体上起到了抑制作用,这主要表现在抑制了规模效率改进和技术进步,而在技术效率改进上则表现出了溢出效应。
关键词:
技术势能 FDI 技术外溢 高技术产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丹琪 陈为
选用综合赋权法,从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指标、效益指标、知识创新指标、机构支持指标和政策环境指标这五个维度共23个三级指标对长江中游的高技术产业从2006—2015年的竞争力进行分析。通过与长三角进行对比发现长江中游城市群高技术产业竞争力普遍偏低,处于初级发展水平。对长江中游高技术产业各细分行业比较优势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各省在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上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应当培养自身的竞争力,实现差异化发展。
关键词:
长江中游 高技术产业 竞争力 比较优势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占新 吴国蔚 彭光婷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在经济全球化的环境条件下和日趋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高技术企业必须把研发活动作为竞争战略的关键环节,不断推进企业技术升级、改造和创新,从而保持产业的竞争优势。
关键词:
活动 高技术产业 竞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