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40)
- 2023(15612)
- 2022(12888)
- 2021(11724)
- 2020(9554)
- 2019(21448)
- 2018(20651)
- 2017(38482)
- 2016(20840)
- 2015(23228)
- 2014(22800)
- 2013(22790)
- 2012(21614)
- 2011(20078)
- 2010(20038)
- 2009(18157)
- 2008(18039)
- 2007(15930)
- 2006(14400)
- 2005(13072)
- 学科
- 济(100074)
- 经济(99983)
- 业(55087)
- 管理(55032)
- 企(40928)
- 企业(40928)
- 方法(36856)
- 数学(32290)
- 数学方法(32050)
- 中国(31179)
- 农(28049)
- 地方(26597)
- 业经(22298)
- 学(20440)
- 贸(20254)
- 贸易(20240)
- 易(19656)
- 农业(19461)
- 技术(19151)
- 财(18129)
- 环境(16446)
- 制(16257)
- 地方经济(15676)
- 融(15428)
- 金融(15426)
- 银(15379)
- 银行(15317)
- 发(15068)
- 产业(14969)
- 行(14920)
- 机构
- 学院(310721)
- 大学(310669)
- 济(136205)
- 经济(133890)
- 研究(120512)
- 管理(112716)
- 理学(97083)
- 理学院(95806)
- 管理学(94222)
- 管理学院(93646)
- 中国(89390)
- 科学(75499)
- 京(67976)
- 所(63246)
- 农(62306)
- 研究所(58147)
- 财(56475)
- 中心(52435)
- 业大(49994)
- 农业(49311)
- 江(46710)
- 财经(45401)
- 北京(43289)
- 经济学(43099)
- 院(43001)
- 范(42717)
- 师范(42163)
- 经(41519)
- 经济学院(38977)
- 科学院(37866)
- 基金
- 项目(212563)
- 科学(167768)
- 基金(155039)
- 研究(150090)
- 家(139345)
- 国家(138236)
- 科学基金(115824)
- 社会(98704)
- 社会科(93815)
- 社会科学(93796)
- 省(82558)
- 基金项目(81632)
- 自然(73967)
- 自然科(72289)
- 自然科学(72263)
- 自然科学基金(70999)
- 划(70828)
- 教育(67158)
- 资助(62445)
- 编号(56952)
- 发(52505)
- 重点(49681)
- 部(47019)
- 成果(45356)
- 创(45273)
- 创新(42634)
- 国家社会(42565)
- 发展(41516)
- 课题(41362)
- 展(40871)
- 期刊
- 济(151798)
- 经济(151798)
- 研究(93207)
- 中国(66056)
- 农(57362)
- 学报(56456)
- 科学(52313)
- 管理(41972)
- 大学(41510)
- 农业(39865)
- 学学(39419)
- 财(39286)
- 教育(32392)
- 融(28624)
- 金融(28624)
- 技术(26819)
- 经济研究(25866)
- 业经(24826)
- 财经(22701)
- 业(22043)
- 问题(20428)
- 经(19893)
- 贸(18015)
- 技术经济(16889)
- 世界(16765)
- 科技(16713)
- 国际(16528)
- 版(15418)
- 资源(15298)
- 业大(14628)
共检索到4717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吕承超 张学民
利用空间分析、基尼系数、泰尔指数及其分解的方法,描述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特征和发展趋势,分析区域差异演变态势及其形成机制,在此基础上对影响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区域差异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高技术产业在2000—2011年间发展迅速,但区域发展不均衡,呈现东、中、西部不断递减态势。然而这种区域差异在2003年以后逐步减弱,主要原因是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制造业的贡献以及区域内部差异的减小。动态面板数据系统GMM估计表明,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教育经费、产业投资额和循环累计效应对高技术产业产值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研发费用对于产业发展起到了较弱的负面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胡曙虹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鹏 李悦明 张立琨
以31个省市2005—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别采用空间常系数与空间变系数的模型从全域范围、省域范围探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及区域差异。结果显示,产业的发展受产业的资本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区域要素禀赋结构、区域开放度、区域自然资源禀赋和研发强度的影响,产业具有较大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不同省域间的发展模式不尽相同,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 空间计量 区域发展差异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晓非
本文基于各省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SUPER-SBM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专利政策绩效的差异,并通过Tobit模型研究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四类环境因素对区域专利政策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东南沿海地区专利政策绩效较高;第二,专利政策绩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态势;第三,多数地区存在重研发、轻转化的现象。专利创造、运用和服务环境的优化能提高地区专利政策绩效。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孟晓非
本文基于各省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SUPER-SBM三阶段DEA模型分析研发和转化两个阶段专利政策绩效的差异,并通过Tobit模型研究专利创造、运用、保护和服务四类环境因素对区域专利政策绩效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东南沿海地区专利政策绩效较高;第二,专利政策绩效呈现由东向西递减态势;第三,多数地区存在重研发、轻转化的现象。专利创造、运用和服务环境的优化能提高地区专利政策绩效。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庆金 王强 周雪
以2012-2016年中国东部地区9个省市高技术行业为样本,运用两阶段DEA模型和交叉DEA模型相结合的方法对其高技术产业创新运营效率进行评价,并结合自评效率和他评效率进行地区间效率、行业间效率比较。结果表明,中国东部地区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仍然偏低,但高技术产业区位优势明显,技术开发阶段和经济转化阶段效率表现出差异化特征;通过定性比较分析提出两类触发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前因构型。通过融合两阶段数据包络分析、交叉数据包络分析和定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提出进一步提升高技术产业效率的建议,为高技术产业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钱丽 陈忠卫
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年至2009年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两阶段间的关联有效程度,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偏低,且呈现U型变化趋势,资源利用模式主要为低研发低转化型;企业规模、滞后期效率值等对知识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等对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作用明显,政府支持、金融环境等对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职业高等教育水平、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良好...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李晓斌
本文运用统计数据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科技投入包括资金投入与人力资源投入,企业制度与企业规模等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影响。此外,对于一些不能获得统计数据的因素,通过调查问卷,分析其是否存在影响作用以及不同影响因素重要性的排序。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具有向东部经济发达地区进一步集聚,以及大型化的趋势。高技术产业的科技投入也具有边际效益递减的规律,大型企业在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具有主导作用,在众多影响因素中,大多数调查对象认为制度因素是影响高技术产业发展最重要的因素。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庆 张贝尔 蒋旭东 汤丽洁
本文利用2005-2015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面板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测算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随后采用系统GMM和纠偏LSDV回归方法,从政府支持、创新环境、产业竞争程度、宏观经济环境等方面对长江经济带及上中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宏观经济环境对长江经济带以及上中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均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特别是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效率影响较大。政府支持、创新环境对长江经济带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竞争程度对长江经济带及上中下游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效率产生负面影响。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发展效率 长江经济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沈镭 刘立涛
该文在明晰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能源足量、可持续、合理供给;能源与水、土地、森林等资源配套能力;国家可持续能源政策与地区规划的融合,减缓环境资源的损耗;环境可持续性四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从定量的角度刻画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差异,解析影响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可持续能源政策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制约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能源与森林、土地资源的配套能力是重要基础;能源供应能力是核心所在;从中国东、中、西部来看,西部地区是中国能源可持续性最强的地区,中部次之,东部能源可持续性最弱;从中国八大区域来看,能源可持续性沿海地区最弱,东北和长江...
关键词:
区域能源可持续发展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高举 周俊子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法,从单位出口品所能带来的国内完全增加值和就业量出发,度量了中国代表性省市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样本范围内,中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得到了提高,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都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并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强的带动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提升速度整体上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在2002年之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的生产效率加速提升;中国整体及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快速上升,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所致,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表现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在2002年之后加速上升,与东部代表性省(市)趋于收敛。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韩东林 徐晓艳 李春影
从技术创新的不同阶段分析创新投入、创新环境对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阶段各变量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区域间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群 创新绩效 创新环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君 李伟 张红辉
技术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各类统计口径,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和外资在华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构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指标和方法框架,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提出了正确看待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建议。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樊玉录 陈玉文
基于文献研究和理论分析,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指标体系。采用2000—201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有关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方法和因子分析回归方法,从投入能力、创新能力、支撑能力和政策因素等方面实证分析各因素对高技术产业研发产出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知识产出与R&D经费投入强度、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企业数量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等有显著性关系;市场产出与企业资金投入、人员投入、R&D经费投入强度、利润率和税负率等有显著性关系。最后,为政府及企业合理规划创新资源、科学提升产业研发产出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龙瑜清 汤晓军
当前世界政治经济形势较为复杂,局部地区逆全球化现象时有发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呈上升态势,有些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卡脖子"境况。在此背景下,文章通过分析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已较为完整,但各细分行业仍存在对外依存度高、各行业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地区发展差异较大且合作较少等问题。同时发现影响我国高技术产业链多个环节发展的因素有研发投入、政府政策、国际贸易环境等。由此,结合国家提出的"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提出加大研发投入、精准施策、强化区域融合、对接国内大市场需求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链 双循环 新发展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