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64)
- 2023(19703)
- 2022(16720)
- 2021(15513)
- 2020(12788)
- 2019(29375)
- 2018(28886)
- 2017(54753)
- 2016(29445)
- 2015(33231)
- 2014(32977)
- 2013(32495)
- 2012(30166)
- 2011(27383)
- 2010(27092)
- 2009(24518)
- 2008(23755)
- 2007(20549)
- 2006(18076)
- 2005(16071)
- 学科
- 济(128965)
- 经济(128846)
- 管理(82864)
- 业(79970)
- 企(64337)
- 企业(64337)
- 方法(54311)
- 数学(47238)
- 数学方法(46650)
- 中国(37530)
- 农(34781)
- 地方(30663)
- 业经(29011)
- 财(27285)
- 学(25900)
- 贸(24046)
- 贸易(24030)
- 农业(23607)
- 易(23332)
- 技术(22952)
- 制(21397)
- 环境(21161)
- 和(19573)
- 理论(19323)
- 银(19068)
- 银行(19020)
- 融(18671)
- 金融(18668)
- 行(18323)
- 发(17422)
- 机构
- 大学(417985)
- 学院(417811)
- 济(173969)
- 经济(170503)
- 管理(164312)
- 研究(146719)
- 理学(142261)
- 理学院(140645)
- 管理学(138184)
- 管理学院(137435)
- 中国(109456)
- 京(90153)
- 科学(89988)
- 财(75171)
- 所(73146)
- 农(67625)
- 研究所(66908)
- 中心(65874)
- 业大(61566)
- 财经(60660)
- 江(60247)
- 北京(57398)
- 范(56814)
- 师范(56245)
- 经(55457)
- 院(53787)
- 经济学(52746)
- 农业(52719)
- 州(48889)
- 经济学院(47567)
- 基金
- 项目(289615)
- 科学(229218)
- 研究(212237)
- 基金(210528)
- 家(184029)
- 国家(182547)
- 科学基金(157051)
- 社会(135108)
- 社会科(128188)
- 社会科学(128158)
- 省(112270)
- 基金项目(111220)
- 自然(101204)
- 自然科(98889)
- 自然科学(98865)
- 教育(97220)
- 自然科学基金(97078)
- 划(94849)
- 资助(86511)
- 编号(85501)
- 成果(68314)
- 重点(65474)
- 发(65400)
- 部(64031)
- 创(60723)
- 课题(59456)
- 创新(56754)
- 国家社会(56298)
- 科研(54914)
- 教育部(54901)
- 期刊
- 济(189655)
- 经济(189655)
- 研究(123601)
- 中国(82322)
- 学报(64492)
- 科学(61626)
- 农(61332)
- 管理(61169)
- 财(54602)
- 大学(49355)
- 教育(48568)
- 学学(46337)
- 农业(43313)
- 技术(39542)
- 融(35343)
- 金融(35343)
- 业经(31408)
- 经济研究(31089)
- 财经(29014)
- 经(25049)
- 问题(24669)
- 业(23270)
- 技术经济(21543)
- 图书(21268)
- 科技(20914)
- 贸(19766)
- 资源(19731)
- 理论(18678)
- 世界(18593)
- 统计(18570)
共检索到616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晓明 王雨璇 田泽 丁晨辉
基于绿色发展视域,构建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9—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与状态转移概率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呈现由“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降低的阶梯分布特征,区域间差异有所收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相邻类型跳跃,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虽有一定转移但整体稳定性较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晓明 王雨璇 田泽 丁晨辉
基于绿色发展视域,构建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三维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测度2009—2021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并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的演变趋势、空间分布与状态转移概率特征。研究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存在较大提升空间;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呈现由“东部—东北—中部—西部地区”降低的阶梯分布特征,区域间差异有所收敛;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均表现为相邻类型跳跃,区域高技术产业升级能力虽有一定转移但整体稳定性较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黄永春 左梦婷 黄湛 邹晨
在分析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0—2020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建立空间杜宾模型,从高技术产业集聚视角实证检验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结果显示:(1)公共服务供给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均可以促进当地绿色发展,并对周边地区产生正向溢出效应。(2)高技术产业集聚在公共服务供给和区域绿色发展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即公共服务供给的规模、结构和质量,有助于促进高技术产业的集聚,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3)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绿色发展间存在非线性关系,不同门槛值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作用不同,当集聚程度超过门槛值时,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呈现递减效应。(4)不同类型的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作用存在差异性,相对于基础设施类公共服务,民生类公共服务对区域绿色发展的促进效用更为显著;另外,公共服务供给对区域绿色发展影响也存在区域异质性特征,东、西部和东北地区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提升对区域绿色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中部地区没有体现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胡曙虹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赵蓉 王鉴雪 李强
实证研究了区域融合以及产业融合发展对高技术产业升级韧性的影响。结果发现:流入型和合作型区域融合方式以及高技术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高度融合会增强产业升级韧性。融合发展的作用强度会由于地区产业竞争力以及产业技术含量的不同产生一定差异。门槛回归结果显示:产业融合正向调节作用有限,且具有最优作用区间,区域融合对产业发展的影响会随其变动表现出非线性影响。中介效应检验表明:资源配置效率、技术效率、产品质量的提升和改善是融合发展助推产业升级韧性提升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
区域融合 产业融合 高技术产业 韧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洁 李婧姝
基于2009—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包含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算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并通过区位熵测度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最后利用面板计量模型以及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直接影响及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我国各地区高技术产业集聚程度呈逐年上升趋势,区域绿色创新效率整体不高,二者均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中西部及东北地区发展较为缓慢;高技术产业集聚有利于区域绿色创新效率的提高,技术创新在其中发挥部分中介效应,研发投入、劳动投入和经济发展水平对绿色创新效率均有显著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春 李海超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3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何维达 付瑶
可持续发展关系着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和科技等各个方面。通过熵值法构建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对北京高技术产业安全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2008年和2010年北京市高技术产业处于不安全状态,其余年份均处于安全状态。另外,较高的研发投入和科技人员投入能够提升企业的竞争力,进而增加产业安全度。因此,通过建立良好的制度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基础融资平台对于北京市高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夏海力 叶爱山 周霞
测算2005—2016年我国26个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判断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区域产业结构升级内在关系,建立省级面板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1)全国及东部、中部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推动作用,而西部地区却呈现显著抑制作用;(2)人力资本对西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显著为正,而外商直接投资、城镇化对其呈现抑制作用;(3)技术进步对中部区域产业结构升级抑制作用显著,对东部地区呈现不显著的促进作用。对此,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区域产业结构 实证研究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天姿
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持续提升趋势。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点;在地区层面体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总体上展现出差异缩小趋势。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赵玉林 刘超 潘毛毛
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数据,测算R&D资源错配并实证分析其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从理论上分析不同R&D资源错配造成绿色创新效率损失的具体机理,采用中国内地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结合反事实方法,测算R&D资源错配造成的绿色创新效率损失情况。结果表明,2000—201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呈不断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仍较低;中国高技术产业存在明显的R&D资源错配问题,R&D资本和R&D人力错配均属于资源配置过多的情况;R&D资源错配对绿色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整体上造成中国高技术产业绿色创新效率损失值为0.061 4,损失率达26.4%。基于此,必须持续推动要素市场化改革,激发市场活力,消除要素流动障碍,促进R&D资本和R&D人力在区域间合理配置。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斌 李倩 祁源
利用我国高技术产业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门限模型,从金融发展与多维度吸收能力视角实证检验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产业技术进步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存在明显的金融发展和吸收能力"门槛效应"。人力资本、研发投入、经济发展3个维度的吸收能力均存在最低门槛,小于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不显著;跨越门槛后,呈正向FDI技术溢出,FDI技术溢出随着吸收能力的提高而增强。金融发展水平也存在最低门槛值,小于该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不显著;越过该门槛值,FDI技术溢出为正;而金融发展超过某一临界值时,FDI技术溢出效应发挥会由正变得不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