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95)
2023(16307)
2022(13942)
2021(13063)
2020(10849)
2019(24841)
2018(24551)
2017(46838)
2016(25374)
2015(28568)
2014(28549)
2013(28360)
2012(26114)
2011(23740)
2010(23492)
2009(21639)
2008(21233)
2007(18579)
2006(16390)
2005(14782)
作者
(72986)
(60918)
(60457)
(57640)
(38770)
(28960)
(27496)
(23861)
(23039)
(21660)
(20708)
(20652)
(19372)
(19320)
(18833)
(18809)
(18160)
(17806)
(17404)
(17380)
(15191)
(14978)
(14556)
(13801)
(13524)
(13504)
(13450)
(13248)
(12117)
(11928)
学科
(109769)
经济(109634)
管理(76273)
(71058)
(58812)
企业(58812)
方法(46559)
数学(40431)
数学方法(40038)
中国(30234)
(28241)
(26388)
业经(24575)
地方(23397)
(22816)
(21759)
(20110)
贸易(20099)
技术(19957)
(19548)
农业(18664)
环境(17414)
(16663)
(16414)
银行(16372)
(16178)
理论(16035)
(15932)
金融(15927)
(15774)
机构
大学(368458)
学院(365205)
(154122)
经济(151022)
管理(144097)
研究(128114)
理学(124714)
理学院(123269)
管理学(121423)
管理学院(120740)
中国(95177)
(79469)
科学(77081)
(69175)
(63641)
研究所(57965)
中心(56619)
财经(55470)
(55327)
(52191)
业大(52046)
北京(50679)
(50521)
(48504)
师范(48097)
经济学(47375)
(46618)
农业(43164)
经济学院(42707)
(41933)
基金
项目(250864)
科学(199084)
研究(185338)
基金(183924)
(160241)
国家(159009)
科学基金(136629)
社会(119323)
社会科(113303)
社会科学(113277)
基金项目(97649)
(95525)
自然(87007)
自然科(84958)
自然科学(84940)
教育(83828)
自然科学基金(83420)
(81044)
资助(74988)
编号(73993)
成果(60286)
(56438)
重点(56413)
(54347)
(52417)
课题(51280)
国家社会(50042)
创新(49081)
教育部(48618)
(48311)
期刊
(168771)
经济(168771)
研究(111480)
中国(70554)
学报(55174)
管理(53517)
科学(53067)
(51456)
(50431)
大学(42166)
学学(39611)
教育(39144)
农业(35470)
技术(32581)
(30142)
金融(30142)
财经(27413)
经济研究(27404)
业经(25845)
(23547)
问题(22186)
技术经济(18877)
(18782)
科技(18402)
(17913)
图书(17786)
理论(17255)
现代(16592)
世界(16538)
资源(16333)
共检索到5378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杨威  王姣姣  
本文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特征及影响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联系越来越密切,高技术产业空间溢出效应比较明显,且网络强度获得了大幅提升。(2)在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网络中,各地区中间中心度表现出严重的不均衡现象,越是经济发达的地区在整体网络中起到的作用越大。(3)综合加权入度和加权出度来看,北京、广东和上海三省高技术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都非常强,在网络结构中主要承担着“动力源”的作用。中部地区的安徽、河南、湖北及西部地区的陕西和四川五省在网络结构中主要承担着“媒介”和“传导”作用。(4)空间地理位置、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技术创新、交通条件和城市化水平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空间地理位置和城市化水平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空间关联有显著的负向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本文采用数据包络DEA方法,对2003-2009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经济效率表现为区域的不均衡性和时间上的波动性,从地区来看,大部分地区保持了较稳定的增长势头,年增长平均为3.9%,在2003-2009年北京、天津、江苏、山东和广东地区为DEA有效,其它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投入产出冗余,没有达到DEA有效,需要进一步调整投入产出指标以达到DEA有效。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敏  辜胜阻  
关键词: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付英  
本文从技术生态的视角,选取20个指标拟合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评价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区域空间多维结构模型,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和"深度"进行测评并进行了深入剖析。结果显示: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生态位宽度拓展创新水平和发展深度均呈现出由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的分布态势,且各区域内部存在明显差异。同时,技术生态位成长环境空间分布差异明显,不平衡状态相当严重,高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效率、技术创新生态系统适应度呈现出正相关关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鹏  刘兰风  魏峰  张治栋  
文章基于可获得的统计数据,对于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从技术创新投入、技术创新产出和技术创新环境三大方面提出了18项指标的评价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发现总体规模、相对产出和相对投入为主要成分,揭示了各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差异与原因,并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类别判断与分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君  李伟  张红辉  
技术依存度是衡量一个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指标。本文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比较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各类统计口径,引入购买国内技术经费支出和外资在华R&D经费内部支出指标,构建了对外技术依存度的测算指标和方法框架,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对外技术依存度进行了测算与比较,提出了正确看待对外技术依存度指标的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刚  杜德斌  戴其文  胡曙虹  
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为主要指标,采用变异系数和传统与空间马尔可夫链方法,从时间、空间和区域视角来分析1995—2013年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时空演变。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整体上呈现继续缓慢扩大的趋势,出现高水平和低水平趋同俱乐部强化的趋势。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类型发生空间转移的特征是发展水平差距越小,发生转移的概率越高,发展水平的差距越大,发生转移的概率越低。邻域背景明显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发展差异的演变,地理临近效应在低水平、中低水平高技术产业发展地区表现不明显,而在中高水平地区显著增加。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高举  周俊子  
基于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法,从单位出口品所能带来的国内完全增加值和就业量出发,度量了中国代表性省市高技术产业在国际分工中的表现。结果表明,在样本范围内,中国高技术产业参与全球产品内分工的程度得到了提高,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深度和广度都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并对国内经济增长产生了更强的带动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快速提升,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提升速度整体上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在2002年之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的生产效率加速提升;中国整体及代表性省市的高技术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快速上升,主要是劳动生产率的快速提升所致,且东部代表性省(市)的表现优于中西部代表性省份,但中西部代表性省份在2002年之后加速上升,与东部代表性省(市)趋于收敛。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娄兆麟  
当前,世界正处于新技术革命的前夜,我国正处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攻坚时期,作为国家自主创新重要主体的高技术产业(或企业),能否抓住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直接影响中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成效。近年来,在国家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政策大力支持下,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体规模迅速扩张:从2002年至2008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从15099亿元增长到57087亿元,年均增长39.73%;工业增加值从3769亿元增长到14001亿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姚丽  谷国锋  
本文基于2001—2011年中国31省区面板数据,运用ESDA分析工具研究了各省区人均高技术产业产值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分析结果显示:表征区域高技术产业水平的HTI在全域范围内具有正的空间自相关性,表明高技术产业局域性的空间集聚特征明显。通过空间计量模型分析进一步考察了区域技术创新等影响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区域技术创新水平是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核心影响要素,劳动力投入要素的弹性系数大于资金投入要素。另外实证分析也表明空间溢出效应会随地区间距离增大而减小。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婉  康小明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可申  邹卉  
通过选择中国30个省高技术产业1995年至2011年17年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研究各地区创新效率差异问题。结果显示,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平均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创新效率高于全国均值,主要受益于经费收入差异率;中部创新效率较低是由于新产品销售差异率过低;而西部创新效率最低,在于经费收入差异率和资源配置差异率均低导致。各省的创新效率差异来源各不相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何龙斌  何协  杨婉楹  
运用2000—2018年高技术产业统计数据,通过计算营业收入和利润等指标在产业中的占比变化情况,判断产业变化和布局演化,并通过计算空间基尼系数、行业集中度及区位熵研究其集聚程度。研究表明:总体上看,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规模不断扩大,但利润水平并没有得到大幅提升;产业集聚度较高,但经历了"低—高—低"的演变过程,呈倒U形发展趋势;空间布局上以华南、华东、西南地区为主,呈现南强北弱的格局。分行业看,截至2018年,医药制造业在空间上以华东地区为主,苏、鲁等是最大集中区,但行业集中度不高。航空航天制造业在空间上以西北、华北、西南地区为主,陕、津是最大集中区,行业集中度偏高。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在空间上以华南、华东地区为主,粤、苏是最大集中区,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在空间上以华东地区为主,苏、粤、浙是最大集中区,两行业集中度较高。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在空间上以华东、华南、西南地区为主,苏、粤、渝、川是最大集中区,行业集中度很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燕  徐妍  
文章根据1997年~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产值数据,计算了分行业的EG指数和Moran指数,以考察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的行业特性。研究发现:其一,航空航天器制造业为高度集聚,医药类和电子信息类的高技术行业分别为中、低度集聚,这种行业差异主要由政策、技术、资金等多种市场进入壁垒综合导致;其二,航空航天器制造业布局为负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的集聚经济效应尚未明显地向外围地区扩散,其它高技术行业布局均为正空间自相关,说明高产值区域在空间上呈现彼此邻近的片状分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