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71)
- 2023(9959)
- 2022(8414)
- 2021(7947)
- 2020(6581)
- 2019(14760)
- 2018(14423)
- 2017(26728)
- 2016(13851)
- 2015(15454)
- 2014(14609)
- 2013(14628)
- 2012(13701)
- 2011(12618)
- 2010(12314)
- 2009(11343)
- 2008(11043)
- 2007(9682)
- 2006(8538)
- 2005(7610)
- 学科
- 济(68096)
- 经济(68050)
- 业(44292)
- 管理(41905)
- 企(35906)
- 企业(35906)
- 方法(27687)
- 数学(24361)
- 数学方法(24226)
- 中国(20983)
- 技术(20635)
- 农(17658)
- 业经(15492)
- 地方(15002)
- 贸(13712)
- 贸易(13702)
- 技术管理(13447)
- 易(13373)
- 财(12935)
- 产业(12271)
- 农业(12170)
- 制(11388)
- 学(10067)
- 银(10059)
- 银行(10041)
- 融(9961)
- 金融(9960)
- 行(9775)
- 环境(9616)
- 地方经济(8995)
- 机构
- 学院(199181)
- 大学(199143)
- 济(98615)
- 经济(97306)
- 管理(79431)
- 研究(73274)
- 理学(69006)
- 理学院(68294)
- 管理学(67555)
- 管理学院(67166)
- 中国(55633)
- 京(42169)
- 科学(40588)
- 财(39222)
- 所(35671)
- 研究所(32637)
- 中心(32432)
- 经济学(32270)
- 财经(32012)
- 经(29425)
- 经济学院(29188)
- 农(28812)
- 江(27742)
- 北京(27098)
- 业大(26193)
- 院(26180)
- 范(24550)
- 师范(24347)
- 财经大学(23981)
- 商学(22594)
- 基金
- 项目(137858)
- 科学(111920)
- 基金(103276)
- 研究(103242)
- 家(90239)
- 国家(89622)
- 科学基金(77551)
- 社会(70994)
- 社会科(67780)
- 社会科学(67765)
- 基金项目(54498)
- 省(52013)
- 自然(46751)
- 教育(45943)
- 自然科(45767)
- 自然科学(45760)
- 自然科学基金(45041)
- 划(43862)
- 资助(40838)
- 编号(38155)
- 创(35412)
- 创新(32279)
- 发(32189)
- 部(32090)
- 重点(31568)
- 国家社会(31543)
- 成果(29584)
- 教育部(28083)
- 中国(27873)
- 人文(27151)
共检索到29824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广斌 赵川 李祎
遵循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特征,文章运用三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了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研发阶段和转化阶段的创新效率,并依据经济发展程度将中国划分为三大地区,利用Dagum基尼系数探索三大地区创新效率的差异,采用Kernel核密度考察创新效率的分布动态及其演进特征。研究表明:(1)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处于上升阶段,研发效率与转化效率明显不协调;(2)创新效率的总体差异呈持续下降趋势,西部地区的地区内差异远高于其他地区,东部与西部的地区间差异显著,地区间差异是引起创新效率差异的主要原因;(3)创新效率核密度存在右移趋势,波峰的宽度逐渐增加且右拖尾现象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虹 赵雨
文章基于中间产出、最终产出与绿色产出三个维度,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剖析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分布动态演化特征,以Dagum基尼系数分解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空间差异来源,并使用空间杜宾模型观测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结果显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呈现攀升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较高的城市主要聚集于经济发达地区。我国总体及三大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的核密度图均表现出“宽度收窄后拓宽、曲线右移”特点;三大地区内部和区域间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差异均表现出逐步缩小趋势;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指数具有空间条件β收敛特征,且俱乐部收敛特征也相对显著。由此,应打造高技术产业创新引领高地,实施差异化高技术产业创新发展战略,激活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扩大效能,以此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水平。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曲婉 康小明
以1995—2009年31个省级行政区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投入产出数据为样本,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及其构成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创新投入强度是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区域产业结构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异有负效应,现阶段资源优化配置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区域差距作用不显著。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江可申 邹卉
通过选择中国30个省高技术产业1995年至2011年17年的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数据,研究各地区创新效率差异问题。结果显示,三大区域高技术产业平均创新效率差异显著。东部创新效率高于全国均值,主要受益于经费收入差异率;中部创新效率较低是由于新产品销售差异率过低;而西部创新效率最低,在于经费收入差异率和资源配置差异率均低导致。各省的创新效率差异来源各不相同。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创新效率 差异度分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雪洁 李爽
本文建立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与开发部门之间的关联模型,运用动态网络SBM模型测度了2010—2013年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总体效率、时期效率、部门效率以及时期部门效率水平。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距明显;大多数省市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度低于开发部门;研发经费、人员及专利等投入要素普遍存在冗余。今后应从强化高技术产业的基础研究、加强区域技术资源整合、提高专利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创新能力协调度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牧南 王雯殊
目前从区域视角探讨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动态演变趋势的研究基本为空白。为进一步描述和呈现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的演变特征,并分析其隐含的政策启示和管理意义,提出一个较为综合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并结合2006—2017年的相关统计年鉴,对中国不同区域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动态演变趋势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近10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整体呈现出典型的研发和转化不均衡状态,其中转化效率更低。这或许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并在"十三五"期间的区域科技政策制定中适当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志春 李海超
高技术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技术创新的作用至关重要。根据经典物理力学理论构建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三维动态模型,从技术创新动态能力的主导逻辑思维出发,从能力广度、能力深度、能力的生命周期3个角度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模型进行维度分析。研究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动态能力演化过程在空间内形成类似于"S"型的曲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晓梅 夏茂森
对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绩效进行评价,有助于发现和解决高技术产业创新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提高创新体系的运行效率。本文以技术独占因子、人力资源因子、市场效率因子和社会动力因子为基本要素,在构建影响高技术产业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的基础上,运用Excel和Spss15.0软件中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对我国20多个省市地区创新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发现:部分地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独占性不强、创新投入不足、资源配置效率偏低。为了促进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必须加强政策、金融、人才、技术和信息服务体系的建设,形成一个创新的网络体系。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柴天姿
文章从创新投入质量、创新产出质量、创新转化质量与创新扩散质量4个维度切入,建立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基于2015—2022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Kernel密度估计法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的时空演变和动态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呈持续提升趋势。不同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阶梯分布特点;在地区层面体现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具有“高高”集聚与“低低”集聚特征;不同地区高技术产业创新质量表现出显著的空间差异,但总体上展现出差异缩小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耀华 李全
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创新要素相对集中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我国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型产业,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刻不容缓。文章将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研发阶段和成果转化阶段,基于2006—2020年中国28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核密度估计法和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测算并分析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及演化特征。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总体水平较低,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的创新效率高于中西部地区,研发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呈现空间上的两极集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阳 秦金山 王健康 冯银虎
文章基于2011—2018年中国30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运用超效率DEA模型结合Maimquist指数,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水平进行测度。结果显示:从静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创新效率均值为0.5707,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性,其中,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高(0.6249),东北地区的创新效率均值最低(0.3820)。从动态角度来看,研究期间全国Malmquist指数以每年平均1.8%的速度增长,其增长主要来自技术效率(1.9%)和纯技术效率(2.3%)的贡献;有22个省份高技术产业的Malmquist指数处于增长状态,而且,不同省份的Malmquist指数增长来源不同且差异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宋跃刚 张欣
文章使用2009—2018年我国高技术产业投入产出数据,运用DEA-Malmquist模型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区域异质性及动态变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我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效率东高西低,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总体而言,东部地区的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及综合效率最高;从创新过程划分来看,无论是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还是综合技术效率,各地区均表现为技术研发阶段创新效率最高;分阶段而言,在技术研发与技术转化阶段,规模效率增长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市场化阶段,技术进步是拉动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增长的关键因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明 刘可新 陈俊
本文利用双前沿面数据包络法,将评价单元分别同"最优"和"最差"的决策单元相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乐观效率和悲观效率进行测量,综合结果由几何平均效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普遍偏低,22个分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在保持投入的同时,应着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管理科学
[作者]
肖仁桥 钱丽 陈忠卫
从价值链的角度出发,构建规模报酬可变情形下的两阶段链式关联DEA模型,对2005年至2009年中国28个省份高技术产业创新整体效率和两阶段效率进行实证分析,探索两阶段间的关联有效程度,并给出创新资源利用方式的4种模式,然后利用Tobit模型检验创新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考察期内中国高技术产业整体效率和分阶段效率偏低,且呈现U型变化趋势,资源利用模式主要为低研发低转化型;企业规模、滞后期效率值等对知识创新效率影响显著,劳动者素质、产业结构等对科技成果商业化效率的作用明显,政府支持、金融环境等对技术创新的整体效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最后提出进一步提高职业高等教育水平、开展产学研合作机制、营造良好...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晓红 陈范红
准确测度创新效率是客观评价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的基础。通过把高技术产业创新过程划分为技术开发和技术成果转化两个阶段,运用Hicks-Moorsteen指数方法测度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在1997—2010年间,由于技术效率的明显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在技术开发阶段为6.63%,而技术进步则起着阻碍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在技术成果转化阶段的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20.75%,主要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技术效率的提高。根据以上结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为改善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在政策制定时应充分考虑两个阶段的内在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