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1)
2023(15752)
2022(13386)
2021(12505)
2020(10363)
2019(23683)
2018(23509)
2017(44127)
2016(23581)
2015(26791)
2014(26525)
2013(26151)
2012(24495)
2011(22471)
2010(22867)
2009(21078)
2008(20919)
2007(19018)
2006(17162)
2005(15766)
作者
(68567)
(57125)
(56931)
(54140)
(36600)
(27215)
(25693)
(22171)
(21701)
(20730)
(19631)
(19263)
(18557)
(18486)
(17862)
(17719)
(17034)
(16439)
(16426)
(16082)
(14569)
(13993)
(13957)
(13200)
(12916)
(12865)
(12636)
(12631)
(11550)
(11347)
学科
(112057)
经济(111972)
管理(68265)
(67539)
(54532)
企业(54532)
方法(44545)
数学(38499)
数学方法(37845)
中国(34520)
(28888)
地方(27087)
业经(25428)
技术(24597)
(21417)
(20984)
(20791)
贸易(20771)
(20150)
农业(19738)
(19683)
(18694)
银行(18667)
理论(18111)
(18057)
(17798)
金融(17795)
环境(15909)
地方经济(15810)
(15635)
机构
学院(343028)
大学(340698)
(148768)
经济(145901)
管理(128807)
研究(122460)
理学(108979)
理学院(107737)
管理学(105689)
管理学院(105039)
中国(95229)
(74621)
科学(72615)
(66547)
(62035)
研究所(55916)
中心(54991)
(53133)
(52559)
财经(51912)
北京(48584)
(47011)
(46437)
业大(46358)
经济学(46227)
师范(45981)
(43984)
(42940)
经济学院(41431)
农业(40637)
基金
项目(219991)
科学(174494)
研究(164231)
基金(158107)
(137615)
国家(136498)
科学基金(117113)
社会(105295)
社会科(100157)
社会科学(100135)
(87268)
基金项目(81605)
教育(76084)
(72855)
自然(72705)
自然科(71134)
自然科学(71122)
自然科学基金(69861)
资助(65781)
编号(65380)
成果(53866)
(52575)
重点(50549)
(49985)
(48489)
课题(47634)
创新(46082)
国家社会(44282)
发展(42663)
(41988)
期刊
(170963)
经济(170963)
研究(108728)
中国(78658)
管理(53551)
(50983)
学报(49705)
(48889)
科学(48576)
教育(44935)
大学(38522)
技术(36557)
学学(35765)
农业(33903)
(33850)
金融(33850)
经济研究(28680)
业经(27247)
财经(26820)
(23485)
问题(21988)
技术经济(20391)
(19938)
(19074)
统计(19070)
(18069)
科技(17870)
图书(17680)
世界(17295)
国际(17079)
共检索到5409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凯华  余江  高霞  
从政策关注变量间的非线性规模增长关系角度分析产业创新系统的发展特征具有直接的政策实践价值,本研究基于幂律函数构建了可用来量化描述产业创新系统发展基本特征变量间非线性规模增长关系的"规模因子",并基于1995~2009年区域和产业两个层次上的中国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实证度量与比较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研发经费投入(创新投资)与工业总产值产出(经济发展)非线性的规模数量关联,探索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与发展的规模增长关联以及在区域和产业两个层次上的程度差异。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黄东斌  
文章基于熵值法和灰色关联模型,对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演化进程和科技创新对绿色发展不同环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研究,报告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和绿色发展水平的现状,通过采用熵值法,反映了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发展一级指标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关联度大部分属于中度关联水平,内部因素、外部因素、科研投入、科研产出与绿色发展水平二级指标缺乏紧密的互动关系;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与单位产值废水排放量、废气排放量、固体废物排放量的贡献程度较大;近年来资源消耗中科技创新对资源消耗的关联度呈下降趋势。据此文章提出优化科技创新投入结构,加深经济、社会和环境领域的三方融合,重视市场体系建设等政策建议,以期实现高技术产业科技创新驱动绿色发展的研究成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甘师俊  
“开辟技术创新之路,发展高技术产业”是中国改革与发展一个可供选择的途径。1、观念:技术、经济一体化发展。对于科学、技术与经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总是习惯于将科学技术联在一起,称之为“科技系统”,而经济则属于“经济系统一。诚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与技术在时间与空间上的距离都在缩短,激光科学在一两年内就变成为成熟的激光技术,表面物理有时很难与集成电路技术相分离。但是,就两者与经济的关系而言,确存在着重大的差别。科学的功能是探索未知,应该允许离开现实的经济远一点,也可以有一点“浪漫”色彩。而技术却实在得多,它本身就是一种经济资源。我们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斯林  周荣华  武文博  余红心  
本文选取2013~2020年省级高技术产业数据,通过门槛模型,从产业规模和人才供给视角分析了数字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虹吸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1)数字基础设施对地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有显著促进效果;(2)当地区的产业规模以及在校大学生数量低于某一门槛值,数字基础设施对高技术产业创新的促进效果会转为抑制效果。本文提出以下建议:对于产业规模较大且人才供给充足地区,应重点加强科创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而对于产业规模较小且人才供给匮乏地区,由于“虹吸效应”,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将不可避免地被进一步压缩,因此政府更应关注其他民生相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和完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刁秀华  李姣姣  李宇  
本文基于我国高技术产业2003-2013稳步发展阶段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DEA-Malmquist指数分析法生成技术创新效率变量,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将R&D投入、非R&D投入以及知识能量降维为企业规模质量变量,实证检验了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质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门槛效应。实证检验得到以下主要结论:首先,我国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创新效率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中部地区最高,西部地区次之,东部地区最后,技术进步是导致各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低的主要原因。其次,高技术产业的企业规模质量与技术创新效率之间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满足三重门槛回归模型。最后,企业规模质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力度整体上呈正相关关系,在不同的企业规模质量门槛区间内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力,且政府扶持对技术创新效率并非完全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峰  任仕佳  殷秀清  
提高绿色技术创新能力是新时期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基于2008-2017年全国内地28省市面板数据,引入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等环境变量,利用随机前沿函数构建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三阶段组合效率测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表明,政府扶持强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水平对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表现出显著异质性影响,而在消除环境因素造成的统计偏差后,国内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在测度期内呈稳步提升态势,但尚有较大提升空间;高技术产业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存在明显的地域空间差异特征,其中东部地区居高,中西部及东北部地区相对较低;此外,高技术产业企业规模质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双重门槛效应,产业集聚、市场环境、劳动者素质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外资依存度作用不明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任保显  王洪庆  
利用中国2009—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构建SFA模型测度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先从最优R&D资助规模视角研究了政府R&D资助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非线性影响以及企业规模对最优R&D资助强度的影响,然后对高技术产业的最优R&D资助强度特征及区间分布进行分析,最后测度了偏离最优R&D资助强度带来的效率损失。研究表明:政府R&D资助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表现为倒"U"形关系,最优R&D资助强度随企业规模变大而提高;现阶段政府R&D资助主要表现为"挤入效应";东部地区R&D资助强度与最优R&D资助强度差距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小;全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损失具有上升的趋势,且效率损失在东部地区最大,中、西部地区较小。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白俊红  
运用1995—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分行业面板数据,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创新产出,研发资本存量和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创新投入,通过建立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实证检验了企业规模、市场结构及产权结构等因素对创新效率的影响。主要的研究发现有:与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相比,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更适宜表达中国的创新生产过程;企业规模、市场竞争对创新效率有显著的线性正向影响;国有产权和三资产权比重对创新效率均产生抑制作用;是否控制技术机会将影响结果的稳定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甲滨   俞立平  
提升高技术产业创新韧性对于应对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具有重要意义,而创新韧性的整个演化过程均受企业规模的影响。文章基于演化视角定义创新韧性,提出韧性测度方式并采用面板数据模型、面板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企业规模的线性、非线性效应,经由贝叶斯回归分析两者的互动关系。研究发现:企业规模正向影响创新韧性,且两者之间存在良好的互动关系;随着规模扩大,企业规模对创新韧性的影响先由负转正,后正向作用减小;随着韧性水平的提升,企业规模的影响由负转正,且正向作用不断增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伟光  马胜利  姜博  
创新驱动发展是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要内容。创新驱动发展的本质是高技术产业创新向中低技术产业转移和扩散,带动中低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和资源配置优化的过程。本文从知识生产函数角度,构建了一个高技术产业创新驱动中低技术产业增长模型,提出了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根据产业间创新驱动指数的变化,创新驱动发展可分为嵌入驱动、协同驱动、融合驱动和逆向驱动四个具有周期性特征的循环过程,不同阶段的高、中低技术产业发展表现为"收敛"、"融合"、"锁定"、"发散"或"挤出"等不同趋势。干中学、研发和知识溢出等内部因素,以及知识产权、FDI和企业规模等外部条件之间的交互作用,影响着中低技术产业增长向高技术产业收敛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建娟  
构建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1—2010年中国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的3个构成要素——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和银行发展效率与高技术产业的2种技术创新模式——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过程创新模式之间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但与产品创新模式之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得出结论:目前中国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多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而非银行发展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鉴于产品创新是过程创新的目的和载体,目前存在较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代明  刘可新  陈俊  
本文利用双前沿面数据包络法,将评价单元分别同"最优"和"最差"的决策单元相比,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乐观效率和悲观效率进行测量,综合结果由几何平均效率表达。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普遍偏低,22个分产业的研发创新效率差异较大。中国高技术产业在保持投入的同时,应着重提升科技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雪洁  李爽  
本文建立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与开发部门之间的关联模型,运用动态网络SBM模型测度了2010—2013年中国各省市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的总体效率、时期效率、部门效率以及时期部门效率水平。结果显示: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整体处于较低水平且地区差距明显;大多数省市高技术产业研究部门对技术创新的贡献度低于开发部门;研发经费、人员及专利等投入要素普遍存在冗余。今后应从强化高技术产业的基础研究、加强区域技术资源整合、提高专利技术水平等方面入手,提高中国高技术产业研究和开发部门的创新能力协调度及技术资源配置效率。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魏方庆   储军飞   杨锋  
科学合理地评价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对于提升其国际科技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创新价值链理论,高技术产业创新活动一般被划分为研发和商业化两个前后连续的子阶段。本文基于合作共赢的思想,从研发子阶段和商业化子阶段合作视角出发,建立双目标DEA模型。然后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在2013—2015年(包括三个连续的创新周期,即2013年代表2013—2015年;2014年代表2014—2016年;2015年代表2015—2017年)的整体创新效率、研发效率和商业化效率进行评价。实证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率偏低,具有较大的改进空间;高技术产业的研发效率远大于商业化效率,较低的商业化效率是导致整体创新效率偏低的主因;高技术产业的整体创新效率、研发效率和商业化效率存在省际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最后,根据研发效率和商业化效率,本文将29个省级高技术产业划分为四类,为每个省级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提升提出具体策略。本文丰富了评价理论与方法,为高技术产业的创新效率评价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