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68)
- 2023(14090)
- 2022(11554)
- 2021(10500)
- 2020(9042)
- 2019(20678)
- 2018(20136)
- 2017(38735)
- 2016(20738)
- 2015(23694)
- 2014(23575)
- 2013(23835)
- 2012(22239)
- 2011(20065)
- 2010(20040)
- 2009(18939)
- 2008(19329)
- 2007(17459)
- 2006(15129)
- 2005(13932)
- 学科
- 济(104862)
- 经济(104759)
- 业(89982)
- 企(81014)
- 企业(81014)
- 管理(74894)
- 方法(47005)
- 数学(37819)
- 数学方法(37608)
- 业经(32255)
- 财(30493)
- 农(30443)
- 中国(26313)
- 技术(22280)
- 务(22009)
- 财务(21986)
- 财务管理(21957)
- 农业(21580)
- 企业财务(20796)
- 贸(20100)
- 贸易(20092)
- 易(19587)
- 制(19219)
- 和(17649)
- 地方(17288)
- 划(16670)
- 策(16412)
- 理论(15691)
- 学(15134)
- 体(14765)
- 机构
- 学院(317642)
- 大学(312690)
- 济(146887)
- 经济(144511)
- 管理(127359)
- 理学(109379)
- 理学院(108324)
- 管理学(107066)
- 管理学院(106459)
- 研究(106256)
- 中国(83506)
- 京(65482)
- 财(65029)
- 科学(61158)
- 所(53850)
- 农(53481)
- 财经(52422)
- 研究所(48629)
- 中心(48074)
- 经(47662)
- 江(47462)
- 经济学(46232)
- 业大(44343)
- 农业(42231)
- 经济学院(42087)
- 北京(41621)
- 财经大学(38649)
- 院(37431)
- 州(37014)
- 范(36336)
- 基金
- 项目(204748)
- 科学(163468)
- 基金(151368)
- 研究(151346)
- 家(130925)
- 国家(129830)
- 科学基金(112518)
- 社会(100158)
- 社会科(95325)
- 社会科学(95300)
- 基金项目(79736)
- 省(79208)
- 自然(70389)
- 自然科(68812)
- 自然科学(68791)
- 自然科学基金(67687)
- 教育(67432)
- 划(65598)
- 资助(61619)
- 编号(59215)
- 部(46757)
- 成果(46116)
- 创(46102)
- 重点(45907)
- 发(45779)
- 业(43695)
- 国家社会(42746)
- 创新(42401)
- 教育部(40338)
- 课题(40170)
- 期刊
- 济(162713)
- 经济(162713)
- 研究(93564)
- 中国(58703)
- 财(53715)
- 管理(50689)
- 农(49468)
- 科学(44136)
- 学报(43801)
- 农业(34147)
- 大学(33633)
- 学学(32066)
- 技术(30864)
- 融(28061)
- 金融(28061)
- 业经(27266)
- 财经(27178)
- 经济研究(26928)
- 教育(24361)
- 经(23717)
- 问题(21809)
- 业(21720)
- 技术经济(20691)
- 贸(19223)
- 世界(17716)
- 国际(16430)
- 商业(15877)
- 统计(15620)
- 现代(15562)
- 策(14829)
共检索到4729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小蒂 王中兴 张弛
如何利用技术引进提升内资企业的市场绩效是一个重要课题。针对后发优势理论与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市场份额不断下降的矛盾,通过实证分析1995—2005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新产品销售等数据,发现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存在着显著的双重效应,即内资企业技术引进费用与其新产品销售收入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与其新产品出口销售收入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内资企业技术引进双重效应的产生原因,即内资企业受发达国家技术出口限制,导致其通过后发模仿来进行技术创新的成效不显著。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千慧雄
引进国际先进技术,同时对引进技术进行有效的消化吸收是落后国家提高技术能力,加速技术追赶,最终实现自主创新的有效途径。然而,企业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是一项昂贵的学习性活动,不会自动发生,企业对引进技术消化吸收的重视程度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理论研究表明,企业消化吸收与技术引进支出的比值是与该行业世界技术进步的速度负相关,与企业的人力资本存量及该行业的市场竞争程度正相关,1999—2007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经验数据也支持这一结论。因此解决中国企业目前"重技术引进,轻消化吸收"问题不能靠简单的政策刺激,应从加大高等教育投资,快速积累适合企业技术要求的人力资本,以及深化市场改革,推动企业间积极有效竞...
关键词:
技术引进 消化吸收 创新 高技术产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建丽 孟令杰 王琴
本文以中国高技术产业13个细分行业1997~2011年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利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对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以及内资企业技术吸收能力在FDI技术溢出过程中的门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FDI研发活动对内资企业存在正向技术溢出效应;内资企业研发资金强度和研发人员强度对FDI技术溢出有非线性影响,并存在显著的单门限效应,当超过各自的门限值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均有显著提高。另外,内资企业研发投入、对外开放程度都是生产率增长的重要影响因素,但企业规模对生产率增长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王永军 邱兆林
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有重要推动作用,FDI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溢出效应存在较大区别。采用2005—2013年中国高技术产业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FDI和自主研发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FDI对内资企业的技术研发能力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但对内资企业的创新成果转化的溢出效应不显著;政府研发支出和企业研发支出对内资企业技术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的影响都不显著,研发资本支出的利用效率较低。提高内资企业研发资本利用效率和研发人员素质有利于增强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和创新成果转化能力。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健 赖文杰
基于2009—2018年中国内地30个省市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从定量角度分析高技术产业相对转移规模和转移特征,并运用静态面板模型和动态面板模型检验产业转移能否提升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以及通过何种路径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研究表明,高技术产业总体呈现从东部向中西部转移的趋势,并在局部地区存在梯度转移特征,不同子行业转移和集聚趋势存在显著差异;产业转移能显著提升承接地高技术产业全要素生产率,但产业转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路径存在行业异质性,各行业产业转入对纯技术效率的正向影响显著,说明产业转移主要通过纯技术效率促进承接地产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产业转移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卜洪运 吕俊杰
高技术产业自身的发展以及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和渗透将产生各种影响。本文从高技术产业的发展特性和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作用方式入手,分析了高技术产业所产生的四种效应以及利用这些效应的方式。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传统产业 产业链条 经济效应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向武 周文泳
技术引进创新是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式。基于生态系统理论和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1995-2014年)》中技术引进相关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运用MAPE方法判别模型预测能力,基于模型参数和生态系统理论分析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生态关系,运用微分方程理论和稳定性理论分析技术引进演化趋势。结果表明:国内技术购买与国外技术引进不存在稳定平衡点,国外技术引进抑制了国内技术购买,国内技术购买促进了国外技术引进。两者发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伟
本文运用1996—2007年我国16个高技术行业的面板数据定量分析了外资企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竞争效应以及出口结构对内资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分别按利润率水平、外资企业进入度和外资企业出口结构进行了分组检验,得出了相应的研究结论。从短期来看,外资企业进入的市场冲击效应较大,挤占了内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产生负面影响。从长期来看,随着内资企业对外资企业先进技术的模仿、学习和人员交流等,对国外技术的消化吸收能力逐步增强,外资的正面技术溢出效应会慢慢体现出来。
关键词:
外资企业 内资企业 高技术产业 技术创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洪世勤
如何用高技术来改造传统产业是理论界和产业界一直热衷的话题,却很少有人充分注意到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的溢出效应。本文在对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效应和传统产业吸收困境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若干建议。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溢出 溢出效应 传统产业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洪世勤
如何用高技术来改造传统行业是理论界和产业界一直热衷的话题,却很少有人充分注意到高技术产业对传统行业的溢出效应。本文深入分析了传统产业利用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需要具备的能力、传统产业利用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实现路径和高技术产业对传统产业技术溢出的主要障碍性因素,并提出了若干建议,对我国现阶段的经济运行进入良性循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 技术溢出 溢出效应 传统产业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何向武 周文泳 李明珠
基于创新生态理论和Lotka-Volterra模型,构建高技术产业技术自主研发、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3种技术创新方式间的生态关系模型,以《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中技术创新相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研究,基于模型参数估计值,从自然增长率、规模限制性数、相互作用关系3个方面分析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生态关系。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整体自主研发与技术改造的生态关系是偏利技术改造竞争,自主研发与技术引进的生态关系是协同共赢,技术改造与技术引进的生态关系是偏利技术改造竞争;不同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3种技术创新方式生态关系的差异性较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志远 章雯
文章将中国的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划分为八大综合经济区,利用2001—201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不同经济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在经济发达的三大沿海经济区,出口退税政策对高技术产业出口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东北和长江中游次之,在黄河中游、大西南和大西北经济区,出口退税政策的调节作用很微弱,且结果不显著。
关键词:
区域视角 出口退税 高技术产业出口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姚正海 张海燕
区域产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同时为创新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提升了区域创新人才的吸引力并导致创新人才集聚。通过创新人才对高技术产业发展拉动效应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创新人才培养、加速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创新人才 高技术产业 拉动效应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月花 曹娣 薛伟贤
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是高技术产业发挥产业集群优势并表现出强大竞争力的经济学内在机制,也是区域高技术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在驱动力。本文采用效用值法,结合高技术产业集群表现出的技术、人才、投资集聚效应以及协同效应和知识外溢效应,从技术创新与扩散能力、经济推动能力和社会促进能力三个方面对陕西高技术产业集群效应做出分析并提出提升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邵海燕 卢进勇 杨杰
对外商直接投资是否以及如何影响了内资企业的生产率,现有的研究尚无统一定论。本文运用中国高技术产业行业层面数据检验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外资促进了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增长。进一步研究发现,外商直接投资较少的行业,内资企业研发资本投入的增加导致生产率的增长越快;外商直接投资较多的行业,内资企业增加研发人力投入会加快生产率的增长越快。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创新与出口间因果关系分析——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FDI对我国高技术产业技术溢出的非线性效应——基于13个细分行业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高技术产业集群的动因分析
技术差距、FDI知识溢出与内资企业创新能力——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实证检验
我国高技术产业R&D能力、技术引进与创新绩效——基于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
我国高技术产业关联效应实证分析
高技术产业与高技术服务业关联性的实证分析
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多样化、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动力——基于省域高技术产业制造业、高技术产业服务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企业衍生:高技术产业集群成长的动力
FDI双重溢出效应对创新追赶绩效的影响机制——基于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