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51)
2023(3710)
2022(3065)
2021(3119)
2020(2512)
2019(5887)
2018(5632)
2017(10116)
2016(5486)
2015(6480)
2014(6080)
2013(6281)
2012(6033)
2011(5776)
2010(5506)
2009(5093)
2008(5002)
2007(4107)
2006(3600)
2005(3375)
作者
(16809)
(14198)
(14171)
(13459)
(9263)
(6897)
(6342)
(5599)
(5499)
(5051)
(4884)
(4772)
(4732)
(4672)
(4542)
(4394)
(4221)
(4207)
(4037)
(3962)
(3727)
(3513)
(3501)
(3269)
(3190)
(3078)
(3047)
(2971)
(2926)
(2924)
学科
(26578)
经济(26555)
方法(12357)
数学(11748)
数学方法(11724)
管理(10900)
中国(10814)
(9949)
(8360)
贸易(8355)
(8288)
(6490)
企业(6490)
(6031)
(5281)
关系(5053)
(4922)
(4673)
(4480)
(4439)
银行(4431)
(4379)
环境(4226)
(4144)
金融(4142)
(4110)
出口(4109)
出口贸易(4109)
(4011)
及其(3934)
机构
大学(85459)
学院(81962)
(43919)
经济(43523)
研究(37947)
中国(28999)
管理(26507)
理学(22895)
理学院(22531)
管理学(22315)
科学(22234)
管理学院(22172)
(20167)
(18919)
研究所(18753)
(18073)
(17286)
经济学(15868)
中心(15322)
农业(14620)
财经(14387)
经济学院(14332)
(13553)
科学院(13249)
(12900)
业大(12654)
北京(12438)
财经大学(11003)
研究中心(10889)
研究院(10025)
基金
项目(56665)
科学(44730)
基金(44587)
(40893)
国家(40660)
研究(38054)
科学基金(33264)
社会(26755)
社会科(25537)
社会科学(25534)
基金项目(22538)
自然(20942)
自然科(20503)
自然科学(20488)
自然科学基金(20178)
资助(19076)
(18159)
(16943)
教育(16754)
中国(15537)
(14330)
重点(13427)
国家社会(13115)
(12692)
教育部(12104)
编号(12039)
(11766)
创新(11330)
重大(11275)
科研(11136)
期刊
(43346)
经济(43346)
研究(27094)
学报(17934)
(17058)
中国(16676)
科学(15362)
大学(12948)
学学(12432)
农业(12271)
(11628)
管理(10187)
经济研究(8898)
(8199)
财经(7947)
世界(7857)
(7583)
国际(7571)
(7454)
金融(7454)
(7037)
问题(6311)
技术(4865)
教育(4715)
业大(4598)
(4236)
业经(4212)
农业大学(4186)
技术经济(4008)
(3825)
共检索到1241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赵伟全  杨文香  李亚宁  刘大群  孟庆芳  张汀  
【目的】对采自中国10个省(区)的马铃薯疮痂病菌进行分子水平鉴定。【方法】采用结合生物学特性和16SrDNA序列特点的方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分析。【结果】中国的Streptomyces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scabies标准菌株ATCC49173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100%,但中国的菌株不能以甘露醇为单一碳源,对10IU·ml-1青霉素不敏感,能产生硫化氢。而中国的S.acidiscabies菌株与美国的S.acidiscabies标准菌株ATCC49003的16SrDNA序列同源性为99.8%,但能以棉子糖为单一碳源,对苯酚(0.1%)和结晶紫(0.5μg·ml-1)敏感,不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郭凤柳  张海颖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目的】马铃薯疮痂病菌具有明显的组成多样性,通过筛选不同疮痂病菌的通用探针引物,建立针对该类病原菌的定性检测方法。【方法】以目前中国存在的不同致病种的代表菌株CPS-1(Streptomyces scabies)、CPS-2(S.galilaeus)、CPS-3(S.acidiscabies)、CPS-4(S.turgidiscabies)为材料,根据NCBI GenBank中已登记的疮痂病菌特有毒素合成基因簇中的基因txtA、txtB、txtC(P450)、txtD(nos)等序列设计引物,对不同菌株的基因组扩增,选择特异性和稳定性较高的引物作为探针引物,经温度梯度筛选优化反应体系后建立成熟...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刘伯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目的】对来自中国不同地区的30株马铃薯疮痂病菌进行了生物学特性分析。【方法】通过扫描电镜观察菌株的形态学特征,同时测试菌株的生理生化及生长限制因子等指标,利用SPSS软件将结果与11株链霉菌标准菌株进行聚类分析。【结果】30个测试菌株中包括Streptomyces scabies种群10株,S.bobili种群7株,S.turgidiscabies种群1株,S.galilaeus种群6株,S.diastatochromogenes种群2株,S.setonii种群1株,S.enissocaesilis种群3株。【结论】由此可见,中国马铃薯疮痂病菌的组成具有明显多样性,其中S.galilaeu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淑娜  金光辉  李鑫  王鹏程  张春雨  
【目的】研究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接种疮痂病菌后生理特性的变化,为辅助培育马铃薯抗病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马铃薯抗病品种垦薯1号和感病品种荷兰15号感染疮痂病后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不同抗性马铃薯品种块茎感病后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岐化酶(SOD)、多酚氧化酶(PPO)、丙二醛的变化规律。【结果】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 POD、PPO、SOD、丙二醛含量均有所提高。其中,接种后抗病品种POD、PPO活性均显著高于感病品种。疮痂病菌侵染马铃薯块茎后SOD活性处于先降低后升高再降低的趋势,且感病品种酶含量高于抗病品种。接种疮痂病菌促进了抗、感品种中MDA含量的升高,且感病品种中MDA的含量始终高于抗病品种。【结论】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块茎中POD、SOD、PPO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抗病品种块茎内POD活性和PPO活性在接种前后均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而感病品种在块茎内POD活性、PPO活性相对较低,说明块茎中POD活性和PPO活性在马铃薯品种抵抗疮痂病侵染的过程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感病品种接种前后的SOD活性均明显高于抗病品种,接种后抗、感品种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疮痂病菌可诱导感病品种中SOD活性增加的效应更为明显。不同抗性马铃薯块茎接种疮痂病菌后,抗、感品种中MDA含量有所升高,感病品种高于抗病品种,表明感病品种细胞和生物膜被破坏的更严重。综上所述,接种疮痂病菌后,POD活性、PPO活性、SOD活性、MDA含量可作为筛选马铃薯抗疮痂病品种的辅助指标。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宋烨  向君亮  申永瑞  王佳琦  刘权  殷奎德  
为改善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疮痂病日益加重的情况,以疮痂链霉菌Streptomyces scrabies为指示菌筛选拮抗菌,优化菌株的发酵条件,检测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的抑制情况。首先,利用稀释涂布法、平板划线法和抑菌圈法分离筛选到了1株对疮痂链霉菌具有抑制作用的拮抗菌株,通过形态学观察和16S rDNA序列比对鉴定为芽孢杆菌Bacillus,并命名为BU108。随后,采用单因素多水平试验设计方法,对该菌株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最适培养条件为:碳源为葡萄糖,氮源为酵母浸粉,碳氮比为1∶2,磷酸二氢钾(KH_2PO_4)为0.5 g·L~(-1),硫酸镁(MgSO_4·7H_2O)为0.5 g·L~(-1),氯化钠(NaCl)为5.0 g·L~(-1),培养温度为28℃,pH 8,培养时间为22 h。最后,通过盆栽实验检验了芽孢杆菌BU108对马铃薯疮痂病的实际抑制效果,结果显示:BU108施用浓度为1×10~(10)cfu·m~(-2)时效果最好,抑制率为91.6%,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萌  赵伟全  于秀梅  杨文香  张汀  刘大群  
【目的】利用16S rDNA序列对来自中国8个省(区)的34株马铃薯疮痂病菌和15株参比菌株进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采用链霉菌通用引物对34株测试菌株的基因组进行16S rDNA序列扩增,测序后在GenBank中进行BLASTn比对,选取同源性较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34个测试菌株均为链霉菌属,其中Streptomyces scabies12株、S.galilaeus8株、S.bobili6株、S.turgidiscabies1株、S.acidiscabies1株、S.diastatochromogenes2株、S.setonii1株、S.enissocaesilis3株。其中S....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鹏程  金光辉  张春雨  李鑫  
【目的】为明确枯草芽胞杆菌ZD13-5、地衣芽胞杆菌SD24-3和解淀粉芽胞杆菌ZD21-4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效及促生作用。【方法】采用3株生防菌混配后拌入种薯处理和土壤(基质)处理的方式,通过盆栽和田间试验对生防和促生作用进行验证。【结果】盆栽试验表明,所用生防菌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各处理病情指数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ZD13-5+SD24-3+ZD21-4防治马铃薯疮痂病效果最佳且较稳定,2018年和2019年该处理对马铃薯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分别为80.68%和74.68%,2019年该处理种薯拌种产量增幅达23.81%,基质处理产量增幅达31.65%,2种施用方式间差异不显著。与对照相比,SD24-3+ZD21-4拌种处理马铃薯株高显著增加28.89%,SD24-3+ZD21-4基质处理茎粗显著增长56.76%。田间试验中,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病情指数为13.89,土壤处理为23.33,均显著低于对照,其中种薯拌种防治效果达61.60%,显著优于其它处理;土壤处理防治效果仅为35.48%,次于种薯拌种与SD24-3+ZD21-4种薯拌种处理。各处理间促生作用增幅不显著,ZD13-5+SD24-3+ZD21-4马铃薯种薯拌种产量增加26.28%,土壤处理为34.23%。【结论】3个生防菌株对马铃薯疮痂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也能促进植株生长、提高产量,在使用方式上种薯拌种比土壤喷施更适合,该研究可为今后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制剂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鑫  樊吴静  李丽淑  谭冠宁  何虎翼  唐洲萍  
【目的】研究香菇多糖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及生理特性的影响,为广西马铃薯疮痂病生物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马铃薯块茎形成初期,利用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进行叶面喷施,测定马铃薯农艺性状和生理指,评价香菇多糖稀释液对马铃薯疮痂病抗性。【结果】不同浓度香菇多糖稀释液均显著降低马铃薯疮痂病发病率,其中800倍的香菇多糖稀释液对疮痂病防治效果最好,相对防效为79. 98%。与对照处理相比,香菇多糖处理后马铃薯叶片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叶绿素含量,以及POD、PAL和PPO酶活性均有所提高,MDA的含量降低,植株主茎数增加,产量和块茎营养品质均不同程度提高。【结论】香菇多糖可以作为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和诱抗剂应用于农业生产,有利于马铃薯的生长发育,降低疮痂病发病率,提升马铃薯产量和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汤晓莉  薛红芬  邓国宾  杨明挚  王燕云  陈小兰  
以感病品种夏波蒂为材料,研究外源水杨酸(SA)在温室马铃薯种薯生产中,对种薯疮痂病的感病指数和植株生长的影响。通过分析植株叶片过氧化物酶、PAL活性、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等多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探索诱导抗性的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外源SA能显著降低种薯感病率;同时矮化植株,抑制地上部分生长,增强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合成。通过诱导抗氧化酶系活力的提高,SA能有效降低叶片中超氧自由基和MDA的含量,增强植株对疮痂病的系统抗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信净净  于秀梅  赵伟全  刘大群  
【目的】研究马铃薯疮痂病新致病种S.galilaeus菌株CPS-2致病毒素的产生条件、毒素活性和毒素组成情况。【方法】经适宜产毒素培养基和培养时间筛选后大量获取毒素;通过乙酸乙酯萃取、薄层层析、高效液相色谱(HPLC)等技术纯化毒素,所得色谱纯毒素进行质谱分析;采用萝卜幼苗法、小薯片法和幼薯法检测毒素活性。【结果】确定菌株CPS-2的适宜产毒素培养基为燕麦麸皮培养基,产毒素高峰时间为接种后第9天。获得了两个可显著抑制萝卜幼苗生长的毒素组分Ⅱ和Ⅲ,梯度稀释后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毒素浓度与活性呈正相关,且组分Ⅱ可使小薯片和幼薯组织褐变坏死。质谱分析测定组分Ⅱ的分子量为437.1810,组分Ⅲ的分子量...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璐  焦文莉  周如军  李元杰  许梦雪  傅俊范  
为明确花生疮痂病菌毒素种类、提取方法及生物活性,对花生疮痂病菌毒素进行颜色反应、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和薄层色谱分析,以提取液中的毒素含量为指标考察毒素的较优提取工艺,并采用离体叶片测定毒素生物活性。结果表明:花生疮痂病菌毒素提取液呈红色,遇碱变绿,遇酸恢复为红色;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全波长扫描,发现在460nm、525nm、565nm处出现最大吸收峰;薄层色谱分析中出现5条清晰条带,Rf值分别为0.68,0.50,0.35,0.22和0.08。初步明确花生疮痂病菌所产毒素为痂囊腔菌素(Elsinochrome)。花生疮痂病菌毒素以超声振荡法提取效果最佳,提取液中毒素含量为3.11mg·g~(-1),较优提取工艺为:提取试剂为丙酮,菌丝粉碎细度为60目,液料比为100∶1,超声温度为40~55℃,超声时间为60min,超声功率为70~100W,超声提取2次。毒素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毒素具有较强的致病性,能够产生与病原菌侵染相似症状,病斑扩展与毒素接种浓度呈正相关,表明毒素痂囊腔菌素是花生疮痂病菌的重要致病因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莹莹  林菁菁  焦玉霞  施朴才  李正跃  桂富荣  黄琼  
利用NCM-ELISA方法对来自云南省3个县(市)50个样本的马铃薯种薯青枯病菌的带菌量进行检测,检查是否具有青枯病潜在感染。结果表明:寻甸的24个样品中11个带菌;宣威的17个样品中10个带菌;来自昭通的所有样品都不带菌。其中马铃薯主栽地区的主栽品种的青枯病潜在感染量较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红雪   邓登超   杨明王   霍超   曹继芬   谢勇   赵志坚  
【目的】监测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群体对新型高效杀菌剂氰霜唑的抗药性水平,探究氰霜唑的抑菌作用,为晚疫病的绿色防控和杀菌剂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含药平板法测定2015—2020年分离自中国四大马铃薯优势区域的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敏感性,计算EC_(50)、抗性倍数和抗性指数,评估我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抗药性水平。离体法测定氰霜唑对晚疫病菌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抑制表型及其对病原菌致病性的影响。【结果】中国4个马铃薯优势区域160株晚疫病菌对氰霜唑敏感性的频率分布表现为连续单峰曲线,近似正态分布;EC_(50)值处于0.0666~3.8498μg/mL,平均EC_(50)值为(0.5286±0.5394)μg/mL;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较敏感,且敏感菌株在群体中的比例为89.0%,为优势群体,同时检测到低抗菌株,未检测到中抗和高抗菌株。抗药性水平表明,4个优势区域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平均EC_(50)值和平均抗性倍数无显著性差异,北方一作区和西南混作区的低抗菌株频率超过10%。氰霜唑对晚疫病菌菌丝生长、孢子囊产生、孢子囊萌发、游动孢子释放、休止孢萌发等生长发育阶段有显著抑制,严重削弱了其致病性。【结论】中国马铃薯晚疫病菌对氰霜唑较为敏感,4个优势区域的晚疫病菌对氰霜唑的抗性指数相近且极低,抗药性风险较低,仍是目前晚疫病绿色防控的理想药剂。氰霜唑抑制了晚疫病菌的生长发育,从而削弱了其对寄主的致病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缪云琴  孟然然  唐唯  杨仙  李灿辉  
晚疫病是云南省马铃薯第一大病害,近年在云南省种植区有逐年加重的趋势,从1998年发现晚疫病菌的2种交配型以来,有性生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文章以2010年来自云南省马铃薯主产区的86个晚疫病菌菌株为材料,以对峙培养检测法检测结果为准,比较分析了CAPs标记和A2特异性DNA片段扩增方法的准确性。研究证实了2种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均可以准确检测出晚疫病菌A1和A2交配型,但不能区分A2和A1A2交配型。A2交配型占总菌株的82.56%,在云南省所有马铃薯主产区都存在,已成为云南省晚疫病菌群体中的优势交配类型。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广涛  杨志辉  朱杰华  赵冬梅  韩彦卿  
【目的】利用双重PCR技术快速检测马铃薯环腐病菌(Clavibacter michiganensis subsp.sepedonicus)和黑胫病菌(Pectobacterium atroseptica)。【方法】根据GenBank上发表的马铃薯环腐病菌pCS1质粒上纤维素酶A基因序列,对比近缘种及马铃薯上几种重要病原菌的核苷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1对特异性引物CMS1/CMS2,将设计的引物与已发表的PCR检测马铃薯黑胫病菌特异性引物ECA1f/ECA2r结合,经过条件优化后,建立了双重PCR体系。【结果】利用引物CMS1/CMS2扩增出了1条913 bp的马铃薯环腐病菌特异性条带。检测灵敏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