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22)
2023(9795)
2022(8398)
2021(8036)
2020(6968)
2019(16258)
2018(15958)
2017(30027)
2016(16922)
2015(19573)
2014(19598)
2013(19616)
2012(18560)
2011(17035)
2010(16997)
2009(15710)
2008(15810)
2007(14187)
2006(11941)
2005(10903)
作者
(51123)
(43135)
(42995)
(41193)
(27726)
(20977)
(19705)
(16847)
(16280)
(15430)
(14853)
(14404)
(13975)
(13874)
(13858)
(13520)
(13409)
(12728)
(12551)
(12359)
(10951)
(10930)
(10692)
(9802)
(9725)
(9677)
(9659)
(9609)
(8946)
(8853)
学科
(70548)
经济(70485)
(41062)
管理(41051)
方法(34869)
数学(31543)
(31363)
企业(31363)
数学方法(31285)
中国(21447)
(18947)
(17298)
(16282)
(15924)
贸易(15919)
(15553)
(13337)
业经(12419)
农业(12182)
(11614)
银行(11575)
地方(11478)
(11110)
(11107)
金融(11107)
理论(11020)
(10395)
财务(10376)
财务管理(10348)
(10094)
机构
大学(250491)
学院(247427)
(105966)
经济(103944)
研究(92944)
管理(86856)
理学(74807)
理学院(73823)
管理学(72487)
管理学院(72028)
中国(68832)
科学(58194)
(53700)
(50508)
(49305)
(46819)
研究所(45321)
中心(41093)
业大(40351)
农业(40341)
财经(37958)
(36040)
(34750)
经济学(34687)
北京(34191)
(32673)
(32507)
师范(32120)
经济学院(31459)
科学院(28571)
基金
项目(165336)
科学(127863)
基金(119996)
研究(116380)
(107192)
国家(106398)
科学基金(88257)
社会(72947)
社会科(69133)
社会科学(69113)
(63156)
基金项目(62811)
自然(57578)
自然科(56259)
自然科学(56231)
教育(55314)
自然科学基金(55285)
(54509)
资助(50807)
编号(45346)
重点(38646)
(38115)
成果(37782)
(35625)
(34257)
课题(32841)
科研(32370)
创新(32222)
教育部(32096)
计划(31345)
期刊
(109865)
经济(109865)
研究(72836)
中国(50178)
学报(47730)
(45655)
科学(40410)
(36160)
大学(34864)
学学(33009)
农业(31155)
管理(29782)
教育(29158)
(21721)
金融(21721)
技术(20533)
财经(19594)
经济研究(19334)
(17909)
(16973)
业经(15562)
问题(15274)
(14998)
(13445)
世界(13068)
国际(13029)
技术经济(12119)
业大(12062)
统计(11665)
科技(10992)
共检索到3653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芳灿  张树庭  
以24个香菇菌株为材料,对其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及孢子单核体的交配型进行了分析。在菌丝原生质体单核体中,未获得原双核体预期应有的1:1的核型比例。在担孢子中,4种类型的单核体亦不呈预期的1:1:1:1之比。为确定在中国广泛栽培的香菇菌株中所存在的A、B因子的数目,进行了24个菌株单核分离物间的交配试验。鉴定表明,4个野生菌株有7个不同的A因子和8个不同的B因子,而20个栽培菌株仅有13个不同的A因子和14个不同的B因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彭卫红  王波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郑林用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ITS及β-tubulin序列分析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香菇栽培袋是2种香菇菌株菌丝的混杂,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个菌株,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史文斌  张玉飞  李毅志  范文丽  舒黎黎  李天来  杨宇  
在香菇生产中,为了满足香菇生长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实现提质增效,在覆盖材料上寻找一种新型棚膜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探讨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应用效果,在辽宁地区香菇生长关键时期(大暑和白露节气期间)分别测定PEP绿白膜和PVC膜为覆盖材料的2栋大棚内环境因子(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的变化情况,并检测香菇主要品质指标(菇型、颜色、营养物质和氨基酸含量),以期为PEP绿白膜在香菇集约化生产中的优化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以提高辽宁地区夏季香菇生产的水平及产品品质。试验结果表明:7月末(大暑节气),与PVC膜处理相比,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大棚内中午最高温度降低1.6~2.1℃,光照强度由5088lx降至279lx,空气相对湿度由50.1%提高至73.2%;9月初(白露节气),使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可以使棚内空气相对湿度由60.4%提高至71.0%。PEP绿白膜处理对棚内CO2浓度没有显著影响。香菇品质检测结果表明,以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的处理香菇个体大(PEP处理比PVC处理盖径增加17.1%,单菇鲜重增加37.9%,单菇干重增加45.4%)、菇型正、菇体颜色浅、菇柄较长,营养物质含量丰富,但呈味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和氨基酸总量较低,风味不如PVC为覆盖材料的处理。在辽宁地区夏季香菇设施栽培中,采用PEP绿白膜为覆盖材料以期增产的同时,需要进一步优化培养基中营养成分和其他栽培措施,以期提高香菇的口感风味。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薛志香  曾峰  曹秀明  蔡杨星  林冬梅  罗海凌  林占熺  
以鲜菌草五节芒和干菌草五节芒栽培香菇,比较鲜、干菌草两种培养料中,菌丝体的形态结构、子实体的生长情况及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并测定鲜、干菌草栽培所得的香菇子实体中水分、粗脂肪、粗蛋白、氨基酸、灰分和总糖等营养成分的含量及重金属含量.结果表明:鲜、干菌草培养料中,香菇菌丝体的形态差异明显,子实体生长情况相似;鲜菌草培养料的生物学效率高于干菌草;鲜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中粗脂肪、粗蛋白、灰分和氨基酸等4种营养成分的含量略低于干菌草栽培的香菇子实体,前者的总糖含量高于后者,重金属含量均在国家规定的范围内.因此,使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雪凤  郎宁  韦仕岩  吴圣进  王灿琴  吴小建  苏启臣  蓝桃菊  
[目的]筛选出不同种源关系的优良反季节秀珍菇栽培菌株,为广西反季节秀珍菇优良栽培种源的选择及今后优良菌株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8个菌株的栽培品比试验,观测菌丝后期生长、出菇、黄斑病发病、子实体性状等特性,对8个菌株进行农艺性状评价;对8个菌株的DNA进行ISSR-PCR产物扩增电泳检测,以ISSR聚类分析图谱判定菌株的亲缘关系。[结果]菌丝生长后期不吐黄水、黄斑病发病率低、出菇整齐、产量高的菌株是台秀57(农)、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子实体灰黑色且性状较好的菌株是台秀57(农)和秀珍P-6菌株;8个菌株遗传相似性水平为0.59~0.77,在0.59水平上8个菌株分为2个群,在0.68水平上分为4个群。[结论]综合分子遗传及栽培性状而言:台秀57(农)菌株各项栽培性状均表现较好,可以进行栽培推广;秀珍P-6、广温秀珍和台秀(天达)菌株可做育种材料。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丽新  黄卓忠  陈振妮  张焱君  韦仕岩  吴圣进  王灿琴  
为筛选适宜广西本地原料栽培的高温平菇优良菌株,对18个高温平菇菌株在母种、原种及木薯秆(屑)、桑枝屑、桉树皮培养基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生物学效率及农艺商品性状进行了比较试验。结果表明,较适宜广西地区利用木薯秆(屑)、桑枝屑、桉树皮为基质栽培的白菇菌株是P7、P8、P10、P12、P13、P16,黑菇菌株是P1、P3。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波  鲜明耀  王蓓  鲜灵  
对7个猴头菇菌株进行了鉴定和栽培出菇比较试验。经鉴定,H3、H4、H5为同株异名,其他4个菌株均为不同的品种。根据子实体发生快慢,将H1、H7、H8划分为慢生型菌株;H3、H4、H5、H6划分为快生型菌株。品种比较和不同温度下栽培试验结果表明,产量高、质量好的菌株有H1和H6。H1菌株适宜出菇温度范围为15~28℃,最适出菇温度为20~25℃;H6菌株适宜出菇温度为5~28℃,最适宜出菇温度为5~25℃。不同原料组成栽培结果表明,猴头菇在含棉籽壳高的培养料上产量高,随着阔叶树木屑含量增加,产量下降。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夏志兰  江巨鳌  何长征  
为探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在香菇栽培中的应用效果 ,研究了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对香菇发菌、出菇以及后期养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结果表明 :栽培料中添加食用菌增产剂Ⅰ号可以促进菌丝生长健壮 ,减少病菌感染 ,提早出菇和增加产量 ,降低病 (畸 )菇率 ,提高品质 ,添加量以 0 .2 %最好 .在香菇出菇后期通过在食用菌增产剂Ⅰ号中浸泡菌筒也可增加出菇数量 ,极显著提高产量 ,并缩短采菇期 ,浸泡时食用菌增产剂Ⅰ号的添加量以 1∶80 0 (质量比 )为宜 .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乔广行  丁平  李涛  王克荣  
为了验证营养体不亲和性导致细胞凋亡的假说,对栗疫病菌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的降解物进行了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观察了融合细胞的细胞核变化,测定了融合细胞的活性氧产生、脂肪粒积累以及进行了融合细胞死活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亲和群菌株的孢子混合涂板,孵育后经历萌发、细胞融合,融合细胞基因组D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DNA梯状条带,这一特征为营养体不亲和性诱导的程序性细胞死亡提供了新的证据;细胞学上可观察到不亲和性菌株融合细胞细胞核降解、活性氧产生减少、脂肪粒积累增多及融合细胞死亡,这些特征与细胞凋亡的特征相似。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田梦媛  高原  杜双田  程爽爽  陈晓文  杨丽莉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关中地区栽培的香菇优良菌株,以27个香菇菌株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栽培方法,以各菌株的菌种萌动期、菌丝生长速率、菌棒转色期、鲜菇产量及含水率、子实体形态等指标进行综合选择。结果表明:1)不同品种菌株之间、同一品种不同菌株之间农艺性状差异显著;2)选出了庆科212、9608-2、258、9608-1、L-01、L-02及09-1(以当地主栽菌株808-1为对照)7株优良菌株,这7个菌株的农艺性状较其他菌株明显较好。因此,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栽培的菌株,有利于体现菌株本身的农艺性状并且可以提高当地菇农的收入;7个优良菌株可推荐作为陕西关中地区的栽培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贾定洪  王波  郑林用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彭卫红  
以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为研究材料,以香菇931-9为对照菌株,采用拮抗反应及ISSR分子标记方法对2个试验菌株进行鉴定。结果显示,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呈隆起性拮抗反应,ISSR图谱存在显著差异,具有0.310的遗传距离,证实青川县香菇栽培袋分离菌株与对照菌株931-9不是同一菌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灿琴  韦仕岩  吴圣进  覃晓娟  陈雪凤  吴小建  
【目的】利用桉木屑作为栽培主料,进行猴头菇菌株出菇比较试验,筛选出适宜广西栽培的猴头菇优良菌种。【方法】采用55%桉木屑含量的栽培配方进行出菇试验,对10个猴头菇菌株的菌丝生长情况、子实体形态特征、抗杂性、产量表现等性状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在以桉木屑为栽培主料的比较试验中,10个参试菌株的各种性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的是常山猴头菌株和猴头BJ菌株,两者的平均产量较高,分别为276.19和245.10 g/袋;菇体单个重量较大,分别为88.41和77.60g。此外,两者的其它性状均表现良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应正河  林衍铨  马璐  江晓凌  
对4个绣球菌栽培菌株进行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RAPD和SRAP分析,筛选出了15个扩增谱带清晰、多态性好的RAPD和SRAP引物,获得31条明显的多态性条带,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遗传相似系数变异范围为0.15~1.00,遗传差异较大,相似系数为0.79时,4个菌株聚为3个群,相似系数为1.00时,菌株SpA和菌种SpD未能分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崔松松  白莉敏  周可金  孙乐妮  曹媛媛  唐欣昀  
【目的】从油菜根际土壤中筛选油菜亲和性根际菌株,以期获得油菜专用优良特异性根际促生菌。【方法】采用常规稀释平板法从油菜根际筛选油菜根际细菌,提取油菜凝集素进行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测定复筛菌株的产铁载体、吲哚乙酸(IAA)能力,以及1氨基环丙烷1羧酸(ACC)脱氨酶和溶磷活性,采用盆栽试验评价菌株对油菜的促生效果。【结果】经过复筛获得油菜亲和性根际细菌32株,其中30株菌株具有产铁载体能力,16株菌株的产铁载体能力达到5+水平;29株菌株具有溶磷活性,7株菌株产量达到100.00 μg/mL;16株菌株能产IAA,菌株P17的产量最高,达到30.48 mg/L;7株菌株具有ACC脱氨酶...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谢丽源  彭卫红  黄忠乾  谭伟  甘炳成  刘兰泉  
本文比较不同栽培基质灵芝及不同灵芝菌株多糖、三萜化合物含量差异、体外抗氧化活性差异,并分析含量间、抗氧化方法间及抗氧化方法与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不同栽培基质灵芝及不同灵芝菌株间多糖、三萜含量的差异较大,以青杠为栽培基质灵芝粗多糖含量明显低于以厚朴和桑枝为栽培基质灵芝,而在三萜含量方面正好相反;鹿角灵芝的粗多糖含量显著高于其余灵芝菌株,金地灵芝三萜含量最高,多糖和三萜含量间没有显著的相关性。青杠灵芝对3种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均高于厚朴灵芝和桑枝灵芝,金地灵芝、黑灵芝、日本灵芝对DPPH清除作用显著高于鹿角灵芝、安徽灵芝、圆八灵芝、G1、G4,金地灵芝的对羟自由基清除作用显著高于其他灵芝,G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