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806)
- 2023(5791)
- 2022(4819)
- 2021(4720)
- 2020(3905)
- 2019(9182)
- 2018(8893)
- 2017(16651)
- 2016(8755)
- 2015(9925)
- 2014(9630)
- 2013(9898)
- 2012(9268)
- 2011(8651)
- 2010(8359)
- 2009(7803)
- 2008(7552)
- 2007(6329)
- 2006(5662)
- 2005(5334)
- 学科
- 济(41828)
- 经济(41799)
- 管理(22177)
- 业(20103)
- 方法(18880)
- 数学(17108)
- 数学方法(17010)
- 企(15309)
- 企业(15309)
- 中国(14468)
- 贸(10630)
- 贸易(10623)
- 易(10455)
- 农(10274)
- 学(9292)
- 财(8444)
- 制(8210)
- 业经(7449)
- 银(6926)
- 银行(6909)
- 行(6745)
- 融(6569)
- 金融(6569)
- 环境(6447)
- 产业(6339)
- 体(6281)
- 农业(6272)
- 出(6241)
- 结构(6083)
- 关系(5947)
- 机构
- 大学(134274)
- 学院(130308)
- 济(65246)
- 经济(64446)
- 研究(54016)
- 管理(48100)
- 中国(42757)
- 理学(41644)
- 理学院(41137)
- 管理学(40535)
- 管理学院(40301)
- 科学(31810)
- 京(30268)
- 所(27477)
- 财(26260)
- 研究所(25428)
- 农(23427)
- 中心(23030)
- 经济学(21987)
- 财经(21666)
- 经(20185)
- 北京(19907)
- 经济学院(19760)
- 院(19466)
- 业大(19451)
- 农业(18537)
- 科学院(17318)
- 江(17033)
- 财经大学(16483)
- 范(15979)
- 基金
- 项目(90650)
- 科学(72778)
- 基金(70560)
- 家(63658)
- 国家(63296)
- 研究(62638)
- 科学基金(53419)
- 社会(43037)
- 社会科(41091)
- 社会科学(41086)
- 基金项目(36548)
- 自然(34543)
- 自然科(33750)
- 自然科学(33737)
- 自然科学基金(33232)
- 省(30351)
- 资助(29757)
- 教育(27801)
- 划(27635)
- 部(21963)
- 编号(21554)
- 重点(21307)
- 中国(21086)
- 国家社会(19941)
- 发(19619)
- 教育部(18749)
- 创(18424)
- 科研(17612)
- 创新(17553)
- 成果(17183)
共检索到1951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应恒 王善高 严斌剑
中国食物系统不仅是保障全体国民食物安全的核心,而且对全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也有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理解中国食物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确保14亿人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构食物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核算了中国食物系统经济规模及其结构,首次构建了中国食物系统的流程图,明确中国食物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随后利用多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近三十年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变化,分析了食物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运销和餐饮、食物废弃物处理等子系统的演化过程,并从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演化的动力。最后,根据需求指向提出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中国食物系统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食物系统 演化机制 流程结构 需求指向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萌山 秦朗 程广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我国食物系统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构建新时代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开辟了新的战略路径。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食物系统转型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以目标更加高远、结构更加丰富、来源更加多元、供给更加可持续、保障更加安全为食物系统转型要求,以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健康转型、建立区域特色可持续膳食模式、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提高国际市场利用能力、加强资源回收与利用为食物系统转型路径,需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食物供给、强化政策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营养援助、加强顶层设计六个方面综合施策。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物系统转型 路径 战略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朱文博 李国景 陈永福 颜珅
[目的]食物系统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中的比重已达到30%。聚焦居民收入增长对食物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及其带来的碳排放效应,从饮食结构视角考察居民收入增长导致的食物系统碳排放变动。[方法]从微观视角运用EASI需求系统模型分析不同收入增长模式下食物系统碳排放的可能增长路径。[结果]收入增长会使碳排放密集型的牛羊肉等动物类食物的消费量快速增长;在不考虑收入分布变化的收入增长10%~50%的情景下,人均食物系统碳排放的变动在-5.23%~13.99%之间,收入差距缩小和中等收入群体壮大的收入增长模式则会使排放进一步增加;在收入增长幅度低于30%时,农业减排技术进步可以有效中和食物系统碳排放增长,反映出农业减排技术进步对于减缓食物系统碳排放的重要性和有限性。[结论]有必要制订依靠农业减排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综合减排策略,进一步促进饮食的健康和环境协同增效,引导居民的饮食结构向果蔬等植物类食物及“低畜肉,高禽、蛋、奶、水产品”的动物类饮食结构转变。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姚阳 蒋琳琳 王洁
伴随着居民收入增加而引起的膳食结构升级对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根据居民食物摄入数据分析了1961-2009年间我国食物生产用地需求的变化情况及膳食结构因素对其变化的贡献率,并预测了不同膳食模式下我国人口高峰年食物生产用地的需求状况,结果如下:我国人均食物生产用地需求以1984年为节点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v"字型变化趋势,在居民日常摄入的5大类食物中,人均谷类和豆类消费所需农地面积出现下降,而人均动物性食物、蔬菜和纯能量类食物消费所需农地则呈上升态势;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总体上以1984年为界分为先稳定发展后急速增长两个阶段,前一阶段我国食物生产用地总需求量保持在12.5亿亩/年左右...
关键词:
膳食结构 食物生产用地 贡献率 食物安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亚玲 易福金 熊博
随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突出表现为肉蛋奶产品消费的增加。这一变化带动畜牧业快速发展,进而导致豆粕饲料需求以及作为豆粕生产主要副产品的豆油产量增加。本文借助ED模型(Equilibrium Displacement Model)对以上相关市场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旨在分析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变化对中国植物油市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居民不断增长的肉蛋奶产品消费量将会通过畜牧业生产扩张和现代化使豆油产量增加,从而给非大豆类植物油国内供给带来挤压效应。本文研究结论对油料作物种植户和
关键词:
肉蛋奶产品 畜牧业 豆粕 豆油 植物油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季焜
虽然中国在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衣食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近年来人们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却产生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食物和粮食安全做一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目前不但不存在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 ,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食物和粮食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也能够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保持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中国需要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 ,建立粮食安全的新框架。
关键词:
食物安全 粮食安全 政策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樊胜根 龙文进 冯晓龙 司伟 盛誉
食物系统转型已成为国际共识,联合国食物系统峰会的中国方案能够在全球食物系统治理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推动中国和全球食物系统转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渐进式地选择适应不同发展阶段的制度和政策,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研推广,大力实施减贫和国民营养计划,积极保护自然资源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努力推动减少食物损失与浪费,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增强食物系统抗风险能力。这些措施使得中国在推进食物系统转型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农业生产增速放缓且小农依旧占据主导地位、多重形式的营养不良问题并存、水土气资源约束趋紧和灾害频发、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进口依赖持续和国际市场波动、部门间缺乏有效协作等。为推动中国食物系统向高产高效、营养健康、环境可持续、更具韧性、更具包容性的目标转型,应构建跨部门的综合管理决策机制,加大农业产业发展支持力度,构建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改革农业支持和科研政策,建立营养导向型和可持续的农业生产体系,促进居民膳食结构转型。同时应加快乡村振兴,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和国际食物系统治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孟繁盈 许月卿
保障我国食物安全是我国一切建设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在我国农业基础资源日益紧缺以及加入WTO的国情下,食物安全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回顾了食物安全概念的演变过程,综述了我国在自然基础资源与食物安全、食物安全现状及其评价、国际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对食物安全的影响以及食物安全预警和管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未来我国食物安全研究进行了展望。研究表明:今后我国食物安全研究应在以下方面需要加强:在研究内容上,不仅重视食物数量保障,更应注重食物质量安全、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综合食物安全风险评价与预警等方面;在研究视角上,不仅重视宏观食物安全研究,更应重视微观食物安全;在研究方法和手段上,应当充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如网络技术、空间模拟技术以及3S技术等,进一步加强综合食物安全的定量和动态研究。
关键词:
食物安全 进展 展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翠玲 强文丽 牛叔文 王睿 张赫 成升魁 李凡
随着食物生产及消费系统的变革,可持续的食物消费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议题。1978—2017年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结构发生显著变化,导致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需求量和温室气体排放量均呈增加趋势。因此,本文利用多目标规划方法,在满足膳食营养需求的基础上,探讨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最小的食物消费结构。研究结果表明:(1)在仅考虑热量、蛋白质及脂肪等宏量营养素约束时,得到的食物消费结构较为单一,而加入微量营养素约束时,食物结构多样性显著增加,但食物消费比例仍需优化;在营养组成和食物结构双重约束下所得的食物类别及消费量均趋于合理。(2)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与中国当前消费相比,畜禽肉类在热量和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显著下降,豆与坚果类和奶类在蛋白质供给中的比重增加。(3)与中国当前及其他典型食物消费结构相比,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在满足营养的基础上,经济及资源环境成本均较低,表明该优化结构满足可持续食物消费的目标。(4)优化的食物消费结构将使中国人均食物消费的水资源消耗量、耕地资源消耗量、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分别减少312.2 m~3/年、256.0 m~2/年、425.1 kg/年。中国的现状是农业资源日益稀缺,通过倡导合理的膳食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而且对食物消费引发的各类健康隐患具有改善意义。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全世文 张慧云
本文在相似性度量方法的基础上定义了食物消费结构收敛性并提出了相应的检验方法。基于粮农组织的食物平衡表数据,本文分别计算了跨期和跨地区的食物消费结构相似性,进而检验了中国食物消费结构是否已经收敛到稳定状态。研究发现,中国食物消费总量虽然有追赶西方发达国家的趋势,但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在2006年前后已经基本完成,此后进入了缓慢调整的阶段,且营养结构先于食物消费结构升级到稳定状态。当前,收入增长对中国食物消费结构调整的驱动作用已经非常微弱。谷物、肉类和果蔬类的供能结构变化在中国食物消费结构调整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中国与典型国家的食物消费结构也早在2000年前后或更早就已经趋同到了稳定状态。中国三大营养要素的结构几乎完全趋同于日本和韩国,但食物消费结构与两国的趋同程度只达到且稳定在80%左右。对中国未来食物消费需求的预测要更加重视中国食物消费模式的特殊性。
关键词:
食物消费结构 结构升级 结构相似性 收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战略论:新事新办——食物战略的转换不可避免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丰富的劳动力同极为有限的人均自然资源和人均工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建国以来我国曾长期处于为温饱而奋斗的发展阶段中。在这个时期里,粮食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最敏感的战略物资,因而必然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指标。适应于这一发展水平的劳动力——农业自然资源组合方式是“以粮为纲”,其他都是附带的。改革前粮食稳定地占有耕地面积的80%,全国平均一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励汀郁 普蓂喆 钟钰
“大食物观”对我国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应对资源短缺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长的重要战略。但我国食物缺口估算结果差异明显、食物安全与资源安全之论尚不明晰,不利于深入理解践行“大食物观”。基于膳食营养视角,文章从生产、消费、营养多维度估算我国主要食物供需缺口、绘制缺口矩阵,并从环境视角进一步匡算食物缺口下虚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口。研究发现,我国食物缺口至少存在四种类型,其中豆类、奶类等“产需双缺型”和食用植物油、肉蛋等“生产不足型”是关键短板。远期来看,食物供给存在营养不均和资源支撑能力不足两大隐患。文章认为“,大食物观”下,食物安全和资源安全“一体两面”,需保障食物、资源双安全,既要引导居民营养消费、改善食物供需结构,还需拓展国土空间资源、减轻耕地水源压力,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膳食营养 食物安全 资源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