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78)
- 2023(13380)
- 2022(11217)
- 2021(10760)
- 2020(9022)
- 2019(20652)
- 2018(20128)
- 2017(38529)
- 2016(20425)
- 2015(22948)
- 2014(22454)
- 2013(22194)
- 2012(20309)
- 2011(18309)
- 2010(17641)
- 2009(16005)
- 2008(15468)
- 2007(12759)
- 2006(10669)
- 2005(9358)
- 学科
- 济(83273)
- 经济(83181)
- 管理(55692)
- 业(52648)
- 企(42745)
- 企业(42745)
- 方法(42641)
- 数学(38271)
- 数学方法(37784)
- 中国(23142)
- 农(21232)
- 财(20485)
- 贸(18242)
- 贸易(18231)
- 学(18024)
- 易(17864)
- 业经(16703)
- 制(14285)
- 农业(13797)
- 银(13140)
- 银行(13108)
- 务(13033)
- 财务(12989)
- 财务管理(12964)
- 融(12931)
- 金融(12929)
- 行(12562)
- 环境(12473)
- 技术(12439)
- 企业财务(12356)
- 机构
- 大学(291290)
- 学院(286885)
- 济(124695)
- 经济(122673)
- 管理(111477)
- 研究(100438)
- 理学(97716)
- 理学院(96622)
- 管理学(94855)
- 管理学院(94328)
- 中国(77491)
- 科学(61193)
- 京(60665)
- 财(54418)
- 所(49569)
- 农(48574)
- 中心(46175)
- 研究所(45947)
- 财经(45261)
- 业大(43623)
- 经(41841)
- 经济学(40426)
- 江(38584)
- 农业(38435)
- 北京(37604)
- 经济学院(36611)
- 范(36225)
- 院(36185)
- 师范(35789)
- 财经大学(34556)
- 基金
- 项目(205876)
- 科学(164570)
- 基金(155980)
- 研究(145175)
- 家(138337)
- 国家(137335)
- 科学基金(118099)
- 社会(95935)
- 社会科(91243)
- 社会科学(91224)
- 基金项目(82080)
- 自然(77847)
- 自然科(76156)
- 自然科学(76127)
- 省(75640)
- 自然科学基金(74840)
- 教育(66943)
- 划(66066)
- 资助(64123)
- 编号(54623)
- 部(47582)
- 重点(47026)
- 成果(43348)
- 创(43235)
- 发(43087)
- 国家社会(42038)
- 教育部(41046)
- 创新(40658)
- 科研(40585)
- 人文(38950)
- 期刊
- 济(121290)
- 经济(121290)
- 研究(80358)
- 中国(48956)
- 学报(48569)
- 科学(45048)
- 农(42538)
- 财(40936)
- 管理(40012)
- 大学(37444)
- 学学(35657)
- 农业(29761)
- 融(26961)
- 金融(26961)
- 技术(23936)
- 教育(23610)
- 财经(22533)
- 经济研究(21539)
- 经(19514)
- 业经(17940)
- 业(16664)
- 问题(16469)
- 贸(15654)
- 世界(14699)
- 版(14387)
- 国际(13968)
- 统计(13712)
- 技术经济(13340)
- 科技(13086)
- 资源(12943)
共检索到4038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周应恒 王善高 严斌剑
中国食物系统不仅是保障全体国民食物安全的核心,而且对全球粮食安全、食品安全等也有重要影响。为了深入理解中国食物系统的演化及其如何确保14亿人吃饱吃好吃出健康的重要价值,本文在解构食物系统概念、特征的基础上,核算了中国食物系统经济规模及其结构,首次构建了中国食物系统的流程图,明确中国食物系统在国民经济中的位置。随后利用多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近三十年中国食物系统的结构变化,分析了食物原料生产、食品加工、食品运销和餐饮、食物废弃物处理等子系统的演化过程,并从消费需求、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三个方面分析了演化的动力。最后,根据需求指向提出中国食物系统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中国食物系统的未来趋势。
关键词:
食物系统 演化机制 流程结构 需求指向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张波 李忠义 金显仕
2009年8月和10月对渤海进行了底拖网调查,对增殖放流种类之一的许氏平鲉(Sebates schlegeli)进行了胃含物分析和食物选择性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许氏平鲉共摄食7类20余种饵料,主要摄食虾类和鱼类,属虾/鱼食性鱼类。8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日本鼓虾和虾虎鱼类,10月摄食的主要饵料为疣背宽额虾和小黄鱼。与20世纪90年代的研究结果相比,许氏平鲉的摄食发生了显著的年间变化,摄食的虾类饵料增多,鱼类饵料减少;主要饵料种类发生改变,鳀不再是其主要的饵料种类。食物选择性指数的计算表明许氏平鲉摄食的主要饵料种类与喜食的饵料种类有一定差别;许氏平鲉的食物选择性并不完全是由环境中的饵料丰度决定的,说...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慕华
基于营养源视角,运用灰色关联方法考量中国食物自给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961—2013年中国综合食物自给率整体呈下降趋势,2000-2005年呈现明显的倒"U"形变化。从其结构而言,产品间差异较大;就其影响因素而言,生产、消费、贸易环节各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效应各有差异。测算显示,根据目前的生产布局,到2020年除谷物、糖料、蔬菜作物的自给率上升外,大豆、油料、肉类自给率将持续下降。
关键词:
营养源 食物自给率 库存变化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黄季焜
虽然中国在为不断增长的人口提供充足的衣食方面所做的努力和取得的成就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 ,但近年来人们对中国的粮食安全却产生了极大的关注。本文的目的是试图对中国当前和未来的食物和粮食安全做一评估。研究结果表明 ,中国目前不但不存在对国家粮食安全构成巨大威胁的因素 ,而且中国还是世界上所有发展中国家食物和粮食最安全的国家之一 ;中国也能够在未来的几十年间保持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中国需要重新审视粮食安全问题 ,建立粮食安全的新框架。
关键词:
食物安全 粮食安全 政策 中国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萌山 秦朗 程广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大食物观的提出,为我国食物系统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为构建新时代可持续的食物系统开辟了新的战略路径。本文在系统梳理中国食物系统转型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以目标更加高远、结构更加丰富、来源更加多元、供给更加可持续、保障更加安全为食物系统转型要求,以推进绿色农业生产方式、推动食品加工营养健康转型、建立区域特色可持续膳食模式、减少食物损耗与浪费、提高国际市场利用能力、加强资源回收与利用为食物系统转型路径,需要从转变发展观念、创新食物供给、强化政策支撑、加强科技创新、加强营养援助、加强顶层设计六个方面综合施策。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物系统转型 路径 战略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清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耀 谷树忠 楼惠新 陈屹松
一、对食物保障可持续性的理解(一)食物保障食物保障是食物安全的重要方面,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含了许多与食物生产能力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因素。在目前食物安全问题引起全球普遍关注的情况下,我国这样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的食物自给能力更是这一问题的...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秋柳
在经济发展、消费升级、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凸显的新的外部环境背景下,本文引入了国外新兴的食品系统理论,探讨并提出了可持续的食物安全保障的新观念。食物安全始终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国家自立的基础。国内多数学者仍然用30年前食物匮乏时期的思路来研究现代的食物安全问题,其结果导致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不符。如何在节约资源、减少浪费的同时又能够满足人们不断升级的食物消费需求,是对未来食物安全保障的新要求。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食物安全研究的现状,指出了不足和问题,然后引入国外新兴的食品系统理论,在探讨其概念内涵的基础上,剖析了食品系统与食物安全的关系,影响食物安全的因素和研究视角,并进一步提炼出基于食品系统...
关键词:
食物安全 食品系统 可持续 影响因素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爱 陈峰 金海卫 周永东 朱文斌
根据东海区(26°00'~35°00'N、120°00'~126°30'E)大面调查渔获物的凤鲚(Coilia mystus)样本,对东、黄海凤鲚的食物组成、食性类型及其季节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凤鲚饵料生物组成共计有10个类群,40种可鉴别饵料(包括未鉴定到种的种类),6种不可辨认类型饵料。依据相对重要性指数指标计算结果分析,桡足类(Copepoda)为最重要的饵料类群,IRI达到1 869,%IRI占56%,糠虾类(Mysidacea)、磷虾类(Euphausiacea)为次重要类群。(2)凤鲚摄食的浮游动物饵料出现频率达93.66%,底栖动物和游泳动物出现频率分别为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青禾
战略论:新事新办——食物战略的转换不可避免我国农业发展战略要解决的基本问题是如何使丰富的劳动力同极为有限的人均自然资源和人均工业资源得到优化组合,从而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满足全社会对农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建国以来我国曾长期处于为温饱而奋斗的发展阶段中。在这个时期里,粮食是民族生存的基础,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最敏感的战略物资,因而必然成为最重要的经济活动指标。适应于这一发展水平的劳动力——农业自然资源组合方式是“以粮为纲”,其他都是附带的。改革前粮食稳定地占有耕地面积的80%,全国平均一人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沈辰 沈国际 吴建寨 穆月英
为明晰食物消费类别,发现其演化特征规律,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食物平衡表中1991—1995年和2015—2017年两个时期13种食物消费等数据,运用因子和聚类分析方法,得到5项因子,划分出7类食物消费类别,分析各类别食物消费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食物消费表现出典型地域特点,体现了各国经济发展差异。20年来各类别稻米、禽肉、糖人均消费普遍增长。处于温饱或小康阶段的类别,食物消费变化以谷物、蔬菜、水果等植物性食物消费增长为主;处于最富裕阶段的类别,居民薯类、油脂、红肉、水果消费普遍减少。期初消费对各种食物人均消费增长普遍具有负向影响,经济增长、本国生产则普遍表现出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对奶类、糖、蔬果消费带动较强,本国产量对蔬果、肉类、水产品等鲜活产品消费影响较大。城镇化、老龄化以及关税变化对不同食物消费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城镇化或带动油脂等高热量食物消费,降低蛋、奶、肉类等高蛋白食物以及蔬菜消费。而老龄化或引起糖、油脂消费减少,带动蛋类、红肉等食物的消费增长。
关键词:
食物消费 食物平衡表 因子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川 卢新海 许进龙
立足“大食物观”构建了粮食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基于2010—2021年中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核密度估计、空间自相关和Markov链对中国粮食安全水平进行评价并分析其时空演进特征。结果表明:(1)2010—2021年中国粮食安全水平总体上呈现增长态势,但增长速度缓慢,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经济安全、消费安全、流通安全5个子系统存在发展不均衡的问题,生产安全对粮食安全水平的提升贡献率最高。(2)全国、粮食主产区、非主产区粮食安全水平均表现出“绝对水平提升、相对差异缩小”的特征,粮食主产区的粮食安全水平在空间上表现出更严重的多级分化现象,非粮食主产区初始粮食安全水平分布较为集中但后续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3)中国的粮食安全水平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各省市粮食安全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空间正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性正逐渐减小。(4)粮食安全水平存在俱乐部趋同现象,呈现稳态性,不同粮食安全水平类型之间转移概率较低,各地区在总体粮食安全水平中的分布位置比较稳定。基于研究结论,从重构粮食生产空间、培育农业特色产业、完善粮食流通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励汀郁 普蓂喆 钟钰
“大食物观”对我国食物供给提出了更高要求,是应对资源短缺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增长的重要战略。但我国食物缺口估算结果差异明显、食物安全与资源安全之论尚不明晰,不利于深入理解践行“大食物观”。基于膳食营养视角,文章从生产、消费、营养多维度估算我国主要食物供需缺口、绘制缺口矩阵,并从环境视角进一步匡算食物缺口下虚拟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缺口。研究发现,我国食物缺口至少存在四种类型,其中豆类、奶类等“产需双缺型”和食用植物油、肉蛋等“生产不足型”是关键短板。远期来看,食物供给存在营养不均和资源支撑能力不足两大隐患。文章认为“,大食物观”下,食物安全和资源安全“一体两面”,需保障食物、资源双安全,既要引导居民营养消费、改善食物供需结构,还需拓展国土空间资源、减轻耕地水源压力,确保资源可持续利用。
关键词:
大食物观 膳食营养 食物安全 资源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