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91)
- 2023(8004)
- 2022(6630)
- 2021(6434)
- 2020(5407)
- 2019(12486)
- 2018(12173)
- 2017(22900)
- 2016(12648)
- 2015(14328)
- 2014(14241)
- 2013(14440)
- 2012(13698)
- 2011(12696)
- 2010(12475)
- 2009(11485)
- 2008(11650)
- 2007(10220)
- 2006(9034)
- 2005(8185)
- 学科
- 济(55658)
- 经济(55516)
- 管理(31730)
- 业(30478)
- 方法(26259)
- 数学(23566)
- 数学方法(23291)
- 企(23241)
- 企业(23241)
- 中国(17340)
- 农(15059)
- 学(13805)
- 贸(12429)
- 贸易(12424)
- 财(12308)
- 易(12189)
- 制(10171)
- 业经(10080)
- 农业(9405)
- 环境(9159)
- 银(8800)
- 银行(8772)
- 行(8493)
- 融(8472)
- 金融(8471)
- 和(8281)
- 地方(7885)
- 发(7831)
- 技术(7350)
- 策(7182)
- 机构
- 大学(194045)
- 学院(189080)
- 济(83934)
- 经济(82515)
- 研究(75558)
- 管理(67829)
- 理学(58613)
- 理学院(57820)
- 中国(56779)
- 管理学(56713)
- 管理学院(56373)
- 科学(47391)
- 京(42764)
- 所(39889)
- 农(37988)
- 研究所(36956)
- 财(36723)
- 中心(32207)
- 业大(30384)
- 农业(30104)
- 财经(29922)
- 经(27615)
- 北京(27409)
- 经济学(27375)
- 院(26898)
- 江(26554)
- 范(25649)
- 师范(25366)
- 经济学院(24651)
- 科学院(23859)
- 基金
- 项目(130176)
- 科学(102659)
- 基金(97671)
- 研究(89901)
- 家(88208)
- 国家(87613)
- 科学基金(72829)
- 社会(59135)
- 社会科(56107)
- 社会科学(56086)
- 基金项目(50420)
- 自然(47455)
- 省(46949)
- 自然科(46394)
- 自然科学(46369)
- 自然科学基金(45575)
- 划(41692)
- 资助(41322)
- 教育(40695)
- 编号(32450)
- 部(30560)
- 重点(30504)
- 发(27842)
- 成果(27430)
- 中国(26518)
- 国家社会(26277)
- 创(25966)
- 教育部(25551)
- 科研(25415)
- 创新(24651)
共检索到2808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吕耀 谷树忠 楼惠新 陈屹松
一、对食物保障可持续性的理解(一)食物保障食物保障是食物安全的重要方面,它是一个非常宽泛的概念,包含了许多与食物生产能力有直接和间接关系的因素。在目前食物安全问题引起全球普遍关注的情况下,我国这样一个农业生产大国和人口大国的食物自给能力更是这一问题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朱玲
中国现有社会保障体系的板块分割状况,使整个体系既有失公平,又损失效率。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公务员"保护过度",非公共部门的就业者特别是农民和农村迁移劳动者"保护不足"。尤其是"碎片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不但妨碍劳动力流动,而且加大管理成本。新农合、新农保和农民工参加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的政策,有助于促进社保公平。但地区之间的福利竞赛,使地方财政不堪重负,有损社保项目的可持续性。因此,作者建议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将社会保险覆盖率的数值作为考核官员政绩的指标。(2)加大中央政府的社会支出责任,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转移支付,以强化当地社会救助和社会增益产品的供给。(3)采用衔接或组合同一保险项目下不同板块的办法,减轻并逐渐消除社保体系的"碎片化"。
关键词:
社会保护 公平 可持续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德智 谭凤 陈艳超 谢莉
近年来,大量保障房项目在我国各地不断涌现,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低收入群体的住房困难,但是在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可持续性普遍较低。美国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建设保障房,在提高保障房项目可持续性方面积累了很多成功经验:在提升保障房项目社会可持续性方面,美国所采取的策略主要是建立机动灵活的管理队伍、促进社区多元化及和谐度、增加人性化的社区支持性服务;在提升保障房项目经济可持续性方面,美国所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满足不同购买力群体的住房需求、多中心协同分担保障房的建设成本、提供经济支持全面激活保障房体系;在提升保障房项目生态可持续性方面,美国所采取的策略主要是注重保障房社区的合理化规划、激励保障房...
关键词:
美国 保障房 可持续性 中低收入群体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鹏 谭向勇 王玉斌
本文在阐述粮食安全概念的基础上,提出食物保障的概念,并通过构建剩余供给能力(ASS)指标,对当前中国食物保障状况进行评价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当前食物保障水平较高,粮食短缺不是口粮短缺,而主要是间接粮食消费需求增长加之近年来的粮食产量走低引起的饲料粮短缺。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对当前中国粮食安全和食物保障问题的一些看法和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应恒 李娜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树立“大食物观”对于深度把握新时代国民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保障国民食物安全,更好地满足国民食物消费需求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大食物观”这一政策背景,通过梳理其内嵌于农业观、民生观中的重要内涵与政策意义,结合中国食物供给所面临的农业资源约束、结构性短缺和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以及食物消费过剩与营养失衡共存的困境,思考新时代中国食物安全保障的方向。“大食物观”所包含的中华农耕文明传统与灿烂饮食文化,对克服当前我国食物供需面临的资源约束困境、推动国民食物消费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资源禀赋条件内含的潜力优势、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政策改革的推动,能够为中国实现高水平的食物安全保障提供动力。针对食物安全保障问题,本文结合大食物观、大资源观、大健康观和大市场观等视角,从供需两方面提出了新思路。
关键词:
大食物观 食物安全 饮食文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周莹 梁鸿
我国农村养老模式受城乡二元社会经济结构、户籍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和计划生育政策等制度性瓶颈约束,同时伴随着中国的不完全城市化、工业化、国际化等外生性因素的冲击。由此可得出结论:基于土地基础上的传统家庭养老保障模式具有内生脆弱性和不可持续性,农村家庭养老模式转向社会养老模式是必然趋势。在这一过程中,迫切需要政府的扶持,以及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王增文
社会保障制度如果离开财政的支持,便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政府的财政支出额度及财政支出结构会对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及其可持续性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本文以经济增长中的内生增长理论为基础,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计量经济模型对中国社会保障财政支出的最优规模进行了研究,并针对中国社会保障的实际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国景 陈永福 焦月 韩昕儒
在收入水平继续提高、消费结构继续转型升级以及人口呈刚性增长的背景下,未来中国食物消费增长有潜力有空间。利用2000—2016年国家统计局和联合国商品贸易数据库数据,在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供给的基础上,测算中国食物与营养自给率,并分析中美贸易摩擦新背景下对食物安全供给的影响,提出保障中国食物需求的策略。研究发现,中国绝大部分食物的自给程度处于较高水平,食物自给的短板主要在油籽。入世以来,中国热量、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自给率均呈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比各个国家的热量自给率发现中国热量自给率处于相对较高水平,但总体呈现下降趋势。中美贸易摩擦新背景下中国大豆和高粱供给会受到一定影响。未来保障食物安全需要注重粮食生产,保障口粮绝对安全;加快农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升竞争力;在开放视角下确保食物适度进口,推进进口市场多元化;加强食物浪费管理,倡导健康营养的膳食模式。
关键词:
食物 营养 自给率 保障需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章政 林卫斌
本文从食物数量安全、质量安全及可持续性安全三个方面对保证食物安全的制度创新做了分析和探讨。认为在食物的生产和流通方面 ,价格机制没有起到合理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 ,原因在于我国从政策层面到观念的认知层面上都压制了食物市场的发育 ;在食物质量安全问题上 ,除了技术上的原因外 ,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管制力度不够 ,应该扩大政府对食品管理的职权范围 ,加强对食物质量安全的监督、管制 ;在可持续性安全方面 ,建立一套公开的土地征用协商机制是防范工业化过程中土地大量非农化的有效方法。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吴绍洪,李荣生
在未来的 30年中 ,中国的人口将继续增长 ,至 2 0 30年达到峰值 1 6亿 ,净增 3亿左右。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均食物需求的量与质越来越高。届时中国食物的保障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中国到 2 0 30年 ,满足上述食物需求量 ,食物主要来自耕地的生产潜力和非耕地的食物替代生产两方面。在政策非常强有力、一切从保护耕地出发、严格控制耕地占用和维持动态平衡的条件下 ,到 2 0 30年 ,中国耕地面积可保持 1 31× 1 0 6 hm2。而中国到 2 0 1 0年、 2 0 30年年人均需求粮食分别为 42 0 kg和460 kg,这两个基期年分别需求粮食总量为 5 796× 1 0 8kg和 7360× 1 0 8kg。研究认为 2 0 1 0年、 2 0 30年中国耕地动态变化后食物保障能力分别在 93%和 87%。非耕地资源食物替代是补充食物生产和缓解耕地压力的重要途径。 2 0 30年其食物替代能力可达到 90 0 0 0×1 0 3t,其中草业 3380 0× 1 0 3t,木本粮油 1 70 0 0× 1 0 3t,水域 2 5 82 0× 1 0 3t,野生生物 1 340 0× 1 0 3t,非耕地的事物替代能力达到约 1 0 %。中国食物生产与发展的四个保证 ,一是有效的保护耕地政策 ,二是科学技术进步与科技投入 ,三是构建食物生产体系与保障体系 ,四是高效利用水资源的技术与措施。粮食需求分析
关键词:
食物 需求 保障 对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安晓宁
加快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实现持续性食物生产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宏观研究室安晓宁从现在起到21世纪前期,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在社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确保粮食安全与食物保障。要实现食物安全的基础是持续性食物生产,而持续性食物生产的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陈锡文
中国粮食生产形势持续向好,2020年粮食产量创历史新高。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现有资源和技术水平不足以满足食物消费需求,包括大豆在内的粮食进口量也创造了历史新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去利用国际农业资源和国际农产品市场显然是不现实的,但是由于中国人口总规模巨大,要是不能依靠国内生产守住食物供给的主要部分这个底线也是很危险的。为了切实保障中国食物的供给安全,必须双管齐下,一方面要挖掘国内潜力,另一方面要在国际上布好局。
关键词:
食物 供给安全 新局面 保障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严斌剑 谢颖菲 周应恒
基于中国投入产出表,利用食物美元核算方法,分析1987-2020年我国食物系统增加值的行业与要素分配结构,以及食物系统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异,以考察食物系统演化及其包容性。研究发现:第一,中国食物人民币中的农业生产份额从1987的66.02%下降到2020年的45.89%,而食品加工、服务行业的份额呈上升态势,食物系统在参与主体方面的包容性增强。第二,食物系统就业仍然以农业生产部门为主,但比重从1987年89.83%下降到2020年68.4%。农业劳动力转移到相关的加工业、服务业、运输业、金融业等部门。第三,食物系统的劳动收入和劳动生产率不断增加,1987年到2020年分别增长22倍和28倍。第四,食物系统内各行业的劳动收入差距呈现波动式下降态势,收入分配方面的包容性较低但在不断提高。泰尔指数从2002年的0.38下降到2020年的0.32,收入差距主要来自分行业内各细分行业之间。
关键词:
食物货币 食物系统 包容性 投入产出表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睿山 蔡运龙 严祥 李昊
研究目的:从土地系统功能角度探讨土地可持续性,为土地管理提供新的思路。研究方法: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研究结果:(1)在土地系统研究中,结构变化方面的研究已有很多,土地为人类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功能及其可持续性正越来越多地受到学术界关注。(2)剖析土地功能的概念,综述了土地"功能"内涵的演进、土地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土地覆盖、土地利用与土地功能的关系以及土地功能的分类,系统介绍了基于土地功能的可持续性评价方法,并指出了土地功能评价中存在的尺度问题。研究结论:土地系统功能及其可持续性评价可以为土地科学研究、土地管理和区域发展提供新的视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