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524)
- 2023(13752)
- 2022(11591)
- 2021(10725)
- 2020(9257)
- 2019(21717)
- 2018(21311)
- 2017(40749)
- 2016(22272)
- 2015(25716)
- 2014(25761)
- 2013(25948)
- 2012(24409)
- 2011(22461)
- 2010(22362)
- 2009(21389)
- 2008(21552)
- 2007(19330)
- 2006(16914)
- 2005(15703)
- 学科
- 济(99697)
- 经济(99560)
- 管理(67539)
- 业(62569)
- 企(51600)
- 企业(51600)
- 方法(48005)
- 数学(42234)
- 数学方法(41894)
- 财(28179)
- 中国(27320)
- 农(26035)
- 制(22719)
- 学(21040)
- 贸(20629)
- 贸易(20621)
- 易(20093)
- 业经(20059)
- 务(16751)
- 财务(16720)
- 财务管理(16673)
- 银(16660)
- 银行(16616)
- 融(16367)
- 金融(16363)
- 农业(16311)
- 企业财务(15878)
- 行(15860)
- 体(15386)
- 地方(15339)
- 机构
- 大学(340900)
- 学院(334041)
- 济(148250)
- 经济(145428)
- 管理(125668)
- 研究(119648)
- 理学(108085)
- 理学院(106857)
- 管理学(105255)
- 管理学院(104620)
- 中国(92720)
- 京(72325)
- 财(70586)
- 科学(70569)
- 所(61651)
- 农(59456)
- 财经(55742)
- 研究所(55712)
- 中心(53830)
- 经(50790)
- 江(50324)
- 业大(49288)
- 经济学(47781)
- 农业(47154)
- 北京(46193)
- 经济学院(43088)
- 院(42442)
- 范(41821)
- 财经大学(41608)
- 师范(41333)
- 基金
- 项目(217066)
- 科学(171369)
- 基金(161425)
- 研究(155651)
- 家(141906)
- 国家(140810)
- 科学基金(119337)
- 社会(101646)
- 社会科(96514)
- 社会科学(96488)
- 基金项目(83927)
- 省(81060)
- 自然(76544)
- 自然科(74777)
- 自然科学(74744)
- 自然科学基金(73507)
- 教育(72001)
- 划(70053)
- 资助(67839)
- 编号(60510)
- 成果(50920)
- 部(50818)
- 重点(49642)
- 发(46015)
- 创(44523)
- 教育部(43722)
- 国家社会(43529)
- 制(42695)
- 课题(42457)
- 科研(42271)
- 期刊
- 济(160604)
- 经济(160604)
- 研究(102629)
- 中国(67016)
- 财(55930)
- 学报(55334)
- 农(53170)
- 科学(50374)
- 管理(46186)
- 大学(41907)
- 学学(39551)
- 农业(35754)
- 融(32814)
- 金融(32814)
- 教育(31735)
- 财经(29258)
- 经济研究(26794)
- 技术(26597)
- 经(25140)
- 业经(22875)
- 问题(21751)
- 贸(20165)
- 业(20012)
- 世界(17650)
- 国际(17234)
- 理论(17148)
- 技术经济(16909)
- 版(16546)
- 统计(16250)
- 实践(15093)
共检索到5074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崔冶
本文对食品价格向非食品价格传导机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提出了成本推动、结构性推动和通胀预期三种传导途径,并建立了一个以食品通胀率和非食品通胀率为变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二者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非食品价格的传递作用是存在的,食品价格的上涨会对非食品价格造成同向的冲击,并且这种冲击具有稳定的持续效应。另外,我国食品通胀率比非食品通胀率波动性强,如果二者之间传导机制通畅,食品领域的通胀会对非食品领域的通胀水平带来巨大冲击,引发全面通胀的风险。因此,货币政策的制定不应剔除食品价格因素,我国CPI指数中的食品权重应谨慎下调。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吕光明 杨滨嘉 吕百芳
本文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食品渠道和非食品渠道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食品渠道和非食品渠道的价格传导分别在上游环节和中游环节存在问题;前一渠道的价格变动多由供给面因素引起,而后一渠道则多由需求面因素驱动。最后,本文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价格传导机制 食品渠道 非食品渠道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过新伟 张孝岩
文章对CPI"篮子商品"中非食品类和食品类商品的价格传导机制进行考察,采用2005-2010年月度价格指数数据实证分析了两个产业链渠道的上中下游价格传导效应。研究结果显示,两个渠道内的价格指数之间都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食品渠道内的价格传导比非食品渠道顺畅,而非食品渠道内存在显著的价格倒逼机制。当两个产业链上的价格各自受到外部冲击时,在食品渠道中能显著传递至下游的CPI,但在非食品渠道中传递至CPI的效应并不明显。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罗玉波
近期食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城乡居民生活产生了显著影响。本文利用2001年1月至2011年5月间我国城乡食品价格月度同比指数,研究了两者的联动机制。实证分析表明,城乡食品价格存在长期均衡,两者互为因果,但相互影响的大小和方式存在差异。
关键词:
食品价格指数 协整关系 因果检验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军 黄季焜 尚强 仇焕广
本文利用2003年1月至2010年12月的月度数据分析了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形成机制及波动原因,采用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理论和基于向量自回归的误差修正模型研究CPI、非食品价格和食品价格之间的因果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因果分析结果表明,在所研究的时期,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上涨都显著地导致CPI的上涨,但CPI对食品价格影响显著,而对非食品价格没有显著影响。所以,调控CPI的宏观政策(如货币等政策)、促进农产品生产和非食品供给都将对控制通货膨胀产生积极的影响。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肖兴志 胡艳芳
中国食品安全事故的频繁发生直接暴露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存在诸多漏洞,亟待完善。从政府监管的角度看,食品监管环节存在"中央监管机构——地方监管机构"以及"地方监管机构——食品企业"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食品安全事故频发的内在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引发的各级监管机构与食品企业各方利益不对等。基于激励相容理论,完善中国食品安全监管应该从明确各级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加大违规企业的惩罚力度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激励相容 政府监管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赵涤非 郭媛 万晓燕
传统的贸易开放度测算方法存在一定的单一性和结果扭曲的问题。本文从依存度和贸易份额两个维度重新构建了新的测算方法,并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产品贸易开放度重新进行了测算。我们发现,入世后两种贸易开放度的测算结果呈现较大不同。传统农产品贸易开放度的测算结果被严重低估。新方法更能准确地反映我国农产品贸易对外开放的真实程度,同时更能体现出我国在世界农产品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在此基础上,我们利用面板数据、LA/AIDS模型和自价格弹性分析了由于农产品贸易开放度变化引起的农村食品价格变化以及农村食品消费支出和消费量的变化。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为军 魏益民 潘家荣 赵清华 周乃元
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以北京、浙江、福建、江苏、陕西、河南、山东、广东、青岛等九个食品安全示范区为例,实证分析了现阶段中国食品安全控制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政府控制、生产者控制、消费者控制、科技控制是目前中国食品安全综合示范控制模式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它们可细化为政府组织机构成立数、年有效监管次数、示范企业参与数、示范企业挂牌数、消费者食品安全知晓率、愿付较高价格购买安全食品的人群比例、科研人员参与数等七项指标。同时对七项指标影响力的排序及政策含义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食品安全 控制绩效 影响因素 逐步回归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亘 李向阳 刘昭阁
本文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风险交流机制为研究对象,从顶层设计视角探究其持续完善路径。首先,识别新《食品安全法》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顶层框架及其对机制建设的影响,界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的基本问题;其次,基于"前因—行为—后果"模型,刻画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念,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念模型;最后,结合风险交流内涵,提出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风险交流机制的顶层设计框架。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交流机制 持续完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亘 李向阳 刘昭阁
本文以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中的风险交流机制为研究对象,从顶层设计视角探究其持续完善路径。首先,识别新《食品安全法》下中国食品安全监管的顶层框架及其对机制建设的影响,界定食品安全监管机制建设的基本问题;其次,基于"前因—行为—后果"模型,刻画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念,构建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概念模型;最后,结合风险交流内涵,提出持续完善食品安全监管风险交流机制的顶层设计框架。
关键词:
食品安全 风险交流机制 持续完善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袁文艺 程启智 旷锦云
在经济体制转型、政府职能转型和全球化语境及国际管制变革潮流的推动下,中国食品安全管制的制度变迁呈现以下规律:管制重心从经济性管制走向社会性管制;管制理念从食品卫生走向食品安全;管制法规从以《食品卫生法》等为代表的部门主导型法规体系走向以《食品安全法》为标志的基本法法规体系;管制机构从分散管制走向综合管制和集中管制,现阶段正处于从分散管制模式向综合管制模式转变的进程中。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社会性管制 公共管理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谢敏 于永达
本文从中国面临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表现入手 ,分析其后果的严重性。进一步从市场失效角度分析了政府已有的措施未能有效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 ,在此基础上 ,尝试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市场失效 政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徐明凡 刘合光 杨秀平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消费收入弹性分析法,比较中国与世界各国的食品消费模式,发现中国的食品消费模式正在从以基础食品为主转向以高附加值食品为主,逐渐趋向发达国家的食品消费模式,但仍带有东亚特征、本土特色和发展特质。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周小梅 卢玲玲
本文引入食品安全管制的收益成本模型分析食品安全管制效率问题,并进一步结合中国实际,从收益成本角度分析中国食品安全管制的效率。根据中国食品安全管制的现状,提出提高中国食品安全管制效率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食品安全 管制效率 收益 成本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