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82)
- 2023(13722)
- 2022(11469)
- 2021(10531)
- 2020(9044)
- 2019(20952)
- 2018(20544)
- 2017(39315)
- 2016(21467)
- 2015(24426)
- 2014(24623)
- 2013(24655)
- 2012(23095)
- 2011(20719)
- 2010(20982)
- 2009(19841)
- 2008(20172)
- 2007(18355)
- 2006(16037)
- 2005(14881)
- 学科
- 济(103028)
- 经济(102916)
- 业(89186)
- 企(78652)
- 企业(78652)
- 管理(74727)
- 方法(46779)
- 数学(37928)
- 数学方法(37679)
- 农(32240)
- 财(31628)
- 业经(30324)
- 中国(27174)
- 农业(23051)
- 务(22534)
- 财务(22509)
- 财务管理(22467)
- 企业财务(21248)
- 制(20354)
- 贸(19852)
- 贸易(19840)
- 易(19341)
- 技术(18716)
- 和(17562)
- 地方(16736)
- 策(16650)
- 理论(16558)
- 划(16295)
- 学(16072)
- 体(15000)
- 机构
- 学院(321588)
- 大学(317156)
- 济(145118)
- 经济(142562)
- 管理(125324)
- 研究(107740)
- 理学(106730)
- 理学院(105648)
- 管理学(104258)
- 管理学院(103642)
- 中国(86536)
- 京(67169)
- 财(67055)
- 科学(62357)
- 农(55699)
- 所(55241)
- 财经(53172)
- 江(49736)
- 研究所(49525)
- 中心(49054)
- 经(48241)
- 经济学(45656)
- 业大(45024)
- 农业(43753)
- 北京(42847)
- 经济学院(41430)
- 财经大学(39016)
- 州(39015)
- 院(37908)
- 范(37578)
- 基金
- 项目(201217)
- 科学(159365)
- 研究(149241)
- 基金(147658)
- 家(127672)
- 国家(126548)
- 科学基金(109065)
- 社会(97002)
- 社会科(92029)
- 社会科学(92006)
- 省(77819)
- 基金项目(77219)
- 自然(68423)
- 教育(67756)
- 自然科(66859)
- 自然科学(66838)
- 自然科学基金(65777)
- 划(64411)
- 资助(61197)
- 编号(59732)
- 成果(47779)
- 部(45871)
- 重点(45244)
- 创(44327)
- 发(44208)
- 业(42595)
- 国家社会(41048)
- 课题(40879)
- 创新(40787)
- 教育部(39491)
- 期刊
- 济(164589)
- 经济(164589)
- 研究(97540)
- 中国(63242)
- 财(56817)
- 农(51542)
- 管理(49949)
- 学报(45274)
- 科学(44095)
- 农业(35116)
- 大学(34696)
- 学学(32805)
- 技术(30687)
- 融(30185)
- 金融(30185)
- 教育(28723)
- 财经(27563)
- 业经(27237)
- 经济研究(26832)
- 经(23929)
- 业(22120)
- 问题(21891)
- 技术经济(19870)
- 贸(19298)
- 世界(17801)
- 国际(16351)
- 财会(16080)
- 统计(15982)
- 商业(15491)
- 现代(15467)
共检索到4907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马永红 陈清江 郑晓齐
本文将纯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分解为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变动两部分,考察这两个动力因子的变化,寻求生产率增长动力来源。通过对中石化和中石油两大石化企业2000年上市前后的生产率增长动力进行测算分析,本文发现: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的生产率变动、技术效率和技术水平上不尽相同。上市后中石化股份公司的生产率、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方面都有了明显提高;而中石油股份公司未能成功解决集团公司原本就存在的技术引进和技术消耗吸收的问题。
关键词:
纯要素生产率 生产率增长动力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徐妍 郑冠群
本文修正了动态Olley-Pakes分解方法在分解多期加总生产率变化时存在的偏误,并将新进企业超级成长效应和退出企业衰退效应纳入分解框架,提出了解释加总生产率增长的一个新视角。利用改进方案对中国制造业生产率增长动力进行归因分析发现:新进企业超级成长效应是制造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驱动力量,对1999~2006年间制造业加总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超过10%;新进企业超级成长效应对分解窗口长度敏感,且表现出产权性质、产品特征以及地域异质性。
关键词:
加总生产率分解 超级成长效应 中国制造业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李玉红 王皓 郑玉歆
本文从企业动态演化的视角,对"十五"前后我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来源进行考察。通过采用企业微观数据,结合BHC方法①和偏离份额方法,分析技术进步和资源重新配置在工业生产率变动中的作用,为转轨时期工业生产率的变迁提供了新的解释。本文发现,在考察期内,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和增速都表现出很强的异质性:存活企业生产率水平最高,进入企业生产率增速最快,退出企业无论是水平还是速度都处于最后。对于工业生产率的增长,存活企业的技术进步贡献占近一半,而企业演化导致的资源重新配置贡献占另外一半,说明企业演化带来的资源重新配置是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的重要途径,揭示出以建立优胜劣汰竞争机制的制度改革及新上投资项目对现阶...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赵萌
本文通过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将污染物及矿难作为"坏"产出纳入到全要素生产率的分析框架,测算了中国1998-2009年30家大型煤炭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对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坏"产出约束下大多数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出现了负增长,但平均来讲企业的生产技术是显著进步的;在考虑环境污染及安全生产规制的两种不同情形下,分别有14家和16家企业发生过生产可能性边界的移动;技改和安全投入、管理效率以及滞后一期的技术无效率等因素与生产率指数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单位GDP煤炭消耗总量以及资本-劳动比与生产率指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生产率指数与人均GDP呈"U"型关系。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荣
本文实证研究的结果发现,中国现阶段分行业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显著地高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这与先前文献所得到的国有企业效率低下的结论完全相反,对固有观念提出了挑战并为国有企业的效率及改革成就提供了证明。通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的Malmquist指数方法,对2003~2008年行业加总的国有企业实证核算了全要素生产率和分解,并与外资企业和行业平均进行比较,结果发现国有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绝对优势,但主要依赖于技术进步的贡献;国有企业的低效率主要体现在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较低。故而政策上应该进一步深化改革,完善国有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激励,进一步提高技术效率。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经济持续增长的基础是生产效率的提高。本文运用增长核算法(growth accounting)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1995—2002年3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TFP)的增长趋势。研究发现:(1)1996~2002年工业增加值增长率平均为11.5%,而 TFP 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为6.8%,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显示大中型工业的增长可以持续;(2)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与资本深化分不开,工业产出高速增长的同时,伴随着资本增长放缓及从业人数的绝对减少;(3)从行业分布来看,开放程度高、竞争程度高的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快,而高垄断、开放...
关键词:
全要素生产率 增长核算法 大中型工业企业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务 汤梅梅 刘震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理论,在一个标准β条件收敛框架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中国工伤保险管制对工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1年政府对《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显著降低了工伤风险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工伤保险管制对于生产效率没有滞后效应,其中国有企业相对私营和外资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这次修订的影响最大。结果说明:当前工伤保险管制无法达到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与提高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共赢局面,凸显"预防型"管制改革的重要性,这也是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小玄 吴延兵
本文采用生产率理论中的DEA-M指数方法分析了抽样调查企业1022户2000—2004年的数据,测度结果发现,样本期间企业的生产率增长处于下降态势,对生产率的分解则发现,这主要是由技术进步率的停滞不前造成的。通过对于生产率变量的面板数据的回归,本文发现,生产率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外部市场需求来拉动,同时,资金来源依赖于国有银行的企业,其效率增长率显著高于其他企业。这个检验证实了在市场需求高速增长的条件下,企业生产率增长与外部融资支持的密切正相关,反之,没有融资支持的企业则得不到足够的发展和创新的空间,生产率增长会趋于减缓。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胡务 汤梅梅 刘震
本文基于"波特假说"理论,在一个标准β条件收敛框架下,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中国工伤保险管制对工业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2011年政府对《工伤保险条例》的修订显著降低了工伤风险高的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速度,工伤保险管制对于生产效率没有滞后效应,其中国有企业相对私营和外资所有制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受这次修订的影响最大。结果说明:当前工伤保险管制无法达到改善职业安全健康环境与提高企业生产率增长的共赢局面,凸显"预防型"管制改革的重要性,这也是工伤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期刊] 改革
[作者]
马相东 张文魁 王喆
基于2014~2016年BvD-Oriana亚太企业分析库和中国海关进出口数据库匹配的电气制造业企业样本数据,采用Heckman模型对生产率和企业规模对中国企业出口增长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总体而言,生产率与企业出口增长的正相关性并不显著,甚至存在"生产率陷阱"现象;企业规模对企业出口增长始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独立于生产率的作用。这一结果在使用不同企业规模代理变量和不同生产率计算方法进行控制的模型中依然保持稳健。本研究既丰富了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又可对新时代促进中国企业出口增长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出口增长 企业异质性 生产率 企业规模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昌平
测算 1999、2003和 2007年 3个时点中国 12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并用 Griliches和 Regev(1995)分解方法首次对行业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分解。结果发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都低于在位企业,退出企业平均生产率最低;进入企业自身存在异质性,最初生产率高的进入企业更可能存活,且其生产率很有可能收敛至在位企业的水平。考察期内绝大部分行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中,进入和退出企业生产率的差异约占 8%—30%,在位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增长只占 10%左右,而市场份额重置导致的生产率增长约占 60%以上。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许昌平
测算1999、2003和2007年3个时点中国12个主要制造业行业中进入、退出和在位企业间生产率的差异,并用Griliches和Regev(1995)分解方法首次对行业生产率的增长进行分解。结果发现:进入企业和退出企业的平均生产率都低于在位企业,退出企业平均生产率最低;进入企业自身存在异质性,最初生产率高的进入企业更可能存活,且其生产率很有可能收敛至在位企业的水平。考察期内绝大部分行业生产率增长的来源中,进入和退出企业生产率的差异约占8%—30%,在位企业自身生产率的增长只占10%左右,而市场份额重置导致的生产率增长约占60%以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涂正革 肖耿
本文运用中国大中型工业企业 1 995— 2 0 0 2年期间的年度企业数据 ,系统地研究 3. 7个两位数工业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 (TFP)增长趋势 ,并用随机前沿生产模型 ,将生产率增长分解为前沿技术进步 (FTP)、相对前沿技术效率 (TE)的变化、配置效率 (AE)以及规模经济性 (SE)四大因素。主要结论 :(一 )TFP的行业加权年均增长率为 6. 8% ,并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二 )前沿技术进步已经成为TFP增长的最重要动力 ,企业因前沿技术进步平均每年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高达 1 4个百分点 ;(三 )企业相对前沿的技术效率差距拉大 ,已经严重阻碍了TFP增长 ,导致TFP平均每...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凌郁 崔新媛 魏欢 陈敏
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我国不同经济类型的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进行分解和实证测算分析。研究表明,1996~2011年间,所有类型的建筑企业均保持较高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技术效率处于原地踏步的状态;技术进步是建筑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动力;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固定资产净值增长;内资建筑企业劳动力和资本投入要素运转能力较差,配置效率较低等。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玉红 王皓
与基于典型企业模型的增长核算不同,企业生产率动态研究把重点放在异质性企业在政策或市场环境变化背景下的动态演化对总量生产率的影响上。大部分经验研究表明,企业之间的生产率具有显著的差异,而资源在不同生产率企业间的流动,对总量生产率的贡献不可忽视。从思想渊源和方法论范式来看,企业生产率动态研究融合了增长核算理论和演化经济学的思想,借鉴了产业组织理论的研究范式,从微观角度解构行业变迁和增长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