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911)
2023(15656)
2022(13167)
2021(12489)
2020(10559)
2019(24260)
2018(23528)
2017(45596)
2016(24307)
2015(27270)
2014(26968)
2013(26943)
2012(24644)
2011(21962)
2010(21900)
2009(20720)
2008(20086)
2007(17478)
2006(15320)
2005(13911)
作者
(68227)
(56211)
(55877)
(53254)
(35968)
(26776)
(25546)
(21891)
(21558)
(20117)
(19221)
(19086)
(18082)
(17559)
(17403)
(17359)
(16798)
(16236)
(16175)
(16010)
(13848)
(13738)
(13445)
(12663)
(12504)
(12495)
(12487)
(12317)
(11138)
(11116)
学科
(100857)
经济(100734)
(91428)
(88570)
企业(88570)
管理(86163)
方法(47641)
数学(38291)
数学方法(37968)
(35609)
中国(31737)
业经(29439)
(27931)
金融(27930)
(26951)
财务(26889)
财务管理(26841)
(26423)
银行(26390)
企业财务(25579)
(25323)
(22819)
(22530)
(19952)
贸易(19934)
(19542)
理论(18975)
(18820)
技术(18743)
地方(17972)
机构
大学(342900)
学院(342518)
(146219)
经济(143392)
管理(141227)
理学(121411)
理学院(120205)
管理学(118648)
管理学院(118023)
研究(112077)
中国(93980)
(73082)
(70720)
科学(64786)
财经(56268)
(54946)
中心(52085)
(51193)
研究所(49728)
(48556)
北京(46858)
(46267)
业大(45327)
经济学(45007)
财经大学(42032)
经济学院(40730)
(40724)
(40631)
师范(40405)
(39915)
基金
项目(227732)
科学(180960)
研究(169203)
基金(168656)
(145293)
国家(144041)
科学基金(125653)
社会(109232)
社会科(103807)
社会科学(103779)
基金项目(89272)
(85761)
自然(80518)
自然科(78720)
自然科学(78703)
自然科学基金(77348)
教育(76151)
(72128)
资助(69764)
编号(67977)
成果(54719)
(51463)
重点(50062)
(48610)
(47548)
国家社会(45583)
课题(45580)
创新(45273)
教育部(45025)
人文(44028)
期刊
(158129)
经济(158129)
研究(104584)
中国(63144)
(59170)
管理(55976)
学报(47709)
科学(46626)
(42950)
金融(42950)
(40664)
大学(36913)
学学(34879)
教育(30944)
技术(29287)
财经(28457)
农业(27877)
经济研究(25795)
(24351)
业经(23854)
问题(19640)
技术经济(18282)
财会(17746)
理论(17258)
(17229)
(16594)
会计(16419)
现代(16234)
国际(15654)
世界(15497)
共检索到5130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韩俊宇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已过去整整二十载,当时东亚新兴经济体金融体系和货币币值一个接一个崩溃。面对这场风暴,中国却能幸免于难,是因为中国没有放开资本账户,不允许资本自由流动,而且其金融体系也未完全对外资开放。中国为了维持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稳定,甚至当其他东亚经济体争先贬值自身货币时,仍不惜动用巨额外汇储备以平复东亚地区的经济波动。时至今日,国际市场以及各研究机构仍时常担心人民币贬值及中国金融体系崩溃。中国私人部门高额储蓄是造成目前非金融部门高企债务的主要原因。由于有限的投资渠道,以及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陆婷  
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占GDP之比在过去几年大幅提升,已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隐患,它不仅使经济金融体系对外生冲击更为敏感,也显著增加了爆发债务危机的概率。这种提升的背后,是资本产出比的持续上升和企业盈利能力的不断下降。未来这两个因素倘若不能得到有效改善,单凭刺激投资,进而拉动经济增长,是无法遏制企业债对GDP比快速上升势头的,反而会使情况更加恶化。因此,有必要实施一系列提升资本效率、提高企业利润率、降低企业对债务融资依赖的改革措施,推动企业部门平稳去杠杆,以避免中国经济成为非金融企业债务过高的牺牲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茉楠  
中国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风险突出通常,衡量一国杠杆率的风险用负债与GDP的比例作为杠杆率的评价指标,并将总杠杆率分解为政府部门、非金融部门、金融部门、居民部门4个部门的杠杆率。根据标普数据,截至2013年底,中国非金融类公司的债务总额共有12万亿美元,为GDP的120%,债务比率已经远超90%的国际警戒线。预计2014年底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杨超  
为促进银行间债券市场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活跃市场交易、推动市场发展,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于2011年4月29日发布《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非公开定向发行规则》。这是我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方式上的一大创新。本文在对银行间债券市场发展历程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非公开定向发行的主要特点与运行制度安排进行了详细分析,比较了非公开定向发行与公开发行的六点差异。在此基础上,本文列举了推出非公开定向发行方式的四点重要意义。最后,本文对发展中应予重视的五类风险进行了系统剖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婧   李世恒   陈博  
本文选取2003—2020年中国上市非金融企业微观数据,考察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会通过影响中国非金融企业的融资成本、融资约束程度、杠杆率和短债长用水平,进而影响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承担。中国多领域去杠杆政策措施的配合实施以及金融市场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能够缓解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影响。进一步研究发现: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整对中国不同类型非金融企业债务风险的溢出效应存在显著差异,货币政策向紧缩调整会使民营企业、制造业企业及中小规模企业的债务风险更快上升。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茉楠  
什么样的"去杠杆"才更有益于经济的稳定和结构的调整?在当前实际利率趋高的背景下,如何降低实体融资成本,管控"去杠杆化"风险已经是当务之急。可以说,近日,央行启动"定向降准"是恰逢其时,未来决策当局应该创新手段有序推动去杠杆化。本文以非金融部门企业债务风险为视角,分析了债务风险凸显的态势及成因,指出高利率条件下去杠杆不可行,强调要正视债务风险化解的复杂性,主张以综合性金融措施,盘活存量金融资源、定向"点贷"支持实体经济来有序去杠杆。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向珂  卜凡玫  于明星  孙欣华  
近年来,银行间市场快速扩容,业务领域和服务内容不断扩展。截至2013年上半年,山东省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累计发行额3643亿元,占本外币贷款余额的8%。省内商业银行也积极参与金融市场业务,债券承销已成为创收增盈、提高市场知名度、维护优质客户的重要渠道。但在总量发展较快的同时,结构性问题也有所凸现,主要表现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过度向大企业集中,大企业"实业投资冷、金融投资热"较为突出,对实体经济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舒长江  洪攀  
本文以2007-2017年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商业信用和短期债务(仅包括企业短期借款和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两部分)两种融资方式对于企业风险承担影响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越低,商业信用会降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短期债务能显著提高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将短期债务细分为短期债务比重高和比重低的两组,对比二者对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时发现,短期债务比重较低时,适当增加它的比重能提高企业风险承担水平,当短期债务水平超过某一限度时,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会随着短期债务比重的增加而降低;此外,研究还发现商业信用对短期债务与企业风险承担之间具有负向调节作用。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需要结合自身的经营状况,恰当安排商业信用和短期债务的比例关系,形成合理的债务结构,建立相应的预警机制并充分发挥商业信用的调节作用,以降低企业风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祎桐  李雪  
保险融资功能的研究对于丰富保险功能理论、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债务融资促进作用是保险业融资功能的重要体现。本文基于我国2012~2017年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面板数据,使用混合回归模型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企业保险融资促进功能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企业保险保障水平的提升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提高其债务融资规模,有效促进企业债务融资。为解决不可观测因素以及反向因果问题带来的内生性问题,本文还使用系统GMM模型和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回归,发现结论依旧成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李源  
全球金融危机后,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规模的快速上升,以及随之而来的潜在债务风险问题,引发了众多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和担忧。这种担忧的背后,除了新兴市场国家不断恶化的宏观基本面和企业财务状况以外,全球金融环境正在由异常宽松转向紧缩也是一个重要原因。随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继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全球利率水平的不断上涨会给新兴市场国家企业带来更大债务偿还压力,特别是那些发行美元计价债务的企业。尽管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当前并不必然会面临债务危机,但多数新兴市场国家中非金融企业综合财务状况已接近"高破产概率"的边缘。不断上涨的宏观杠杆率以及不断恶化的企业财务状况始终是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巨大隐患。因此,有必要实施一系列措施推动新兴市场国家非金融企业部门平稳去杠杆。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李枫  李济广  
债务与GDP的比率高估了中国企业负债率,中国企业平均负债率并不太高而且此指标意义不大,但企业偿债能力总体偏低,部分行业债务率和劣质债务率问题突出。控制好经济增长是处理企业债务问题的关键,要根据债务分布和债务质量去杠杆、控信贷,谨慎对待与科学实施化解债务的常见对策,构建负债监管的长效机制。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娄飞鹏  
2008年之后,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快速提高,虽然从国际范围来看,我国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并不算高,但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尤其是国有企业杠杆率较高,是当前去杠杆的重点。在去杠杆问题上,要厘清去杠杆的范围,明确去杠杆的思路,在控制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快速提高的同时,重点压降非金融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杠杆率,综合运用好金融和经济手段,在去杠杆的过程中综合考虑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在非金融部门加杠杆中的作用,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率和资产价格增长的内生限制在经济系统稳定中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白雪  牛锋  
将私人非金融部门的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纳入同一分析框架,从理论层面分析两者与信贷、私人支出等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短期动态和长期均衡关系;在此基础上,通过构建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对私人非金融部门杠杆率和偿债负担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决定了宏观经济变量之间的两种长期关联;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对信贷增长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而对私人支出并无显著的直接影响;杠杆率和偿债负担在稳态调整过程中对其他经济变量产生的影响促使经济系统趋于稳定,但两者对宏观经济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后果存在明显差异;平均贷款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