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4743)
- 2023(21093)
- 2022(17515)
- 2021(16385)
- 2020(13642)
- 2019(30979)
- 2018(30584)
- 2017(58287)
- 2016(31729)
- 2015(35394)
- 2014(35388)
- 2013(35135)
- 2012(32410)
- 2011(29294)
- 2010(29657)
- 2009(27607)
- 2008(26957)
- 2007(24066)
- 2006(21460)
- 2005(19875)
- 学科
- 济(136737)
- 经济(136586)
- 业(105794)
- 管理(98545)
- 企(92851)
- 企业(92851)
- 方法(55074)
- 数学(44488)
- 数学方法(44061)
- 中国(43389)
- 农(38802)
- 业经(38300)
- 财(38201)
- 地方(30564)
- 融(30437)
- 金融(30436)
- 银(29839)
- 银行(29792)
- 制(29608)
- 行(28790)
- 农业(27017)
- 务(26137)
- 财务(26054)
- 学(26034)
- 财务管理(26015)
- 贸(25660)
- 贸易(25636)
- 易(24933)
- 企业财务(24726)
- 理论(23823)
- 机构
- 学院(450718)
- 大学(450095)
- 济(188649)
- 经济(184797)
- 管理(174742)
- 研究(157969)
- 理学(148767)
- 理学院(147096)
- 管理学(144852)
- 管理学院(144011)
- 中国(126243)
- 京(97892)
- 科学(94536)
- 财(88649)
- 所(80244)
- 农(75104)
- 研究所(72504)
- 中心(71479)
- 财经(69814)
- 江(68290)
- 业大(64290)
- 经(63546)
- 北京(62766)
- 范(58722)
- 农业(58533)
- 师范(58159)
- 经济学(57523)
- 院(56966)
- 州(55396)
- 经济学院(51791)
- 基金
- 项目(294656)
- 科学(232636)
- 研究(217661)
- 基金(214250)
- 家(186494)
- 国家(184838)
- 科学基金(158754)
- 社会(138743)
- 社会科(131552)
- 社会科学(131519)
- 省(113987)
- 基金项目(112377)
- 自然(101365)
- 自然科(99060)
- 自然科学(99036)
- 教育(98935)
- 自然科学基金(97311)
- 划(95866)
- 资助(88209)
- 编号(88075)
- 成果(72347)
- 重点(66138)
- 发(65643)
- 部(65297)
- 创(62497)
- 课题(61141)
- 创新(57900)
- 国家社会(57575)
- 教育部(56164)
- 科研(55659)
- 期刊
- 济(215948)
- 经济(215948)
- 研究(140948)
- 中国(94400)
- 农(70099)
- 管理(69994)
- 财(69914)
- 学报(69199)
- 科学(65480)
- 融(53848)
- 金融(53848)
- 大学(52947)
- 教育(50845)
- 学学(49647)
- 农业(47881)
- 技术(39717)
- 业经(35487)
- 财经(35404)
- 经济研究(34681)
- 经(30537)
- 问题(28141)
- 业(27514)
- 贸(23171)
- 技术经济(23140)
- 图书(22150)
- 世界(21825)
- 现代(21375)
- 国际(21255)
- 理论(20978)
- 科技(20687)
共检索到6991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郭祎 庆贺
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发达国家有着显著的不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有放缓趋势,而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则不断加剧;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更多表现为红利收支的增加,而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主要表现在利息收支的增加;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非金融企业负债水平显著较高。中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表现出异质性的原因在于,不同于发达国家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推动金融部门转型和经济金融化的逻辑,金融危机之后中国经济金融化的显著加剧推动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进程,金融部门转型和影子银行发展为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创造了条件,同时促进家庭金融化同步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邢天才 李雪 索碧晨
在中国经济下行压力较大、金融投资收益相对较高的背景下,实体经济出现金融化趋势,甚至已经影响其主业发展,引起学术界高度关注。本文选取2010—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采用非线性模型和门槛模型探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主业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主业发展之间呈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可以通过资本支出影响企业主业发展,过度融资调节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资本支出的影响。门槛模型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主业发展之间存在债务担保能力的门槛效应。异质性分析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化与企业主业发展之间的倒U型关系在国有非金融企业、小规模非金融企业和行业竞争程度高的非金融企业中更加显著。本文验证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有效提升企业主业发展的适度边界,为防范非金融企业过度金融化和实体经济“脱实向虚”提供了微观证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超 张梅 唐莹
作为经济金融化微观层面的重要表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其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增强而加深,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U型关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金融投资 影响因素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邓超 张梅 唐莹
作为经济金融化微观层面的重要表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现象日益凸显。以2001-2014年我国A股上市的非金融企业为研究对象,借助Eviews6.0软件,运用最小二乘法,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实证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企业的金融化程度随着其股东价值最大化观念的增强而加深,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比例与其主营业务利润率呈U型关系,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会弱化企业的金融投资行为。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金融投资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王怀明 王成琛
基于近年来中国经济"脱实向虚"这一热点问题,本文以2009~2016年中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企业就业有显著的负面影响;非金融企业金融化降低了实物资本投资,并且实物资本投资水平的下降是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就业的部分中介因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就业的负面影响在国有企业和资本密集型企业中更大。本文的研究为金融化影响就业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对政府部门完善稳定就业的政策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就业 实物资本投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喜和 杨汉枫
厘清《资管新规》对中国的资产管理市场、金融机构和实体企业带来的影响,是有效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重要前提。将《资管新规》视为一次准自然实验,基于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利用2016—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的半年度数据,分析了《资管新规》对非金融企业金融化的影响。结果显示,《资管新规》显著抑制了非金融企业金融化水平,并抑制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借助非金融企业实现“监管套利”的行为以及融资约束较弱企业的金融化行为。异质性分析表明,《资管新规》对国有企业、金融套利企业、影子银行发展活跃地区企业和东部地区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更强。研究结论为未来进一步完善事前、事中、事后协同有效的理财市场监管政策提供了事实依据。
关键词:
《资管新规》 企业金融化 PSM-DID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成思 郑宁
本文基于实业和金融两类投资组合模型的构建,重点考察不同所有权性质和不同行业企业的金融化驱动机制是否具有异质性,并探究不同类别金融投资对应结果的差异性特征。实证结果与已有研究以及传统印象并不一致:我们发现,风险规避是中国非国有企业和制造业企业金融化的显著驱动因素,而国有企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则不存在这一特征;同时,非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投资主要由收益率差驱动,而在其他企业样本中均没有证据显示追逐利润是企业金融化的推动因素。不同企业样本的融资约束、杠杆率、成长性、流动性水平以及资产质量等因素对企业金融资产占比的影响也存在显著差异。进一步区分企业金融投资中货币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不同特性并考虑企业的长期股权投资,结果表明货币类金融资产和非货币类金融资产的驱动机制存在明显差异:对于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国有企业主要受资本逐利因素推动,其他企业则未体现这一特征;对于非货币类金融资产投资,非国有企业、制造业和非制造业企业均受到风险因素驱动,而国有企业则不受影响;将企业长期股权投资纳入金融资产后结果则未产生明显差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孙平
文章建立了包含金融资产和房地产持有、债务水平以及股东价值导向在内的非金融企业金融化资本积累效应模型,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实证检验了各变量对企业资本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金融资产持有水平和股东价值导向对资本积累没有显著影响,但企业房地产持有水平和负债比重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显著为负。据此,应继续着力破解房地产虚拟资本化难题,扭转企业投资房地产对资本积累的负面作用,同时深入推进企业去杠杆攻坚战,实现企业债务融资对资本积累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非金融企业 金融化 脱实向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方紫意 张国胜 李欣珏
生产资本与金融资本的结合是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形式,现有文献普遍关注企业金融化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影响,但在同质性假定下大多数研究都忽略了细分行业的异质性特征,因此需要在细分行业的基础上对企业金融化展开新的研究。信息通信技术(ICT)行业具有高创新、高成长等异质性特征,其行业异质性特征显然会影响企业金融化的动机与后果。基于2008—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研究表明,ICT企业金融化没有挤出企业实体收益,反而提升了实体收益比重,其影响主要是服务主业而非脱实向虚;与之相反,非ICT企业金融化明显挤出了实体收益,并导致实体收益比重下降,其影响主要表现为脱实向虚而非服务主业。考察相关机理后发现,ICT行业的高创新、高成长等异质性特征是企业金融化能够服务主业的根本原因,其金融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进而提升在位企业的实体收益比重,企业金融化起到了支持ICT行业中生产资本不断扩张而非企业账面价值膨胀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素荣 刘梦雨 霍江林
本文以2009~2019年沪深A股高新技术企业为样本,从产权异质角度实证研究高新技术企业金融化行为对研发投资的影响及融资约束的调节效应。结果表明:金融化行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资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融资约束会强化这种抑制效应;异质性研究显示,金融化对研发投资的抑制效应在非国有企业中表现更加显著,融资约束所呈现的正向调节作用却在国有企业中更加显著。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平
分析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影响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利用2009-2017年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各种机制作用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金融负债渠道对于企业创新具有显著正向作用,且正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创新规模而非比重上;金融资产渠道对于企业创新的影响并不显著,但企业房地产投资显著负向影响企业创新规模;股东价值导向渠道对企业创新未表现出显著作用。进一步区分企业产权性质的研究表明,金融负债渠道对创新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民营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次之,中央国有企业不显著;金融资产和股东价值导向渠道没有表现出产权异质性。因此,可从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严控实体企业房地产投资行为、推进股票市场改革、探索更为多元和有针对性的创新支持措施4个方面不断提升非金融企业金融化对于企业创新的正面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新红 王忠诚
基于2008~2015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分析了处于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东道国的金融发展对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影响。研究发现:(1)在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具有融资效应,会促进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但是在发达国家金融发展的融资效应并不显著。(2)在人均GDP低于中国的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会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进而对跨国并购产生积极作用;当发展中国家的人均GDP高于中国时,当地经济发展会抑制中国企业进行跨国并购。(3)发达国家较大的市场规模和丰富的资源可以增强金融发展对跨国并购的正向影响。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甜迪
随着金融化程度的加深,金融行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要高于非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收入差距增大存在市场的合理解释,但金融行业具有顺周期性,加大了资产价格波动,食利了非金融行业的部分利润,存在着不合理收入。实证发现在金融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化扩大金融、非金融行业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强,建议金融行业从中长期激励及顺周期拨备的角度进行薪资改革。
关键词:
金融化 行业收入差距 金融业 非金融业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张甜迪
随着金融化程度的加深,金融行业对人力资本的要求要高于非金融行业,金融行业与非金融行业收入差距增大存在市场的合理解释,但金融行业具有顺周期性,加大了资产价格波动,食利了非金融行业的部分利润,存在着不合理收入。实证发现在金融化水平较高的地区,金融化扩大金融、非金融行业收入差距的作用更强,建议金融行业从中长期激励及顺周期拨备的角度进行薪资改革。
关键词:
金融化 行业收入差距 金融业 非金融业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郭丽丽 徐珊
本文利用2011—2016年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数据,研究了我国金融化对非金融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并尝试从实体投资这一角度探究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金融化与企业经营绩效呈现"倒U型"关系,实体投资在这一关系中起部分中介效应,金融化通过"挤出"实体投资,进而影响企业经营绩效。引入企业融资约束,本文发现,高融资约束下,由于资金受到限制,企业倾向于将实体投资转向金融投资,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负面影响被放大,而低融资约束下,企业融资渠道被拓宽且金融收益可以"反哺"实体经济,金融化对经营绩效的正面效应得到增强。进一步研究表明,融资约束均负向调节金融化与实体投资、实体投资与经营绩效间的关系。
关键词:
金融化 融资约束 实体投资 企业经营绩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