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488)
2023(14923)
2022(12022)
2021(11129)
2020(9464)
2019(21173)
2018(20533)
2017(39258)
2016(21000)
2015(23375)
2014(22851)
2013(22959)
2012(21460)
2011(19311)
2010(19589)
2009(18621)
2008(18323)
2007(16369)
2006(14404)
2005(13612)
作者
(61991)
(51579)
(51283)
(48836)
(33082)
(24643)
(23179)
(19720)
(19717)
(18426)
(18003)
(17481)
(16921)
(16604)
(16426)
(15885)
(15242)
(15155)
(14729)
(14609)
(13126)
(12651)
(12642)
(11822)
(11744)
(11588)
(11524)
(10907)
(10356)
(10204)
学科
(97096)
经济(96987)
(86915)
(79431)
企业(79431)
管理(71242)
方法(41834)
数学(33196)
数学方法(32937)
(31317)
业经(31072)
中国(30902)
(28393)
(28256)
金融(28255)
(26130)
银行(26100)
(25350)
(23095)
(23056)
财务(23033)
财务管理(23007)
企业财务(21949)
农业(20614)
(18993)
贸易(18976)
(18545)
技术(18513)
(17486)
(16997)
机构
学院(309412)
大学(306829)
(139677)
经济(137364)
管理(117728)
研究(110111)
理学(100691)
理学院(99560)
管理学(98147)
管理学院(97560)
中国(93066)
(66076)
(65009)
科学(64660)
(56694)
(54945)
财经(52767)
研究所(51472)
中心(50418)
(48160)
(46384)
经济学(44876)
业大(43516)
农业(43352)
北京(41273)
经济学院(40619)
(39426)
财经大学(39367)
(36617)
(36483)
基金
项目(200733)
科学(160889)
基金(151126)
研究(144422)
(132800)
国家(131715)
科学基金(113402)
社会(95971)
社会科(91319)
社会科学(91299)
基金项目(78941)
(75824)
自然(72880)
自然科(71323)
自然科学(71300)
自然科学基金(70185)
教育(64387)
(64108)
资助(62069)
编号(54338)
重点(46368)
(45909)
(44792)
(43861)
成果(43843)
(42738)
国家社会(41463)
创新(41284)
教育部(39346)
(38860)
期刊
(154307)
经济(154307)
研究(96161)
中国(59398)
(53596)
(50910)
管理(49021)
学报(47915)
科学(47047)
(43315)
金融(43315)
大学(36685)
学学(35231)
农业(34337)
财经(27702)
经济研究(26228)
技术(25530)
业经(24142)
(24074)
教育(23334)
(21305)
问题(19987)
(18468)
世界(17954)
技术经济(17631)
国际(17288)
现代(15118)
(14226)
统计(14209)
财会(13959)
共检索到4757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谭小芬  徐慧伦  董兵兵  
推进结构性去杠杆需要全面把握中国企业杠杆率的分布情况。本文通过分析中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数据,发现金融危机后高杠杆企业的主要特征为规模较大,位于房地产,建筑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以及制造业,且多为国有企业。此外,近些年去杠杆使信贷配置效率有所优化,但高杠杆企业偿债能力依然较弱,且2017年以来企业偿债能力有所恶化,部分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增大,杠杆率被动上升。中国企业杠杆率所表现的结构性特征和潜在风险与企业特征差异、资产价格和宏观经济政策环境演变有关。未来推进结构性去杠杆应强化国企预算约束,构建竞争中性的市场环境,加快僵尸企业处置,推进市场化债转股和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以因城施策原则进行房地产调控,完善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体系,注重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由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谭小芬教授主持的"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分化与结构性去杠杆研究"获批2018年度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项目响应中央着力推进的三大攻坚战之一"防范与化解重大风险",其中平稳有序去杠杆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关键,有助于推动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国高杠杆问题主要集中于非金融企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史贞  李向阳  刘伟燕  王森  
金融结构和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值得关注的问题。本文利用2008—2019年非金融企业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和宏观经济数据,通过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研究金融结构指数增加对于降低企业杠杆率是否有显著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经济增长模式、政府干预程度以及制度环境水平之间的异质性。本文在梳理相关文献以及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高企的一些经验事实,提出四个假设,实证分析得出金融结构指数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且高储蓄率、高政府干预程度会抑制这种负相关关系,高制度环境水平会强化这种负相关关系。鉴于此,建议加快我国经济增长模式转变,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及增强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对于降低我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作用。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柴宏蕊  方云龙  
基于结构性去杠杆的视角,本文将2004—2018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与中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相匹配,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及其背后可能的调节因素。本文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且存在合理阈值;上市企业的所在区域、所有权性质的差异会明显影响杠杆率合理阈值的分布;进一步研究发现,全要素生产率与投资规模在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关系之间发挥明显的调节作用。上述结论在替换关键变量、削弱内生性问题后依旧稳健。本文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为合理安排不同区域、不同所有权性质的企业杠杆率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丽萍  吴军  杨戈  
本文从高风险企业作为影子银行资金需求者的角度,通过理论推导和实证检验,发现在加息条件下,高风险企业杠杆率攀升幅度是低风险企业的4倍且持续时间更长。这不仅与高风险企业利润下滑幅度大且持续时间长有关,还与高风险企业贷款规模出现短暂"超调"有关,反映出高风险企业融资链条上商业银行、影子银行和企业三方博弈的现象。由此,本文建议加速降低"坏杠杆",减缓降低"好杠杆",同时发挥影子银行的股权融资功能,以避免企业过度缩表和经济的下滑。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丰团  
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去杠杆尤其是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环境的恶化、金融体系的不完善、资金的结构性错配以及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流动性泛滥成为导致非金融企业高杠杆率的主要原因。去杠杆与保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非金融企业去杠杆与金融部门去杠杆之间的矛盾、去杠杆的紧迫性与过程缓慢性之间的矛盾、国有企业去杠杆与承担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等决定了非金融企业去杠杆是一个缓慢的过程。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发展股权融资、开展市场化的债转股等都是非金融企业去杠杆的有效途径。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晶  
去杠杆是供给侧改革五大任务之一,企业部门去杠杆又是整个杠杆去化问题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我国当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发展现状和结构特征入手,剖析企业杠杆率不断攀高的深层次原因,并对杠杆去化路径做出了相应探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潘庆婕  
非金融企业负债是影响中国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的系统性问题,文章基于不同强度的创新能力,利用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偏离及动态调整度的差异性分析,发现低强度创新和中强度创新企业过度负债,高强度创新企业负债不足,并且以上企业均处于正向部分调整状态。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创新强度的提高可以推动杠杆率治理,高强度创新企业调整速度更快,低强度创新企业调整程度更优。研究结论弥补了企业杠杆率在创新能力条件下的异质性,有助于企业进行杠杆率治理。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谭小芬  尹碧娇  杨燚  
笔者以2002—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了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因素。结果发现:(1)金融危机前,国企和非国企杠杆率均呈上升态势;而危机后二者出现分化,国企继续加杠杆,非国企的杠杆率则在经历了骤降后重新上升。(2)微观企业层面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均存在一定的解释能力,且微观解释变量的解释能力受宏观环境影响。(3)金融危机后政策不确定的增加导致了非国企的杠杆率降低,国企杠杆率增加。(4)实证结果表明,当前国企杠杆率高于拟合水平,非国企则低于其拟合水平。因此,中国非金融企业去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小芬  李源  王可心  
本文基于2000—2015年47个国家和地区非金融上市企业的财务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面板模型考察了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金融结构与企业杠杆率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平均而言,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每上升1个百分点,将使企业杠杆率下降0.44个百分点。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在降低企业整体杠杆率的同时会增加企业债务期限。进一步地,这一关系会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和不同企业间呈现显著异质性。具体而言:一国(地区)经济增长对投资依赖程度越低、金融发展程度越高、监管质量越好、信息披露程度越高,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越显著;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增加对企业杠杆率的负向影响在创新型行业中表现得更为明显;在那些高杠杆、大规摸、低盈利、股权集中度较低以及政企关联较弱的企业,金融结构市场化程度的增强对企业降杠杆的作用更显著。为推动中国国有企业去杠杆,金融层面需要高度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确保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结构均衡合理,同时宏观上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加强监管和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微观上需改善公司治理结构,降低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苟琴  耿亚莹  谭小芬  
本文基于2000-2015年47个经济体非金融企业数据,考察跨境资本涌入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影响和机制。研究发现:经济体发生跨境资本涌入将显著推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上涨,跨境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涌入均产生加杠杆效应;跨境股权资本涌入通过资产价格渠道推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而跨境债务资本涌入同时通过资产价格和信贷渠道推升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加强资本流动管理能缓解跨境资本涌入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冲击。本文为揭示跨境资本涌入的金融风险提供了企业层面的微观证据,对中国深化金融市场开放、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以及防范外部冲击风险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许一涌  
为对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进行综合性考察,本文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入手,使用非金融企业部门债务与GDP的比值及基于资产负债表的相关指标,分析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情况,并分析了近年变化原因,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本文利用我国2000余家上市公司数据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了研究。2007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同时利息保障倍数也有所下降。我国企业的杠杆问题是结构性的。在行业方面,工业、材料、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的压力较大;在地域方面,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压力较大;从国有和私营企业看,国有企业压力明显加大。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非金融企业举债规模并不高,"问题"行业杠杆水平处于可控范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卫东  熊启跃  
本文利用我国2000余家上市公司数据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了研究。2007年以来,我国非金融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同时利息保障倍数也有所下降。我国企业的杠杆问题是结构性的。在行业方面,工业、材料、公用事业和能源行业的压力较大;在地域方面,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压力较大;从国有和私营企业看,国有企业压力明显加大。与国际同业相比,我国非金融企业举债规模并不高,"问题"行业杠杆水平处于可控范围。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桂虎  郭金龙  
利用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世界银行数据和IMF的数据,采用动态GMM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进行异质性估算、未来二十年的情景模拟及实证分析。研究发现:2010年之后中国非金融企业杠杆率逐渐上升为世界首位,非金融企业杠杆率与经济增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非金融企业杠杆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冲击比金融杠杆更为显著,现实中实体企业去杠杆比金融企业去杠杆可能更为紧迫和重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