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9)
- 2023(14070)
- 2022(11849)
- 2021(11010)
- 2020(9349)
- 2019(21705)
- 2018(21281)
- 2017(40125)
- 2016(21770)
- 2015(25056)
- 2014(25205)
- 2013(25031)
- 2012(23480)
- 2011(21285)
- 2010(21627)
- 2009(20703)
- 2008(20107)
- 2007(18265)
- 2006(15982)
- 2005(14864)
- 学科
- 济(90560)
- 经济(90437)
- 管理(65244)
- 业(61720)
- 企(50810)
- 企业(50810)
- 方法(39482)
- 数学(34869)
- 数学方法(34552)
- 中国(32565)
- 融(28847)
- 金融(28843)
- 财(28491)
- 银(27643)
- 银行(27613)
- 行(26629)
- 制(25052)
- 农(24867)
- 业经(20131)
- 贸(19883)
- 贸易(19866)
- 易(19435)
- 务(17951)
- 财务(17904)
- 财务管理(17852)
- 地方(17720)
- 学(17266)
- 企业财务(16953)
- 农业(16296)
- 体(16052)
- 机构
- 大学(316240)
- 学院(315012)
- 济(138440)
- 经济(135607)
- 管理(116479)
- 研究(109871)
- 理学(98736)
- 理学院(97611)
- 管理学(96109)
- 管理学院(95509)
- 中国(92224)
- 财(67812)
- 京(67143)
- 科学(63228)
- 所(55769)
- 财经(52879)
- 中心(52399)
- 农(50930)
- 研究所(49992)
- 江(48449)
- 经(47897)
- 经济学(44865)
- 北京(43142)
- 业大(42880)
- 经济学院(40500)
- 农业(39844)
- 范(39546)
- 财经大学(39162)
- 师范(39153)
- 院(39085)
- 基金
- 项目(199704)
- 科学(156936)
- 研究(148707)
- 基金(146018)
- 家(126387)
- 国家(125344)
- 科学基金(106715)
- 社会(95775)
- 社会科(90908)
- 社会科学(90883)
- 基金项目(76431)
- 省(76068)
- 教育(68399)
- 自然(66135)
- 自然科(64594)
- 自然科学(64573)
- 划(64161)
- 自然科学基金(63468)
- 资助(60440)
- 编号(60083)
- 成果(50518)
- 部(45844)
- 重点(45559)
- 发(43302)
- 课题(42049)
- 创(41825)
- 制(40954)
- 国家社会(40622)
- 教育部(39708)
- 创新(39345)
- 期刊
- 济(153721)
- 经济(153721)
- 研究(99496)
- 中国(67572)
- 财(55131)
- 学报(46799)
- 农(46617)
- 融(44865)
- 金融(44865)
- 科学(43388)
- 管理(42834)
- 大学(35852)
- 学学(33603)
- 教育(32628)
- 农业(30210)
- 财经(27269)
- 技术(26894)
- 经济研究(25324)
- 经(23438)
- 业经(22967)
- 问题(20349)
- 贸(18791)
- 业(16775)
- 国际(16696)
- 世界(15814)
- 理论(15747)
- 技术经济(15686)
- 版(14767)
- 统计(14412)
- 财会(13996)
共检索到4914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何琴 谢宗藩
非正式金融制度作为我国金融制度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主体间基于自身权力大小博弈的结果。从权力博弈的视角出发对我国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路径进行分析可知,非正式金融制度诞生于原始借贷博弈,并随着博弈主体的权力结构变化而不断演化,特别是社会关系权力对其演化有重要影响;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隐蔽性和风险性"不利于政府安全,政府权力的介入改变了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方向,而政府与非正式金融主体间的力量对比决定着非正式金融制度的演化路径。基于此,政府应合理适度监管,引导非正式金融制度创新步入兼具效率与安全的演化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易秋霖 郭慧
非正式金融的主要根源在于金融管制。某些形式的非正式金融可能演变成正式的金融制度,作为正式金融的一个竞争角色,它可能在解决城市中小企业贷款难、农村金融服务落后问题上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对于非正式金融不能一概加以否定,但任其自由发展也不妥,必须加强监管。
关键词:
非正式金融 民间金融 金融管制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刘敏
全球气候变化,人类高碳消费活动的日益增多以及低碳消费发展的非正式制度因素作用,构成我国低碳消费发展的现实背景。制约我国低碳消费发展的主要非正式制度成因有西方消费主义文化渗透、经济发展的价值导向发生偏差、技术创新的生态伦理约束较弱、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缺失、高碳消费传统与习俗的锁定。要促进我国低碳消费发展,需走"五化"路径,即消费偏好绿色化、消费规模适度化、消费结构非物质化、消费资源可循环化、消费方式共享化。
关键词:
非正式制度 低碳消费 探析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约瑟夫·斯蒂格利茨 武锡申
社会资本是一个非常有用的概念,但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不同的观点很多,促成了这种复杂性。组织的视角尤其提供了一个有益的框架。有理由相信,一个社会的社会资本的构成、质量和数量并不必然是最优的。社会资本受到发展过程的影响,并影响发展过程。在社会资本的提高中,存在着重要的公共角色,但谁来担当这种公共角色,以及这种公共角色应当如何担当,这些问题仍然需要大量的思考。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道德风险 公共产品 发展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莫易娴
网络金融的发展不仅取决于金融法规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还包括非正式制度方面的原因。本文分析了文化、社会资本、思想观念、风俗习惯等非制度性因素对网络金融发展的影响,并提出改进之策。
关键词:
网络金融 非正式制度 因素分析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由 刘智
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存在与发展 ,是中国非正式金融制度创新的结果 ,也是当前非正式金融活动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作者通过对私募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和对证券市场发展作用的论述 ,认为在市场环境条件更加成熟的时候 ,私募基金将成为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的重要力量 ,它将推动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市场向纵深与更高层次发展。
关键词:
非正式金融 私募基金 资本市场 发展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汤凌霄 张春芳
继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研究之后,20世纪90年代以来究竟什么因素促进金融本身的发展成为进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从文化、社会资本、资源禀赋等非正式制度出发,系统梳理它们对金融发展的促进作用以及作用机理,旨在唤起国内对非正式制度因素的重视,为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文化 社会资本 资源禀赋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秦汉锋
本文通过对我国金融制度变迁过程中非正式规则与正式规则内生冲突制度分析,指出在金融变革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金融制度安排与传统文化的相容性。
关键词:
金融制度变迁 非正式约束 正式制度安排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金俐
本文在霍姆斯特朗和泰勒尔的连续投资模型基础上,讨论我国正式信贷市场的制度安排如何影响非正式信贷市场的规模以及政府对待非正式信贷市场的政策选择。本文的基本结论是:我国非正式信贷市场的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正式制度安排的效率,降低正式市场的进入成本、提高信贷合约的执行力以及推进利率的市场化是缩小非正式信贷市场的根本手段;但同时,由于非正式市场在某些贷款活动中具有比较优势,政府没有必要使之完全正式化。
关键词:
非正式信贷市场 正式信贷市场 制度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飞龙
审视中国农地制度70年的变革,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无疑提供了一个可行的分析框架。土地改革、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农地制度,都可用两者的对抗、互溶以及转化,来加以讨论。在农地制度的变革中,既有体制模式、发展战略、改革方式等正式制度因素,还有思想观念、意识形态、道德伦理、家庭传统、风俗习惯等非正式制度因素,它们共同作用于农地制度的延续与变革。
关键词:
正式制度 非正式制度 农地制度70年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丰雷 江丽 郑文博
认知、非正式约束与制度变迁之间复杂的交互关系是决定制度变迁过程的关键。目前学界对制度、制度变迁以及非正式约束的内涵界定不一致,特别是对认知作为隐性因素如何影响制度变迁的探索仍有待深入。文章基于文献综述的研究表明:(1)个体认知是制度的内在重要来源,非正式约束是个体认知的外在显化;通过将二者纳入制度变迁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制度和制度变迁的内涵。(2)将认知、偏好等纳入动态制度变迁模型的典型代表学者是诺斯、肖特、青木昌彦以及鲍尔斯;上述学者的研究已初步形成了一个认知内生于制度变迁、认知与制度互动演化的经典理论框架。(3)目前的前沿研究则从关注个体认知逐步转向群体共同认知,并运用自然历史分析和计量检验等方法研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领域的认知与制度的互动及演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德强
农村民间金融借贷高发率是不争的事实,其产生的正面影响正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认同。学者们更感兴趣的是民间金融运行机理的内因,由于研究视角的差异,采用的分析方法不同,以往学者分析的结果给人的表象是观点各异,事实上分析的基本都是外因而非内因。本文以中国农村所特有的非正式制度为研究的视角,构建"独立国"的假设,从理论上阐述农村民间金融运行的内在原因。
关键词:
农村 民间金融 民间借贷 非正式制度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褚伟
本文在对中国中小金融机构既有制度安排只是中国计划金融制度“边际上变动”的界定基础上 ,深刻分析了目前在市场金融取向下实现其严格意义“制度变迁”的矛盾性 (在中小金融机构经营性和战略性风险加剧的情况下缺乏制度变迁的强大推动力 )与可能性 (特别强调了“2 +x”模式的市场选择性改革及改革中“非正式契约安排”的重要意义 )。
关键词:
中小金融机构 支配权收益 市场收益
[期刊] 会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徐礼敏 何文忠 王德发
转轨经济时期,金融发展和政治关系在中小企业融资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金融发展是否能够缩小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治差异?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利用全国民营企业的抽样问卷调查数据,从金融发展和政治关系在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上的替代效应角度对此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具有政治背景的企业在外源融资上具有优势,中小企业融资中存在政治差异现象。金融发展能够帮助中小企业获得正规金融贷款,缓解他们的融资困境,并对政治关系产生显著的替代效应,它能缩小中小企业融资中的政治差异。
关键词:
金融发展 政治关系 融资约束 替代效应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牛艳梅 王东生
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从本质上说是一个制度主体相互作用、开放的复杂网络系统,这种"网络"结构,既是制度涌现的必要机制,又是制度作用的对象。产业集群发展的实践表明,在制度不断演化、分裂的过程中,嵌入于社会结构的非正式制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依托于制度演化的过程,对比分析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的辩证关系。分析说明如何基于非正规金融来支持我国绿色产业的快速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