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43)
2023(9391)
2022(7957)
2021(7688)
2020(6544)
2019(15508)
2018(15253)
2017(29595)
2016(16023)
2015(18524)
2014(18440)
2013(18778)
2012(17792)
2011(16323)
2010(16435)
2009(15503)
2008(15644)
2007(14253)
2006(12453)
2005(11225)
作者
(46754)
(39970)
(39606)
(37893)
(24904)
(19123)
(17966)
(15648)
(14929)
(13940)
(13754)
(13160)
(12628)
(12499)
(12404)
(12263)
(12052)
(11557)
(11464)
(11246)
(10001)
(9920)
(9754)
(9100)
(9057)
(9054)
(8771)
(8721)
(8151)
(8083)
学科
(76740)
经济(76678)
(47652)
(46476)
管理(36473)
方法(32768)
农业(30492)
数学(30029)
数学方法(29835)
(25777)
企业(25777)
中国(22200)
业经(17959)
(16899)
贸易(16891)
(16562)
(15678)
(15187)
地方(14164)
(13422)
(11988)
(11716)
银行(11695)
(11282)
(10863)
金融(10861)
(10746)
(10340)
农业经济(10186)
环境(10126)
机构
学院(239209)
大学(238026)
(111828)
经济(109928)
管理(89607)
研究(87524)
理学(77187)
理学院(76344)
管理学(75274)
管理学院(74829)
中国(69118)
(59718)
科学(51391)
(50229)
(46519)
农业(46099)
(45259)
研究所(41150)
中心(40518)
业大(40448)
财经(37281)
经济学(35415)
(35262)
(34107)
经济学院(32186)
北京(31938)
(30618)
师范(30377)
(29590)
科学院(28225)
基金
项目(155457)
科学(122191)
研究(115433)
基金(114394)
(99659)
国家(98798)
科学基金(83148)
社会(75370)
社会科(71131)
社会科学(71110)
基金项目(60425)
(58956)
教育(51121)
自然(50975)
自然科(49761)
自然科学(49744)
(49628)
自然科学基金(48889)
编号(46974)
资助(46694)
成果(38165)
(36730)
(35393)
重点(35013)
(33882)
国家社会(32248)
(31883)
课题(31513)
教育部(30977)
中国(30926)
期刊
(126063)
经济(126063)
研究(71590)
(62859)
中国(47620)
农业(42683)
学报(38369)
科学(35986)
(33894)
大学(29429)
学学(27973)
管理(26994)
(25718)
金融(25718)
业经(24813)
(21044)
教育(19714)
经济研究(19350)
技术(18896)
财经(18536)
问题(18532)
世界(16051)
(16017)
(14551)
农村(14287)
(14287)
农业经济(13990)
(13396)
技术经济(12963)
经济问题(12802)
共检索到3607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解垩  
本文利用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微观面板数据,分析了我国非农自雇活动转换进入的决定因素。本文把初始状态区分为工资雇佣和失业,最终状态则划分为无雇工自雇和有雇工自雇,另外,对无雇工自雇转入有雇工自雇也进行了剖析。结果显示:不管初始状态如何,代际人力资本传递在自雇进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年龄和性别变量只对失业转入自雇有影响;由失业转入自雇的概率比由工资雇佣转入自雇的概率高;工资雇佣转入有雇工自雇的概率与失业转入有雇工自雇的概率相差不大,但工资雇佣转入无雇工自雇的概率与失业转入无雇工自雇的概率之间存在巨大差异;高等教育在无雇工自雇转入有雇工自雇的工作岗位创造过程中起到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德水  
自雇已成为农民工城市就业中日益普遍的方式。本文利用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CMDS),分析了自雇对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对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而且这一现象存在性别、代际和区域的异质效应,对于男性、老一代农民工和东部地区更显著。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低分位点上,自雇的影响不明显,但随着分位点的上升,自雇的影响程度显著提高,与农民工健康权益可及性呈现高阶相关性。进一步分析表明,自雇既通过影响健康档案、健康教育与医疗服务可及性对健康权益可及性产生正向作用,又因社会保障的相对缺失对健康权益可及性产生削弱作用。在采用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景再方  陈娟娟  杨肖丽  
本文基于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从受教育程度、工作年限和健康状况三方面分析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为初高中的农村流动人口倾向选择自雇;随着工作年限增加,农村流动人口选择倾向从受雇变为自雇,到达一个拐点后选择倾向又转变为受雇;而健康状况对农村流动人口选择自雇与受雇的影响不大。进一步研究人力资本对农村流动人口自雇与受雇内部异质性选择的影响发现,与低地位受雇相比,受教育程度越高,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型自雇的概率越大;随着其工作年限增加,从低地位受雇转为高地位受雇或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增加,但到达拐点之后从事高地位受雇与创业、生存型自雇的概率均会降低。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思源  曲福田  刘友兆  
研究目的:建立农地非农化与人类经济活动、人口增长的非线性动力学模型。研究方法:数学建模与数值模拟。研究结果:(1)当农地承载力较大时,可持续利用的土地资源总量可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农地非农化水平较高。(2)过度的农地非农化、低效率土地资源利用等一些减小资源承载力的人类活动,都将导致人口—土地资源系统作较快的非周期运动,而剧烈的变化意味着灾变。(3)农地非农化水平一定时,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可促使土地资源持续利用。(4)当前,大量的农地被非农化,提高土地资源承载力尤为重要。研究结论:农地非农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一个复杂非线性系统,不同的土地利用和人口发展方向,将形成不同的平衡态,进而导致系统...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闯  白兵  
本文基于国家卫生计生委2013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社会融合专题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自雇就业对农民工消费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自雇农民工的消费收入弹性比受雇农民工高0.06;自雇就业对农民工的消费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自雇农民工与反事实的受雇情形相比,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增加39.93%~44.33%,消费率提高17.42~18.21个百分点;按消费结构来看,食品消费支出增加14.85%~15.84%,住房消费支出增加123.21%~136.67%;自雇就业促进消费的结论在模型设定上以及不同特征农民工群体中都具有稳健性;农民工的自雇就业是基于比较优势的选择,具有更强的稳定性,提升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意愿,从而促进了消费的提升。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邹一南  
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探讨农民工自雇就业对其实现举家迁移的影响。研究发现:自雇农民工比受雇农民工更倾向于举家迁移,这一现象在女性、新生代、未受过高等教育、跨省迁移和高收入的农民工身上表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工具变量控制潜在内生性、采取倾向得分匹配法纠正选择性偏误后,上述结论仍然稳健。同时,自雇就业也有利于农民工选择其他家庭化迁移程度较高的迁移模式,自雇就业对农民工家庭化迁移的正向影响随着家庭化迁移程度的提高而提高。农民工自雇就业促进举家迁移主要是通过城市独立居住和农村土地转出的家庭空间资源再配置机制实现,而配偶不工作和老人随迁等家庭劳动力资源再配置机制的作用相对较弱。研究结论表明,通过积极扶持自雇就业等灵活就业形式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工实现举家迁移,为自雇就业农民工提供城市居住、农地转出等方面的便利有助于这一机制的实现,而城市则应针对性地制定符合自雇就业农民工特点的公共服务政策。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王小洁  刘鹏程  陈梅  李红阳  
本文利用RUMIC2007数据,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农民工自雇创业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显著降低了农民工自雇创业率。然而对于不同技能水平农民工的影响存在差异,表现在贸易开放对低技能群体创业,影响不显著,对高技能群体创业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从产业内部看,贸易开放显著降低了第三产业及其细分行业——生产性服务业、生活性服务业创业率,而对第二产业没有显著影响。本文进一步探讨扭转贸易开放抑制作用的机制,发现通过提高城市金融发展程度、健全制度建设和完善区域基础设施水平,能够减轻贸易开放对农民工自雇创业的抑制效应,提升其促进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吕义  
1998年以来,我国一直受到内需不足和通货紧缩的困扰,经济增长率徘徊在7~8%的平台上。但2003年我国经济增长率突破了这一界限,骤然提高到9.1%,2004年第一季度又上升到9.7%,呈现出强劲的上升态势,但同时也出现了部分商品的价格上涨。是什么因素推动我国经济增长加速,进入快车道呢?它能持续多长时间?怎样抑制当前出现的投资膨胀苗头?本文将研究和回答这些问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顾海兵  
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农业占我国社会总产值的1/5,农业收入占全国收入的1/3,农民占全国人口的70%,轻工业中70%的原料来自于农业。因此,必须研究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内在经济联系,把握农业与非农业之间联系的数量特征。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经济数量关系主要包括:农民与非农业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关系,农产品与非农产品之间的价格链锁关系;农业与非农业之间的生产协调关系。本文利用经济模型,借助于1987年全国投入产出统计数据对上述问题作了探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翁辰  朱红根  陈杰  
本文利用我国中西部地区5省10个贫困县4060户农户调查数据,考察了扶贫小额信贷对农户自雇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扶贫小额信贷可以显著提高农户自雇经营绩效。进一步地,采用2SLS模型和CMP方法纠正内生性偏误后,所得结论依然稳健。扶贫小额信贷不仅促使农户在生产经营中以资本投入替代劳动投入,扩大了家庭成员的就业机会,促进了家庭物质资本积累,还可以帮助农户提高家庭风险应对水平,缓解其可能面临的健康风险冲击,从而促进农户自雇经营绩效的提升。最后,扶贫小额信贷对农户自雇经营绩效影响的群体异质性检验结果显示,扶贫小额信贷对男性户主家庭、户主年龄较大家庭以及纯收入水平较高家庭的自雇经营绩效影响较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宋中丽  刘晓红  张林秀  
基于2012—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讨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初中、高中阶段同样如此,大专及以上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性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但在各教育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生存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各教育阶段都如此。(3)东部地区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西部地区相反,中部地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自雇者、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且女性机会型创业者教育回报率的增速高于男性。(5)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自雇者可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会得到缓解。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强  宋中丽  刘晓红  张林秀  
基于2012—2018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实证探讨农村流动人口自雇教育回报率的性别差异。结果显示:(1)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初中、高中阶段同样如此,大专及以上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2)女性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但在各教育阶段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女性生存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高于男性,在各教育阶段都如此。(3)东部地区女性自雇者的教育回报率显著低于男性,西部地区相反,中部地区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4)自雇者、生存型创业者、机会型创业者的教育回报率均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且女性机会型创业者教育回报率的增速高于男性。(5)随着时间的变化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女性自雇者可能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会得到缓解。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孙迪  崔宝玉  霍梦婷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重要途径,不同就业身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意愿与能力可能会存在差异。本文根据2016年全国流动人口抽样调查数据,选取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城市群48个城市农业转移人口为研究样本,应用Logistics模型和PSM方法对不同规模城市自雇和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规模城市自雇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和能力存在明显分异;②超大、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而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却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③特大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显著弱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大、中小城市自雇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能力却显著强于受雇农业转移人口。本文建议不同规模城市应实施精准化落户政策,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在超大、特大城市,优先推进自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在中小城市,优先推进受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而在大城市,兼顾自雇和受雇2类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尹昌斌  
随着经济发展,耕地的非农占用也将增大。科学地预测未来耕地非农占用数量对于我国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耕地保护对策是有着重要意义的。本文通过对我国近年来耕地非农占用的数量分析,总结耕地占用的规律性特征,推算80年代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和非农劳力转移与耕地非农占用的数量关系,从交通占地、经济增长以及城镇化发展三个途径预测到2030年中国的耕地非农占用数量大致在2.76亿亩,并初步提出了未来节约耕地非农占用的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娟  张广胜  
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加深,FDI的大量进入带动了资本、劳动力、技术、管理等一揽子要素的流动,对中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FDI、非农就业对居民收入分配的影响,并基于1988~2005年中国各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STATA10.0计量软件,建立联立方程组,运用似不相关(SURE)方法实证研究FDI、非农就业对中国城乡收入不均等的直接和间接影响,结果表明,在各因素相互作用下,适度引进外资有利于缓解并缩小城乡收入不均等的,而目前非农就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